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学 分析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学 目标 道德修养: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重点 难点 重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案例导入 “中国好人”李亮,2011年退伍后开始参与救援救助活动,2015年发起成立公益组织“雪豹救援队”。截止2024年,9年来,他用自己的坚守和专业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组织参与救援、保障任务300余起,直接救助人员达100余人,受益人群约23万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展示“中国好人”李亮的故事。通过思考李亮的事迹,引导学生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3.为什么要做敬业乐群的人 4.为什么要做扶危济困的人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69页(上)的探究与分享。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思考:中国人书写研制氢弹的奇迹表明自强不息具有怎样的作用 我们应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人 点拨:(1)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2)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展示教材第69页(下)的探究与分享。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 思考: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的故事说明敬业乐群具有怎样的意义 这启示我们怎样做到敬业乐群 点拨:(1)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2)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3.展示湖北省老河口市村医曾伟的事迹。 湖北省老河口市村医曾伟,长期扎根基层,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曾伟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如为偏瘫患者肖某垫付4000余元医药费并治愈其病症;为五保老人梁金生、井六耀等提供免费治疗长达6年,垫付医药费各5万多元。此外,他还经常为乡亲们免费体检、送医送药。 思考:曾伟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这一美德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点拨:(1)扶危济困。(2)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3)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导 与 学 过 程 4.展示“中国好人”郭朋岐见义勇为的故事。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郭朋岐,于2023年6月9日,在送货途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时隔三个月,2023年9月7日,郭朋岐再度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跳入深水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事后,落水老人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郭朋岐,拿出钱表示感谢却被他宛然谢绝。 思考:郭朋岐勇救落水老人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点拨:(1)见义勇为。(2)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展示教材第71页的阅读感悟。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思考:《耄耋图》作为祝贺长寿的画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点拨:我们要做孝老爱亲的人,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翻开教材第71—72页的启思导行。 思考: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你的推荐理由。你认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 点拨:(1)《增广贤文》。(2)推荐理由:它阐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道德准则,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积极作用。(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知识总结: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做自强不息的人。(2)做敬业乐群的人。(3)做扶危济困的人。(4)做见义勇为的人。(5)做孝老爱亲的人。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引用了一些“榜样人物”,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并向榜样学习,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目标】
1.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2.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3.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做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
【重点难点】
1.重点:怎样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难点:做敬业乐群的人。
【自主学习】
1.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 、 、 、 、 等中华传统美德。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做 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 ,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3.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做 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 。
4.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做 的人。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 。
5.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做 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6.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做 的人。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 。
7.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8.怎样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时达标】
1.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刘一铭,父亲患病多年,母亲也因身体不好做过手术治疗,家庭经济有很大压力。懂事的刘一铭从小学时主动分担家务,努力学习。在考取大学后,每当放寒暑假时,他就去打零工贴补家用。这启示我们( )
①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
②要做一个乐业忘忧、不思进取的人
③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④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大国工匠”刘伯鸣,从事锻造工作20多年,凭着严谨精细的精神、高超的技术,刘伯鸣指挥锻造的核电锻件产品全部一次合格,带领团队先后攻克百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由此我们感悟到的道理有( )
①爱岗敬业,做事情要尽职尽责 ②放弃学业,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③发挥特长,不断严苛要求自己 ④专心工作,做敬业乐群的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自北京儿童医院启动儿童肠道重疾救助项目以来,北京恒昌公益基金会已累计捐助医疗善款80余万元。2024年以来,已成功救助21位罹患肠道重疾儿童,惠及20个困难家庭。他们的做法体现了( )
①服务社会,只求荣誉 ②友善待人,践行美德
③关爱他人,扶危济困 ④雪中送炭,仗义疏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江苏海安,一辆小轿车冲破护栏坠入河中,车内人员被困。紧要关头,62岁的顾顺明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仅用5分钟,便救出车内遇险的祖孙三人。顾顺明用行动告诉我们( )
①当他人遇到危难时,要敢于挺身而出
②要积极践行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③救人时要敢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④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孝老爱亲模范”汪萍和“弟弟”没有血缘关系,且都是被养父母收养的弃婴。但养父母一直视姐弟俩如己出,并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弟弟四处求医。当养母偏瘫无法自理、养父查出肺癌时,汪萍想尽办法将养父母和弟弟安置在自己身旁照顾。汪萍一家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
①自觉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②把所有人当成亲人来看待
③要孝老爱亲,尽孝在当下 ④把爱的情感扩展到全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践行美德】
2024年7月30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共有153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上榜好人中,有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有防汛巡查中为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有19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有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有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他们来自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英雄的可贵精神品质。
(1)这些“中国好人”身上有哪些美德?
