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态度责任 生命观念 探究实践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 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 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 这孩子!吃饭应该细嚼慢咽。 这么快就吃完了? 太好吃了!没怎么嚼就咽下去了。 经常性狼吞虎咽,不利于食物消化,肠胃容易患一些慢性疾病。 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呢? 食物中包括哪些营养物质呢?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水 维生素 无机盐 大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消化 通过细胞膜 细胞吸收 直接通过细胞膜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呢? 口腔 咽 食道 胃 大肠 肛门 (消化道内最长的部位) 小肠 消化道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消化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 任务一 食物的消化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消化腺 分泌 唾液(唾液淀粉酶) 分泌 胆汁(没有消化酶) 分泌 胰液(多种酶) 分泌 胃液(蛋白酶) 分泌 肠液(蛋白酶) 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消化道内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 任务一 食物的消化 唾液腺 肝脏 胰 消化腺 胃腺 肠腺 胃壁中有胃腺,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液又称胃酸。 ★胆汁、胰液都进入小肠 (最大的消化腺) 任务一 食物的消化 肝脏 胆囊 (贮存胆汁) 胆管 (运输胆汁进入小肠) 功能 1.肝脏细胞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具有解毒的作用. 3.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任务一 食物的消化 胆汁:乳化脂肪,不含消化酶 植物油 清水 脂肪颗粒 任务一 食物的消化 第一站——口腔 将食物切断、磨碎 牙 舌 唾液腺 大量分泌唾液, 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 配合牙的咀嚼, 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 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种消化腺又有什么作用?下面让我们从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口腔开始探讨 任务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当你慢慢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馒头变甜 资料卡片 淀粉没有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的 牙齿:咀嚼食物 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牙齿、舌和唾液腺。 舌:搅拌食物 唾液腺导管:分泌唾液(淀粉酶) 口腔 任务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作出假设 实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任务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搅拌混合 2毫升唾液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 摇匀 馒头碎屑、搅拌混合 2毫升清水 馒头小块不搅拌混合 2毫升唾液 1 3 实验探究 2 唾液淀粉酶在此温度下活性最高 1.磨碎、搅拌、有唾液淀粉酶 2.磨碎、搅拌、无唾液淀粉酶 3.不磨碎、不搅拌、有唾液淀粉酶 任务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 清水 唾液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37摄氏度水浴5-10分钟 各滴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其中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变量为 , 1号和3号试管作为对照,变量为 。 唾液淀粉酶 搅拌 [分析] ①3支试管哪一个是对照组? ②加入的唾液和清水量可否不相同? ③为何要放在37℃中水浴?反应1分钟可不可以? 1号:正常条件 不行,要控制单一变量 模拟口腔中的温度 不可以,消化需要时间 试管 操作设计 现象 结果分析 1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 2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 3 馒头块 +2ml唾液+不搅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淀粉被分解 淀粉没被分解 部分淀粉没被分解 37度温水中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结论: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麦芽糖 (有甜味) 淀粉 (无甜味)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有甜味) 淀粉 (无甜味) 口腔 唾液淀粉酶 消化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指牙齿咀嚼作用和舌头的搅拌作用 化学消化要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葡萄糖 甘油和脂肪酸 胰液、肠液中的酶 蛋白酶 口腔 小肠 胃 多肽 小肠 小肠 胰液、肠液中的酶 胰液、肠液中的酶 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 脂肪微粒 胆汁 肝脏 任务三 食物的消化 消化液和消化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流入何处 消化产物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淀粉酶 胃蛋白酶 不含消化酶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口腔 胃 小肠 淀粉转化麦芽糖 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 脂肪微粒 任务三 食物的消化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切碎、将食物与唾液混合 吞咽 推动食物进入胃 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食糜 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将糖类、蛋白质、脂肪充分分解 物 理 性 消 化 化学 性 消 化 任务三 食物的消化 食物最终在小肠内完成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还是大肠中呢? 任务三 食物的消化 1、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2、作为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应具有什么突出的结构特点? 3、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在哪里? 4、根毛区具有什么结构特点? 根毛 大肠或是小肠? 任务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 环形皱襞 微绒毛 小肠——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接触面积 大肠 任务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绒毛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营养物质。 任务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 大肠 1. 长:小肠很长(一般5-6米) 2. 大:内表面积大(皱襞、绒毛) 1. 大肠一般长1.5米 2. 只有皱襞,没有绒毛 3. 薄: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 .多:小肠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有助吸收 皱襞 绒毛 任务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小 肠 大肠 水 无机盐 (酒精)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少 量 营 养 物 质 的 吸 收 示 意 图 大部分 少量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排遗 胃 小肠 淀粉 脂肪 技能训练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 (3) 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 知识小结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食物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 三、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 _____ ☆口腔中有 腺,分泌的唾液中有 ,可将 初步消化为 。 ☆胃壁内有胃腺,分泌的胃液中有 酶,可将 初步消化为多肽。 ☆肝脏可以分泌 ,流入 ,可以将 乳化成 。 淀粉 麦芽糖 胃蛋白 唾液 蛋白质 胆汁 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小肠中的消化液除了胆汁以外,还有 和 ,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进一步分解营养物质。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液 肠液 葡萄糖 氨基酸 小肠 (消化的主要场所) 1.小明在吃荔枝时不小心将核咽了下去,荔枝的核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 2.人在发烧的时候,会感觉到没有食欲,食而无味,可能的原因是体温过高,导致( ) A.味觉消失 B.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C.食物残渣无法排出 D.胃肠蠕动减慢 C B 课堂训练 3.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为氨基酸 B.乙是脂肪,在胃中消化为脂肪微粒 C.丙是淀粉 ,在小肠处消化为麦芽糖 D. 甲乙丙都能在小肠进行消化 D 课堂训练 2.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课堂训练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择_____和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 (2)若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 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3)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 3 温度会影响馒头的消化作用吗? 未变蓝 反应时间不够长,淀粉未被完全消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