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六年级最后一次家长会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六年级最后一次家长会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毕业在即 家校共话未来
山水一程 三生有幸
—— 六年级最后一次家长会 ——
六年的岁月悄然滑过,我们彼此相遇,共同见证并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这份缘分,确是三生有幸。此时,我的内心无比感恩,感恩与孩子和家长们的这次遇见,感恩你们一路的陪伴和随行,感恩你们真心的支持与帮助,感恩你们真诚的理解和肯定。这一路让我和班里所有的孩子收获满满,共同成长。
愿这段“山水一程”的旅程,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愿“三生有幸”的缘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目录
CONTENTS
02 六年级孩子的现状
03 毕业班家长的焦虑
04 做有分寸的守望者
01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01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语文
数学
英语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小红薯
单科前三
学习之星:
xxx
进步达人:
xxx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语文成绩分数段情况
★ 100分:9人(输入学生姓名)
★ 90分~99分:16人
★ 80分~89分:10人(潜力学生)
★ 70分~79分:3人(潜力学生)
★ 60分~69分:2人(潜力学生)
★ 60分以下:2人(要加油)
★ 班级平均分:90
★ 年级排名:第一
★ 100分:9人(输入学生姓名)
★ 90分~99分:16人
★ 80分~89分:10人(潜力学生)
★ 70分~79分:3人(潜力学生)
★ 60分~69分:2人(潜力学生)
★ 60分以下:2人(要加油)
★ 班级平均分:90
★ 年级排名:第一
数学成绩分数段情况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高分层:
不细心(不复查作业,没耐心)
中分层:
自我要求低(不订正作业)
低分层:
基础不扎实,上课分神(作业只写不记或不写)
整体成绩在稳步上升,但仍有同学成绩退步,虽然没有拉低班级平均分,但仍需反思自己,争取期末考时取得好成绩。
语文好的方面
大部分同学考试习惯好,时间分配合理,书写端正,做完知道检查。
基础题目掌握的较好,失分较少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习作,且表达顺畅,有一定的深度,进步较为显著。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语文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不扎实:
部分同学基础不够扎实,看拼音写词语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类基础性试题仍有失分,需要加强训练。
(二)阅读+写作:
仅凭阅读印象完成阅读题
阅读题不理解题意
害怕面对习作
习作只会写“流水账”
高分层:
不细心(不复查作业,没耐心)
中分层:
自我要求低(不订正作业)
低分层:
基础不扎实,上课分神(作业只写不记或不写)
整体成绩在稳步上升,但仍有同学成绩退步,虽然没有拉低班级平均分,但仍需反思自己,争取期末考时取得好成绩。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数学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中出现了错误,主要是口算和估算能力不足,以及运算顺序混淆等问题。
(二)做题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会漏写单位或错写单位。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去画出关键词;做完题后不去检查。
(三)应用题解题能力弱
应用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缺乏解题策略。
高分层:
不细心(不复查作业,没耐心)
中分层:
自我要求低(不订正作业)
低分层:
基础不扎实,上课分神(作业只写不记或不写)
整体成绩在稳步上升,但仍有同学成绩退步,虽然没有拉低班级平均分,但仍需反思自己,争取期末考时取得好成绩。
透过成绩看问题
1.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2.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3.学习时间是否有保障
4.学习效率是否高效
5.生活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成绩分
态度分
能力分
重视课本知识的掌握
重视课外阅读——有量有效
重视书写——有耐心
重视作业——及时完成并订正
重视效率——学习时间有规划
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
怎么做?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1.多纵向对比
成绩本身就是动态,不必过于纠结每次的排名,应该和前几次的考试作对比,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状态。
2.多关注过程
成绩只是孩子近期学习的结果,一味地关注结果会忽略学习过程的问题。
3.多看成绩背后的问题
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
考试心态失衡?
4.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无论孩子考得如何,他永远需要父母的理解和认可,与其一味的责备孩子,不如坐下来冷静地和孩子想想办法。
02 六年级孩子的现状
不知不觉,孩子们就要毕业了......
我们的六年时光......
在最后的两个多月内,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争取让孩子在小学毕业考试时取得优异成绩,为小学生活画个完美的句号。
下面具体谈谈班级近期的一些情况。
班级总体情况
六年级孩子特点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强烈需要成人或同伴的认可,渴望在他人认可中增强自信。由于家长总会不自觉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有的孩子会觉得不被看见而产生消极感。因此,生活中一些“显眼包”,潜意识是以特别的行为来挑战成人,或争取被看见的机会。
处于青春期过渡阶段的孩子,对自己身心的变化似懂非懂,好胜心强,在意别人看法。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网络媒介信息、流行文化等影响。同时,由于个体的急遽变化,情绪也比较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事。
六年级学生处于“变化期”
这时期的孩子,“成人感”增强,他们渴望自主与独立,但对自己的生活又缺少规划与掌控。对未来既向往又焦虑,处理问题,显得理智感不足。宣扬自主的同时,独立能力不强,内心比较敏感矛盾。
六年级学生的“矛盾性”
2
1
六年级孩子的特点
3
六年级学生渴望“认同感”
孩子们进入六下这个学期
状态太浮躁了
班级镜头
下次考试认真点就好了!
