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分值:100分)选择题1~12题,每小题7分,共84分。对点题组练题组一 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关于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感器不能通直流电流,只能通交变电流电感器对各种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低的交变电流的阻碍较小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高的交变电流的阻碍较小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为电感器,灯泡的电阻值为R,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限大,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若保持交流电源的电压不变,只将电源频率改为10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流表示数增大 电压表示数增大灯泡变暗 灯泡变亮3.(多选)如图所示实验电路中,若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相等,S为双刀双掷开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S掷向a、b时灯较亮,掷向c、d时灯较暗当S掷向a、b时灯较暗,掷向c、d时灯较亮S掷向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变大时,灯变暗S掷向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减小时,灯变暗题组二 电容器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4.标有“450 V 250 μF”字样的电学元件是( )电源 电阻器 电容器 电动机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直流电、交流电都能通过电容器电感器对交流电没有阻碍6.(多选)如图所示是一个判定A、B之间电源性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若接通电源后绿灯亮则A、B间为直流电源若接通电源后绿灯亮则A、B间为交流电源若接通电源后只有红灯亮则A、B间为直流电源若接通电源后只有黄灯亮则A、B间为交流电源7.(多选)如图甲所示,AB两端接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uAB>0时,φA>φB。D为二极管,L为小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t1、t2~t3时间内,小灯泡发光t1~t2、t3~t4时间内,小灯泡发光0~t4时间内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如图丙所示0~t4时间内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如图丁所示题组三 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8.(多选)如图所示,四个电阻分别为R1、R2、R3、R4,三个电流表的内阻均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四个电阻为并联关系R1与R2为并联关系A1的示数为通过R2和R3的电流之和A2的示数与A1的示数之和等于A3的示数9.如图所示,为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的电路,已知R1=12 Ω,其余电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4 Ω,今将R1换成6 Ω的电阻,A、B间总电阻为( )1 Ω 2 Ω 3 Ω 4 Ω综合提升练10.电感器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如图,含有直流、交流信号的音频信号通过电路后,扬声器发出的信号中( )主要是直流信号主要是交流信号直流和交流信号一样强直流和交流信号都没有11.如图所示,变频交变电源的频率可在20 Hz到20 kHz之间调节,在某一频率时,规格相同的两只灯泡L1、L2的亮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L1、L2都变亮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L1变亮,L2变暗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L1、L2都变暗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L1变亮,L2变暗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三灯泡亮度相同,电源为“220 V 50 Hz”的交流电源,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改接“220 V 100 H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亮,B灯变暗,C灯亮度不变改接“220 V 100 H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暗,B灯变亮,C灯变亮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暗,C灯亮度不变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亮,C灯变暗培优加强练13.(16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已标出。已知R=1 Ω,当输入电压UAB=110 V时,求:(1)(8分)流经10R电阻的电流;(2)(8分)输出电压UCD。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1.C [电感器可以通直流,A错误;电感器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阻碍作用不同,B错误;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高的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大,D错误,C正确。]2.BC [电源的频率变为100 Hz,频率变大,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增大,故B、C正确。]3.AC [线圈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当掷向c、d时灯较暗,且交流电频率越大,阻碍作用越大,故A、C正确。]4.C [“μF”是电容的单位,则此元件是电容器,故C正确。]5.A [电感器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电容器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A正确,B、C、D错误。]6.BC [绿灯与电容器C串联,绿灯亮说明A、B间为交流电源,A错误,B正确;电容器隔直流,且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若只有红灯亮,或只有黄灯亮,则说明A、B间为直流电源,C正确,D错误。]7.AC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φA>φB时,二极管导通,小灯泡发光,故A、C正确。]8.BC [根据电流分支法易判断出四个电阻中R1、R2、R3为并联关系,然后与R4串联,A错误,B正确;A1的示数为通过R2和R3的电流之和,C正确;因A3的示数等于R1、R2、R3的电流之和,A2的示数等于R2、R1的电流之和,则A2的示数与A1的示数之和不等于A3的示数,D错误。]9.C [分析电路可知,R1与其余电阻并联,设其余电阻的总阻值为R2,则有+=,解得R2=6 Ω;当R1换成R3=6 Ω时,设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为R,则有=+,解得R=3 Ω,故C正确。]10.B [电感器L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直流信号通过L;电容器C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交流信号通过C,直流信号不能通过C,所以扬声器发出的信号中主要是交流信号,故B正确。]