(2)你如何向这些“中国好人”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C
6.答案:(1)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
(2)①做自强不息的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③做扶危济困的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⑥从身边事做起,落实在行动上。。
(2)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3)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2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自主学习 感知教材
分层训练 提升素养
1.怎样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  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
   ,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做   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
   。
(3)做   的人。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   。
自主学习 感知教材
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
敬业乐群
团结协作
扶危济困
援助之手
(4)做   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5)做   的人。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
   ,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见义勇为
帮助他人
孝老爱亲
践行
守道德
2.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   。
3.为什么要做敬业乐群的人
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   。
4.为什么要做扶危济困的人
“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   的文明社会。
精神动力
人生价值
爱心与温情
素养目标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做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政治认同。
名句品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出处:《孟子·告子章句上》。
释义:同情怜悯之心,每个人都有。
寓意:要培养同情心,扶危济困,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共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常考图片
品鉴: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1.从失败中卷土重来,在眼泪中绽放微笑,处在最低谷时也能抬头仰望天空。这启示我们要做一个( )
A.诚实守信的人
B.自强不息的人
C.见义勇为的人
D.孝老爱亲的人
分层训练 提升素养
B
2. 在人们尽情享受高铁带来便利的背后,有无数默默团结战斗的铁路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在寒风呼啸的冻土层上……只要是铁路能够延伸到的地方,那就是铁路人战斗的地方。这些铁路人( )
①自强不息,直面挑战 ②自信自立,青春飞扬
③敬业乐群,辛勤劳动 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3. 2024年春节甘肃瓜州小县城,城镇人口仅五万,突然迎来了2.5万名因天气恶劣而滞留的旅客。酒店爆满后,体育馆,中学宿舍,餐饮店和培训机构,全城居民打开家门,有序接纳滞留在寒风中的游客们……瓜州民众的暖心举动启示我们要( )
①扶危济困,传承美德 ②承担责任,爱岗敬业
③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④主持正义,仗义疏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 2024年7月26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有48位勇士光荣上榜。他们心怀大义,践行道义,是挺身而出的英雄。勇士们的行为展现出他们( )
A.积极履行见义勇为的法定义务
B.先人后己不计得失的良好品质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崇高品格
D.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
D
5.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道:“百善孝为先”。下列名言不能体现“孝”的是( )
A.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B.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C.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C
6.(主题概括)有一位教师,从教30年间,兢兢业业,是无数学生喜爱的“引领者”,是上千名年轻教师成长的“引路人”。针对上述材料,下列标题最适合的是( )
A.不忘初心,牢记国家利益至上
B.无私奉献,积极承担法定义务
C.乐善好施,做扶危济困的人
D.尽职尽责,做敬业乐群的人
D
7.20年来,深圳市共举行爱心助人活动 3.4 万次,惠及广大市民,构筑起深圳爱心助人城市文化地标。该活动提倡我们( )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开放包容,务实法治
C.乐于助人,扶危济困 D.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4.济南一居民楼意外失火。一名退伍的武警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徒手爬窗救下屋内被困的小女孩。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格有( )
①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③不褪本色,服务人民 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C
8.“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榜样》寓意一致的有( )
A
榜样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②“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③尽孝在当下,我们要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④家庭成员的体谅和包容可以化解矛盾与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主题概括)以下为某社区文化墙的部分宣传内容,这些内容揭示的共同主题是( )
D
A.正确处理亲子冲突
B.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C.主动分担家务劳动
D.传承孝老爱亲美德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圣治》 父母呼,应
勿缓。父母
命,行勿懒。
——《弟子规》
10.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简明扼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好人”杨翠兰,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年过百岁的公公。常常有人会问杨翠兰,在十年九旱的榆中北山,在“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了现在。杨翠兰憨笑着说,她没有什么学问,只记住了老一辈常说的“敬谷得田、敬老得福”!
杨翠兰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以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书写人间最美的真情。
(1)杨翠兰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杨翠兰的美德对青少年有何意义
答:有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孝老爱亲的人;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香港某视障歌唱演员3个月大时,因病摘除眼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勤学苦练,学会了弹钢琴,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山区当义工……
(2)我们应怎样向该演员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答:学习她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