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物质推断题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化学中考能力题考核重点要放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放在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的能力上,而物质推断题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中,物质推断题的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度也越来教大,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常考形式有物质连续转化关系型推断、文字叙述型推断、框图型推断、流程图型推断等。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1.利用物质的颜色作为突破口:颜色的变化对于解题时形成关键的突破口常重要。2.注意典型的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通电或加入催化剂等,也是解题的重要线索。例如,通电条件通常与水的分解反应相关。3.关注物质特征的反应现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能使燃烧的木条继续燃烧的气体是空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4.注意置换反应中的特定物质:在置换反应中,如果题目提到白色沉淀,则应优先考虑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钡等,其中碳酸钙和硫酸钡出现的概率较大。5.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了解并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氯化钙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攻略01 一步转化型推断【典例剖析】【例1-1】(2024·江苏无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C. D.【例1-2】(2023·贵州)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征。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一步实现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甲为,则丁可以是Fe或B.若甲为,则丁→甲不可以是复分解反应C.若甲为,则丙可以是水D.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例1-3】(2024·广东深圳·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C、CO2、COB.CuO、CuSO4、Cu(OH)2C.NaOH、NaCl、NaNO3D.H2O2、H2O、H2【变式演练】【变式1-1】(2024·广西南宁·三模)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C. D.【变式1-2】(2023·天津)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BCD【变式1-3】(2024·重庆·三模)下列是相关物质的转化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uCu(NO3)2Mg(NO3)2MgSO4Mg(OH)2A.反应①可以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可以证明Mg活动性强于CuC.反应③不能一步实现D.反应④可能是MgSO4+Cu(OH)2=Mg(OH)2↓+CuSO4攻略02 三角转化型推断【典例剖析】【例2-1】(2024·广西南宁·三模)如图的各组物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无法实现物质间一步转化的是( )A. B.C. D.【例2-2】(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B.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丙C.→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丁→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提分秘籍】1.碳三角①2C + O2 2CO②C + O2CO2③2CO + O22CO2④CO2 + C2CO2.铜三角①2Cu + O22CuO②CuO + H2Cu+H2O③CuO + H2SO4 = CuSO4+H2O④Fe + CuSO4 = Cu + FeSO4⑤CuSO4+2NaOH=Cu(OH)2↓+Na2SO4⑥Cu(OH)2+H2SO4=CuSO4+2H2O⑦Cu(OH)2CuO + H2O3.以水为中心的物质的转化①2H2O2H2↑+O2↑②2H2 + O22H2O③2HCl +Zn =ZnCl2+ H2↑④HCl + NaOH = NaCl + H2O⑤2H2O2H2↑+O2↑⑥2H2 + O22H2O⑦2H2O22H2O+O2↑⑧2H2O22H2O+O2↑⑨2HCl+Ca(OH)2=CaCl2+2H2O⑩H2O+CaO = Ca(OH)24.钙三角①CaCO3CaO + CO2↑②H2O+CaO = Ca(OH)2③Ca(OH)2 + CO2 = CaCO3↓+ H2O④CaCO3+2HCl=CaCl2+ H2O+CO2↑⑤CaCl2+ Na2CO3=CaCO3↓+2NaCl⑥CaO+2HCl=CaCl2+ H2O⑦Ca(OH)2+ 2HCl=CaCl2+ H2O5.以CO2为中心的物质的转化①2CO + O22CO2②CO2 + C2CO③CaCO3+2HCl=CaCl2+ H2O+CO2↑④Ca(OH)2 + CO2 = CaCO3↓+ H2O⑤CO2+ H2O = H2CO3⑥H2CO3 = H2O + CO2↑⑦光合作用⑧2CO + O22CO2⑨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⑩CO2+ 2NaOH = Na2CO3 +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变式演练】【变式2-1】(2022·河南)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A.CaO、Ca(OH)2、CaCO3 B.H2、H2O、H2O2C.CuO、Cu(OH)2、CuSO4 D.C、CO2、H2CO3【变式2-2】(2024·河南)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1)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2)已知三种物质都含钙元素,甲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甲的化学式为 ;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攻略03 文字叙述型推断【典例剖析】【例3-1】(2023·内蒙古通辽)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提分秘籍】1、解题思路:(1)顺逆推断,抓“突破口”,“突破口”包括: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物质特征及物质之最等。(2)根据“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得出其它结论。2、物质的特征(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3、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H2;(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4、物质颜色沉淀颜色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AgCl和BaSO4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Mg(OH)2、CaCO3、BaCO3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固体颜色黑色铁粉、木炭、CuO、MnO2、Fe3O4红色Cu和Fe2O3蓝色硫酸铜晶体银白色除铜和金之外的金属。溶液颜色蓝色含有Cu2+的溶液黄色含有Fe3+的溶液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火焰颜色蓝紫色S在O2中燃烧浅蓝色 S和H2在空气中燃烧蓝色CO和CH4在空气中燃烧5、特殊反应条件(1)点燃:一般有O2参加反应(2)高温:主要有4个化学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 CaCO3 高温CaO+CO2↑ CO2+C 高温 2CO C+2CuO高温2Cu+CO2↑(3)通电:主要有3个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MgCl2通电Mg+Cl2↑ 2Al2O3通电4Al+3O2↑(4)催化剂:主要有2个反应2H2O2 MnO22H2O+O2↑ 2KClO32KCl + 3O2↑【变式演练】【变式3-1】(2023·黑龙江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① ②③ ④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1)物质H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变式3-2】(2022·天津)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攻略04 框图型推断【典例剖析】【例4-1】(2024·山东济宁)某同学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X、Y、Z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为黑色固体,Y、Z为氧化物,常温下,Z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B.