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节 保护土壤考点一、土壤的价值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2.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肥沃土壤因有限而更显宝贵。土壤类型 土壤特征 适合的作物黑土 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 玉米、大豆和小麦紫色土 紫色土肥力相对较高 旱地粮食作物、棉花、油菜、柑橘红壤 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 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黄壤 黄壤通常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 常见农作物、茶树、蔬菜考点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概述化学污染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2)土壤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的方式 概述耕地被蚕食 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侵占大量耕地水土流失 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地表植被大量被破坏,土壤被流水冲刷带走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引起2.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1)气体:废气中含有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2)液体: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3)固体: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3.土壤污染的危害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发生中毒。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4.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过程】(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木盆同高的木块,将两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3)用两只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 cm 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中做记录;(5)等到两个木盒上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干湿状况复原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 ,再按上述(3),(4)的步骤操作,并在表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问题讨论】种植植被可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实验结论】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典例1:(2023七下·宁海期中)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答案】B【解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故选B。变式1: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 )。A.土壤缺少无机盐B.土壤缺少水分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答案】C【解析】 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接近或大于细胞液浓度,使得植物细胞难以吸水。【解答】当土壤盐渍化发生时,土壤溶液的浓度变得过大,这个浓度接近或甚至超过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无法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吸取水分,反而会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失,造成植物脱水。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仅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植物细胞还可能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变式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 和 。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 污染。【答案】污染;过度开发;农药、化肥;化学【解析】根据威胁土壤资源的原因进行解答。【解答】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化学污染。故答案为:污染;过度开发;农药、化肥;化学。变式3: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答案】(1)分解有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 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解析】(1)在土壤中起降解作用细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质,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因而用"垃圾袋装化"造成了白色污染。(3)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题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故答案为:(1)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解答】不能腐烂的垃圾会污染土壤,妨碍植物的生长,影响动物生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为了减少垃圾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不能随意乱扔垃圾,可以将垃圾分类处理,分成能腐烂的和不能腐烂的,能回收利用的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几类,能回收的回收再利用,从而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现在,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大大降低了污染。 细菌等微生物 能够 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考点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1.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概况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 。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2.我国土壤资源概况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耕地、林地、草地占陆地面积的km2。耕地面积仅为127.9万km2,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壤占有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并不丰富,而且是有限的。3.保护土壤的主要方式方式 概述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损害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轮作 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第一年种植玉米或棉花(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第二年种植燕麦、大麦或黑麦(需要较少的营养),第三年种植苜蓿、花生、大豆(能恢复土壤的肥力))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存在共生关系,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4.土壤的修复技术技术 举例物理修复技术 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化学修复技术 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吸取修复技术(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典例1:(2024八下·临海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答案】A【解析】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可能导致止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解答】A、焚烧废弃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正确。B、分类回收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C、积极植树造林,能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D、合理使用农药 ,能减少环境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变式1: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答案】D【解析】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士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解答】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B.农药和化肥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地膜的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不能禁止使用,应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C错误;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故答案为:D。变式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答案】B【解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解答】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故A错误;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故B正确;C、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会破坏土壤;故C错误;D、厨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为有机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则很难被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故D错误;故答案为:B。变式3:在与水平面成15°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如图所示。(1) 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 对土壤有保护作用。(2)请你提出一条防治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答案】(1)草皮(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可以从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分析。【解答】(1)同样的倾斜角度,用等量的水和同样的方式淋浇,裸地比有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严重,说明草皮对土壤有保护作用。(2)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因此,治理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1.医院排放的污水对土壤最可能造成( )。A.化学污染 B.盐渍化 C.生物污染 D.重金属污染【答案】C【解析】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有害生物种群来源是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和工业废水(作农田灌溉或作为底泥施肥),以及病畜尸体处理不当等。【解答】医院排放的污水对土壤最可能造成生物污染,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2.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露天堆放矿渣B.施用化肥C.酸雨D.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功能降低的现象。引起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物质排放,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城乡生活废水、农家肥等,废弃物焚烧等。【解答】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会导致病原体污染土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C.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D.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所以土壤资源的不足可以由海洋代替【答案】B【解析】A、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A错误;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土壤资源并不丰富,B正确;C、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并不属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C错误;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D错误。故选:B。【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4.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故选A。5.下列不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B.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C.大量工业废渣放在土壤中D.大量植物的枯枝败叶烂在田里【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的污染,它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是人类的第一号敌人,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废旧电池等也会污染陆地,乃至地下水等。【解答】A、塑料膜使用后不回收,未降解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A错误;B、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B错误;C、大量工业废渣排放在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C错误;D、大量植物的枯枝败叶烂在田里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不会污染土壤,D正确。故答案为:D。6.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答案】C【解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4八下·嵊州期末)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答案】B【解析】保护土壤的三种方法:1.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2.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再随便填埋到土壤里。3.养殖蚯蚓一类的动物,来进行对土壤的保护。【解答】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不利于土壤保护,A错误;B.实行稻草还田 ,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成分,利于保护土壤,B正确;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不利于土壤保护,C错误;D.过量施用化肥 ,不利于土壤保护,D错误;故答案为:B8.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A.塑料购物袋有毒B.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C.塑料购物袋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D.