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下科学期中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四 化学微粒及其意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下科学期中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四 化学微粒及其意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 化学微粒及其意义
【知识梳理】
一、模型
(1)模型: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如公式、化学方程式)。
(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 直接观察 到的或 复杂 的事物。
(3)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 形态 、 特征 和 本质 ,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 模型方法 。
二、符号
(1)符号:标识符号,电学元件符号,字母,文字,语言,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
(2)用 符号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外形 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常见的符号
①已学过的单位符号,如: kg (千克)、 m (米)、 N (牛顿)、 Pa(帕斯卡)、A (安培)等
②已学过的科学符号,如: v (速度)、 ρ(密度)、 F(力)等。
③仪器符号,如电流表的符号、电压表的符号等。
④交通符号,如限重符号、转向符号等。
【题型精炼】
1.(2025义乌·八下月考)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奥斯特实 B.注意行人 C.表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D.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奥斯特实验 ,属于实验。
B:注意行人 ,属于符号。
C:表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属于模型。
D: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属于实验。
故选C。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浦江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A.原子结构 B.二氧化碳分子 C.新冠病毒 D.接种疫苗标志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可以是复杂的事物,也可以是复杂的过程或者过程的示意等,例如计算公式、电路图等都属于模型。【解答】A、图为原子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为二氧化碳分子的微观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为新冠病毒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为接种疫苗标志,不是模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知识梳理】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现在已知的原子有几百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 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种 原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不可分 的。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 化学性质 。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质变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种类不变。
②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4)物质通常是由 分子 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 原子 构成的,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5)电解水过程的模型相关的信息
水电解过程图 实验结论
①分子由__原子__构成。 ②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__原子__最小微粒。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__原子的重新组合_____。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原子与分子本质区别:__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 两者都可以构成物质。
【题型精炼】
1.(2025九下·浙江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举一反三】
1.(2025义乌·八下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现代
①实心球模型 ②枣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结构(行星)模型 ④分层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
发现原子 发现电子; 发现原子核的存在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原子核极其微小,核外空间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原子核带正电 ③极少的α粒子发弹回来→原子核质量很大
(二)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 质子 (带正电)
(电中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1)原子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核带 正电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电子带 负电荷 ,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 小 ,但质量却很 大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 相等 ,电性 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两个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如图所示。
二、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2)原子核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如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紧密相连构成的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 8 个单位正电荷(即+8)。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 核电荷数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4)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电性及电荷量可知: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5)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微粒名称 电性 质量
核外电子 带 负 电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质子 带 正 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带 电荷 1.6748×10-27千克
(6)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构成的。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正电荷存在;
故答案为:C。
【举一反三】
2.(2025八下·柯桥月考)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其模型图与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的是   ;(用编号表示)
① ② ③ ④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答案】(1)④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知识梳理】
一、带电的原子——离子
(一)氯化钠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B、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成一小块,观察到钠是一种质软、带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固体。
C、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
D、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带 正 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得到 1个电子后形成带 负 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 吸引 ,构成了 电中性 的氯化钠。如下图所示
★微观解释:
(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叫钠离子Na+。
(2)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负电的微粒叫氯离子 Cl—。
(二)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 或___原子团___,带正电的叫 阳 离子,带负电的叫 阴 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铜就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氯离子Cl- 、硫酸根离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 别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一般不可分,但带电的原子团可分
构成 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
带电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正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联系
(四)注意
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浦江月考)科学需要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空白方框中应填    。
(2)金属铜是由    构成的。
(3)用●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请画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    。
【答案】(1)离子
(2)铜原子
(3)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所以离子带电,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但原子核不变。