若Y与稀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Y为C.X与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X与Y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例4-2】(2024·四川乐山)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甲物质为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 (任写一种即可).(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4-3】(2024·四川德阳)常见物质A、B、C、D、E、F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下可相互反应。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常见的碱,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回答下列问题:(1)红色粉末状固体A的化学式为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3)固体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分秘籍】画出图解,查漏补缺:画框图,将各个字母换成化学式。认真检查每个环节,改正与题意不符的地方。即: 物质特征原理(分析) 明显条件 现象特征 结论 验证 隐含条件 反应特征【变式演练】【变式4-1】(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B.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丙C.→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丁→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变式4-2】(2024·黑龙江牡丹江)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可用作补钙剂,E、F组成元素相同,H有紫红色金属光泽。(“—”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1)E的化学式为 ,B的俗称是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变式4-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俗称是 。(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攻略05 流程图型推断【典例剖析】【例5-1】(2024·山东济宁)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厂苛化法制备烧碱的流程如下请回答:(1)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中将滤液A盛装在 仪器中完成操作2;(4)滤液B可加入反应池中循环利用,目的是 。【例5-2】(2024·河北邯郸·三模)金属铜在空气中久置会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小明设计了以铜锈为原料采用不同途径制备金属铜的转化流程如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F为气体。(1)D的化学式为 。(2)若G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转化关系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4)F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变式演练】【变式5-1】(2024·山东济宁)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实验如下图。参考资料: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硝酸请回答:(1)根据步骤Ⅰ、步骤Ⅱ、步骤Ⅲ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无色溶液A溶质的组成中存在 种可能的组合。【变式5-2】(2024·内蒙古兴安盟)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将废液转化为硫酸锌溶液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和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Ⅱ用磁铁吸引分离出的固体B是 (填化学式)。(3)写出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024·天津)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A CuO H2 H2SO4 MgB HCl Fe Fe3O4 O2C O2 CO CO2 CD Ca(OH)2 CO2 Na2CO3 HCl2.(2024·陕西西安·二模)碳单质以及其化合物是一支庞大的物质家族。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转化中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三种 B.实验室可以通过转化③制C.图中空缺处可能为碳酸 D.转化⑥⑦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3.(2024·云南曲靖·二模)如图是与碳元素有关的一些物质的转化关系,N和M均含有碳元素,(“→”表示一种物质会进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质N是CO2,物质M一定是难溶性的盐B.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会发生反应①C.反应③和④的发生条件都是点燃D.反应⑤只表达4.(2024·河南郑州·三模)A 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气体肥料,E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40%,且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A与B、A与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D与E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5.(2024山东滨州)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俗称火碱;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氧化物且常用作固体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上方为条件或反应物;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2)D转化为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E转化为B的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写出A + B→C+D的化学方程式: 。6.(2024·内蒙古兴安盟)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下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挥发性酸,B、C为黑色固体,E俗称熟石灰。(1)A的名称是 。(2)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E的一种用途 。7.(2024·甘肃临夏)A~1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A为酒精,G俗称苛性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I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F的一种用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8.(2024河北)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3)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CO2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9.(2024·黑龙江)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碱、盐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溶液呈黄色。它们的关系如图(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B物质的俗称是 。(2)F的物质类别是 。(3)C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4)物质C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10.