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网络核心观点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地位]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地位]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7.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8.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9.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0.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11.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1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法律地位]1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14.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5.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做法]课时1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河南中招考什么河南中招怎么考河南中招考什么考点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P16)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2.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P3~P5)(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2)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宪法得以确立。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P4)(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4)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P4)(1)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2)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解析与检测》补充](3)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解析与检测》补充]5.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P4)6.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4)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5、P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易混易错巩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宪法。( )×理由: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领导机关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P4)(1)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2)领导机关:①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③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9.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P6)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易混易错巩固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理由: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10.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5~P6)【变式设问】 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1)国家性质方面: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经济制度方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政治制度方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武装力量方面: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11.人权。(P8~P10)(1)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因:①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4)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守法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1.请你列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事例。精准扶贫、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等。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考点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P13)【变式设问】 如何设置国家机构?(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宪法和国家机构的关系。(P14)(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及主要体现。(P15)(1)原则:民主集中制。(2)主要体现: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4.我国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P16~P18)【变式设问】 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5)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5.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P16~P18)【变式设问】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正确行使权利?(1)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行使权力不任性)易混易错巩固有宪法规范权力运行,国家权力机关便可以任意行使国家权力。( )×理由:宪法不仅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知识串讲河南中招怎么考1.(2022河南,3题,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重患者,到“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的“国之大者”。这里的“国之大者”是指( )C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让人民生活幸福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021河南,7题,2分)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看她盖的是破棉絮,临走时,3名女红军坚持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话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即(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3.(2022河南,21题,12分)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结合实际,本次活动以线上参观党史博物馆的“云研学”方式开展。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你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在准备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要以‘云研学’的方式开展本次活动?”请你作出解答。(4分)【答案】(每点2分,4分为止)“云研学”方式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便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减少活动成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等。(2)本次活动需要组建若干研学小组。在确保每组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实现各小组间基本均衡,应考虑什么因素进行人员搭配?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2分)性别因素。(2分)理由:组内男生、女生人数均衡,可以发挥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效率。(3)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是:线上浏览党史博物馆实景→观看党史博物馆讲解视频→小组交流研讨→研学成果校级展示。为明确活动要求,检验和提升活动实效,以评促学,你组织同学们自主设计活动评价标准,需要完成以下表格。(4分,每项写两条,每条1分)某校党史“云研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过程表现 示例:认真观看、倾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条1分,共2分)能够增强政治认同,更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能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认真做笔记,积累研究资料等。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研学成果 示例:能够撰写出党史研学报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注:评价结果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采用分项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呈现。(每条1分,共2分)制作出党史手抄报;能够向家人讲述党史故事;写出党史学习心得体会;制作出党史微视频;制作出党史研学报告课件;撰写活动新闻稿并向媒体投稿等。续表(共42张PPT)课时2 保障宪法实施(第二课)河南中招考什么课标议题探究河南中招怎么考河南中招考什么考点1 坚持依宪治国(5年3考)【课标导航】1.内容要求(法治教育):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2.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宪法法律至上。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尊崇宪法和法律。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1.我国现行宪法的组成和内容。(P20~P21)(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易混易错巩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理由: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变式设问】 请阐述维护宪法权威的理论依据。(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2)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3.怎样维护宪法权威?(P22)(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易混易错巩固宪法由法院制定并认可,少数人可不遵守。( )×理由:宪法由国家制定并认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4.宪法的地位(重要性)。(P12、P22、P24~P25)(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5.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P25)(1)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2)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都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和联系。(P24~P25)【变式设问】 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区别 规定 内容 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 性、根本性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区别 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 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 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 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和立法依据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续表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区别 制定和修 改程序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 他法律更加严格 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联系 ①都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都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②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都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 续表易混易错巩固1.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理由: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这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地位、效力相同。( )×理由: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教材栏目精解(P21·探究与分享)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宪法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遵守和维护的。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应该遵守中国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为什么要加大开展宪法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动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宪法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4)是维护宪法尊严、弘扬宪法精神的需要。(5)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6)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7)是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培养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的需要。考点2 加强宪法监督(5年1考)1.为什么要实施宪法监督制度 (P26~P27)(1)宪法监督制度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是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的需要。(2)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3)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易混易错巩固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理由: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宪法监督制度的宪法规定及内容。(P26~P27)(1)宪法规定: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内容: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行使监督权。(见本书P148)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P27)【变式设问】 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7~P29)(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易混易错巩固宪法离我们很远,我们没必要学习和捍卫宪法。( )×理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P29~P31)【变式设问】 公民应如何维护宪法尊严,促进宪法实施?(1)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①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6.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P31)(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是坚持宪法至上、践行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1.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学习宪法知识,参加普法宣传;严肃认真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尊敬老师,遵纪守法。2.学校开展“宪法晨读”等宪法主题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1)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合格公民。(2)有利于让学生敬畏宪法,维护宪法权威。(3)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4)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3.请你为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学法知法用法,争做守法好公民;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4.请你就如何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具体建议。(1)在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加大普法力度,帮助广大公民树立宪法意识。(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开媒体,专门开辟法制教育版块,实现法制教育常态化。(3)以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形式来加强宪法宣传。(4)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重视对广大青少年的宪法知识教育。(5)相关部门及单位要落实宪法宣誓制度。5.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2)有利于捍卫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3)有利于增强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公民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4)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营造宪法至上、人人信仰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6.设立国家宪法日(12 月4日)有何意义 (1)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宣传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2)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实施。(3)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4)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有利于形成全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知识串讲课标议题探究议题——宪法是根本法【教学提示】 以“宪法是根本法”为议题,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可观看全国两会和宪法宣誓的视频;可查找其他法律中体现宪法地位的条文,理解宪法的重要性。【习题精练】 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宪法是根本法”为议题组织教学,同学们纷纷发言,请你参与,并参与议题。议题情境一:明确宪法·宣誓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其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请写出我国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答案】①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②有利于依宪治国;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议题情境二:了解宪法·维护权威 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节日。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3)全国各地学习宣传宪法,可见其法律地位极其重要,你知道宪法的地位是什么吗?【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议题情境三:弘扬宪法·普及宪法 某校为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宪法信仰,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普及宪法知识,开展了宪法学习系列活动。通过本次宪法学习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与力量,加深了对宪法的理解与认识。(4)请你列举一项宪法学习系列活动。【答案】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召开以“宪法”为主题的班会;设计以“宪法”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等。河南中招怎么考1.(2022河南,19题,6分)小治同学喜欢学习法律知识,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国家宪法日”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份资料卡片,请你一起观察与思考。资料卡片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四五”普法规划,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日即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2021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为: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2015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2016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7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续表2019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2021年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续表(1)分析资料卡片内容,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答案】(每点2分,4分为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尤其是宪法宣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我国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国家宪法日的主题与时俱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坚持依宪治国;等等。(2)尝试为2022年国家宪法日拟定一个主题,在法治主题班会上交流。(2分)【答案】(2分)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2023河南,18题,6分)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立法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运用宪法相关知识,谈谈对“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的理解。【答案】(每点2分,6分为止)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③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⑤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立法要践行宪法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课时1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pptx 02-课时2 保障宪法实施(第二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