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卖水》 课 型 欣赏教学准备 播放《卖水》选段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与京剧相关的其他拓展资料。简单的京剧道具,如扇子、手帕等,用于学生模仿表演。 课 次 第2课时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感受《卖水》西皮流水板式明快的节奏、活泼的旋律,体会其中蕴含的欢快情绪。 感知京剧独特的唱腔、念白和伴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初步建立对京剧音乐风格的认知。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模仿《卖水》选段中一些简单的唱腔和动作,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京剧的韵味。 能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展现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卖水》选段设计简单的新动作或新的节奏变化,培养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与《卖水》相关的简单表演情境,提升团队协作与创意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知晓《卖水》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体会京剧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 1.播放京剧《卖水》选段的视频,引导学生安静观看,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服装、动作以及听到的声音特点。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你们看到和听到的表演和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呀?” 学生活动1: 1.认真观看视频 2.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声音怪怪的”“衣服很好看”等。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对京剧《卖水》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二:深入理解教师活动2: 1.再次播放《卖水》选段音频,同时讲解西皮流水板式的特点,如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等,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 2.结合 PPT 图片,介绍京剧的基本特点,包括唱腔、念白、脸谱、服饰等方面。 3.讲述《卖水》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选段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故事里的主人公心情怎么样呀?从哪里听出来的?” 学生活动2: 1.聆听音频,跟随教师的讲解感受节奏特点 认真观看图片,了解京剧知识 3.积极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心情很开心,因为唱得很快”。设计意图: 深入讲解京剧知识和故事背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卖水》选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加深对京剧艺术的认知。活动三:拓展提高教师活动3: 1.教师示范《卖水》选段中一些简单的唱腔和动作,如兰花指、云手、小碎步等,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跟着模仿练习。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简单的京剧道具,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表演加入一些自己设计的动作或表情。 3.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活动3: 1.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积极模仿唱腔和动作,在小组中互相学习、练习。 2.发挥想象力,为表演添加独特的创意,如自己设计的扇子摆动方式等。 3.各小组积极准备,争取展示出最好的效果。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和创意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活动四:总结回顾教师活动4: 1.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表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京剧知识、《卖水》的故事以及自己的表演体验。 3.强调京剧作为国粹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京剧艺术。 学生活动4: 1.各小组自信地进行展示表演,观看其他小组表演并学习。 2.积极参与回顾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京剧《卖水》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京剧的特点和《卖水》选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京剧韵味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部分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的想象力发挥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具启发性的引导。此外,在小组合作表演时,个别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后续应加强对小组协作的指导。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京剧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环节,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