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河南医科类对口升学基础课试题卷(中西医通用)考试时间:[X]分钟。总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 下列属于中医五行相生关系的是( )。A. 木克土 B. 火生土 C. 金克木 D. 水克火。2.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3. 下列不属于六腑的是( )。A. 胆 B. 胃 C. 心 D. 小肠。4. 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腑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5.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 望 B. 触 C. 问 D. 切。6. 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 )。A. 滑脉 B. 弦脉 C. 细脉 D. 洪脉。7. 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首选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柴胡 C. 金银花 D. 连翘。8. 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是( )。A. 黄芩 B. 黄芪 C. 黄连 D. 黄柏。9. 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糖类。10. 下列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A. 骨组织 B. 神经组织 C. 血液 D. 心肌。11.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 窦房结 B. 房室结 C. 房室束 D. 浦肯野纤维。12. 下列关于血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含 B 凝集原。B. B 型血的人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C. AB 型血的人血清中含抗 A 和抗 B 凝集素。D. O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含 A、B 凝集原。13.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 血压调节 B. 体温调节 C. 排尿反射 D. 血糖调节。1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C.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D.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15.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膝跳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望梅止渴 D. 排尿反射。16. 下列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 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C. 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17.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生素的是( )。A. 阿司匹林 B. 青霉素 C. 布洛芬 D. 对乙酰氨基酚。18. 下列关于药物剂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小有效量是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B. 极量是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最大剂量。C. 治疗量是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D. 半数致死量是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19. 下列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B. 分布、吸收、代谢、排泄。C. 吸收、代谢、分布、排泄。D. 代谢、吸收、分布、排泄。20. 下列关于中药炮制的目的,错误的是( )。A.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B.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C. 增强药物疗效。D.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 五脏中,主藏血的是__________,主藏精的是__________。3. 六淫中,具有“善行而数变”特点的是__________邪。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__________、__________。5. 药物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淋巴等组成。7.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9.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后遗效应等。10. 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修治、水制、火制、__________及其他制法。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 简述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简述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及主要生理意义。3.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方法。四、病例分析题(10 分)。患者,男,35 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请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并写出治法、方剂及药物组成。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B。解析: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A、C、D 选项属于五行相克关系。本题考查五行相生的基本概念,占比 2%。2. 答案:A。解析: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营气主要营养全身;卫气具有保卫作用。本题考查气的分类及特点,占比 2%。3. 答案:C。解析: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心属于五脏。本题考查脏腑的分类,占比 2%。4. 答案:C。解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藏神;肺主气司呼吸等。本题考查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占比 2%。5. 答案:B。解析: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有望、闻、问、切,不包括触。本题考查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占比 2%。6. 答案:C。解析: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滑脉主痰湿、食积、实热等;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等;洪脉主热盛。本题考查脉象主病,占比 2%。7. 答案:A。解析:麻黄善于发汗解表,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要药。柴胡主要用于和解少阳等;金银花、连翘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本题考查解表药的应用,占比 2%。8. 答案:A、C、D。解析:黄芩、黄连、黄柏都具有清热泻火功效,黄芪主要功效是补气升阳等。本题考查清热药的功效,占比 2%。9. 答案:A。解析: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RNA 在遗传信息传递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本题考查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知识,占比 2%。10. 答案:B。解析:人体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心肌属于肌肉组织。本题考查人体基本组织的分类,占比 2%。11. 答案:A。解析: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它能自动、有节律地产生兴奋。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参与心脏兴奋的传导。本题考查心脏起搏点的知识,占比 2%。12. 答案:B。解析:A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含 A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B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含 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AB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含 A、B 凝集原,血清中不含抗 A 和抗 B 凝集素;O 型血的人红细胞膜上不含 A、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A 和抗 B 凝集素。本题考查血型的相关知识,占比 2%。13. 答案:C。解析:排尿反射过程中,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到膀胱逼尿肌,引起排尿,且排尿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强排尿动作,属于正反馈调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主要是负反馈调节。本题考查正反馈调节的实例,占比 2%。14. 答案:D。解析: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在外面的髓鞘。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占比 2%。15. 答案:C。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望梅止渴是后天学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占比 2%。16. 答案:D。解析: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本题考查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占比 2%。17. 答案:B。解析:青霉素属于抗生素,主要用于抗菌。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解热镇痛药。本题考查抗生素的种类,占比 2%。18. 答案:无错误选项(原题目有误,四个选项表述均正确)。解析:最小有效量是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极量是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最大剂量;治疗量是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半数致死量是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本题考查药物剂量的相关概念,占比 2%。19. 答案:A。解析: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本题考查药物体内过程的顺序,占比 2%。20. 答案:D。解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包括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等,而不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本题考查中药炮制的目的,占比 2%。二、填空题。1.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解析: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本题考查中医理论体系特点,占比 2%。2. 答案:肝;肾。解析: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本题考查五脏的生理功能,占比 2%。3. 答案:风。解析: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本题考查六淫邪气的特点,占比 1%。4. 答案: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本题考查中医诊断原则,占比 2%。5. 答案:寒;热;温;凉。解析:药物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本题考查药物四气的概念,占比 4%。6. 答案: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占比 3%。7. 答案: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解析: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占比 4%。8. 答案:反射;反射弧。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占比 2%。9. 答案: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解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等。本题考查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占比 2%。10. 答案:水火共制。解析: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本题考查中药炮制方法,占比 1%。三、简答题。1. 答案: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同时,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如肝生心即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肾制约心即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亢盛等。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用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如肝病传脾为相乘,肝病传肺为相侮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等;在诊断上,通过观察面色、口味、脉象等,结合五行生克理论判断病情。占比:10%2. 答案: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主要生理意义:血液循环的主要意义在于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血液循环还参与体内的体液调节、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占比:10%3. 答案: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炮制后可降低毒性。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如生地黄性寒,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变为滋阴补血。增强药物疗效:如种子类药物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入肝,盐制下行等。便于调剂和制剂:矿物类、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经煅淬等炮制方法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通过炮制可以杀死虫卵、微生物等,防止药物霉变、虫蛀等。常用方法:修治:包括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