(2)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下固体非金属(除了碘)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再相等,得到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
(2)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3)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如图所示。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
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转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
A、Mg和Mg2+的质子数相同,属于一种元素,故A错误;
B、Mg和Mg2+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Mg比Mg2+的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所以Mg2+比Mg少两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梳理】
一、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
(2)原子核内的 质 子数 相同、 中子数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 原子种类 ,Z表示 质子数 ,A表示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如氢有氕(H)、氘(H)、氚(H)三种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称(或符号)-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表示。如氧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分别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应用
1)质谱分析中,用 稳定同位素 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2)核潜艇利用铀的同位素 裂变 释放的能量作为动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瘤等疾病;
4)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进行古董鉴定。
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题型精炼】
1.(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②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④三种同位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定义、纯净物和混合物定义、单质的定义及同位素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分析。
【解答】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正确;②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冰水混合物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属于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错误;④三种同位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南湖月考)用“●”“o”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查确的是(  )
A.甲、丁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
【解答】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甲、丁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A错;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种元素,故B正确;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所以核电荷数也相等,故C错;
D、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甲和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D错。
故答案为:B。
【知识梳理】
一、元素的种类
(1)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其中仅 碳 、 氢 、 氧 三种元素就能组成许许多多种物质。
(2)人们通常把元素分为 金属 元素和 非金属 元素(包括 稀有气体元素 ,如氩元素)。在110多种元素中, 金属 元素占大多数
(3)物质的分类
A. 物质的分类:
概念 举例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 食盐水、泥浆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蒸馏水、食盐
B.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 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由 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 至少两种元素
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离子
举例 铁、氧气 二氧化碳、氯化钠
相同点 都是纯净物;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构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主要由 氧 、 硅 、 铝 、 铁 、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铝 ,其次是 铁 。
(2)人体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 11 种为大量元素,约占99.95%,其余为 微量 元素。它们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种必需元素在体内都有一个适量范围, 过多 或 过少 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②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钙 元素。
③ 钙 元素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铁 元素能预防贫血; 碘 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氟 元素能预防龋齿; 锌 元素能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硒 元素能预防癌症。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 氯 元素、 钠 元素和 镁 元素,还有一些贵重金属,如金等
(4)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碳 、 氢 、 氧 三种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灭菌和消毒。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组成的”。
举例:水的结构和组成正确说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A、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H、O、N等。
B、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 元素 【宏观】。如H可表示 氢元素 ;
②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表示一种 物质 ,如Cu可表示铜这种物质。
③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原子 【微观】,如H还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则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3H表示 3个氢原子 。
元素符号本身既有宏观含义——表示某种元素,又有微观含义——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但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则只有微观含义,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观含义。故“2N”只能表示 “两个氮原子”。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数字位置 数字的意义 实际例子
元素符号前面; 表示单独的微粒的个数 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 表示每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 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a2+中2表示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符号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a (+2)O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食品中各成分常指的元素的成分分析。
【解答】 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元素;
故答案为:A。
【举一反三】
1.(2024八下·义乌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氧结合生成的物质是(  )
A. B.CaO C. D.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的元素构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它与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 原子结构 和 性质 ,科学家把人们已知的110多种元素按 原子序数 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表中共有7个横行,表示有 7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 金属 元素开头(第一周期除外),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 稀有气体 元素结尾。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 族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 16 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原子序数 、 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 相对原子质量 (将在本章第7节学习)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个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有关元素的许多信息,如元素单质的 物理状态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等。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质示金属元素 B.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D。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已有的结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
(2)若M2-与 Ne核外电子数相同,则M元素名称为   元素。
