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 )答 题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1) ;(2) ;(3) ;17、(1) ;(2) ;(3) ;18、(1) ;(2) ;(3) ;19、(1) ;(2) ;(3) ;20、(1) ;(2) ;(3) ;21、 ; ;22、(1) ;(2)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23、(1) ;(2) ;(3) ;(4) ;24、(1) ;(2) ;(3) ;(4) ;25、(1) ; ; ;(2) ;26、(1) ;(2) ;(3) ; ;27、(1) ;(2) ;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28、(1) ; ;(2) ;(3) ;29、(1) ; ;(2) ;30、(1) ;(2) ;(3) ;31、(1) ;(2)解:(3)32、 (1)解:(2)解:(3)解: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5)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青少年要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的的神经系统,对人体其他系统、器官没有影响C. 吸烟可以使人兴奋,增强记忆力,所以初中生可以适当吸烟D. 青少年每天要摄取过量的蛋白质来促进生长发育解析:A. 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A正确;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仅会影响的的神经系统,还会对人体其他系统、器官(如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B不正确;C.吸烟有害健康,长期吸烟会导致人对烟产生依赖,形成烟瘾,所以初中生不能吸烟,C不正确;D. 青少年每天要摄取适量的蛋白质来促进生长发育,但若摄入过量则加重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D不正确,故A符合题意。答案:A2、以下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 )A. 初中生正常体温是38℃ B. 科学书大约厚15 cm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 km D. 中学生走路的速度一般为5 m/s解析:A. 初中生正常体温是37℃,不正确;B. 科学书大约厚度不可有15cm这么厚,不正确;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 km,正确;D. 中学生走路的速度一般为1-1.5 m/s,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答案:C3、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下图。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片为水果电池正极 B. 电压表的示数为0.4VC.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解析:A. 铜片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边,故铜片为水果电池正极,正确;B.电压表的示数为0.4V,正确;C.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 电流从铜片经电压表流向锌片再流向水果,回到铜片,而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从铜片经水果流向锌片,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答案:D4、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解析: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正确;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正确;D.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相同,都是二氧化硫,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答案:D5、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华为mate60pro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导体制成B.“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核聚变将核能转化为电能C. 国产大客机C919已完成交付,飞行时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解析:A. 华为mate60pro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导体制成,正确;B.“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核裂变将核能转化为电能,不正确;C. 国产大客机C919已完成交付,飞行时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正确;D. 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正确。故B符合题意。答案:B6、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8H3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 Y、Z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解析:A. X的化学式为C3H8,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不正确;C. Y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为水,而Z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不同,不正确;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故D符合题意。答案:D7、下列实验中,其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热时,内能增大 B.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C. 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减少 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大解析:A. 水被加热时,水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热传递现象;B. 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了功,空气内能增大;C. 水蒸气推动塞子,水蒸气对外做功;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燃气做功,气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故BCD为做功,而A是热传递,故A符合题意。答案:A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解析: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新物质的分子,正确;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间空隙变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不正确;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无规则运动,正确;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正确,故B符合题意。答案:B9、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金属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B.分类:塑料跳绳、橡胶排球和尼龙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有机物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这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解析:A金属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不正确;B塑料跳绳、橡胶排球和尼龙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有机物,正确;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这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正确,故A符合题意。答案:A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C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解析:A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时,因氧气含量过少,带火星木条不会复燃,不正确;B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时,不能加过量的氯化钙,否则会带入新杂质,不正确;C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时,不能加入过量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为碱性,多余的氢氧化钡也会使酚酞变红色,影响判断,不正确;D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而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故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是地,可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过滤,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钾,滤渣中是二氧化锰,滤渣洗涤去表面的溶液并干燥,滤液蒸发去水分,即可达到目的,正确,故D符合题意。