粗心而已,又不是不会!
偶尔不认真有什么关系?
书写无所谓,做对就好了呗!
听写默写,我一定要全对!
这篇作文我要先列提纲,理清思路再写!
阅读理解是有方法的,我要掌握方法,争取不扣分!
上课一定要思考,不能光听,没有能力是听会的!
我要把字写端正。
第一种
第二种
班级镜头
1. 上课无精打采的
2. 对成绩好坏无感
3. 作业质量下降
4. 坐等升学安排
六年级
现象
5.自制力不如低年级
6. 表面迎合老师的教育
7. 大有"看破红尘"的状态
8. 学习态度变得随意
剖析原因
我心飞扬,语文\数学老师再见,小学再见!
过度自信,到初中,我再努力就好了!
诱惑太多,旅游?手机?好朋友出去玩?
客观原因:快毕业了
端正的学习态度
是一项通过训练
才能习得的一种能力。
如何训练?
端正学习态度
下次考试认真点就好了!
粗心而已,又不是不会!
偶尔不认真有什么关系?
书写无所谓,做对就好了呗!
第一种
学习是一件,
冷板凳坐穿的事情。
静得下心
沉得住气
怎么做?
先成为管理者
后成为引领者
怎么做?
1.不要抢方向盘,不司机永远学不会开车。
2.不要在旁边一直念叨且只念叨开得不好,没有帮助且烦人。
3.不要把当年开拖拉机的经验反复说,现在开得是电车。
4.必须关注导航关注周边路况,快走错时及时提醒。
5.已经走错了,不要觉得司机长大点懂事就好了,赶紧制止,回到正轨。
6.打开零食或下水果递到嘴边,或时常拉着司机下车欣赏风景。
7.不要觉得是小学毕业的老司机了,就可以在旁边打开抖音或呼呼大睡。
学生是司机正在开车,而家长是副驾驶……
管理者
1.管手机等电子产品,没有商量余地。
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绝没有自觉的小孩
如有需要,给现金。
有电话手表、手机的家长,关注孩子聊天内容
学校里还不够聊吗?
2.管作业,认真完成是底线。
有能力的家长
多检查孩子作业的对错
不太懂的家长
保证孩子作业量的完成
实在不会的家长
请看看孩子书写是否端正
引领者
1.做学习态度上的引领者。
样样落实,天天坚持。
作业做完了吗?
作业拿给我看看!
上课认真听了吗?
今天上了什么,说来听听!
简单询问
具体实操
引领者
2.做学习方法上的引领者。
题目做对了
总结经验
题目做错了
总结规律
重复使用
举一反三
不是做对一道题,而是做对一类题。
请各位真·老司机打好辅助
关注复习,方法总结比刷题更重要。
基础部分,背起来,听起来,刷起来
如有拓展资料,可以做
阅读部分,把准中心意思,读懂语言写法
习作部分,立准写作目的,抓牢描写重点
至少……
03 毕业班家长的焦虑
小升初家长的焦虑
家长们每天面对很多信息,不知道从何下手
面对孩子的现状,不知道该怎么定夺
怕孩子上初中分到差班
忧心孩子的性格、心理、社交……
怕他们青春期叛逆不听话
这些教育焦虑你有吗?
1.非言语行为表现焦虑
虽然家长只字未提“学习”二字,但是整个人的行为传递出压抑、不开心、失望、着急的负面状态。 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嘴上没说什么,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不语或者唉声叹气等行为。
这些非言语行为,也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焦虑的无意识体现,这种压力甚至比语言带来的压力对孩子影响更大。
2.无法包容孩子的不合理观念
六年级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什么话都敢说,三观中经常有不合理的观念,家长听到往往会想纠正孩子。但此时,如果急于反驳孩子的观点,纠正错误,容易适得其反。
这些教育焦虑你有吗?
3.语言上的“攀比暴力”
语言暴力类型包括“冷嘲热讽”、“挖苦指责”、“批评挑剔”等,隐藏最深的是“攀比暴力”。
一些家长认为“拿孩子作比较”对孩子是没有害处的,是家长教育孩子努力上进的一种方式。家长的出发点本身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不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家长用之不慎,就容易让孩子出现厌学、躺平、比不过干脆就什么都不做等消极反应。
“攀比暴力”
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
将孩子现在的糟糕状态和过去自己的优秀状态作比较
这些教育焦虑你有吗?
