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九的旋律密码小小歌唱家《do re mi之歌》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九的旋律密码小小歌唱家《do re mi之歌》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do re mi之歌》
【教学内容】小小歌唱家《do re mi之歌》
【授课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音阶乐句理解音高、唱名和音级的关系。
2.通过“考考记忆力”“听力小测试”两个活动学习、熟悉歌曲旋律,练习内心听觉。
3.找出在“节奏变变变”游戏中学习的节奏,随音乐拍击节奏,感受节奏内在的律动,并通过“搬面粉”游戏感受身体律动与节奏重音之间的关系,初步接触、模仿三连音节奏。
4.学会边看谱边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巩固五线谱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学习、熟悉歌曲旋律,并随音乐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找出在“节奏变变变”游戏中学习的节奏,随音乐拍击节奏,感受节奏内在的律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在节奏中师生问好
引导语:音乐课开始啦,请同学们睁大眼睛,面带微笑,尝试用柔和、甜美的声音和老师互相问好。
同学你 好 丨 老师 好 丨同学 你好 丨老师 您好 ‖
【设计意图】注意对学生音乐课常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上课铃响起的那一刻,音乐课就开始了。在师生问好时,要注意说话的位置、音量、音色等,做到不大声喊话、节奏准确。
2.律动热身
完整聆听《do re mi之歌》,师生随音乐律动,感受歌曲的节拍,初步熟悉歌曲。
3.揭示课题
引导语:我看到同学们非常仔细、认真地听音乐哦。请问这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名字?
二、节奏游戏
1.复习在游戏“节奏变变变”中学习的节奏
引导语:请你们仔细看卡片,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在游戏“节奏变变变”中学过的节奏。
(1)教师依次出示节奏卡片,并有节奏地说“这个 节奏 怎么 读?”学生识读卡片上的节奏。
学生观察某张节奏卡片在节奏谱中的位置(小节),并结合旁边小节识读两个小节的节奏谱。如节奏,学生先找出它在乐谱中的位置——第4小节,再结合第3小节,完整识读第3、第4小节的节奏谱。
(3)学生跟着老师读一读三连音,初识三连音。
(4)学生看谱完整读节奏。
提示:
①读节奏前避免“预备开始”这样的话语,所有提示拍用“123起……121起……”这样跟节拍、速度有关系的提示语言。
②读节奏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发音位置及音色。
③此处初识三连音,读一读即可,不必深度学习。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连续性,复习节奏并迁移到歌曲节奏段落的学习;
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审美,训练学生歌唱、朗读、说话时的声音位置,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节奏游戏“搬面粉”
引导语:(有节奏地说)看看 我们 来到了 哪,一个 大大的 面粉 厂,
(语言陈述)哇!有好多面粉等着搬上车,谁能过来帮帮我?(学生争先恐后举手)真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们。
(1)根据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边做动作边分句读节奏。
①扛面粉袋到车上:
②白花花的面粉粘到身上啦,快整理一下:
③这一袋有点重,费了好大劲儿搬不动:
④快过来,快过来,帮帮我:
(2)学生跟着老师完整看谱读节奏。
(3)学生随音乐慢慢地搬一次面粉(慢读一遍节奏)。
(4)学生随音乐加快速度搬一次(快读一遍节奏)。
提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始终在情境中用有节奏的语言引导学生,同时,在完整读节奏时,重点引导学生用肢体感受强拍。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创设故事情境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复杂的节奏段落,感受身体律动与节奏的关系,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热心助人”“集体合作力量大”的思政教育。
三、音阶练习,考考记忆力
1.数台阶
(1)出示台阶图,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并唱一唱台阶上的唱名。
(2)复习五线谱“台阶图”。
(3)通过音阶儿歌感知音级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台阶图呈现出的上下顺序,视觉上引导学生理解音级的上下关系,并为学习歌曲音阶乐句做铺垫。
2.考考记忆力