11.B [当电源频率增大时,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所以流过灯泡L1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流过灯泡L2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故灯泡L1变亮,灯泡L2变暗,A错误,B正确;当电源频率减小时,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所以流过灯泡L1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流过灯泡L2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故灯泡L1变暗,灯泡L2变亮,C、D错误。]12.A [三个支路电压相同,当交流电频率变大时,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变大,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变小,电阻所在支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变,所以流过A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流过灯泡B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流过灯泡C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故灯泡A变亮,灯泡B变暗,灯泡C亮度不变,故选项A正确,B错误;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电容器隔直流,电感器对直流电无阻碍作用,所以A灯熄灭,B灯变亮,C灯亮度不变,故选项C、D错误。]13.(1)10 A (2)1 V解析 (1)并联部分的等效电阻为R并==R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10R+R=11R根据欧姆定律,流经10R电阻的电流I== A=10 A。(2)由串联分压得并联部分R并两端电压为U并=UAB=×110=10 V而输出电压UCD即电阻R上分到的电压,再由串联分压得UCD=U并=×10 V=1 V。?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学习目标 1.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元器件。2.能简化较复杂的电路。3.了解常见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知识点一 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如图甲、乙所示,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6 V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6 V交流电源上,发现灯泡的亮度变暗,说明什么? 1.电阻器(1)分类:阻值固定的电阻器和阻值________的电阻器两种类型。(2)表示方法:电阻器用字母“________”及符号“”表示。(3)作用: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2.电感器(1)结构和作用:由绝缘导线____________,通过电磁感应能把外部电路的电能储存在电感器内部的________中。(2)表示方法:电感器用字母“________”及符号“”表示,插入铁芯的电感器符号用“”表示。(3)特性:________直流________交流。【思考】将灯泡与线圈串联接在交流电源上,交流电频率越大,灯越暗,说明什么? 例1 如图所示,灯泡A与带铁芯的电感器L串联,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灯泡B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支路并联接在以正弦交流信号发生器为电源的两端。通过调节交流信号发生器上的旋钮,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和信号的频率。实验开始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最右侧,电源内阻可忽略。闭合开关S,A、B两灯均发光。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持交流信号频率不变,适当提高输出电压,发现A灯始终比B灯暗B.保持输出电压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发现A灯变暗,B灯亮度不变C.保持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不变,将滑片P向左滑动,B灯变暗,A灯亮度不变D.断开开关S,发现B灯立即熄灭,A灯闪亮一下然后熄灭听课笔记 1.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并且交流电的频率越大,阻碍作用越大。2.有的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为零,对恒定电流无阻碍作用;有的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不为零,当通过恒定电流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稳定时电感器相当于电阻器。 训练1 如图所示,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变电流成分(L的直流电阻等于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流成分只能通过LB.交变电流成分只能从R通过C.通过R的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变电流成分D.通过L的交变电流成分比通过R的交变电流成分必定要多知识点二 电容器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1.如图甲、乙所示,把灯泡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1)发现甲中灯泡不亮,而乙图中的灯泡发光,说明什么? (2)若把图乙中的电容器去掉,变成图丙所示电路,灯泡变亮,说明什么? 2.甲图中灯泡发光,而乙图中灯泡不发光,说明什么? 1.电容器的作用(1)由于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电场能与其他能的转换,因此也可作为__________元器件。(2)特性:____________交流____________直流。2.二极管(1)二极管分类:二极管可分为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2)表示方法:二极管用字母“D”及符号“”表示,箭头表示正向电流的方向。(3)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反向阻断的特性,因此,二极管可作为各种逻辑电路的________,或对高频交流电路进行滤波整流等。【思考】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通交流是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吗? 例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是电压为220 V的交流电源,C是电容器,R是电阻。关于理想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220 V B.大于220 VC.小于220 V D.等于零听课笔记 (1)电容器由两金属电极和绝缘介质构成,电荷不能通过绝缘介质,因此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2)当电容器两端接交流电源时,由于电容器反复充电和放电,电路中有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好像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因而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3)交流电的频率越大,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4)电容器也是一个储能元件,电容器带有电荷时,电容器中储存有电场能。 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当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U=220 V,频率f=50 Hz时,三只灯泡L1、L2、L3的亮度相同(L无直流电阻),若将交流电源的频率变为f=100 Hz,则( )A.L1灯比原来亮 B.L2灯比原来亮C.L3灯和原来一样亮 D.L3灯比原来亮例3 如图所示,D是一只二极管,AB是平行板电容器,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微粒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和B间的距离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带电微粒P的运动情况是( )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 C.