(2024甘肃白银)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某金属废料中含有铜、铁、金等金属单质,为回收铜和金并得到氧化铁,专业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请回答:(1)气体A是 ,滤液A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2)固体A与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反应后的生成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操作1、操作2和操作3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4)写出滤液B与加入的物质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和解析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化学中考能力题考核重点要放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放在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的能力上,而物质推断题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中,物质推断题的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度也越来教大,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常考形式有物质连续转化关系型推断、文字叙述型推断、框图型推断、流程图型推断等。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1.利用物质的颜色作为突破口:颜色的变化对于解题时形成关键的突破口常重要。2.注意典型的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通电或加入催化剂等,也是解题的重要线索。例如,通电条件通常与水的分解反应相关。3.关注物质特征的反应现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能使燃烧的木条继续燃烧的气体是空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4.注意置换反应中的特定物质:在置换反应中,如果题目提到白色沉淀,则应优先考虑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钡等,其中碳酸钙和硫酸钡出现的概率较大。5.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了解并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氯化钙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攻略01 一步转化型推断【典例剖析】【例1-1】(2024·江苏无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A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C选项符合题意;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1-2】(2023·贵州)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征。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一步实现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甲为,则丁可以是Fe或B.若甲为,则丁→甲不可以是复分解反应C.若甲为,则丙可以是水D.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答案】D【解析】A、若甲为H2,丁可以是铁或水,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产物均是化合物,而氢气属于单质,故若甲为,则丁→甲不可以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若甲为,乙可以是碳酸,则丙可以是水,丁可以是碳酸氢钙,不符合题意;D、若甲为NaOH,则丙不可以是,因为丙若是硝酸铁,则乙是氧化铁或亚铁盐,而氢氧化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铁或亚铁盐,符合题意;故选:D。【例1-3】(2024·广东深圳·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C、CO2、COB.CuO、CuSO4、Cu(OH)2C.NaOH、NaCl、NaNO3D.H2O2、H2O、H2【答案】C【解析】A、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A符合转化关系;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B符合转化关系;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但是硝酸钠不能转化为氯化钠,故选项C不符合转化关系;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故选项D符合转化关系;故选:C。【变式演练】【变式1-1】(2024·广西南宁·三模)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B、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C、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硝酸钠转化为碳酸钠,假设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硝酸盐和碳酸钠,硝酸盐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1-2】(2023·天津)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BCD【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和锌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但氢氧化钠无法转化为锌,选项错误;B、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不反应,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氢氧化钙和和碳酸钠可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选项错误;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无法转化为硫酸,选项错误;D、碳和不充足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氧气和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氧化铜和碳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1-3】(2024·重庆·三模)下列是相关物质的转化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uCu(NO3)2Mg(NO3)2MgSO4Mg(OH)2A.反应①可以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可以证明Mg活动性强于CuC.反应③不能一步实现D.反应④可能是MgSO4+Cu(OH)2=Mg(OH)2↓+CuSO4【答案】D【解析】A、铜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镁和硝酸铜生成硝酸镁和铜,根据金属活动性: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镁的活动性大于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硝酸镁与硫酸或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硝酸或硝酸盐,硫酸镁和硝酸或硝酸盐都是能溶于水的物质,过程中没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硝酸镁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而氢氧化铜是沉淀,二者不能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攻略02 三角转化型推断【典例剖析】【例2-1】(2024·广西南宁·三模)如图的各组物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无法实现物质间一步转化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因此,选项各组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能转化为硫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钙或硝酸钡等能使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硝酸盐反应,能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硝酸钡或硝酸银或硝酸钙反应,能转化为硝酸钠,因此,选项各组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能转化为氢氧化钠,与含Fe3+的可溶盐反应,能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钠与含Fe3+的可溶盐反应,能转化为氢氧化铁,因此,选项各组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转化为氯化钙,但氯化钙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碳酸钙也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因此,选项各组物质之间不能一步转化,故符合题意,故选D。