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 单元培优卷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C B C A B B D B C BD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D D C D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A.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A错误;B.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红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重物而不分开,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故D错误。故选:B。2.解:如果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是因为深色染料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浅色衣服染上颜色。故选:C。3.解:在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由此可知,与表示的分别是氧分子和氢分子,所以A、图中的数目较少,表示的是O2,故A错误;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元素、氧元素,不能说明水里含有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D、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D错误。故选:B。4.解:A、表示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水分子,故A错误;B、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不是氢分子,故B错误;C、表示的微粒是水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C正确;D、表示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不是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C。5.解:A、水结成冰不流动,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氮气压缩到钢瓶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6.解: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轨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层结构模型)。所以,先后顺序为③→②→①。故选:B。7.解:A、由原子结构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则核内有3个质子,因此该原子是锂原子,故A说法错误;B、由原子结构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则核内有3个质子,那么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故B说法正确;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和4个中子上,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则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质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B。8.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C、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故选:D。9.解:由左图,碳12原子的与1个氢原子的质量相等,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4倍,则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右图中,左盘上有1个碳12原子和个碳12原子,则左盘上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故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故选:B。10.A.KClO3含有氯酸根离子而KCl含有氯离子,物质中不含有相同原子团,故A错误;B.CaCO3含有碳酸根离子,CO2不含原子团,故B错误;C.NaOH、Ca(OH)2均含氢氧根离子,故C正确;D.KMnO4含有高锰酸根离子,K2MnO4含有锰酸根离子,故D错误。故选:C。11.解: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由与Na+的个数比为3:4可知,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与钠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比=(3×2):4=3:2,所以X离子必须带负电荷,且X与Mg2+的个数比为1:1,所以一个X离子所带的电荷为一个单位的负电。当溶液中有9n个硫酸根离子、12n个钠离子、2n个镁离子、2n个钾离子也满足题意。故选:BD。12.解:A、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内含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锂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电子带负电,则微观粒子a的名称是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D。14.解:①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②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③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④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⑥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⑦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故选项说法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选项说法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选项说法正确。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5.解:A、12×14+14×1+16n=246,n=4,所以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故A正确;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4):(14×1):(16×4)=84:7:32,故B正确;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7%,故C正确;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3g84克,故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解:(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降低。(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1)降低(2)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7.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抽去玻璃板后,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18.解:(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所以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2)与图甲比较,图乙的实验装置具备的优点有: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图乙利用移液管、截去底部的塑料瓶等常见仪器进行组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更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移液管上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取收集到气体的体积,相比图甲能更准确地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上两点任写一点即可)故答案为:(1)氧气;(2)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或能更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19.解:由“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碳原子可知,“C﹣13”中的13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He﹣3”中的3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氦的核电荷数是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即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3﹣2=1。故答案为:2;1。20.解:(1)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氚(3H)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其质子数为1,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与氢元素相同。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氢元素位于第一周期的第IA族,对应图中的①位置。所以,核废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图中的位置是①;故答案为:①。(2)门捷列夫预测了镓(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为“类铝”,说明镓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观察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它位于第三周期的第IIIA族,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与铝化学性质相似的镓元素也应该位于第ⅢA族;故答案为:ⅢA。(3)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周期元素,我们可以发现多个规律,其中一条明显的规律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序的,而原子序数又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也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使得外层电子更加稳定地排布在更远的轨道上,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故答案为: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21.解:(1)3个铜原子表示为3Cu,故答案为:3Cu;(2)NO2中“2”的意义是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答案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3)5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5SO3,故答案为:5SO3;(4)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O2中4的意义是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22.解:(1)FeSO4中铁、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4;(2)FeS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8%;(3)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50mg×8×36.8%=147.4mg,147.4mg<200mg,所以铁元素没有过量。故答案为:(1)1:1:4;(2)36.8%;(3)否。23.解:(1)设金属元素的符号为X,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X2O3;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0%=70%,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0%:30%=7:3;设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2y:(16×3)=7:3,y=56。(2)SO3中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3=0,则x=+6价。故答案为:(1)56;(2)+6。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24.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处的数值为总体积与混合后液柱的长度的差值,即液柱减少的长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的长度逐渐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长度也会逐渐变大,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读数错误;(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1)液柱减少的长度;(2)刻度值读数错误;(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25.解:(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馒头会变蓝;故填:会;(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填: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加碘盐中不含碘分子,所以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不会变蓝色;故填:不会。26.解:(1)由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量筒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小,为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即实验中电源正极在电源的左侧;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大,为氢气。(2)由图甲可知,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产生气泡的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的速率。(3)每次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减少,硫酸的浓度增大,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故答案为:(1)左;氢气;(2)产生气泡的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的速率;(3)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减少,硫酸的浓度增大,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逐渐加快。27.解:(1)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这表明α粒子在穿过金属箔时几乎没有受到阻碍。因为α粒子带正电,在穿过金属箔时未受明显阻碍,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使得α粒子能够顺利通过。(2)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发生偏转,但是不会出现像③那样向原子核靠近的轨迹,因为同性相斥,α粒子不会被吸引向原子核运动。(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锂是 3 号元素,所以锂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3。从丙图基于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锂原子结构模型也可以看出,原子核内有 3 个带正电的粒子(质子)。故答案为:(1)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2)③;(3)3。28.解:(1)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填D;(2)据图可以看出,B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是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故答案为:(1)D;(2)B。