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课题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主备人 备课人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认知基础上展开的,承接了上一框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与特点的阐述,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旨在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逻辑 教材包括三段正文,一个生活观察,一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相关链接,一个阅读感悟,从实践层面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教材先以“生活观察”呈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兴趣;再借“探究与分享”引导思考践行方法;穿插“相关链接”拓展知识,“阅读感悟”升华情感;三段正文层层递进,从美德力量、践行方式到时代意义,完成从认知到行动的逻辑建构。 3.教材的教育价值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极具教育价值。它以美德为核心,帮学生塑造道德品质,在传承美德中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正确价值观。更在实践引导里,提升民族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助力构建和谐社会 ,为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 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核心 素养 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明确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自觉认同并弘扬传统美德,将对传统美德的践行与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紧密相连,积极拥护国家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相关政策。 2. 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和感悟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日常生活中,以传统美德为指引,规范自身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实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目标。 3. 健全人格:通过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塑造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健全人格。在集体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践行敬业乐群的美德,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和工作,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4. 责任意识:通过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传统美德,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践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学 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法、多媒体演示法相结合重点 知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是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了解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重要意义,理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重要影响,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难点 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中国好人》宣传片 问: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结论: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今天,带着这股力量与美好,让我们一起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入本次课程主题——以中国好人的事迹为线索,探讨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路径。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视频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二)讲课新授 总议题: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议题一:见——德性 议题二:荐——德行 议题三:践——德道 议题一:见——德性 议学情景 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议学任务一 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 议学小结 1.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议题二:荐——德行 议学任务二 老师想和大家分享我所推荐的“中国好人”,请你们帮助老师写推荐理由。 人物一:于敏—潜心研究 攻克困难 主要事迹: 于敏带领团队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科研工作。1967年6月17日,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中国西部的广袤大地上,一声震天的巨响划破了长空,标志着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推荐理由:我推荐于敏,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的美好品德,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________。 相关链接 议学小结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1)做自强不息的人。 重要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人物二:李保国——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主要事迹: 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了“人民楷模” 国家荣誉称号,他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他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吃着馍就白开水当餐饭,用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他就是李保国,的目标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几十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推荐理由:我推荐李保国,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的美好品德,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_________。 议学小结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2)做敬业乐群的人。 要求: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重要性: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链接 人物三:黄文秀——扎根泥土 才懂 得人民 主要事迹: 大山里“飞出去的金凤凰”。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贫瘠的大山,扎根基层,助力家乡人民脱贫致富。驻村的每一天,她力所能及地干好每件小事,因为她始终坚信只有扎根泥土,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读懂农民。然而年仅30岁的她却永远定格在那个雨夜里,但她的精神却留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推荐理由:我推荐黄文秀,因为她身上体现了______的美好品德,对待他人与社会,我们应当________。 议学小结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3)做扶危济困的人。 要求: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重要性: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相关链接 人物四:郭庆——地震中背起学生的少年 主要事迹:2025年1月2日16时43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在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6)班郭庆同学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下楼,这一举动被媒体报道后,获得网友们点赞转发。为了表彰郭庆在地震中勇敢无畏的行为,给予郭庆同学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等。 推荐理由:我推荐郭庆,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的美好品德,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应当________。 议学小结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4)做见义勇为的人。 表现: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要求: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人物五:李世博——儿食剩骨 正餐奉母 主要事迹: 小男孩名为李世博,就读于河南南阳淅川县大庙小学,今年十岁。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早逝,母亲有轻微智力障碍,家中还有80岁的奶奶和两个姐姐,其中一不姐姐遗传了母亲的问题,另一个则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计。一天,王老师发现李士博不在教室里,一番寻找后,她在校门口发现了他正和妈妈分享着自己的午餐。这刻,通过网络传播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称赞他为“儿食剩骨,正餐奉母” 推荐理由:我推荐李世博,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的美好品德,在家庭中,我们应当_______。 议学小结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5)做孝老爱亲的人。 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要求: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阅读感悟:“耄耋之年” 议题三:践——德道 小组讨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具体行动中,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作答) 议学小结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习语润心 议学总结 随堂演练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 归纳问题课堂 小结 中华传统美德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基因。践行美德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从点滴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不仅成为传统美德的学习者,更能成为传承者和行动者。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 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2.创意项目式作业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故事汇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位现代的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如中国最美孝心少年张俊,重庆市“三好大姐”蒋渝庆等。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人物事迹,然后制作成故事视频或音频,在班级中分享。