(3)1-18号元素中,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m,已知A2-和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   ;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3-4和SO2-4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答案】(1)a-x+2(2)氧(3)m+5(4)B(5)S2-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的形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来分析。
(3)根据离子结构来分析;
(4)根据等电子体的含义来分析;
(5)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 (1)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因此质子数是x-2,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x-2)=a-x+2;
(2) Ne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原子序数为10,M2-与Ne核外电子数相同,则M2-核外电子数为10,M2-是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M原子质子数为8,其名称为氧元素。
(3)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m,已知A2-和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m+2)+3=m+5;
(4)A、一氧化氮和氧气的电子数分别是15和16,不属于等电子体。
B、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电子数分别是32和22,不属于等电子体。
D、磷酸根和硫酸根的原子个数,但电子数不相等,不属于等电子体。
故答案为:B;
(5)如果是原子时,x-y=10,当x-y=8时,说明微粒是离子,并且是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离子,则x=2+8+6=16,则该粒子是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
【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
(1)用 元素符号 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成“ CO2 ”。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物 质 类 型 化 学 式 的 写 法 化 学 式 的 读 法
单质 金属 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氦气—He、氩气—Ar、硫—S、磷—P; 元素名称:Fe—铁
稀有气体 “某气”:He—氦气; Ar—氩气;
非金属 固态(石字旁除碘单质) 元素名称:S—硫
气态 液态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如氧气—O2、氮气—N2、臭氧— O3; “某气”:O2—氧气;
化合物 O +某种元素组成 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如CO2、CuO等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如“CuO”读作“氧化铜”,如“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H +某种元素组成 一般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如HCl等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一般把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一般要把 非金属 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注意: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 原子个数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 最简单整数比 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的意义 以CO2为例
宏 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 二氧化碳 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 碳 元素和 氧 元素组成的
微 观 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 碳原子 和两个 氧原子 构成的
例:如CO2表示:
1、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2、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4)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如2个氧气分子可用 2O2 表示。
二、离子的符号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 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 。
(2)离子符号的写法
①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正、负电荷),则把个数“ 1 ”省去,直接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 + ”或“ - ”号,如Na+、Cl-等。②离子带多个单位电荷(正、负电荷),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 电荷数 ,再写“ + ”或“-”号,如Mg2+、Al3+、O2-等。
③有些离子的组成不止一种元素,如OH-和SO等,这种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团 。
(3)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 一个整体 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注意: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团所带电荷相同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义乌月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硫酸根离子   ; 氮气   ; 锌元素   ;
地壳里含量最多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答案】2SO42-;N2;Zn;Al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每个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氮气的化学式为N2;
(3)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小乐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所示,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进行分析。
【解答】A、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氧化镁中镁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则氢氧化钙表示为:MgO,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B、硝酸铵中铵根元素显示+1价,硝酸根显示-1价,则硝酸铵表示为:NH4NO3,故化学式书写正确;
C、铜表示为:Cu,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氯化钾中钾元素显示+1价,氯元素显示-1价,则氯化钾表示为:KCl,氯酸钾表示为KClO3,故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答案为:B。
【知识梳理】
一、 化合价
(1)不同原子构成分子时,各种原子的个数用“ 化合价 ”来表示。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时,要遵守的规则是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零 。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1)×2+(-2)=0 。
(2)化合价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正上方用“+n”或“-n”表示。注意 正 、 负 号在数字的前面,且“ 1 ”不能省略,如、O3等。
(3)根据元素化合价,即可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首先按 正 价元素在左, 负 价元素在右的原则写出元素符号,并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 化合价 ,然后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 原子个数 。
(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则
A.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 +1 价元素,氧总是 -2 价。
B.金属元素常显 正 价。
C.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常显 正 价,跟氢化合时常显 负 价。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
E.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F.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 不同 的化合价,如O2、O;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 相同 的化合价,如Na、H;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 不同 的化合价,如H4O3。
【背诵】常见化合价: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为+2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注意: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化合价 离子符号
表示 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1”不省略)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1”省略)
实例 、、24 H+、Cl-、Mg2+、S2-、Na+、SO
联系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一致
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5)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类型 数字含义 举例 例子中数字含义
数字+化学式 表示几个某分子 2O2 5H2SO4 2个氧分子 5个硫酸分子
数字+元素符号 表示几个某原子 2O nN 2个氧原子 n个氮原子
数字+离子符号 表示几个某离子 2O2- 3Al3+ 2个氧离子 3个铝离子
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几个该种原子 H2O 每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Mg2+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数字在单独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几价(或负几价)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数字在物质中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表示在某物质中某元素显正几价(或负几价) SO4 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南湖月考)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