【例2-2】(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B.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丙C.→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丁→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A、甲、乙均为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则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B、若甲、丙都是金属,且甲能把丙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甲>丙,该选项说法正确;C、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其中体现了氧气的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丁为氧化物,丙为单质,若丁为氧化铜,丙为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提分秘籍】1.碳三角①2C + O2 2CO②C + O2CO2③2CO + O22CO2④CO2 + C2CO2.铜三角①2Cu + O22CuO②CuO + H2Cu+H2O③CuO + H2SO4 = CuSO4+H2O④Fe + CuSO4 = Cu + FeSO4⑤CuSO4+2NaOH=Cu(OH)2↓+Na2SO4⑥Cu(OH)2+H2SO4=CuSO4+2H2O⑦Cu(OH)2CuO + H2O3.以水为中心的物质的转化①2H2O2H2↑+O2↑②2H2 + O22H2O③2HCl +Zn =ZnCl2+ H2↑④HCl + NaOH = NaCl + H2O⑤2H2O2H2↑+O2↑⑥2H2 + O22H2O⑦2H2O22H2O+O2↑⑧2H2O22H2O+O2↑⑨2HCl+Ca(OH)2=CaCl2+2H2O⑩H2O+CaO = Ca(OH)24.钙三角①CaCO3CaO + CO2↑②H2O+CaO = Ca(OH)2③Ca(OH)2 + CO2 = CaCO3↓+ H2O④CaCO3+2HCl=CaCl2+ H2O+CO2↑⑤CaCl2+ Na2CO3=CaCO3↓+2NaCl⑥CaO+2HCl=CaCl2+ H2O⑦Ca(OH)2+ 2HCl=CaCl2+ H2O5.以CO2为中心的物质的转化①2CO + O22CO2②CO2 + C2CO③CaCO3+2HCl=CaCl2+ H2O+CO2↑④Ca(OH)2 + CO2 = CaCO3↓+ H2O⑤CO2+ H2O = H2CO3⑥H2CO3 = H2O + CO2↑⑦光合作用⑧2CO + O22CO2⑨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⑩CO2+ 2NaOH = Na2CO3 +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变式演练】【变式2-1】(2022·河南)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A.CaO、Ca(OH)2、CaCO3 B.H2、H2O、H2O2C.CuO、Cu(OH)2、CuSO4 D.C、CO2、H2CO3【答案】A【解析】A、CaO+H2O==Ca(OH)2,CO2 + Ca(OH)2 == CaCO3 ↓+ H2O ,CaCO3 CaO+CO2↑,符合题意;B、2H2+O22H2O ,H2O无法反应生成H2O2,H2O2无法反应生成H2,不符合题意;C、CuO无法反应生成Cu(OH)2、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CuSO4无法反应生成CuO,不符合题意;D、C +O2CO2、CO2 + H2O = H2CO3,H2CO3无法反应生成C,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2-2】(2024·河南)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1)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2)已知三种物质都含钙元素,甲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甲的化学式为 ;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2)Ca(OH)2【解析】(1)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可推出丙为氧气,甲能转化为乙、丙,可推出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甲转化为乙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2)已知三种物质都含钙元素,甲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可推出甲为氢氧化钙,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推出乙为碳酸钙,甲能转化为乙、丙,乙、丙能相互转化,可推出丙为氯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由分析可知,甲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乙转化为丙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攻略03 文字叙述型推断【典例剖析】【例3-1】(2023·内蒙古通辽)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答案】(1)硫酸铜溶液(2)(3) 产生白色沉淀【解析】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故A为硫酸铜溶液;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C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所以A+B→无明显现象,故B为稀硫酸,则D为氯化钡溶液。(1)A为硫酸铜溶液;(2)A为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为稀硫酸,D为氯化钡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提分秘籍】1、解题思路:(1)顺逆推断,抓“突破口”,“突破口”包括: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物质特征及物质之最等。(2)根据“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得出其它结论。2、物质的特征(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3、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H2;(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4、物质颜色沉淀颜色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AgCl和BaSO4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Mg(OH)2、CaCO3、BaCO3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固体颜色黑色铁粉、木炭、CuO、MnO2、Fe3O4红色Cu和Fe2O3蓝色硫酸铜晶体银白色除铜和金之外的金属。溶液颜色蓝色含有Cu2+的溶液黄色含有Fe3+的溶液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火焰颜色蓝紫色S在O2中燃烧浅蓝色 S和H2在空气中燃烧蓝色CO和CH4在空气中燃烧5、特殊反应条件(1)点燃:一般有O2参加反应(2)高温:主要有4个化学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 CaCO3 高温CaO+CO2↑ CO2+C 高温 2CO C+2CuO高温2Cu+CO2↑(3)通电:主要有3个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MgCl2通电Mg+Cl2↑ 2Al2O3通电4Al+3O2↑(4)催化剂:主要有2个反应2H2O2 MnO22H2O+O2↑ 2KClO32KCl + 3O2↑【变式演练】【变式3-1】(2023·黑龙江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① ②③ ④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1)物质H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H2(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减小【解析】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B是硫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中E、G、H、I为单质,则E是铁,G是铜,C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I是单质且是气体,A是黑色固体,G是铜,则I是氧气,A是氧化铜,可知: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D是水,可知: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H是氢气,综上所述:A:氧化铜;B:硫酸;C:硫酸铜;D:水;E:铁;F;硫酸亚铁;G:铜;H:氢气;I:氧气。(1)物质H是氢气,化学式:H2;(2)反应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减小。