仍静止不动 D.不能确定听课笔记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理解电流沿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方向流入时的电阻很小,此时可以认为电阻为零,而沿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反方向流入时的电阻很大,此时可以认为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路中无电流。 训练3 (多选)由电源、开关、电阻、灯泡和二极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的电路是( )知识点三 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求解电路问题,首先要识别电路的结构,即串、并联关系及特点;其次要掌握电路简化的方法和技巧。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汇点,称为节点。1.简化原则(1)无电流的支路简化时可去掉。(2)两等势点间的电阻可省去或视为短路。(3)理想导线可长可短。(4)节点沿理想导线可任意移动,但不得越过电源、用电器等。(5)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6)电路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是断路。(7)在画等效电路图时,先将电压表、电流表摘除,等画好等效电路图后再补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可避免电表带来的干扰。2.常用的简化方法(1)电流分支法①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出;②判定各支路元件中的电流方向(若原电路无电压或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③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④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2)等势点排列法①将各节点用数字或字母标出;②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③对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④将画出的简化电路加工整理。例4 (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由5个1 Ω电阻连成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 )A.0.3 Ω B.0.4 Ω C.0.5 Ω D.0.6 Ω听课笔记 随堂对点自测1.(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交变电流通过一段长直导线时,电流为I,如果把这根长直导线绕成线圈再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则( )A.I′>I B.I′2.(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多选)如图所示,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的两端,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时(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暗 D.灯泡变亮3.(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如图所示,用相同规格的金属材料做成的正六边形导体,每条边的电阻都为R,A、B是正对的两个顶点,用与六边形各边相同规格的材料连接A、B,求A、B之间的电阻RAB。 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知识点一导学 提示 说明电感器L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识梳理1.(1)可变 (2)R 2.(1)绕成 磁场 (2)L (3)通 阻[思考] 提示 频率越大,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大。例1 D [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所以流经A的电流始终小于流过B的电流,则保持交流信号频率不变,适当提高输出电压,发现A灯始终比B灯暗,故A正确;保持输出电压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发现B灯亮度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增大,则A灯变暗,故B正确;保持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不变,将滑片P向左滑动,滑动变阻器有效阻值变大,则电流减小,故B灯变暗,A灯支路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L中产生自感电动势,相当于电源,A灯和B灯串联,同时逐渐变暗,故D错误。]训练1 C [交变电流和直流成分都可以通过电阻,也可以通过电感器,A、B错误,C正确;电感器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所以通过L的交变电流成分比通过R的交变电流成分要少,D错误。]知识点二导学1.提示 (1)说明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2)说明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提示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知识梳理1.(1)储能 (2)通 隔 2.(3)开关[思考] 提示 不是。例2 C [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电阻R中有电流,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容器与电阻串联,电容器对交流有阻碍作用,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电阻两端电压应小于电源电压,而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故选项C正确。]训练2 AC [电容器的阻碍作用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选项A正确;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随交流电源频率的升高而增大,选项B错误;电阻R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与电源的频率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例3 C [当带电微粒P静止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得Eq=mg。当A、B之间距离增大时,电容器的电容C减小,由Q=CU得,Q也减小,但由于电路中连接了一个二极管,它具有单向导电性,不能放电,电容器A、B两极板上的电量不变,又由E===知,E不变,带电微粒所受电场力不变,仍保持静止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训练3 ABC [对于A、B两种电路,小灯泡能发光,对于C电路,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有电流通过小灯泡,小灯泡发光;但D电路中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无电流通过小灯泡,小灯泡不发光,故A、B、C正确。]知识点三例4 C [按从A到B的顺序把5个电阻分成1、2、3、4、5,由于结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当电流从A点流入时可以同时流向电阻1、2、3,从电阻1和电阻2流出的电流汇合于C点,到达N点,结点M和B点间是导线相连,也是等势点,电流再从电阻4和电阻5经B流出,而流向电阻3的电流则直接经MB流出,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故A、B间总电阻为0.5 Ω,故C正确,A、B、D错误。]随堂对点自测1.B [长直导线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此时导线相当于电阻器。