A.-6 B.+4 C.+6 D.+7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钨酸钙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4=0,则x=+6价。
故答案为:C。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义乌月考)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 则 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C元素常形成原子团)的化学式可能是(  )
A.B3(AC4)2 B.B2AC4 C.B3(AC)2 D.B2(AC3)3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将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选项,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表明该化学式正确。单质的化合价均为零。
【解答】A、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则化合物B3(AC4)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2)×3+(+5)×2+(-2)×4×2=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判断该化学式有可能,故A正确;
B、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则化合物B2AC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2)×2+(+5)+(-2)×4=+1≠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B错误;
C、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则化合物B3(AC3)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2)×3+(+5)×2+(-2)×3×2=+4≠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C错误;
D、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则化合物B2(AC3)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2)×2+(+5)×2+(-2)×3×3=-4≠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024八下·杭州期中)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有时也可以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
A.原子结构 B.液态水 C.节水标志 D.条形磁铁的磁感线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A、此图为原子结构模型,故A正确;
B、此图为液态水分子结构模型,故B正确;
C、此图为节水标志,故C错误;
D、此图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3八下·义乌期中)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符号的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形、文字等。如: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
【解答】A、C、D都属于符号,B电路图属于模型。
故选B。
3.(2024八下·浙江期中)除了常见的酒精和“84”消毒液外,过氧乙酸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克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76g过氧乙酸中含有4g氢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模型写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据此分析;
【解答】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1x4+16x3=76,A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 (1x4): (16x3) =6: 1: 1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
C、由上分析知,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2, 此选项错误;
D、76g的过氧乙酸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76gxx 100%= 24g,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根据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5.(2022八下·诸暨期中)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和物质构成的关系判断;
(2)注意原子和原子团的区别;
(3)电子带负电荷;
(4)根据化合物定义判断。
【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A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
C.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最少含有两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下·浙江期中)北京冬奥会时,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8,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为
A.128 B.52 C.76 D.180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也为52,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属于离子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只要最外层电子数没有达到8个,那么就容易得失电子,即结构不稳定。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②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4八下·乐清期中)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的不同 D.电子数的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解答】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9.(2024八下·湖州期中)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D.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C.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D.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铁元素中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左上角的数字为26,则原子序数为26。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是26,故B、D正确不合题意;
C.正下方的数字为55.85,则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S2O3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3=0,解得:x=+2价。
故选B。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  ④H2O  ⑤NaCl
A.③表示铁原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B.根据元素符号,以及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C.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分子为微观概念,元素为宏观概念,二者不同。
【解答】A.③Fe2+表示亚铁离子,故A错误;
B.①N可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②Fe可表示一个铁原子或金属铁,不能表示分子;⑤NaCl是由离子构成,不能表示一个分子,故B错误;
C.②和③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八下·温州期中)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图甲为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在对乙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答案】(1)氢分子(H2)
(2)
(3)甲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分析生成物X 的化学式分析。
(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解答】(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H2)。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反应前含有C、2O、6H,反应后含有C、O、4H、X,所以X 为水,H2O。
所以,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3.(2024八下·义乌期中)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此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向世界展现了首张月背的完整风貌。图为月背全景图的局部,可以看到月面充满了奇异而荒凉的壮美。其实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探明含铁量为10.5%,则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答案】(1)C
(2)9:8;15%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中子数加上质子数;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净物)。 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
【解答】(1)A.Fe-57和Fe-54原子内质子数相同,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此选项正确;
B.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此选项正确;
C.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均属于铁元素,由于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含有等质量的铁元素,则两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相同的,可表示为:3Fe2O3、2Fe3O4,所以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8,所以它们的质量比也为9:8;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探明含铁量为10.5%,则氧化铁含量为:10.5%÷=15%。
