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5张PPT)_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5张PPT)_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目录
mu lu
核心素养目标
01
课堂小结
02
新课讲授
03
课后练习
04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道德素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法治观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健全人格: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责任意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新课导入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A: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B: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
C: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D: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一、中华人文精神地位、主要体现
(1)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主要体现: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相关链接
齐景公问晏子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晏子答:“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君甘臣酸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
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
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
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
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礼记》、梅桩壶、《对菊图》等。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例如,《礼记》记录了涵盖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宴饮、交际、朝拜、聘问等诸多礼仪,说明古人对礼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关链接
江雪 -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老渔翁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独自驾舟在江面垂钓,这幅画面流露出凄清孤寂、超脱尘世的深远意境。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内涵: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榜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内涵: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课堂小结
中华人文精神地位、主要体现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课堂练习
1.下列符合“和而不同”处世方法的是( )
A.坚持以我为主,消除不同意见
B.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C.以和为贵,放弃自己的想法,支持他人所有的观点
D.各种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取代
B
2.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的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①尚和合
②中和泰和
③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3.2023年兔年春晚的《满庭芳·国色》直接聚焦到中国传统五色——黄、青、白、赤、黑。在五色的基础上,该节目又分别加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带给我们一场独属于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这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
4.下列生活中的事件运用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的是( )
①家庭准备旅游,舅舅说去爬山,妈妈说去看海,最后大家商量出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
②解答一道数学难题,小明用常规方法,小红另辟蹊径,最后都算出来了
③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有的大胆创新,有的遵循规律,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设计出最佳方案
④周日,一家人准备去餐厅吃饭,孩子喜欢西餐,父母喜欢中餐,最后因为意见不统一选择不去吃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5.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和顺。这符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我们( )
①坚守做人的品格 ②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③做人做事坚持以和为贵 ④坚持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xie xie guan kan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