答案:D11、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是根据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锈蚀快慢。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看清铁钉生锈情况B. 此实验可证明阳离子对铁钉锈蚀的快慢不影响C. 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D. 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阴离子种类影响了锈蚀快慢解析:A. 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铁钉具备生锈的条件; B. 此实验可证明阴离子对铁钉锈蚀的快慢的影响;C. 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正确;D. 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影响了锈蚀快慢,故C符合题意。答案:C12、电加热眼罩可以缓解眼疲劳。它有两个发热电阻,当开关 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 S2, 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 S1,眼罩停止发热。下列简化模拟电路设计正确的是( )解析:A中仅S1闭合时,R1、R2串联,而S1、S2都闭合时,只有R2工作,与要求不符合;B和C图中S1断开时R2还在工作,BC都与要求不符合;D中当开关 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S2, 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 S1,眼罩停止发热;D符合题意。答案:D13、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A B C DA.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B. 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C.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种稀硫酸D. 一定量NaOH和NH4NO3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解析: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图像错误。B、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像正确。C、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图像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把等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等量的水中,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一段时间后均恢复至常温,故图像错误。故B符合题意。答案:B14、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I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C.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什D.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解析: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C、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 ,C不符合题意.饭后半小时,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液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答案:D15、把金属小球放在O处,由静止滚下,然后让它沿轨道先后通过轨道上的b处、c处,再通过b处,最终恰好在d处停下,如图所示。观察小球滚动的全过程,下列图像中有关能量随小球位置变化的大致趋势,正确的( )解析:根据题意,小球沿轨道由o处运动到轨道上的b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从b到c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而动能减小,但动能不为0,c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但动能增加,由于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动能比第1次到b点时小些,由b到d过程中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到0,所以静止在d处。故D符合题意。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1)上述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上述各变化中,能体现分子不停作无规则运动的是 ;(3)上述各实验中,能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解析:(1)A蔗糖溶解于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2)D中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进入A酚酞溶液中并使之变红色,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3)B水电解实验说明化学变化时分子可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这也是化学变化的实质。答案:(1)A (2)D (3)B17、2025年4月1日(三月初四)晚,浙江杭州西湖上空进行无人机表演,500架无人机呈现的图像点亮西湖夜空,吸引游人。(1)演出后第四天的月相是 ;(2)某台无人机的质量为560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c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 Pa;(3)无人机表演时悬停在空中,此时的无人机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无人机的升力是一对(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解析:(1)演出时为初四,四天后为初八,应该是上弦月;(2)无人机质量为为560克,相当于G=mg=0.56kg×10N/kg=5.6,接触面积S=80cm2=8×10-3m2,压强p=F/S=G/S=5.6N/8×10-3m2=700Pa。(3)无人机表演时悬停在空中,此时的无人机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无人机的升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1)上弦月 (2)700 (3)平衡力18、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烧杯内的溶液显 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U 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解析:(1)烧杯内的氢氧化钠碱性溶液电到酚酞试液会变成红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二氧化碳气体一部分与水反应后,使管内气压减小。答案:(1)红色 (2) 2NaOH+CO2=Na2CO3+H2O (3)减小19、小金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若金属盒位置和方向不变,若向图甲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则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将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跟 有关;(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M、N 两点,若 pM=pN,则丁和戊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丁 p戊(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1)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变大,所以向图甲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则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将变大;(2)比较图乙和图丙,变量为液体的密度,所以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液体。M与N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且两点处压强相等,说明M上方液体压力(重力)更大,也说明丁所在液体密度更大,而M点下方液体体积与N下方相同,但丁液体密度更大,所以总体比较,丁中液体与戊中液体质量更大,对容器底的压力也越大,故丁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更大,p丁大于p戊。答案:(1)变大 (2)液体的密度 (3)大于20、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铝块A和B、弹簧、光滑轨道等器材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来比较铝块的动能大小。如图9(a)和(6)所示,他先将弹簧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然后让铝块A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弹,压缩弹簧。