【变式3-2】(2022·天津)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3)(4)①②【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攻略04 框图型推断【典例剖析】【例4-1】(2024·山东济宁)某同学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X、Y、Z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为黑色固体,Y、Z为氧化物,常温下,Z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B.若Y与稀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Y为C.X与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X与Y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A【分析】Y为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Y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X为黑色固体,能与金属氧化物Y反应,故X为碳单质,碳单质具有还原性,能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Z为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Z为非金属氧化物,且Z能与碳单质反应,则Z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解析】A、由分析可知,X为碳单质,选项错误;B、Y是金属氧化物,若Y与稀H2SO4 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Y为中含有铁离子,故为Fe2O3,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呈黄色,选项正确;C、由分析可知,X与Z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选项正确;D、X与Y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碳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故选A。【例4-2】(2024·四川乐山)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甲物质为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 (任写一种即可).(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盐酸(2)复分解(3)(4)【分析】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乙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则乙为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甲反应,则甲为盐酸,甲能转化为丁、丙,丙能转化为丁,氢氧化钠能与丙反应,则丙为氯化铜,丁为氯化亚铁,代入验证,推论合理。【解析】(1)由分析可知,甲为盐酸;(2)甲与乙的反应即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甲(盐酸)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氯化铜),则戊可能是氧化铜、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O或Cu(OH)2或Cu2(OH)2CO3等;(4)丙生成丁即为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例4-3】(2024·四川德阳)常见物质A、B、C、D、E、F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下可相互反应。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常见的碱,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回答下列问题:(1)红色粉末状固体A的化学式为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3)固体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Fe2O3(2)Cu2+(3)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消失(4)【分析】转化关系A→B常用于炼铁,C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是可溶性铜盐溶液,例如硫酸铜,B和C能发生反应,则B为铁,A是红色粉末状固体,则A是氧化铁,D是一种常见的碱,C能和D反应,E为海水"制碱"的重要产品,则E为碳酸钠,E能转化为D,则D为氢氧化钠,F能和D、B、A、E反应,则F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代入验证,推论合理。【解析】(1)红色粉末状固体A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2)C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铜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Cu2+;(3)固体E(碳酸钠)中加入足量F溶液(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消失;(4)C与D反应可以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提分秘籍】画出图解,查漏补缺:画框图,将各个字母换成化学式。认真检查每个环节,改正与题意不符的地方。即: 物质特征原理(分析) 明显条件 现象特征 结论 验证 隐含条件 反应特征【变式演练】【变式4-1】(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B.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丙C.→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丁→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A、甲、乙均为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则甲→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B、若甲、丙都是金属,且甲能把丙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甲>丙,该选项说法正确;C、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其中体现了氧气的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丁为氧化物,丙为单质,若丁为氧化铜,丙为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变式4-2】(2024·黑龙江牡丹江)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可用作补钙剂,E、F组成元素相同,H有紫红色金属光泽。(“—”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1)E的化学式为 ,B的俗称是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答案】(1) 生石灰(2)复分解(3)(4)吸收【分析】A可用作补钙剂,则A为碳酸钙;H有紫红色金属光泽,则H为铜;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E、F组成元素相同,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B为氧化钙、E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G为氧化铜;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氢氧化钙;D能与碳酸钙、氧化铜反应,则D为酸。【解析】(1)由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B为氧化钙,其俗称为生石灰;(2)由分析可知,D为酸、G为氧化铜,则反应①可以是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由分析可知,F为一氧化碳、G为氧化铜、H为铜,则反应②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由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则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收热量。【变式4-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俗称是 。