14.(2024八下·浙江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 氧原子
化学式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
【答案】(1)CO;
(2)水分子或分子;甲、丙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一个甲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丁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丙物质由分子构成,结合氧化物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1)一个甲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一个丁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丙物质由分子构成,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甲丙,乙和丁属于单质。
15.(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纯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自来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③碘酒 ⑨硫化亚铁 ⑩硫酸铜晶体
【答案】③⑤⑧;④;①⑥⑨⑩;②⑦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解答】洁净的空气、自来水,碘酒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⑤⑧;
液氧、铜丝、氖气 等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④铜丝属于金属单质,②⑦液氧、氖气属于非金属单质。 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硫化亚铁 、硫酸铜晶体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⑥⑨⑩。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 列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氢化物的是    ,属于混合 物的是    (填字母)。
【答案】A;D;BCE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都属于混合物。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铜原子    ;
(2)氖气    ;
(3)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2Cu;Ne;3Fe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可表示为2Cu;
(2)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4)一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
18.(2024八下·金华期中)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2)推测16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Ne;SO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19.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稳定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____。
A.m=n B.m=n+x C.m=n-x D.m=x-n
(3)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离子的符号为B3+,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离子
(2)B
(3)BA3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阴阳离子能形成化合物,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原子、离子的转化分析判断;
(3)根据结构特点分析写出化学式。
【解答】 (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稳定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核外的电子数是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mnx的关系是:m=x+n,所以,B正确
(3)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B离子的符号为B3+,化合价为+3价,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3。
20.(2024八下·温州期中)化学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1个铁原子   ; 2个镁离子   ; 3个氯分子   ;
(2)写出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   ;五氧化二磷   ;氢氧化钙   。
【答案】(1)Fe;2Mg2+;3Cl2
(2)N2;P2O5;Ca(OH)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为多个分子。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解答】(1)1个铁原子表示为Fe;
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3个氯分子表示为3Cl2。
(2)氮气化学式为N2;
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1.(2024八下·长兴期中)“①2NH3②SO2③Mg2+④H2O ⑤SO42-”中“2”的含义:
(1)能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2)能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   。
(3)能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答案】(1)③⑤
(2)②④
(3)①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元素符号四周的数字各有意义不同,左边表示化学式个数,左上表示该原子质量数,右下表示该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右上离子表示带电荷数,右下代表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正上方表示该元素在化学式中化合价。
【解答】(1) Mg2+ 和SO42-都属于离子,右上角的数字2表示带电荷数,故答: ③⑤
(2) SO2 和H2O中的2在元素右下角,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故答: ②④
(3) 2NH3 中2在化学式左边,表示化学式个数, NH3为分子,即表示2个分子,故答:①
22.(2024八下·东阳期中)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铜原子   ;
(2)中“2”的意义   ;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
(4)中4的意义   。
【答案】(1)3Cu
(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
(4)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1) 3个铜原子表示为 3Cu 。
(2)中“2”表示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3) 5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5SO3。
(4)中4表示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
故答案为:(1) 3Cu ;(2)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5SO3;(4)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
23.(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答案】(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2)2.0≤x≤2.4
(3)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Te在横行和纵行中相邻元素的电负性进行分析;
(3)根据Br与K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横行中,Te元素x取值范围在1.9和2.5之间,在纵行中,Te元素x的取值范围在2.0和2.4之间,综合可知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 2.0≤x≤2.4 。
(3)Br的电负性为2.8,K的电负性为0.8,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为2,大于1.7,所以物质KBr 是离子化合物。
24.(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答案】(1)原子
(2)Na+与Cl-
(3)2
(4)甲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元素的本质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甲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微粒共有2种质子数,共表示两种元素;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与中子上,甲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粒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丙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所以甲的质量最大。
25.(2024八下·余杭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
(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他推测的依据是   。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
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3)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A;B;D
(3)质子
(4)A;C;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当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二者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2)原子核带正电, a 粒子也带正电,则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从而使 a 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可根据轨迹的变化程度和 a 粒子的数量对原子内部的结构进行推测。
(3)根据轰击前后质量守恒分析解答。
(4)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他推测的依据是: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图可知,a 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应该带正电,故A正确;
