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星星和倒影》 课 型 表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星空、湖水倒映星星等相关的美丽图片、视频资料以及轻柔的背景音乐音频。2. 制作简单的音符卡片(mi 和 so),用于辅助讲解音高概念以及在游戏环节中使用。3. 奖励贴纸若干,用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进行奖励。 课次 第6课时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高低音相互呼应所带来的美妙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中美好景象(如星星与倒影)的向往和欣赏之情。2、艺术表现(1)通过聆听、模仿、互动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熟悉并区分 mi 和 so 这两个音的音高,感受音高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音高感知能力和音乐反应能力。(2)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从用唱名回应过渡到用手势配合哼鸣的方式回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在音乐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3、创意实践(1)学生能够准确辨别 mi 和 so 这两个音高,当教师唱出其中一个音时,能迅速准确地唱出与之对应的另一个音,并能跟随教师的引导,用手势配合哼鸣的方式进行回应,把握好音准和节奏。(2)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音乐互动表演形式,能够在活动中与教师及同学默契配合,展现出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4、文化理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1. 播放一段美丽的星空夜景视频,视频中展现出繁星闪烁,湖面上倒映着星星的画面,同时关闭教室灯光,营造出神秘而美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安静地观看,提问:“同学们,你们看湖面上的星星和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呀?”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今天我们要通过音乐来扮演天上的星星和水中的星星倒影,开展一场有趣的音乐表演活动,进而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星星和倒影》。 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如像镜子里的自己、像好朋友等。设计意图:活动二:深入理解教师活动2:1. 介绍 mi 和 so 音高教师拿出音符卡片(mi 和 so),向学生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音乐里的小音符,它们呀,一个叫 mi,一个叫 so,它们的声音有高有低哦。”教师先分别哼唱 mi 和 so,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音高的不同,然后用简单的手势(如抬手表示高音,放低表示低音)辅助示意音高的变化,让学生跟着模仿哼唱和做手势,感受音高的区别,多练习几次,让学生逐渐熟悉这两个音。2. 互动初体验教师说:“现在呀,老师来扮演天上的星星唱一个音,你们就来扮演水中的星星倒影,唱出对应的音哦。”教师先慢速唱出 mi,引导学生唱出 so,然后再唱出 so,让学生回应 mi,反复进行几次简单的互动,对于回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发放奖励贴纸),让学生在初步互动中感受这种音高对应的游戏规则。手势与哼鸣教学1. 讲解手势动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表示 mi 和 so 的手势动作:“同学们,我们现在要给我们的音乐加上好看的手势啦,当我们唱 mi 的时候,手这样放(示范相应手势,如手指并拢放在胸前位置),当唱 so 的时候,手要这样抬起来一点(示范稍高的手势位置),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呀。”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手势动作,让学生熟悉每个音对应的手势。2. 哼鸣示范与练习教师示范用哼鸣的方式唱出 mi 和 so(嘴唇轻闭,鼻腔发声哼唱),让学生跟着模仿哼唱,感受哼鸣的发声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哼鸣时声音要轻、要稳,然后让学生将手势和哼鸣结合起来练习,教师唱出 mi 或 so,引导学生一边做手势一边用哼鸣回应,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发音,帮助学生掌握手势哼鸣的回应方式。 学生活动2:1、学生初步感受两个音高的不同,然后用简单的手势(如抬手表示高音,放低表示低音)辅助示意音高的变化,学生跟着模仿哼唱和做手势,感受音高的区别,多练习几次,让学生逐渐熟悉这两个音。2、积极跟随教师边唱边做手势。设计意图:详细的音高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3和5特点和与手势的关系,为准确参与表演活动奠定基础。角色分配与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自己在表演中的任务和动作要求,提高节奏运用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增强学生对音乐变化的感知与表现能力,丰富音乐表现力。活动三:拓展提高教师活动3:1. 师生互动表演教师说:“现在呀,我们要正式开始我们的星星和倒影表演啦,老师先来扮演天上的星星唱歌词或者用哼鸣,你们要像水中的星星倒影一样,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回应老师哦。”教师开始用唱名、歌词或者哼鸣的方式唱出 mi 和 so 进行表演,学生根据教师的演唱做出相应的回应,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速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难度,如适当加快速度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2. 生生互动表演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天上的星星和水中的星星倒影,让他们模仿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表演,互相唱、回应,并用手势配合哼鸣,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配合默契,保持音准和节奏准确,然后每组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并当小评委,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手势、配合默契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个小组好在哪里,然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贴纸,对其他小组的进步之处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活动3:小组内热烈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设计富有创意的表演内容。按照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排练,不断完善创意动作和情节,尝试将创意与节奏完美融合,在排练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设计意图:创意启发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音乐表演的独特理解。排练指导确保学生在发挥创意的同时,能够将创意内容与节奏练习、团队协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活动四:总结回顾教师活动4:1.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回顾 mi 和 so 这两个音高的辨别、对应的手势和哼鸣方式以及“星星和倒影”表演活动的乐趣,再次强调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画面和有趣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去感受音乐的奇妙,还可以和家人一起玩一玩这个音乐表演游戏,分享这份快乐。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想一想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场景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音乐方式来表现呀,比如小鸟和水中的小鸟倒影等,下节课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哦。然后,在优美的歌曲《星星和倒影》(可自行创编简单旋律作为背景音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活动4: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意图: 体现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我回顾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并进行反思,比如对音高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手势与哼鸣的结合运用情况、在互动表演环节中的参与度和配合默契度等方面,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高效,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