(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烧碱/火碱/苛性钠(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分析】A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推出B为氧化铁,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B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F,E能转化为F,C能与E反应,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F为水,C能与G反应,G能与F相互转化,可推出G为氢氧化钙,A能与B反应,A能转化为C,A能与C反应,可推出A为碳,B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C,D能与G反应,可推出D为酸,如稀盐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解析】(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E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B与足量的D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F→G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攻略05 流程图型推断【典例剖析】【例5-1】(2024·山东济宁)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厂苛化法制备烧碱的流程如下请回答:(1)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中将滤液A盛装在 仪器中完成操作2;(4)滤液B可加入反应池中循环利用,目的是 。【答案】(1)CaO(2)(3)蒸发皿(4)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分析】石灰石煅烧过程中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池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操作1为过滤,过滤得氢氧化钠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操作后可得氢氧化钠固体。【解析】(1)由分析可知,X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作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3)操作2为蒸发,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应将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4)由分析可知滤渣来源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滤渣中会残留氢氧化钠,所以经洗涤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直接排放会导致浪费和污染环境,循环再利用,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例5-2】(2024·河北邯郸·三模)金属铜在空气中久置会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小明设计了以铜锈为原料采用不同途径制备金属铜的转化流程如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F为气体。(1)D的化学式为 。(2)若G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转化关系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4)F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答案】(1)(2)(3)⑤(4)做燃料(冶炼金属)【解析】金属铜在空气中久置会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Cu2(OH)2CO3 ],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的三种氧化物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B、F为气体,则B为二氧化碳,B与E反应可生成F,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为碳,F为一氧化碳,F能与C反应生成I,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C为氧化铜,D为水,C和G反应生成H,H能转化为I,则G可以为硫酸,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H为硫酸铜,I为铜,代入验证,推论合理。(1)D为水,化学式为H2O;(2)若G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④反应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①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②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④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⑤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该转化关系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⑤;(4)F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变式演练】【变式5-1】(2024·山东济宁)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实验如下图。参考资料: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硝酸请回答:(1)根据步骤Ⅰ、步骤Ⅱ、步骤Ⅲ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无色溶液A溶质的组成中存在 种可能的组合。【答案】(1)、NaCl(2)(3)五/5【分析】将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铜离子形成的溶液和沉淀呈蓝色,所以原白色粉末中不含硫酸铜;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同时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两种,其中碳酸钡能溶于盐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氯化银,所以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A中不含氯化钠。由此得出白色粉末一定不含硫酸铜、氯化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解析】(1)根据步骤Ⅰ、步骤Ⅱ、步骤Ⅲ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NaCl;(2)步骤Ⅲ发生反应为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3)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为氢氧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加足量的水,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溶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若氢氧化钡少量,碳酸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若氢氧化钡少量,硫酸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硫酸钠;若氢氧化钡少量,碳酸钠和硫酸钠均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故无色溶液A溶质的组成中存在五种可能的组合。【变式5-2】(2024·内蒙古兴安盟)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将废液转化为硫酸锌溶液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和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Ⅱ用磁铁吸引分离出的固体B是 (填化学式)。(3)写出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过滤(2)Fe(3)【解析】(1)根据流程图,经过步骤Ⅰ、步骤Ⅲ,都得到了滤液和固体,说明步骤Ⅰ、步骤Ⅲ实现了固液分离,这两个步骤都是过滤。(2)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步骤Ⅰ加入过量Zn,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Cu,所以Zn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铜单质,Zn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铁单质,则过滤后固体A的成分是Zn、Cu、Fe,其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成分是Fe,则经过步骤Ⅱ,所得固体B是Fe。(3)根据(2)的分析,固体A的成分是Zn、Cu、Fe,固体B的成分是Fe,所以固体C的成分是Zn、Cu。步骤Ⅲ向固体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由于金属活动性:Zn>H>Cu,所以Cu与稀硫酸不反应,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1.