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大家来劳动》 课 型 唱游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劳动工具道具(如扫帚、抹布、水桶等)、音符卡片(5和3)。 课 次 第4课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能够聆听并感受歌曲《大家来劳动》欢快、有力的情绪,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辨别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型,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增强对音乐节拍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劳动》,表现出劳动的劲头,避免喊唱。 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劳动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歌表演,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 完成教材中的拓展练习,在给定的旋律框架内,合理地填上音符5和3,创作出有一定音乐美感的旋律,并能自信地演唱自己的创作成果。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劳动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参加劳动的经历; 播放歌曲《大家来劳动》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 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有力的情绪和稍快的速度。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歌曲内容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活动二:深入理解教师活动2: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拍手,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用钢琴范唱歌曲,同时展示歌谱,逐句教唱学生,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和音准问题; 教唱过程中,提醒学生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不要喊唱。 学生活动2: 跟随音乐拍手,感受节拍; 跟着教师的琴声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模仿教师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设计意图: 通过拍手感受节拍,加深学生对2/4拍强弱规律的理解;教师的范唱和逐句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强调发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习惯。活动三:拓展提高教师活动3: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组创编简单的劳动动作,如扫地、擦桌子、搬椅子等; 邀请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展示教材中的拓展练习,讲解创作要求,发放音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学生活动3: 分组讨论,创编劳动动作; 各小组展示表演,互相学习; 分组进行旋律创作,填写音符卡片,尝试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设计意图: 动作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活动四:总结回顾教师活动4: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劳动动作的创编、旋律的创作等;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活动4: 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评价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学习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在演唱时仍有部分学生出现喊唱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发声方法的指导。在拓展练习环节,学生的创意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部分小组的合作不够默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时间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更加充分地展开。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