其中极少数a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大多数都几乎不受影响,说明原子核的力作用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但是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
根据现有现象,无法得到原子核的构成,故C错误;
原子核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故D正确。
故选ABD。
(3) 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且质量与氢原子相近,即这个粒子是带正电荷的质子。
(4)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故A正确;
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B错误;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 化学微粒及其意义
【知识梳理】
一、模型
(1)模型: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如公式、化学方程式)。
(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 到的或 复杂 的事物。
(3)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 形态 、 特征 和 本质 ,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 。
二、符号
(1) :标识符号,电学元件符号,字母,文字,语言,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
(2)用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外形 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常见的符号
①已学过的单位符号,如: kg (千克)、 m (米)、 N (牛顿)、 Pa(帕斯卡)、A (安培)等
②已学过的科学符号,如: v (速度)、 ρ(密度)、 F(力)等。
③仪器符号,如电流表的符号、电压表的符号等。
④交通符号,如限重符号、转向符号等。
【题型精炼】
1.(2025义乌·八下月考)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奥斯特实 B.注意行人 C.表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D.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举一反三】1.(2025八下·浦江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A.原子结构 B.二氧化碳分子 C.新冠病毒 D.接种疫苗标志
【知识梳理】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现在已知的原子有几百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 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种 原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的,而原子是 的。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 。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质变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种类不变。
②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4)物质通常是由 分子 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 原子 构成的,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5)电解水过程的模型相关的信息
水电解过程图 实验结论
①分子由__原子__构成。 ②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__原子__最小微粒。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__原子的重新组合_____。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原子与分子本质区别:__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 两者都可以构成物质。
【题型精炼】
1.(2025九下·浙江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
1.(2025义乌·八下月考)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现代
①实心球模型 ②枣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结构(行星)模型 ④分层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
发现原子 发现电子; 发现原子核的存在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原子核极其微小,核外空间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原子核带正电 ③极少的α粒子发弹回来→原子核质量很大
(二)原子的结构
(带负电)
原子 (带正电)
(电中性) 原子核
(不带电)
(1)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带 正电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电子带 负电荷 ,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 小 ,但质量却很 大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 ,电性 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两个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如图所示。
二、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2)原子核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 和 构成的。如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紧密相连构成的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 8 个单位正电荷(即+8)。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 核电荷数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4)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电性及电荷量可知: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5)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微粒名称 电性 质量
核外电子 带 负 电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质子 带 正 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带 电荷 1.6748×10-27千克
(6)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构成的。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举一反三】
2.(2025八下·柯桥月考)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其模型图与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的是   ;(用编号表示)
① ② ③ ④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知识梳理】
一、带电的原子——离子
(一)氯化钠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B、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成一小块,观察到钠是一种质软、带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固体。
C、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
D、实验现象: 。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带 正 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得到 1个电子后形成带 负 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 吸引 ,构成了 电中性 的氯化钠。如下图所示
★微观解释:
(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叫 。
(2)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负电的微粒叫 。
(二)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 或___原子团___,带正电的叫 阳 离子,带负电的叫 阴 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铜就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 。例: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 。例:氯离子Cl- 、硫酸根离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 别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一般不可分,但带电的原子团可分
构成 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
带电情况 不显电性; ,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负电):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正电):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联系
(四)注意
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浦江月考)科学需要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空白方框中应填    。
(2)金属铜是由    构成的。
(3)用●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请画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    。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
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
【知识梳理】
一、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
(2)原子核内的 子数 相同、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 ,Z表示 质子数 ,A表示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如氢有氕(H)、氘(H)、氚(H)三种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称(或符号)-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表示。如氧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分别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应用
1)质谱分析中,用 稳定同位素 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2)核潜艇利用铀的同位素 裂变 释放的能量作为动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瘤等疾病;