接着他按图9(c)、(d)所示,重新实验,其中v1(1)本实验中比较铝块动能大小的依据是 ;(2)比较图中的a、b和c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3)比较图中的a、b和d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解析:(1)此题采用转换法,铝块动能大小通过弹簧压缩的程度来反映;(2)图中的(a)、(b)和(c)实验过程中,铝块的质量相同,但是速度不同,速度大的铝块撞击弹簧时,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明显,说明当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动能大;(3)图中的(a)、(b)和(d)实验过程中,铝块的速度相同,但是质量不同,质量大的铝块撞击弹簧时,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明显,说明当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动能大。答案:(1)弹簧压缩的程度;(2)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动能越大21、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解析:(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体表温度发生变化,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人体将进行体温调节,其中神经系统完成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处应该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2)散热方式多种,包括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等,此外还可通过培养衣物、运动等多种方式来主动调节体温。答案:(1)体温调节 (2)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22、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英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进一步探究:(1)小英通过图1方法测得凸透镜焦距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她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2)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处,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 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根据题意,该凸透镜焦距为10.0cm,图2中物距为2f,只移动透镜情况下,物距为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也为2f,但图中光屏不在2f位置,所以当物距为2f>u>f时成倒放大实像,像距v>2f,光屏位置同样不符合,所以在只移动透镜情况下,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而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需将光屏远离透镜,因此造成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2)由图3知,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A处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蜡烛在B处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当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到C处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因为物体左移像也左移,且像距变化大于物距变化,所以像移动的距离S′大于物体移动距离S。答案:(1)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2)倒立、放大;大于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23、在学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后,小金同学提出了疑问: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及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4支试管 编号 1—4,从A的玻璃管、A 的烧杯、B 的玻璃管、B 的烧杯中各取2毫升液体,分别加入到 1-4 号试管 中。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1)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2)装置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 ;(3)解释 1、2 号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4)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小金的质疑: 。解析:(1)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装置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闰肠内膜 (3)1号淀粉没有消化所以遇碘变蓝色,而2号淀粉被消化了所以遇碘不变色,说明大分子的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小肠内膜);(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答案:(1)(2)小肠壁(小肠内膜、细胞膜) (3)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24、某小组在使用密度计时发现由于刻度不均匀,估读时误差较大,由此准备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密度计。【小组讨论】液体密度计是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判断密度大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来制作刻度均匀的密度计。经过查阅资料及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制作方案。【查阅资料】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质量称量工具(如图甲),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时先把被测物体挂在秤钩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悬挂点对应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1)杆秤的工作原理是 ;【产品制作】①模仿杆秤结构,用杯子代替秤钩,先自制一根无刻度“密度秤”;②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③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B标记为“?”刻度(单位 g/cm3);④以AB 两点之间长度的1/10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2)制作过程中,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如图丙),要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应往 侧移动;(3)步骤③中,秤砣悬挂点 B 标记的刻度值应为 ;【产品检验】用多种密度已知的液体对“密度秤”刻度准确度进行检验。【产品升级】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A. 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 B. 减小秤砣的质量C. 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D. 换用更细的秤杆解析:(1)因为杆秤可以看做成一个杠杆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提纽左侧为动力、动力臂;提纽右侧为阻力、阻力臂。提纽左侧动力不变、动力臂不变;秤杆向左侧偏转,要使秤杆平衡应将秤砣向右边移动;(3)杯中加水至 a 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此时测量液体为水的密度,所以a处应填写为:1 g/cm3;(4)如果要提高精确度,需要使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增大动力臂的长度,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在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阻力或减小秤砣的质量;故A、B符合题意。答案:(1)杠杆平衡原理(或 F1·l1=F2·l2) (2)右 (3)1.0(或 1) (4)AB25、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气体检验→气体净化一气体转化一气体检验一尾气处理。【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客(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H2O、CO2、CO;由此推测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实验方案中,思维模型中的“尾气处理”环节的装置G可能是 。解析:(1)若气体产物中含水蒸气,则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而含二氧化碳则B中出现浑浊,若含一氧化碳,则B和F中均变浑浊,当气体中有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时,E中氧化铜被还原而铜,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2)因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余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根据一氧化碳除了毒性和可燃性外还有可燃性特点,所以可用燃烧法除去一氧化碳,也可以回收一氧化碳。