29.解: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答案为:失去;得到。30.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答案为:B;(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化合价是+2,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列式:(+2)×10+6x+(﹣2)×24+(﹣1)×2=0,解得x=+5,故答案为:+5;(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1000mL=400000mL=400L;故答案为:400;(4)牛奶中富含钙元素,钙片中富含钙元素,骨头汤也可以补充钙元素;氧化钙能与水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因此氧化钙不能作为人体补钙;故答案为:C。四.计算题(共5小题)31.解:(1)小狗烯”中分子结构图属于模型;(2)“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2.3%;(3)设CO2的质量为x,33.8克100%=x100%,则x=114.4克,即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与114.4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故答案为:(1)模型;(2)92.3%;(3)114.4克。32.解:(1)“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设KIO3中I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3)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9.3%。答: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3%。故答案为:(1)碘元素;(2)+5;(3)214;(4)59.3%。33.解:(1)原子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该原子的数目,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1:1;(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因此氯元素为+1价;(3)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100%≈47.7%;答: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47.7%。故答案为:(1)1:1:1;(2)+1;(3)47.7%。34.解:(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2)由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目比为6:12:6=1:2:1;(3)步行5km,大约需消耗葡萄糖为53g故填:(1)180;(2)1:2:1;(3)53。35.解:(1)由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模型中“”表示的粒子是中子;(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T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25t×0.02%100%=0.001t=1kg;故答案为:(1)中子;(2)+1;(3)1kg。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 单元培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B.乙图所示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C.丙图所示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D.丁图所示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2.如果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体积发生了改变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 H2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4.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A 水结成冰不流动 水分子停止运动B 氮气压缩到钢瓶里 分子的间隙变小C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A.A B.B C.C D.D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7.如图为小温制作的原子模型,两个圆圈上的小球模拟电子,中心的7个小球构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氮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上D.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电子构成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9.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10.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KClO3和KCl B.CaCO3和CO2C.NaOH和Ca(OH)2 D.KMnO4和K2MnO411.经测定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Mg2+、Na+、X(离子)等四种离子,某中与Na+的个数比为3:4,X与Mg2+的个数比为1:1,则可能为( )A. B.K+ C. D.Cl﹣12.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甲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是非金属元素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C.锂原子核内含7个质子D.微观粒子a的名称是电子1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高铁酸钠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则Fe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14.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O ②2NH3 ③SO2 ④⑤Mg2+ ⑥2OH﹣ ⑦H2O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⑥15.现代社会较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84:7:32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7%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克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有两根相同的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内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红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离管口5cm,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图,用手指封住A管口,将A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将B竖直静置。(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 。17.如图是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请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入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酒精,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低于标记位置,说明 。(2)如图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18.如图甲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科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能力)。(1)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与图甲比较,你认为图乙的实验装置具备的优点有 (写出一点)。19.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据统计,月球上的He﹣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碳原子,则核电荷数为2的“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个质子, 个中子。20.2024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90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1)核废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图中位置 (填序号)。(2)门捷列夫预测了镓(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为“类铝”(与铝化学性质相似),镓应该在 族。(3)观察每一周期元素,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一条)21.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1)3个铜原子 。(2)NO2中“2”的意义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4)中4的意义 。22.如图为某药品的说明书。如果小孩每日食物中铁元素过多,含量超过200mg则不利于身体的发育。有个小孩一天吞食了8片此药,问:(1)FeSO4中铁、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FeS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3)请你判断小孩当日所服用药片中铁元素 (选填“是”或“否”)过量。23.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1)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化合物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24.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1)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5.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 KIO3),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6.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小嘉想探究等量的硫酸溶液对不同体积蒸馏水电解快慢的影响,记录数据如表:实验组别 ① ②蒸馏水体积/毫升 150 200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5 5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578 876(1)实验中电源正极在电源 (选填“左”或“右”)侧;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名称)。(2)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 。(3)小嘉发现:每次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请你结合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是 。27.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属箔实验(如图甲),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实验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②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了180°,像是被弹回来了。【分析应用】(1)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说明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乙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图中序号)(3)丙图是基于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锂原子结构模型,观察模型可知:锂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28.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方向,还有绝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回来。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请回答:(1)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下列结论无法得出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2)如图三个原子结构模型中,符合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29.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30.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小火煮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的结果为: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字母编号)。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4)下列物质中不能为人体补钙的是 (填字母编号)。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即生石灰) D.骨头汤四.计算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31.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1)“小狗烯”中分子结构图属于 (选填“模型”或“符号”)。(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与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32.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碘可影响人体的生长及智力发育。长期缺碘会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过量,进一步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我们可以通过食用碘盐来补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单质”)。(2)KIO3中I的化合价为 。(3)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列式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3.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道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产品品名 84消毒液主要原科 主要原料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产品规格 500g(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4.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已知每克葡萄糖放出约16kJ的能量)。请回答:(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目比为 (写最简整数比)。(3)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需消耗170kJ的能量。假设这些能量全部来自葡萄糖,请问:小明同学步行5km,大约需消耗 克(取整数)葡萄糖。35.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表所示。试回答。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 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 单元培优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 单元培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