4)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进行古董鉴定。
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题型精炼】
1.(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②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④三种同位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南湖月考)用“●”“o”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查确的是(  )
A.甲、丁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知识梳理】
一、元素的种类
(1)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其中仅 碳 、 氢 、 氧 三种元素就能组成许许多多种物质。
(2)人们通常把元素分为 金属 元素和 非金属 元素(包括 稀有气体元素 ,如氩元素)。在110多种元素中, 金属 元素占大多数
(3)物质的分类
A. 物质的分类:
概念 举例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 食盐水、泥浆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蒸馏水、食盐
B.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 同种 元素组成的 ; 由 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 至少两种元素
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离子
举例 铁、氧气 二氧化碳、氯化钠
相同点 都是 ;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构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主要由 、 硅 、 铝 、 、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其次是 铁 。
(2)人体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 11 种为大量元素,约占99.95%,其余为 微量 元素。它们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种必需元素在体内都有一个适量范围, 过多 或 过少 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②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钙 元素。
③ 钙 元素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铁 元素能预防贫血; 碘 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氟 元素能预防龋齿; 锌 元素能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元素能预防癌症。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 元素、 钠 元素和 镁 元素,还有一些贵重金属,如金等
(4)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 、 三种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灭菌和消毒。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 。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组成的”。
举例:水的结构和组成正确说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A、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H、O、N等。
B、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 元素 【宏观】。如H可表示 氢元素 ;
②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表示一种 物质 ,如Cu可表示铜这种物质。
③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原子 【微观】,如H还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则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3H表示 3个氢原子 。
元素符号本身既有宏观含义——表示某种元素,又有微观含义——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但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则只有微观含义,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观含义。故“2N”只能表示 “两个氮原子”。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数字位置 数字的意义 实际例子
元素符号前面; 表示单独的微粒的个数 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 表示每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 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a2+中2表示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符号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a (+2)O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举一反三】
1.(2024八下·义乌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氧结合生成的物质是(  )
A. B.CaO C. D.
【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 原子结构 和 性质 ,科学家把人们已知的110多种元素按 原子序数 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表中共有7个横行,表示有 7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 金属 元素开头(第一周期除外),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 稀有气体 元素结尾。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 族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 16 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原子序数 、 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 (将在本章第7节学习)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个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有关元素的许多信息,如元素单质的 物理状态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等。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质示金属元素 B.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已有的结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
(2)若M2-与 Ne核外电子数相同,则M元素名称为   元素。
(3)1-18号元素中,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m,已知A2-和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   ;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3-4和SO2-4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
(1)用 元素符号 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成“ CO2 ”。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物 质 类 型 化 学 式 的 写 法 化 学 式 的 读 法
单质 金属 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氦气— 、氩气—Ar、硫—S、磷—P; 元素名称:Fe—铁
稀有气体 “某气”:He—氦气; Ar—氩气;
非金属 固态(石字旁除碘单质) 元素名称:S—硫
气态 液态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如氧气—O2、氮气—N2、臭氧— O3; “某气”:O2— ;
化合物 O +某种元素组成 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如CO2、CuO等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如“CuO”读作“氧化铜”,如“P2O5”读作“ ”。
H +某种元素组成 一般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如HCl等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一般把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一般要把 非金属 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注意: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 原子个数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 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的意义 以CO2为例
宏 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 二氧化碳 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 碳 元素和 氧 元素组成的
微 观 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 和两个 氧原子 构成的
例:如CO2表示:
1、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2、 ;
3、 ; 4、 。
(4)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如2个氧气分子可用 2O2 表示。
二、离子的符号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 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 。
(2)离子符号的写法
①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正、负电荷),则把个数“ 1 ”省去,直接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 + ”或“ - ”号,如Na+、Cl-等。②离子带多个单位电荷(正、负电荷),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 电荷数 ,再写“ ”或“-”号,如Mg2+、Al3+、O2-等。
③有些离子的组成不止一种元素,如OH-和SO等,这种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是带电的 。