答案:(1)变;不变;黑色固体变红色 (2)点燃的酒精灯(或气体收集装置等)26、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A. 10Ω 2A B. 25Ω 2A C. 50Ω 0.5A(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 ,且这个量的值为 。解析:(1)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或为定值电阻;根据图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0~15V,分度值为0.5V,示数为6V,等于电源电压,因此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即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CD接入了电路;(2)根据图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V;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R=U滑/I最小=(6V 1V)/0.2A=25Ω;故B符合题意;(3)根据图丙可知,阴影部分面积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R1的电功率为0.2W。答案:(1)CD;(2)B;(3)R1的电功率; 0.2W27、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A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B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1)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____________。(2)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含氧化镁及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 Mg(OH)2],碱式碳酸镁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____________;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顺序);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____________。A. 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反应结束,立即读数解析:(1)砂纸打磨,就是用砂纸摩擦镁带表面,将镁带表面的物质去除;但这种方法不能保证镁不会被磨损一部分;(2)化学方法中,①C、D处应该连接一个量筒,以测量排出来的水,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氢气的体积;②装置ABC连接比较合理,B先除去二氧碳和水,使氢气较纯地进入C,而不选D是因为D中出的导管太短,水不容易出来;③酸不够镁带有余、气密性不好、反应结果温度较高就读数,这些都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故ABC都符合要求。答案:(1)镁会被磨掉 (2)①量筒(或量杯) ②ABC ③ABC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28、(8分)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等,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1)步入生态园区,会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节蔬菜所吸引。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冬天和早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蔬菜 作用的效率。(2)生态园内的树木、花卉、蔬菜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据了解树木、花卉等只能适度出售并及时补种,否则会使原有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解析:(1)冬天和早春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提高了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2)生态园内的树木、花卉、蔬菜等绿色植物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树木、花卉等只能适度出售并及时补种,以保证物种多样性,提高原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从而促进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答案:(1)保温;光合 (2)生产者 (3)自动调节29、(6分)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 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项目成果评价表:(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的模型。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评价产品丙,并简要说明依据: ;解析:(1)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图乙模拟的2过程为呼气,此时膈肌向上舒张,使内部体积减小,气压变大,故向上挤压橡皮膜。2) 因为两个透明气球模拟两肺,Y型玻璃管模拟气管与支气管,结构完整,与肺、气管外观高度相似,矿泉水瓶质地柔软,通过捏矿泉水瓶,可以模拟肋骨运动,拉或压橡皮膜模拟膈肌运动。答案:(1)二氧化碳;向上压橡皮膜 (2)优秀,图丙结构完整、材料合适,既可模拟两肺运动还可以模拟肋骨和膈肌的运动,故评价更高。30、(6分)如图所示为自动单杆晾衣架,顶盒中有牵引装置,甲、乙是连接牵引水平晾杆竖直钢丝绳, 水平晾杆上有 7 个挂衣孔,相邻两孔间距相等,甲、乙钢丝绳悬挂晾杆的点分别与 1 号、7 号孔中心对齐, 现把重为 30N 的衣服(含衣架)挂在 5 号孔(不计晾杆和绳的重力,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1)绳甲对晾杆的拉力为F甲,绳乙对晾杆的拉力为F乙,则 F甲 F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此时绳甲对晾杆的拉力F甲为多少 (3)闭合开关,牵引装置工作,将晾杆保持水平状态匀速提升1.2m,用10s,此过程该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析:(1)小于;(2)设相邻两孔间的距离为 l,以乙绳悬挂晾杆的点为支点, F甲的力臂 l甲为 6l,衣服(含衣架)对晾杆拉力 F 衣的力臂 l 衣为 2l,F衣=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甲×l甲=F 衣×l 衣 ,F甲= 30N× 2l/ 6l 10N;(3)牵引装置牵引钢丝绳做的功等于克服衣服(含衣架)重力做的功 W=FS=Gh=30N×1.2m=36J 牵引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 p=W/t= 36J/10s 3.6W答案:(1)小于 (2)10N (3)3.6W31、(7分)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者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 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实验数据如表。(1)实验 (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2)计算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质量0~30.0 g过程中,产生 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解析:(1)根据表格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可知③④中硫酸镁硫酸镁反应; (2)解:设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 MgSO4的质量为 x。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OH+MgSO4 Na2SO4+Mg(OH)2↓ 中MgSO4 与Mg(OH)2的质量关系,有120 / x = 58/0.580 g 得x=1.2 g;(3)根据题意,第①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为10g;而③中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时恰好将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生成氢氧化镁0.58g;由此可知,每10g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镁增加0.29g,而由①生成氢氧化镁为0.232g,说明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为0.232g×10g/0.29g=8g,说明①中与硫酸反应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为2g,与硫酸反应时没有氢氧化镁出现,故从第2g时氢氧化镁质量为0,此后氢氧化镁质量增加,直到氢氧化镁质量为0.58g时反应掉的氢氧化钠溶液共22g;反应结束。故图像与曲线如下:答案:(1)③④ (2)1.2 g。(3)见解析32、(8分)如图甲是某型号的电热炉,图乙是其电路结构简图,通过控制挡位开关Sa、Sb可以获得四挡加热功率,已知电阻丝R1的阻值为44Ω,不计温度对R1、R2阻值的影响。(1)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1接通时,求通过开关Sa的电流;(2)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2接通时,电热炉对1kg水加热7min,水温升高30 ℃,求电热丝R2的阻值。