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政治一轮基础知识练--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全国版高考政治一轮基础知识练--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政治一轮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五年高考
1.(2024山东,12,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 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根据以上法条,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所以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
③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
④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为了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某校开展了“博物馆里的中国”研学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024江西,16,3分)在游戏闯关环节,方方和圆圆收到了一张卡片和四个文物锦囊。若编钟可得,则完成任务要借助的锦囊是(  )
A.
B.
C.
D.
3.(2024湖北,12,3分)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4.(2024重庆,3,3分)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③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对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
④对治党兴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重庆,3,3分)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6.(2023新课标,23,4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
①如果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则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
②如果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则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③如果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则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
④如果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则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山东,12,3分)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面对风险挑战,唯有顽强拼搏、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弘则能胜其重,毅则能致其远
②我们要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就必须坚决斗争
③以“有些风险挑战是国内的”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④“有些风险挑战是传统的”通过换质推理可得出“有些风险挑战不是现代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跨模块:法律+逻辑)[2023湖北,2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4分)
三年模拟
1.(2025届天津一中10月月考,6)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  )
①“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③“自信力”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④“自信力”前面加上“全部”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教材P35·相关链接·关系的性质)[2025届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质测一,15]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中国与巴基斯坦是邻国,“邻国”关系是非对称关系
②中国的面积大于印度的面积,“大于”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③长江比黄河长,黄河比淮河长,“……比……长”是反传递关系
④曼城队战胜了利物浦队,利物浦队战胜了切尔西队,“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届福建福州质测一,16)2024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3周岁的生日。某班级党史学习小组围绕“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甲:一路走来,我们的“伟大事业”不仅离不开党的领导,而且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乙: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丙: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遵守党的纪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党员。 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党的生命线,是激励党员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对上述观点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甲的观点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乙的观点符合三段论推理结构
③丙的观点是联言判断,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同时具备这几种品质
④丁的直言判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下定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届辽宁东北育才学校等校10月联考,15)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小力爸爸决定每天和小力一起锻炼一小时。小力爸爸认为如果跑步就不打羽毛球、篮球;小力觉得,羽毛球和篮球都是不错的选择;小力妈妈听后,说了下面的话,能让父子俩都满意的是 (  )
①可以既选打羽毛球又选跑步
②可以选择打羽毛球或者篮球
③只选择打羽毛球而不打篮球
④既不打羽毛球也不选择篮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五年高考
1.(2024山东,12,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 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根据以上法条,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所以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
③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
④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为了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某校开展了“博物馆里的中国”研学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024江西,16,3分)在游戏闯关环节,方方和圆圆收到了一张卡片和四个文物锦囊。若编钟可得,则完成任务要借助的锦囊是(  )
A.
B.
C.
D.
答案 D 
3.(2024湖北,12,3分)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答案 C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4.(2024重庆,3,3分)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③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对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
④对治党兴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5.(2023重庆,3,3分)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答案 D 
6.(2023新课标,23,4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
①如果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则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
②如果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则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③如果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则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
④如果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则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7.(2023山东,12,3分)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面对风险挑战,唯有顽强拼搏、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弘则能胜其重,毅则能致其远
②我们要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就必须坚决斗争
③以“有些风险挑战是国内的”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④“有些风险挑战是传统的”通过换质推理可得出“有些风险挑战不是现代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8.(跨模块:法律+逻辑)[2023湖北,2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在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为假,这个联言判断即为假。在本题中戊否认了“方某的行为应该鼓励”,也就否认了丁的全部观点,因此戊的话并非自相矛盾。
三年模拟
1.(2025届天津一中10月月考,6)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  )
①“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③“自信力”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④“自信力”前面加上“全部”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2.(教材P35·相关链接·关系的性质)[2025届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质测一,15]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中国与巴基斯坦是邻国,“邻国”关系是非对称关系
②中国的面积大于印度的面积,“大于”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③长江比黄河长,黄河比淮河长,“……比……长”是反传递关系
④曼城队战胜了利物浦队,利物浦队战胜了切尔西队,“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3.(2025届福建福州质测一,16)2024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3周岁的生日。某班级党史学习小组围绕“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甲:一路走来,我们的“伟大事业”不仅离不开党的领导,而且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乙: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丙: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遵守党的纪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党员。 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党的生命线,是激励党员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对上述观点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甲的观点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乙的观点符合三段论推理结构
③丙的观点是联言判断,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同时具备这几种品质
④丁的直言判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下定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4.(2025届辽宁东北育才学校等校10月联考,15)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小力爸爸决定每天和小力一起锻炼一小时。小力爸爸认为如果跑步就不打羽毛球、篮球;小力觉得,羽毛球和篮球都是不错的选择;小力妈妈听后,说了下面的话,能让父子俩都满意的是 (  )
①可以既选打羽毛球又选跑步
②可以选择打羽毛球或者篮球
③只选择打羽毛球而不打篮球
④既不打羽毛球也不选择篮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