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知识梳理 2~3节(课件 21张ppt 同步检测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知识梳理 2~3节(课件 21张ppt 同步检测卷)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3节知识梳理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知识梳理
第2节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热与热量
1. 物体往往能呈现出固态、液态、  三种不同的状态。
2.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以整齐、有规则的方式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没有规则的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   。
3. 科学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  ,用符号
  表示。热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比焦耳更大的单位是   ,符号为   。
气态
晶体
非晶体
热量
Q
焦耳

J
千焦
kJ
知识梳理
4.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   。
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   。
5. 酒精灯的火焰分  、  和  三层。在加热
少量液体时,将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  处,并将管
口朝上,倾斜大约  放置于外焰加热。
越多
越多
外焰
內焰
焰心
三分之一
45°
练一练
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燃着的火柴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
B
练一练
2.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如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______(填“Ⅰ”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像可以看出,前10min,牛奶的温度变化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温度变化。

牛奶和水的温度相同
大于
知识梳理
二、熔化与凝固
1. 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
化叫作    。
2.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作熔化。物质从  变
成  的过程叫作凝固。
3.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热量,温度却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晶体熔化时出现
   的状态。
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吸收
保持不变
熔点
固液共存
知识梳理
4.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地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 液体凝固时要  热量。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温
度  ,这个温度叫作  。同一晶体的凝
固点和它的熔点   。非晶体  固定的凝固温
度。
上升
放出
保持不变
凝固点
相同
没有
练一练
3.CES2019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柔派带来“黑科技”盛宴,低
熔点的液态金属进入大众视野。下图中表示液态金属凝固的图
像是(  )
B
练一练
4.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填状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固液共存态
增大
不变
知识梳理
三、汽化和液化
1. 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从  变
为  的过程叫液化。
2. 蒸发:在  温度下,在液体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 
等因素有关。
(2)液体蒸发时,要从外界  ,从而导致自身和周围物体的温
度  。
液态
气态
气态
液态
任何
表面
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吸收热量
降低
知识梳理
3. 沸腾:在  下,在液体的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时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②   。
(3)炼油中采用的分馏技术,就是利用各物质的  高低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沸腾(汽化)而分离。运动受伤时喷射的丁烷,就是利用低沸点的性质,喷射后迅速汽化,从皮肤上  . 了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骤然变冷而止痛。
一定温度
表面和内部
剧烈
保持不变
沸点
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沸点
吸收
知识梳理
4.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与液体
汽化相反,气体液化要  热量。
(1)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等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  。
(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原因是
  。
(3)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蒸发器里的液体  吸热;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里的气体  放热。
放出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液化
小水珠
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液化
汽化
练一练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的水(  )
A.一定沸腾 B.一定蒸发
C.一定不沸腾 D.一定不蒸发
B
6.每逢春季都会出现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汽化 吸热 B.汽化 放热
C.液化 吸热 D.液化 放热
D
知识梳理
四、升华和凝华
1.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作升华,从  .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作凝华。升华需要   热量,凝华
需要  热量。
(1)樟脑丸变小是   现象;“雾凇”的形成是  现象。
(2)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干冰粉末  吸收空气中的大量热,
致使空气的温度   ,从而使空气中的   迅速  呈
雾状。
固态
气态
气态
固态
吸收
放出
升华
凝华
升华
降低
水蒸气
液化
知识梳理
2. 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吸热与放热关系
(1)云的形成:暖湿气流上升到高空,水蒸气降温后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
(2)“雾”、“露”的形成是  现象,“霜”的形成是
  现象。
液化
凝华
液化
凝华
练一练
7.热转印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织物印刷工艺。该技术通过将带有
印刷图样的转印纸与织物重叠在一起加热,转印纸上的特殊固
态染料就能直接变为气态的形式转移到织物上,形成图样。该
转印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
A
练一练
8.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的温度分别对应某晶体物质的熔
点和沸点,若该晶体物质由区域Ⅲ的状态直接到区域Ⅰ状态时,
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_现象,且_______热量。
凝华
放出
知识梳理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  变
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  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
是构成物质的  发生了变化。
2.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性
质,如物质的磁性、延展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  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
稳定性等。
化学
物理
分子
物理
化学
知识梳理
3. 加热硫酸铜晶体,   色的硫酸铜晶体会变成   色的
无水硫酸铜粉末,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
4.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   的转化。如往无水硫酸铜粉末
中加水,温度升高,表示此反应会   热。这个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为   。
5.物质发生变化时会伴随着一些现象,我们可以从物质的颜色、
状态、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   或  生
成等方面寻找证据。


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水

放出
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水→硫酸铜晶体(蓝色)
气体
沉淀
练一练
9.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种传统黄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
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广泛认可。下列有关女儿红酿制过
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黄酒
D.“窖藏”:封存黄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C
练一练
10.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或水泥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的响声,并冒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利用它的________性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一种新的金属材料,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反应原理属于 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化学
化学
物理第3章物质的特性2~3节检测卷
班级 姓名
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燃着的火柴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
2.CES2019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柔派带来“黑科技”盛宴,低熔点的液态金属进入大众视野。下图中表示液态金属凝固的图像是(  )
8.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熔点为-182.5℃,沸点为-161.5℃,所以LNG船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储存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
A.0℃  B.-160℃  C.-162℃  D.-185℃
4.每逢春季都会出现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汽化 吸热 B.汽化 放热
C.液化 吸热 D.液化 放热
5.热转印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织物印刷工艺。该技术通过将带有印刷图样的转印纸与织物重叠在一起加热,转印纸上的特殊固态染料就能直接变为气态的形式转移到织物上,形成图样。该转印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
6.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种传统黄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广泛认可。下列有关女儿红酿制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黄酒
D.“窖藏”:封存黄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7.温度相同、质量不相等的甲、乙两杯水,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都沸腾,则(  )
A.两者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水量多的加热时间更长
C.水量多的温度升高得更高
D.水量少的吸收热量更快
8.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9.小科同学在校元旦汇演上表演了一个魔术。他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中,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科同学真的有特异功能
B.“油”的沸点低
C.手和油接触时间比较短,还不会感觉烫
D.“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10.FD冻结干燥法:在极度真空中将已冰冻的水果直接干燥,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水果的形态和营养,还能延长保质期并在加水后迅速复原。请判断图中②发生的物态变化(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1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_______(填“焰心”“内层”或“外层”)温度最高。
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老师还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乙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______(填字母)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
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
12.如图1所示的高压锅是生活中常用的加热容器,锅体由不锈钢制成,锅内气压可以达到1.8×105Pa。图2是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图像。
(1)由图2可知,锅内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_____。当高压锅内气压达到1.6×105Pa时,水的沸点为______℃。
(2)不锈钢材料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只高压锅锅体的质量约为3.2kg。小金同学用密度为1.05×103kg/m3的ABS塑料材料,3D打印了一只相同大小的锅体模型。求这只塑料模型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A C B C B D
外层;D
高;115;解:高压锅锅体的体积V=m/ρ=3.2kg/7.9×10^3kg/m^3≈0.405×10-3m3,锅体模型的质量m'=ρ'V=1.05×103kg/m3×0.405×10-3m3≈ 0.425kg=42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