已知消耗的电能有75%被水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3)若开关Sb闭合时,电热炉的电功率总比Sb断开时大,请比较R1、R2阻值的大小关系,并写出分析过程。 解:(1)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1接通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开关Sa的电流:Ia===5A;(2)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2接通时,R1与R2串联,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1kg×30℃=1.26×105J,由η=×100%可得,消耗的电能:W===1.68×105J,由W=UIt=t可得,电路的总电阻:R===121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热丝R2的阻值:R2=R-R1=121Ω-44Ω=77Ω;(3)若开关Sb闭合,当Sa接2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当Sa接1时R1与R2并联,则当Sa接2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即Pb闭小=;若开关Sb断开,当Sa接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当Sa接2时R1与R2串联,则当Sa接1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即Pb断大=,因开关Sb闭合时,电热炉的电功率总比Sb断开时大,所以,Pb闭小>Pb断大,即>,则R1>R2。答案:(1)5A (2)77Ω (3)见解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5)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青少年要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的的神经系统,对人体其他系统、器官没有影响C. 吸烟可以使人兴奋,增强记忆力,所以初中生可以适当吸烟D. 青少年每天要摄取过量的蛋白质来促进生长发育2、以下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 )A. 初中生正常体温是38℃ B. 科学书大约厚15 cm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 km D. 中学生走路的速度一般为5 m/s3、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下图。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片为水果电池正极 B. 电压表的示数为0.4VC.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4、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5、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华为mate60pro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导体制成B.“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核聚变将核能转化为电能C. 国产大客机C919已完成交付,飞行时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6、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8H3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 Y、Z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7、下列实验中,其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热时,内能增大 B.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C. 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减少 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大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9、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金属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B.分类:塑料跳绳、橡胶排球和尼龙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有机物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这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C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11、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是根据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锈蚀快慢。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看清铁钉生锈情况B. 此实验可证明阳离子对铁钉锈蚀的快慢不影响C. 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D. 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阴离子种类影响了锈蚀快慢12、电加热眼罩可以缓解眼疲劳。它有两个发热电阻,当开关 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 S2, 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 S1,眼罩停止发热。下列简化模拟电路设计正确的是( )13、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A B C DA.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B. 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C.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种稀硫酸 D. 一定量NaOH和NH4NO3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14、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I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C.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什D.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15、把金属小球放在O处,由静止滚下,然后让它沿轨道先后通过轨道上的b处、c处,再通过b处,最终恰好在d处停下,如图所示。观察小球滚动的全过程,下列图像中有关能量随小球位置变化的大致趋势,正确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1)上述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上述各变化中,能体现分子不停作无规则运动的是 ;(3)上述各实验中,能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17、2025年4月1日(三月初四)晚,浙江杭州西湖上空进行无人机表演,500架无人机呈现的图像点亮西湖夜空,吸引游人。(1)演出后第四天的月相是 ;(2)某台无人机的质量为560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c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 Pa;(3)无人机表演时悬停在空中,此时的无人机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无人机的升力是一对(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18、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烧杯内的溶液显 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U 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19、小金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若金属盒位置和方向不变,若向图甲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则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将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跟 有关;(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M、N 两点,若 pM=pN,则丁和戊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丁 p戊(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铝块A和B、弹簧、光滑轨道等器材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来比较铝块的动能大小。如图9(a)和(6)所示,他先将弹簧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然后让铝块A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弹,压缩弹簧。