引导语:大家唱得真好,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了。老师的手会在黑板的“台阶”板上跳来跳去,请同学们注意力集中,老师的手“跳”到什么音,你们就唱什么音。要注意听老师给出的速度(脚打均拍)和手敲出的节奏。
(1)教师给出首音和预备拍,在黑板的“台阶”板上分句敲击旋律,学生尝试演唱。
(2)学生看谱完整演唱歌曲前五句(演唱前一句时,可提前出示下一句乐谱)。
(3)学生手指歌谱随琴演唱旋律。
(4)学生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前五句。
提示:
教师应给出每句首音的音高,以及预备拍的提示;看谱唱旋律时,提醒学生眼睛要快于嘴,要提前看下一小节的乐谱。
【设计意图】在稳定速度的节拍中,边听节奏边看歌谱,从视觉、听觉、内心听觉、音高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四、考考小耳朵——听出遮挡部分的旋律
1.学生听出后,分句跟琴演唱。
2.师生接龙对唱。
3.教师用“手捧气球传递”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旋律向上行进的感觉。
提示:
因为旋律不断向上行进,所以教师可带领学生分句学唱;完整演唱时,教师须帮助学生体会并表现出旋律向上行进的感觉。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前面的学习内容有些难度,需要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多动脑。故在本节课的后半部分采用简单的听力小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该乐段的演唱。
五、完整聆听歌曲并理解D.C. Fine的含义和作用
引导语:这是《do re mi之歌》的完整歌谱。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小部分,老师分别用四种颜色来代替。此外,乐谱中出现了两个音乐记号,一个是从头反复记号(教师手拿D.C.卡片),这个记号表示歌曲要从头再唱一次;一个是终止记号(教师手拿Fine卡片)。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歌曲,并观察歌曲在哪里结束。
1.随着音乐的播放进度,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色块和D.C.。
2.请一名学生把Fine的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音乐知识的“外形”和作用;通过色块潜意识培养学生乐段的意识。
六、总结延伸,完整表演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歌曲中巩固了节奏练习,又在一级一级的“台阶”中,强化了对音高和音级的认识,还认识了从头反复记号和终止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不仅在歌唱时要注意用好听的音色,读节奏、读歌词时也要用带着歌唱状态的声音。那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完整表演唱歌曲《do re mi之歌》。
七、课后反思
可以说,这节课从开始设计到最后授课完成,真的是一波三折,整个过程也是自己对新理念、新教材理解的过程。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刚拿到教材开始构思时,第一感觉太难,因为从未尝试过完整的五线谱与节奏教学,尤其是学唱一首如此长的作品,既要唱准旋律又要读准节奏,深感难以实现。
但当了解到教材中关于节奏和识谱的学习内容是有逻辑有接续的,以及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大量的节奏训练和五线谱识记后,心理负担小了很多,尤其是在了解到本单元的知识仅仅是“方向”,而不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一首歌中唱准音高等,仅仅是一个练习、巩固的过程,要以练习带动学生寻找感觉后,立刻感觉教学难度降低了很多。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再次修改时,过分关注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将重心全部放到“唱准”“通用练习曲”等字眼上,掉进了“死磕”音准、节奏的坑里,破坏了第一次上课的轻松、愉悦感,整个课程回归到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使得整节课显得有些沉重。
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总结经验后,再次反思何为新理念和此版人教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终于恍然大悟:上课要“深入浅出”,每个单元涉及到的知识点,老师要做到理性的“体验”,但带给学生的仅仅是感性的“体验”,甚至学生不需要知道自己学了什么知识,更多是在好玩、有趣的活动、游戏中体验、体验再体验,实践、实践再实践。知识仅是方向,不是一节课的目标,能力是在长期重复的训练中慢慢形成,而非一节课的“知道”。
教材真得是越挖越有趣,越教越好玩。一个有趣的课堂不仅仅是孩子们爱玩,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