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认识民法典
教学 分析 《认识民法典》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法治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法典是怎样的法律,理解实施民法典的意义,懂得民法典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民法典所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学 目标 责任意识:知道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政治认同:了解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重点 难点 重点:民法典是怎样的法律。 难点:民法典所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案例导入 60岁的张老太骑电动三轮车途经小张的饭店门口时,一只没有拴链的大型犬突然向她冲过来,张老太受到惊吓致使三轮车侧翻,导致张老太右锁骨粉碎性骨折。双方就费用赔付问题未达成一致,故张老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根据《民法典》第1245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等相关法律规定,判令小张赔偿张老太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07969.89元。 展示民事活动案例,提出问题:人民法院是根据哪部法律进行判决的 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4.民法典确立了民事活动的哪些基本原则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83页的生活观察。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点拨:(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3)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2.展示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两则案例。 [案例一]12岁的小杰,学校午休时,趁思思(化名)起身说话,突起“玩心”,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致其严重受伤。思思父母与小杰的父母协商未果,将小杰及其父母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造成他人损害的,就由监护人来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判决小杰及其父母向思偿思赔偿10万余元。 [案例二]李某到某餐厅吃饭后,将手机遗忘在餐厅。当他返回餐厅寻找时,没有找到。李某通过调取监控确定拾取手机者为张某,便找人劝说协调,张某拒绝归还手机。李某无奈诉至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中“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判决张某返还李某手机或照价赔偿。 思考:在两个案例中,民法典分别是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什么关系 由此说明了什么 点拨:案例一调整的是人身关系;案例二调整的是财产关系。这说明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导 与 学 过 程  知识总结: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3.展示民法典的制定的有关材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这意味着,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经问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民法典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法律保障。 思考: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点拨:(1)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3)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4.展示教材第84页的探究与分享。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思考: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点拨:上述规定表明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5.展示教材第85页的探究与分享。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思考: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点拨: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七条作出上述判决。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知识总结:民法典确立了民事活动的哪些基本原则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6.展示教材第85页的相关链接。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 ◆绿色原则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 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目的:让同学们加深理解民法典所确立的“绿色”这一基本原则。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认识民法典
教学 反思 本课时将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学注重引用案例进行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认识民法典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法典,理解民法典对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意义。
2.认识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明确民法典对公民民事权利的规范和保护,培养权利义务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民法典是怎样的法律。
2.难点:民法典所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自主学习】
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 ”。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 关系和 关系,体现对 、
、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3.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 ,有利于营造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 ,促进社会更加 。
4.民法典注重融入 ,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 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5.民法典规定民事活动基本原则确保各成员 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6.民法典确立了 、 、 、 、 和 、 等基本原则。
7.民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律?
8.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9.民法典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
【课时达标】
1.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由此看出实施民法典( )
①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③可以提升全体公民的文化水平
④能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阅读民法典的以下规定,我们可以认识到民法典( )
◆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七条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①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②是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③是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
④是体现对生活幸福、人格尊严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事项中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的有( )
①交警对小李的违章停车行为进行处罚 
②小刘兄弟俩因财产继承问题产生纠纷 
③老林与房产公司因房屋买卖发生矛盾 
④小海因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同学争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胡某通过淘宝平台以每部550元的价格购买了朱某某的iPhone手机三部。平台得知iPhone手机的标价出现错误后,将该笔订单由淘宝平台自动退款1650元给胡某。而胡某以朱某某未按发货时间履行发货义务为由将其起诉至法院。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淘宝平台已经将涉案款退还胡某,胡某要求被告朱某某履行交付手机的义务,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故判决驳回胡某的诉讼请求。这表明民法典( )
①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传统美德
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德
④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湖南一女子与信息咨询公司签订合同,并预付9万元人民币以落实教师资格证和教师编制,多次催促无果。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女子与信息咨询公司签订的《教师招聘考试咨询指导服务合同》内容是虚假的意思表示,合同无效。法院酌定判决信息咨询公司向被告支付76500元。信息咨询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 )
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公序良俗原则 ④自愿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走近民法典】
庄某(甲方、委托方)与某坤公司(乙方、加工方)签订《稻草秸秆委托加工协议》,由某坤公司携带设备将庄某提供的稻草加工为可供牛食用的草料。为降低成本,庄某指使某坤公司将已受潮变质的稻草加入其中,导致加工出来的产品出现霉变异味的情况。庄某抱着侥幸心理,仍将该产品销售至下游买家。因产品质量低劣,买家表示自己家的牛都不进食这批草料,庄某无法交货取得货款。为转嫁自己的损失,庄某将某坤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由于双方均存在过错且责任相当,由此给双方造成的损失,双方应各自承担。
(1)案例中的庄某和某坤公司生产变质饲料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什么原则?
(2)结合案例说明民法典是怎样的法律?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C
6.答案:(1)诚信原则、守法原则。
(2)对该案的判决,是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此我们感悟到,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2张PPT)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第1课时 认识民法典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   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
   、   、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   ,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   ,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自主学习 感知教材
平等主体
生命健康
财产安全
合法权益
营商环境
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注重融入   ,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   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4.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确立了   、自愿、公平、   、守法和   、绿色等基本原则。
5.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确保各成员   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与德治
平等
诚信
公序良俗
合理合法
利益关系
素养目标
明确民法典对公民民事权利的规范和保护作用,培养权利义务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名句品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处:《易传·文言传》。
释义: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祸殃。
寓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民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民法典是体现对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②实施民法典,有利于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③民法典是最能够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 ④实施民法典,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层训练 提升素养
B
2.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在立法时,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建设与法律约束并重的经验,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善良风俗上升为法律。这说明( )
①民法典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专门法律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④道德与法律是没有区别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教材改编)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体现民法典彰显
( )
①社会公德 ②家庭美德 ③职业道德 ④个人品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宁某拾到老韩丢失的6 300元钱款,未及时联系归还老韩,也未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而是将现金据为己有。当监控证实他就是捡钱人之后,他又谎称自己拾到的是1 000元。最终,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宁某向老韩返还6 300元。宁某的行为违背了(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C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确立的绿色原则( )
①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 ②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③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法治保障 ④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主体之间的关系属于民法典调整的有( )
①甲公司经招标向某小区提供饮用水服务
②某市教育局对柯老师的行政赔偿
③张大爷赠给其孙女一辆小汽车
④吕女士企业所得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7.非连续性文本:仔细观察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漫画体现了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哪一部法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这部法律对我们的哪些权利进行保护 它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①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②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