接着他按图9(c)、(d)所示,重新实验,其中v1(1)本实验中比较铝块动能大小的依据是 ;(2)比较图中的a、b和c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3)比较图中的a、b和d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21、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22、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英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进一步探究:(1)小英通过图1方法测得凸透镜焦距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她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2)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处,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 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23、在学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后,小金同学提出了疑问: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及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4支试管 编号 1—4,从A的玻璃管、A 的烧杯、B 的玻璃管、B 的烧杯中各取2毫升液体,分别加入到 1-4 号试管 中。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1)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2)装置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 ;(3)解释 1、2 号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4)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小金的质疑: 。24、某小组在使用密度计时发现由于刻度不均匀,估读时误差较大,由此准备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密度计。【小组讨论】液体密度计是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判断密度大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来制作刻度均匀的密度计。经过查阅资料及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制作方案。【查阅资料】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质量称量工具(如图甲),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时先把被测物体挂在秤钩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悬挂点对应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1)杆秤的工作原理是 ;【产品制作】①模仿杆秤结构,用杯子代替秤钩,先自制一根无刻度“密度秤”;②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③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B标记为“?”刻度(单位 g/cm3);④以AB 两点之间长度的1/10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2)制作过程中,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如图丙),要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应往 侧移动;(3)步骤③中,秤砣悬挂点 B 标记的刻度值应为 ;【产品检验】用多种密度已知的液体对“密度秤”刻度准确度进行检验。【产品升级】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A. 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 B. 减小秤砣的质量C. 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D. 换用更细的秤杆25、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气体检验→气体净化一气体转化一气体检验一尾气处理。【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客(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H2O、CO2、CO;由此推测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实验方案中,思维模型中的“尾气处理”环节的装置G可能是 。26、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 (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2)改正错误后,小晨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A. 10Ω 2A B. 25Ω 2A C. 50Ω 0.5A(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 ,且这个量的值为 。27、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A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B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1)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____________。(2)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含氧化镁及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 Mg(OH)2],碱式碳酸镁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____________;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顺序);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____________。A. 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反应结束,立即读数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28、(8分)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等,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1)步入生态园区,会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节蔬菜所吸引。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冬天和早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蔬菜 作用的效率。(2)生态园内的树木、花卉、蔬菜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据了解树木、花卉等只能适度出售并及时补种,否则会使原有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破坏。29、(6分)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 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项目成果评价表:(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的模型。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评价产品丙,并简要说明依据: ;30、(6分)如图所示为自动单杆晾衣架,顶盒中有牵引装置,甲、乙是连接牵引水平晾杆竖直钢丝绳, 水平晾杆上有 7 个挂衣孔,相邻两孔间距相等,甲、乙钢丝绳悬挂晾杆的点分别与 1 号、7 号孔中心对齐, 现把重为 30N 的衣服(含衣架)挂在 5 号孔(不计晾杆和绳的重力,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1)绳甲对晾杆的拉力为F甲,绳乙对晾杆的拉力为F乙,则 F甲 F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此时绳甲对晾杆的拉力F甲为多少 (3)闭合开关,牵引装置工作,将晾杆保持水平状态匀速提升1.2m,用10s,此过程该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1、(7分)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者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 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实验数据如表。(1)实验 (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2)计算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质量0~30.0 g过程中,产生 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32、(8分)如图甲是某型号的电热炉,图乙是其电路结构简图,通过控制挡位开关Sa、Sb可以获得四挡加热功率,已知电阻丝R1的阻值为44Ω,不计温度对R1、R2阻值的影响。(1)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1接通时,求通过开关Sa的电流;(2)当开关Sb断开,Sa与触点2接通时,电热炉对1kg水加热7min,水温升高30 ℃,求电热丝R2的阻值。已知消耗的电能有75%被水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3)若开关Sb闭合时,电热炉的电功率总比Sb断开时大,请比较R1、R2阻值的大小关系,并写出分析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5(学生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5(教师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答题卷)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