(2024·天津)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A CuO H2 H2SO4 MgB HCl Fe Fe3O4 O2C O2 CO CO2 CD Ca(OH)2 CO2 Na2CO3 HCl【答案】D【解析】A、甲—乙反应是指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甲—丙反应是指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丙—丁反应是指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丁→乙是指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丙→乙是指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乙→丙不能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不符合题意;B、甲—乙是指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甲—丙反应是指盐酸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盐和水;丙—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C、甲—乙反应是指氧气和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D、甲—乙反应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甲—丙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丁是指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丁→乙是指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丙→乙是指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丙是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故选:D。2.(2024·陕西西安·二模)碳单质以及其化合物是一支庞大的物质家族。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转化中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三种 B.实验室可以通过转化③制C.图中空缺处可能为碳酸 D.转化⑥⑦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反应①为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②可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⑥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⑦可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可为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而二氧化碳能和碳酸相互转化,则图中空缺处可能为碳酸,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分解反应,则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四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反应③也可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管是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或碳燃烧,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碳酸能相互转化,则图中空缺处可能为碳酸,该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同理可求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也为+4价,则转化⑥⑦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2024·云南曲靖·二模)如图是与碳元素有关的一些物质的转化关系,N和M均含有碳元素,(“→”表示一种物质会进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质N是CO2,物质M一定是难溶性的盐B.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会发生反应①C.反应③和④的发生条件都是点燃D.反应⑤只表达【答案】B【解析】A、由分析可知,N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M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M是碳酸或碳酸钙,故说法错误;B、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D、反应⑤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说法错误。故选B。4.(2024·河南郑州·三模)A 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气体肥料,E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40%,且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A与B、A与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D与E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答案】 置换反应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解析】其中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C是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肥,是二氧化碳;E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40%,且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制波尔多液,其中氢氧化钙中金属的质量分数=,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酸铜;B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和活泼金属放映,碳酸盐和酸反应能够制取二氧化碳,酸能和铁反应,B是酸;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D是碱类物质;综上分析,A是铁,B是酸类物质,C是二氧化碳,D是碱类物质,E是硫酸铜。根据分析,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均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酸产生二氧化碳,是酸和碳酸盐反应,以碳酸钠和盐酸微粒,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氢氧化钠等碱类物质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液蓝色消失,故填: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5.(2024山东滨州)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俗称火碱;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氧化物且常用作固体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上方为条件或反应物;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2)D转化为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E转化为B的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写出A + B→C+D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aO(2)分解反应(3)放热(4)Na2CO3 + Ca(OH)2 = CaCO3↓ + 2 NaOH【解析】C俗称火碱,C为氢氧化钠;D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碳酸钙;D(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生成E;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E 是一种氧化物且常用作固体干燥剂,则E为氧化钙,E与H2O转化为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A与B(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和D(碳酸钙),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A为碳酸钠,代入验证,推理正确。(1)物质E是氧化钙,化学式:CaO;(2)D转化为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E转化为B的反应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4)A+B→C+D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OH)2 = CaCO3↓ + 2 NaOH。6.(2024·内蒙古兴安盟)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下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挥发性酸,B、C为黑色固体,E俗称熟石灰。