(3)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 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注意: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团所带电荷相同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义乌月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硫酸根离子   ; 氮气   ; 锌元素   ;
地壳里含量最多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金华月考)小乐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所示,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知识梳理】
一、 化合价
(1)不同原子构成分子时,各种原子的个数用“ ”来表示。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时,要遵守的规则是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零 。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1)×2+(-2)=0 。
(2)化合价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正上方用“+n”或“-n”表示。注意 正 、 负 号在数字的前面,且“ 1 ”不能省略,如、O3等。
(3)根据元素化合价,即可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首先按 正 价元素在左, 负 价元素在右的原则写出元素符号,并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 ,然后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 。
(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则
A.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 +1 价元素,氧总是 -2 价。
B.金属元素常显 正 价。
C.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常显 正 价,跟氢化合时常显 负 价。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
E.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F.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 不同 的化合价,如O2、O;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 相同 的化合价,如Na、H;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 不同 的化合价,如H4O3。
【背诵】常见化合价: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为+2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注意: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化合价 离子符号
表示 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1”不省略)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1”省略)
实例 、、24 H+、Cl-、Mg2+、S2-、Na+、SO
联系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一致
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5)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类型 数字含义 举例 例子中数字含义
数字+化学式 表示几个某分子 2O2 5H2SO4 2个氧分子 5个硫酸分子
数字+元素符号 表示几个某原子 2O nN 2个氧原子 n个氮原子
数字+离子符号 表示几个某离子 2O2- 3Al3+ 2个氧离子 3个铝离子
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几个该种原子 H2O 每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Mg2+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数字在单独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几价(或负几价)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数字在物质中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表示在某物质中某元素显正几价(或负几价) SO4 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题型精炼】
1.(2025八下·南湖月考)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
A.-6 B.+4 C.+6 D.+7
【举一反三】
1.(2025八下·义乌月考)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2, 则 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C元素常形成原子团)的化学式可能是(  )
A.B3(AC4)2 B.B2AC4 C.B3(AC)2 D.B2(AC3)3
1.(2024八下·杭州期中)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有时也可以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
A.原子结构 B.液态水 C.节水标志 D.条形磁铁的磁感线
2.(2023八下·义乌期中)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下·浙江期中)除了常见的酒精和“84”消毒液外,过氧乙酸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克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76g过氧乙酸中含有4g氢
4.(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5.(2022八下·诸暨期中)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6.(2024八下·浙江期中)北京冬奥会时,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8,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为
A.128 B.52 C.76 D.180
7.(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属于离子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8.(2024八下·乐清期中)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的不同 D.电子数的不同
9.(2024八下·湖州期中)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D.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  ④H2O  ⑤NaCl
A.③表示铁原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12.(2024八下·温州期中)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图甲为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在对乙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13.(2024八下·义乌期中)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此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向世界展现了首张月背的完整风貌。图为月背全景图的局部,可以看到月面充满了奇异而荒凉的壮美。其实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探明含铁量为10.5%,则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14.(2024八下·浙江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 氧原子
化学式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
15.(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纯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自来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③碘酒 ⑨硫化亚铁 ⑩硫酸铜晶体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 列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氢化物的是    ,属于混合 物的是    (填字母)。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铜原子    ;
(2)氖气    ;
(3)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8.(2024八下·金华期中)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2)推测16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19.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稳定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____。
A.m=n B.m=n+x C.m=n-x D.m=x-n
(3)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离子的符号为B3+,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0.(2024八下·温州期中)化学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1个铁原子   ; 2个镁离子   ; 3个氯分子   ;
(2)写出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   ;五氧化二磷   ;氢氧化钙   。
21.(2024八下·长兴期中)“①2NH3②SO2③Mg2+④H2O ⑤SO42-”中“2”的含义:
(1)能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2)能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   。
(3)能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2.(2024八下·东阳期中)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铜原子   ;
(2)中“2”的意义   ;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
(4)中4的意义   。
23.(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24.(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25.(2024八下·余杭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
(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他推测的依据是   。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
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3)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