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共31张PPT)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视频导入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议题一:见——德性总议题: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议题三:践——德道议题二:荐——德行议题一见——德性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于2025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3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中国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捐献遗体帮助两人重见光明的26岁女孩殷斐然,有诚信为本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农人”刘明坤等。在活动直播现场,“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互动交流,展现了高尚品质,激励着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议学情境议学任务一: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议学小结荐——德行议题二议学任务二: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同学们写推荐理由。人物 于敏——潜心研究 攻克困难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于敏(1926年8月16日 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1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了于敏,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了他。从那时起,于敏带领团队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科研工作。1967年6月17日,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中国西部的广袤大地上,一声震天的巨响划破了长空,标志着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用了七年,英国四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不仅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我推荐于敏,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自强不息议学活动重要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我们应当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1)做自强不息的人。议学小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相关链接议学任务二: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同学们写推荐理由。人物 李保国——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了“人民楷模” 国家荣誉称号,他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他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吃着馍就白开水当餐饭,用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他就是李保国,的目标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他把科技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农民朋友,举办各类培训班800多场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近200名农民在他的指导下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技能证书。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几十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责任与担当。我推荐李保国,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敬业乐群议学活动要求: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重要性: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2)做敬业乐群的人。议学小结爱岗敬业的相关人物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非典疫情期间,他亲自率领医疗团队,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再次率领医疗团队,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并提出了多项科学建议,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桂梅:张桂梅是一位坚守在教育事业一线的女教师。她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不畏艰辛,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她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家庭的女孩子接受教育,为她们的未来奋斗,受到了广泛赞誉和尊重。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为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不断探索和创新,成功研发出高产、优质、抗相关链接议学任务二: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同学们写推荐理由。人物 黄文秀——扎根泥土 才懂得人民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大山里“飞出去的金凤凰”。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贫瘠的大山,扎根基层,助力家乡人民脱贫致富。驻村的每一天,她力所能及地干好每件小事,因为她始终坚信只有扎根泥土,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读懂农民。在贫困村深耕的440多天里,她克服重重困难,把村子的贫困率从22%降到了2.7%,帮助村里88户418名村民成功脱贫,村集体各项经济收益翻倍增长。然而年仅30岁的她却永远定格在那个雨夜里,但她的精神却留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推荐黄文秀,因为她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对待他人与社会,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扶危济困议学活动要求: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重要性: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3)做扶危济困的人。议学小结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相关链接议学任务二: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你们帮写推荐理由。人物 郭庆——地震中背起学生的少年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我推荐郭庆,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见义勇为议学活动2025年1月2日16时43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在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6)班郭庆同学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下楼,这一举动被媒体报道后,获得网友们点赞转发。为了表彰郭庆在地震中勇敢无畏的行为,1月6日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对郭庆进行表彰,包括授予郭庆"卓越银外人"的荣誉称号;给予郭庆同学9000元的奖励;减免郭庆同学接下来在银外就读的所有学费;给予郭庆同学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等。表现: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要求: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4)做见义勇为的人。议学小结人物 李士博——儿食剩骨 正餐奉母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小男孩名为李士博,就读于河南南阳淅川县大庙小学,今年十岁。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早逝母亲有轻微智力障碍,家中还有80岁的奶奶和两个姐姐,其中一不姐姐遗传了母亲的问题,另一个则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计。一天,王老师发现李士博不在教室里,一番寻找后,她在校门口发现了他正和妈妈分享着自己的午餐。这刻,通过网络传播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称赞他为“儿食剩骨,正餐奉母”我推荐李世博,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孝老爱亲议学活动议学任务二: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你们帮写推荐理由。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要求: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5)做孝老爱亲的人。议学小结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耄耋之年mào dié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中国人非常重视亲人之间的情感,这种孝敬老人、爱护亲人的情感真挚纯粹、由心而发。阅读感悟明代画家孙克弘耄耋图践——德道议题三议学任务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具体行动中,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小组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作答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议学小结“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习近平习语润心做自强不息的人做敬业乐群的人做见义勇为的人做孝老爱亲的人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在于践行议学总结1.基础性作业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2.创意项目式作业“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故事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位现代的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如中国最美孝心少年张俊,重庆市“三好大姐”蒋渝庆等。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人物事迹,然后制作成故事视频或音频,在班级中分享。分层作业感谢聆听A.做敬业乐群的人 B.做孝老爱亲的人C.做见义勇为的人 D.做自强不息的人1.下面为某班黑板报中的一段文字,该期黑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B 随堂演练2.“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人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下列行为能体现公民个人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A.外卖小哥护送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B.某社区积极宣传科学防火的相关知识C.手机维修店“小病大修”赚取高额修理费D.学校开展“传承传统美德”的主题班会 A 随堂演练3.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地震后,不少在平凡岗位的普通人,自发伸出援手参与抗震救灾。他们的行为,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和积极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这告诉我们( )A.传承传统美德关键在于教育B.践行美德,让社会更加美好C.参加抗震救灾是成年人的事D.每个人都有扶危济困的美德 B 随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docx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课件.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