当把长直导线绕成线圈,此时是一个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故I′2.AD [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因功率增大而变亮,故A、D正确,B、C错误。]3.R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B连线的长度为六边形边长的两倍,可知其电阻为2R,则A、B之间可看成两个阻值为3R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并联,=++,解得RAB=R。(共46张PPT)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第四章 闭合电路1.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元器件。2.能简化较复杂的电路。3.了解常见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习目标目 录CONTENTS知识点01随堂对点自测02课后巩固训练03知识点1知识点二 电容器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知识点一 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知识点三 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知识点一 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如图甲、乙所示,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6 V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6 V交流电源上,发现灯泡的亮度变暗,说明什么?提示 说明电感器L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1.电阻器可变(1)分类:阻值固定的电阻器和阻值______的电阻器两种类型。(2)表示方法:电阻器用字母“___”及符号“ ”表示。(3)作用: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R2.电感器绕成(1)结构和作用:由绝缘导线______,通过电磁感应能把外部电路的电能储存在电感器内部的______中。(2)表示方法:电感器用字母“___”及符号“ ”表示,插入铁芯的电感器符号用“ ”表示。(3)特性:___直流___交流。【思考】将灯泡与线圈串联接在交流电源上,交流电频率越大,灯越暗,说明什么?提示 频率越大,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大。磁场L通阻D例1 如图所示,灯泡A与带铁芯的电感器L串联,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灯泡B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支路并联接在以正弦交流信号发生器为电源的两端。通过调节交流信号发生器上的旋钮,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和信号的频率。实验开始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最右侧,电源内阻可忽略。闭合开关S,A、B两灯均发光。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持交流信号频率不变,适当提高输出电压,发现A灯始终比B灯暗B.保持输出电压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发现A灯变暗,B灯亮度不变C.保持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不变,将滑片P向左滑动,B灯变暗,A灯亮度不变D.断开开关S,发现B灯立即熄灭,A灯闪亮一下然后熄灭解析 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所以流经A的电流始终小于流过B的电流,则保持交流信号频率不变,适当提高输出电压,发现A灯始终比B灯暗,故A正确;保持输出电压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发现B灯亮度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增大,则A灯变暗,故B正确;保持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不变,将滑片P向左滑动,滑动变阻器有效阻值变大,则电流减小,故B灯变暗,A灯支路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L中产生自感电动势,相当于电源,A灯和B灯串联,同时逐渐变暗,故D错误。1.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并且交流电的频率越大,阻碍作用越大。2.有的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为零,对恒定电流无阻碍作用;有的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不为零,当通过恒定电流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稳定时电感器相当于电阻器。 C训练1 如图所示,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变电流成分(L的直流电阻等于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流成分只能通过LB.交变电流成分只能从R通过C.通过R的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变电流成分D.通过L的交变电流成分比通过R的交变电流成分必定要多解析 交变电流和直流成分都可以通过电阻,也可以通过电感器,A、B错误,C正确;电感器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所以通过L的交变电流成分比通过R的交变电流成分要少,D错误。知识点二 电容器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1.如图甲、乙所示,把灯泡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1)发现甲中灯泡不亮,而乙图中的灯泡发光,说明什么?(2)若把图乙中的电容器去掉,变成图丙所示电路,灯泡变亮,说明什么?提示 (1)说明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2)说明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甲图中灯泡发光,而乙图中灯泡不发光,说明什么?提示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1.电容器的作用(1)由于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电场能与其他能的转换,因此也可作为______元器件。(2)特性:___交流___直流。储能通隔2.二极管开关(1)二极管分类:二极管可分为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2)表示方法:二极管用字母“D”及符号“ ”表示,箭头表示正向电流的方向。(3)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反向阻断的特性,因此,二极管可作为各种逻辑电路的______,或对高频交流电路进行滤波整流等。【思考】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通交流是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吗?提示 不是。C例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是电压为220 V的交流电源,C是电容器,R是电阻。关于理想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220 V B.大于220 VC.小于220 V D.等于零解析 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电阻R中有电流,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容器与电阻串联,电容器对交流有阻碍作用,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电阻两端电压应小于电源电压,而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故选项C正确。