4.家长的过度期望
家长因为好面子、追求完美、对孩子前途过度忧虑、将自身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原因,对孩子有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外的期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压力和焦虑情绪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焦虑就像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能激励孩子,
用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有一个“老虎狐狸野猫”的理论:“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回来就弥补了。”
面对三种危险,人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所造成的威胁相匹配:
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老虎的确可怕,但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我们要应对的,往往是野猫造成的小困扰。
改变认知,放下焦虑
扎心的现实:家长99%的焦虑根本没必要
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
——卡耐基
04 做有分寸的守望者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有一种家庭教育叫守望
做一个有分寸的守望者
孩子锁门写作业,你会敲门追问还是等他自己出来?
孩子说“同学都有手机”,你会立刻买还是谈条件?
孩子考试作弊被抓,你会骂他丢脸还是先问原因?
六年级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有弹性的绳子”
每个选择背后都是“管与不管”的较量
相处篇:像“弹簧”一样伸缩
管多了孩子烦,不管了又怕他走歪?
避免做“永远正确的父母”——天花板父母。家庭教育的最高原则,不是正确性,而是有效性。正不正确不是最要紧的,而是你的教育,有没有用。
“三不管”原则(孩子能承担的就不插手):
整理书包、调闹钟起床、选课外书(除非求助);
“两必管”底线(立刻干预的情况):
伤害自己/他人(如自残、校园暴力)、持续撒谎(超过3次)。
抓大放小
陪伴篇:做“隐形盔甲”而不是“监控器”
如何让孩子感到安心又不窒息?
陪着不是监控,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有亲密感,感觉到被爱,这样的陪伴才叫做有效陪伴。守望者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感觉不到你守着,但回头时,你永远在他身后一臂的距离。
自查:你是否这样陪伴孩子?
1.“人在心不在”(陪伴孩子时自顾自刷视频、聊天、打游戏)
2.“监控”式陪伴(坐在孩子书桌前盯作业、纠错题)
3.“说教”式陪伴(一有机会陪着就是讲各种大道理)
4.“物质满足”(用昂贵的礼物、零花钱替代真实交流)
有效陪伴
陪伴篇:做“隐形盔甲”而不是“监控器”
如何让孩子感到安心又不窒息?
陪着不是监控,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有亲密感,感觉到被爱,这样的陪伴才叫做有效陪伴。守望者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感觉不到你守着,但回头时,你永远在他身后一臂的距离。
陪伴在先
无目的的陪伴
事实上,只有在父母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比如,可以每天和孩子共进早餐、晚餐,也可以定期在周末、假期和孩子一起爬山、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60分父母刚刚好
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
教育在后
沟通篇:把“说教”换成“倾听”
一说话就吵架,孩子嫌你唠叨?
沟通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输出。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着急评判对错,找到原因,互相理解。孩子到青春期,父母最大的成功,是你们还有话可说!
自查:你是否这样与孩子沟通
1.“绝对化”想法(你必须好好学,你应该努力学,不然会怎样怎样)
2.“糟糕至极”思维(你再这样混下去的话会怎样怎样)
3.“以偏概全”评价(你每次都这样,就知道玩玩玩…)
4.“消极攻击”评价(我懒得管你,你就这样吧!)
有效沟通
沟通篇:把“说教”换成“倾听”
一说话就吵架,孩子嫌你唠叨?
沟通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输出。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着急评判对错,找到原因,互相理解。孩子到青春期,父母最大的成功,是你们还有话可说!
有效倾听(听比说更重要)
倾听的层次:①表层:语言、行为或情绪;②深层:情感和需求
沟通三步走
听:我在听(点头、嗯、这样啊)
说:我理解你(那你肯定很生气、我感觉到你不开心、要我也一样)
做:怎么做(你想怎么办呢?我可以怎么帮你?你觉得这样好吗?)
听比说
更重要
情绪篇:先稳住情绪,再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时,讲道理根本听不进去?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屏蔽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
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用短暂的休息使自己从糟糕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
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讲述
思考孩子情绪底层的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心平气和和孩子谈一谈,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先处理心情
再处理事情
结束语
"最好的守望不是永不离场,而是教会孩子独自远航。"山水一程终有尽时,但三生有幸的师生情、家校谊,必将如长河明月,永远照亮孩子们的人生旅途。
愿家长万事胜意,祝孩子前程似锦
毕业在即 家校共话未来
谢谢大家
—— 六年级最后一次家长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