塑料购物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答案】B【解析】一次性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答】A.一次购物袋是无毒的,故A错误;B.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故B正确;C.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是难以分解的,故C错误;D.塑料购物袋不会对土壤造成化学污染,故D错误。故答案为:B。9.下列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答案】A【解析】根据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不利用土壤资源,故A符合题意;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耕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为了增加肥效,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答案】C【解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故C符合题意;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污染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 我国的土壤资源形势严峻,如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 问题,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面临着 问题,而东部发达地区主要面临 问题。【答案】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污染【解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要保护土壤资源。【解答】我国的土壤资源形势严峻,如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面临着沙漠化问题,而东部发达地区主要面临土壤污染问题。12.“沙漠和荒漠化”是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这就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据此,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具体措施: 。【答案】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植树造林(合理即可)【解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解答】读图A坡植被多,B坡植被少,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13.土壤污染。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放射性污染。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等。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污染。【答案】农药、化肥【解析】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是造成土壤资源破坏的最大威胁。【解答】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以上种种都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破坏土壤结构;生物污染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14.某学校科侵蚀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一:查阅相关资料后,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关系如图①所示。过程二: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如图②)。请根据其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由过程一得到的结论是 。(2)过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得到的结论是 。(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答案】(1)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轻(2)丙;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物越繁茂,水土流失越少(3)植树种草【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加之人们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解答】(1)由实验探究一得到的结论是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2)实验探究二中,控制甲、乙、丙三组实验坡度大小、流水冲刷量等保持一致的原因是在相同条件下做实验。读图可知,三组中水土流失最少的是丙组。由此可知,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地表植被稀疏,地表土壤缺乏植被保护,易被流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15. 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 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答案】(1)A有机物(2)C(3)垃圾分类回收等【解析】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卫生填埋、封闭式焚烧、堆肥法、分类回收,露天焚烧垃圾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非常有害。【解答】(1)根据调查结果图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占总量的54.0%;(2)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有害元素含量并不是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说法错误;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低于30~60cm层含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3)根据上述信息对我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有: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节 保护土壤考点一、土壤的价值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2.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肥沃土壤因有限而更显宝贵。土壤类型 土壤特征 适合的作物黑土 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 玉米、大豆和小麦紫色土 紫色土肥力相对较高 旱地粮食作物、棉花、油菜、柑橘红壤 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 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黄壤 黄壤通常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 常见农作物、茶树、蔬菜考点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概述化学污染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2)土壤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的方式 概述耕地被蚕食 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侵占大量耕地水土流失 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地表植被大量被破坏,土壤被流水冲刷带走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引起2.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1)气体:废气中含有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2)液体: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3)固体: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3.土壤污染的危害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发生中毒。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4.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过程】(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木盆同高的木块,将两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3)用两只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 cm 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中做记录;(5)等到两个木盒上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干湿状况复原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 ,再按上述(3),(4)的步骤操作,并在表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问题讨论】种植植被可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实验结论】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典例1:(2023七下·宁海期中)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变式1: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根本原因是( )A.土壤缺少无机盐B.土壤缺少水分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变式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 和 。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 污染。变式3: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考点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1.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概况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 。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2.我国土壤资源概况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耕地、林地、草地占陆地面积的km2。耕地面积仅为127.9万km2,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壤占有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并不丰富,而且是有限的。3.保护土壤的主要方式方式 概述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损害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轮作 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第一年种植玉米或棉花(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第二年种植燕麦、大麦或黑麦(需要较少的营养),第三年种植苜蓿、花生、大豆(能恢复土壤的肥力))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存在共生关系,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4.土壤的修复技术技术 举例物理修复技术 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化学修复技术 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吸取修复技术(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典例1:(2024八下·临海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变式1: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变式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变式3:在与水平面成15°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如图所示。(1) 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 对土壤有保护作用。(2)请你提出一条防治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1.医院排放的污水对土壤最可能造成( )。A.化学污染 B.盐渍化 C.生物污染 D.重金属污染2.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露天堆放矿渣B.施用化肥C.酸雨D.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3.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C.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D.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所以土壤资源的不足可以由海洋代替4.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5.下列不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B.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C.大量工业废渣放在土壤中D.大量植物的枯枝败叶烂在田里6.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7.(2024八下·嵊州期末)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8.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A.塑料购物袋有毒B.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C.塑料购物袋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D.塑料购物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9.下列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10.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耕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为了增加肥效,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11. 我国的土壤资源形势严峻,如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 问题,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面临着 问题,而东部发达地区主要面临 问题。12.“沙漠和荒漠化”是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这就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据此,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具体措施: 。13.土壤污染。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放射性污染。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等。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污染。14.某学校科侵蚀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一:查阅相关资料后,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关系如图①所示。过程二: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如图②)。请根据其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由过程一得到的结论是 。(2)过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得到的结论是 。(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15. 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 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第四章 第4节 保护土壤 举一反三(原卷版).doc 七下第四章 第4节 保护土壤 举一反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