(1)电容器由两金属电极和绝缘介质构成,电荷不能通过绝缘介质,因此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2)当电容器两端接交流电源时,由于电容器反复充电和放电,电路中有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好像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因而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3)交流电的频率越大,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4)电容器也是一个储能元件,电容器带有电荷时,电容器中储存有电场能。 AC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当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U=220 V,频率f=50 Hz时,三只灯泡L1、L2、L3的亮度相同(L无直流电阻),若将交流电源的频率变为f=100 Hz,则( )A.L1灯比原来亮 B.L2灯比原来亮C.L3灯和原来一样亮 D.L3灯比原来亮解析 电容器的阻碍作用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选项A正确;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随交流电源频率的升高而增大,选项B错误;电阻R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与电源的频率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C例3 如图所示,D是一只二极管,AB是平行板电容器,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微粒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和B间的距离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带电微粒P的运动情况是( )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C.仍静止不动 D.不能确定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理解电流沿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方向流入时的电阻很小,此时可以认为电阻为零,而沿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反方向流入时的电阻很大,此时可以认为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路中无电流。 ABC训练3 (多选)由电源、开关、电阻、灯泡和二极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的电路是( )解析 对于A、B两种电路,小灯泡能发光,对于C电路,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有电流通过小灯泡,小灯泡发光;但D电路中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无电流通过小灯泡,小灯泡不发光,故A、B、C正确。知识点三 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求解电路问题,首先要识别电路的结构,即串、并联关系及特点;其次要掌握电路简化的方法和技巧。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汇点,称为节点。1.简化原则(1)无电流的支路简化时可去掉。(2)两等势点间的电阻可省去或视为短路。(3)理想导线可长可短。(4)节点沿理想导线可任意移动,但不得越过电源、用电器等。(5)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6)电路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是断路。(7)在画等效电路图时,先将电压表、电流表摘除,等画好等效电路图后再补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可避免电表带来的干扰。2.常用的简化方法(1)电流分支法①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出;②判定各支路元件中的电流方向(若原电路无电压或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③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④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2)等势点排列法①将各节点用数字或字母标出;②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③对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④将画出的简化电路加工整理。C例4 (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由5个1 Ω电阻连成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 )A.0.3 Ω B.0.4 Ω C.0.5 Ω D.0.6 Ω解析 按从A到B的顺序把5个电阻分成1、2、3、4、5,由于结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当电流从A点流入时可以同时流向电阻1、2、3,从电阻1和电阻2流出的电流汇合于C点,到达N点,结点M和B点间是导线相连,也是等势点,电流再从电阻4和电阻5经B流出,而流向电阻3的电流则直接经MB流出,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故A、B间总电阻为0.5 Ω,故C正确,A、B、D错误。随堂对点自测2B1.(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交变电流通过一段长直导线时,电流为I,如果把这根长直导线绕成线圈再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则( )A.I′>I B.I′C.I′=I D.无法比较解析 长直导线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此时导线相当于电阻器。当把长直导线绕成线圈,此时是一个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故I′AD2.(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多选)如图所示,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的两端,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时(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暗 D.灯泡变亮解析 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因功率增大而变亮,故A、D正确,B、C错误。3.(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如图所示,用相同规格的金属材料做成的正六边形导体,每条边的电阻都为R,A、B是正对的两个顶点,用与六边形各边相同规格的材料连接A、B,求A、B之间的电阻RAB。课后巩固训练3C题组一 电阻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关于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感器不能通直流电流,只能通交变电流B.电感器对各种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C.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低的交变电流的阻碍较小D.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高的交变电流的阻碍较小解析 电感器可以通直流,A错误;电感器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阻碍作用不同,B错误;同一个电感器对频率高的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大,D错误,C正确。对点题组练BC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为电感器,灯泡的电阻值为R,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限大,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若保持交流电源的电压不变,只将电源频率改为10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暗 D.