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乃呦乃》 课 型 唱游课教学准备 《乃呦乃》的音频、视频资料,包括歌曲演唱、土家族风情介绍等。 准备一些与土家族相关的小道具,如土家族服饰图片、简单打击乐器(木鱼、沙锤等) 课 次 第3课时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感受《乃呦乃》欢快的旋律和节奏,体会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风格,感受歌曲中传递的快乐情绪。 辨别歌曲中土家族音乐元素,如独特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乃呦乃》,准确把握歌曲节奏和音准,用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边拍节奏边唱、边打节拍边唱或轮唱等,与同学合作演唱,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表情或歌词,培养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独特的演唱形式,如加入简单的乐器伴奏,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习俗,知道“乃呦乃”的含义,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生活风貌。体会民族音乐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土家族节日庆祝的视频,视频中人们穿着特色服饰,欢快地演唱《乃呦乃》,同时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播放结束后,教师身穿土家族服饰,向学生介绍土家族,引出“乃呦乃”在土家语中是快乐的意思,并提问:“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的人们看起来心情怎么样呀?”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氛围。 播放歌曲音频,教师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身体,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摇摆,感受歌曲节奏。 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被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和欢快的场景吸引,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如“很开心,很快乐”。 在聆听音频时,跟着教师一起摇摆身体,感受歌曲节奏。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教师的亲身展示,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土家族文化和歌曲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活动二:深入理解教师活动2: 开展“节奏接龙”游戏。教师先示范打出歌曲中的一小节节奏,如“XX X | XX X |”,邀请学生依次模仿并接出下一小节节奏,逐渐熟悉歌曲的节奏型。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强调节奏的特点和重音位置。完成节奏接龙后,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着歌曲节奏拍手跺脚,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接着,教师展示土家族的一些特色图片,如吊脚楼、摆手舞等,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聆听歌曲旋律,感受土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学生活动2: 积极参与“节奏接龙”游戏,认真模仿教师的节奏并尝试接出下一小节节奏,在游戏中熟悉歌曲节奏。在播放歌曲时,跟着节奏拍手跺脚,感受节奏的韵律。观看土家族特色图片,聆听歌曲旋律,感受土家族音乐的独特风格。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接龙”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歌曲节奏。结合图片欣赏,帮助学生将歌曲与土家族文化相联系,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活动三:拓展提高教师活动3: 进行“旋律传球”游戏。教师将一个小道具当作“球”,播放歌曲,学生随着音乐节奏依次传球。当音乐暂停时,手中拿球的学生要尝试哼唱刚刚听到的歌曲旋律片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渐熟悉旋律。多次重复游戏后,学生对旋律有了一定熟悉度,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如边拍节奏边唱、边打节拍边唱或轮唱等,并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建议,如在轮唱时注意声部的配合等。 学生活动3: 兴奋地参与“旋律传球”游戏,在传球过程中认真聆听歌曲旋律,尝试哼唱旋律片段。分组讨论并选择喜欢的演唱形式,积极投入练习,如有的小组边用木鱼打节拍边唱,有的小组进行轮唱练习,努力配合,展现出不同的演唱形式。设计意图: “旋律传球”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中熟悉歌曲旋律。小组讨论选择演唱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活动四:总结回顾教师活动4: 邀请各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演唱形式,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在演唱和团队协作中的优秀之处,如节奏把握准确、轮唱配合默契等,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对土家族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歌曲的过程和收获,再次强调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不同民族的音乐。 学生活动4: 各小组自信地展示演唱,认真观看其他小组表演,学习他人优点。积极参与回顾讨论,分享自己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歌曲的感受,如知道了“乃呦乃”是快乐的意思,学会了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等。设计意图: 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土家族文化和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乃呦乃》这首土家族民歌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多数学生能自然学会演唱歌曲,并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节奏把握和旋律哼唱上还有困难,需在今后教学中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在创意实践环节,个别小组的演唱形式创新不足,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后续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更多创意。在今后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