(1)A的名称是 。(2)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E的一种用途 。【答案】(1)盐酸/稀盐酸/浓盐酸(2)复分解反应(3)(4)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分析】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挥发性酸,则为盐酸;E俗称熟石灰,则为氢氧化钙;B、C为黑色固体,而碳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且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B为氧化铜、C为碳、D为二氧化碳。【解析】(1)由分析可知,A的名称为盐酸。(2)A和B的反应为氧化铜和盐酸的反应,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D和E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E为氢氧化钙,在建筑上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可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等。7.(2024·甘肃临夏)A~1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A为酒精,G俗称苛性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I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F的一种用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答案】(1)CaCO3(2)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3)(4)复分解反应【分析】A为酒精,酒精燃烧需要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B为氧气,C、D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G俗称苛性钠,则为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则D为二氧化碳、C为水、H为碳酸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E为氧化钙、F为氢氧化钙,G为氢氧化钠,符合推断。【解析】(1)由分析可知,I的化学式为CaCO3。(2)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为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等。(3)反应③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④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8.(2024河北)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3)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CO2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答案】(1)水能(2)2 H2O 2 H2↑ + O2↑(3)③(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合理即可)【解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所以B、C是氢气、氧气,G是铁,B和E生成水和铁,所以B是氢气,E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C是氧气,F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H,C和D反应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1)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所以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水能;(2)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O 2 H2↑ + O2↑;(3)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导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了。9.(2024·黑龙江)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碱、盐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溶液呈黄色。它们的关系如图(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B物质的俗称是 。(2)F的物质类别是 。(3)C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4)物质C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生石灰(2)酸(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有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分析】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为氧化钙,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说明均含有钙元素,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溶液呈黄色,说明E为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E为氯化铁,由图可知,A→B→C→A,则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有C为氢氧化钙,A为碳酸钙,则D和F为氧化物或酸,氢氧化钙能与F反应,F能生成氯化铁,F为盐酸,为酸,盐酸能生成D,且D为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氧化物,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解析】(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俗名为生石灰,故填:生石灰;(2)由分析可知,F为盐酸,为酸,故填:酸;(3)C为氢氧化钙,F为盐酸,二者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C为氢氧化钙,E为氯化铁,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可以看到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故填:有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10.(2024甘肃白银)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某金属废料中含有铜、铁、金等金属单质,为回收铜和金并得到氧化铁,专业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请回答:(1)气体A是 ,滤液A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2)固体A与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反应后的生成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操作1、操作2和操作3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4)写出滤液B与加入的物质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H2 FeSO4(2)CuO + H2SO4 = CuSO4 + H2O(3)过滤 漏斗(4)Fe + CuSO4 = FeSO4 + Cu【解析】金属废料中含有铜、铁、金等金属单质,加入适量稀硫酸,铜、金和稀硫酸不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操作1是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则滤液A是硫酸亚铁溶液,气体A是氢气,固体A是铜、金,固体A在空气中加热,金不反应,铜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操作2是过滤,固体B是金,滤液B是硫酸铜溶液,滤液B加入X,通过操作3过滤,得到铜和硫酸亚铁,则X是铁,滤液A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氧化铁。(1)综上分析,气体A是氢气,化学式为H2;滤液A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2)固体A是铜和铁,氧气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uO + H2SO4 = CuSO4 + H2O;(3) 操作1、操作2和操作3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4)滤液B是硫酸铜溶液,往滤液B中加入的物质X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抓关键(突破口)推断顺推、逆推、筛选抓关键(突破口)推断顺推、逆推、筛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