灯泡变亮解析 电源的频率变为100 Hz,频率变大,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增大,故B、C正确。AC3.(多选)如图所示实验电路中,若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相等,S为双刀双掷开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S掷向a、b时灯较亮,掷向c、d时灯较暗B.当S掷向a、b时灯较暗,掷向c、d时灯较亮C.S掷向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变大时,灯变暗D.S掷向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减小时,灯变暗解析 线圈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当掷向c、d时灯较暗,且交流电频率越大,阻碍作用越大,故A、C正确。C题组二 电容器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4.标有“450 V 250 μF”字样的电学元件是( )A.电源 B.电阻器C.电容器 D.电动机解析 “μF”是电容的单位,则此元件是电容器,故C正确。A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B.交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C.直流电、交流电都能通过电容器D.电感器对交流电没有阻碍解析 电感器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电容器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A正确,B、C、D错误。BC6.(多选)如图所示是一个判定A、B之间电源性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接通电源后绿灯亮则A、B间为直流电源B.若接通电源后绿灯亮则A、B间为交流电源C.若接通电源后只有红灯亮则A、B间为直流电源D.若接通电源后只有黄灯亮则A、B间为交流电源解析 绿灯与电容器C串联,绿灯亮说明A、B间为交流电源,A错误,B正确;电容器隔直流,且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若只有红灯亮,或只有黄灯亮,则说明A、B间为直流电源,C正确,D错误。AC7.(多选)如图甲所示,AB两端接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uAB>0时,φA>φB。D为二极管,L为小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t2~t3时间内,小灯泡发光B.t1~t2、t3~t4时间内,小灯泡发光C.0~t4时间内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如图丙所示D.0~t4时间内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如图丁所示解析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φA>φB时,二极管导通,小灯泡发光,故A、C正确。BC题组三 复杂电路的简化和识别8.(多选)如图所示,四个电阻分别为R1、R2、R3、R4,三个电流表的内阻均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个电阻为并联关系B.R1与R2为并联关系C.A1的示数为通过R2和R3的电流之和D.A2的示数与A1的示数之和等于A3的示数解析 根据电流分支法易判断出四个电阻中R1、R2、R3为并联关系,然后与R4串联,A错误,B正确;A1的示数为通过R2和R3的电流之和,C正确;因A3的示数等于R1、R2、R3的电流之和,A2的示数等于R2、R1的电流之和,则A2的示数与A1的示数之和不等于A3的示数,D错误。C9.如图所示,为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的电路,已知R1=12 Ω,其余电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4 Ω,今将R1换成6 Ω的电阻,A、B间总电阻为( )A.1 Ω B.2 Ω C.3 Ω D.4 ΩB综合提升练10.电感器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如图,含有直流、交流信号的音频信号通过电路后,扬声器发出的信号中( )A.主要是直流信号B.主要是交流信号C.直流和交流信号一样强D.直流和交流信号都没有解析 电感器L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直流信号通过L;电容器C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交流信号通过C,直流信号不能通过C,所以扬声器发出的信号中主要是交流信号,故B正确。B11.如图所示,变频交变电源的频率可在20 Hz到20 kHz之间调节,在某一频率时,规格相同的两只灯泡L1、L2的亮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L1、L2都变亮B.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L1变亮,L2变暗C.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L1、L2都变暗D.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L1变亮,L2变暗解析 当电源频率增大时,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所以流过灯泡L1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流过灯泡L2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故灯泡L1变亮,灯泡L2变暗,A错误,B正确;当电源频率减小时,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所以流过灯泡L1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流过灯泡L2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故灯泡L1变暗,灯泡L2变亮,C、D错误。A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三灯泡亮度相同,电源为“220 V 50 Hz”的交流电源,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接“220 V 100 H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亮,B灯变暗,C灯亮度不变B.改接“220 V 100 H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暗,B灯变亮,C灯变亮C.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暗,C灯亮度不变D.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亮,C灯变暗解析 三个支路电压相同,当交流电频率变大时,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变大,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变小,电阻所在支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变,所以流过A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大,流过灯泡B所在支路的电流变小,流过灯泡C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故灯泡A变亮,灯泡B变暗,灯泡C亮度不变,故选项A正确,B错误;改接220 V的直流电源时,电容器隔直流,电感器对直流电无阻碍作用,所以A灯熄灭,B灯变亮,C灯亮度不变,故选项C、D错误。培优加强练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已标出。已知R=1 Ω,当输入电压UAB=110 V时,求:(1)流经10R电阻的电流;(2)输出电压UCD。答案 (1)10 A (2)1 V解析 (1)并联部分的等效电阻为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10R+R=11R根据欧姆定律,流经10R电阻的电流(2)由串联分压得并联部分R并两端电压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docx 第一节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