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一、关于酶的实验设计1.酶高效性的实验设计思路(1)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2)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说明: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3.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实验原理:2H2O22H2O+O2。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酶活性。(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实验原理: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速率。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可以判断酶活性。蓝色淀粉麦芽糖无蓝色出现②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与1′、2与2′、3与3′,并分别进行以下操作。试管编号 1 1′ 2 2′ 3 3′实 验 步 骤 一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二 在冰水中水浴5 min 在60 ℃温水中水浴5 min 在沸水中水浴5 min三 1与1′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 2与2′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 3与3′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四 在冰水中水浴数分钟 在60 ℃温水中水浴数分钟 在沸水中水浴数分钟五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碘化钾溶液,摇匀,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呈蓝色 无蓝色出现 呈蓝色结论 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例1 姜撞奶是广东的一道特色甜品,某同学想探究制作姜撞奶的最适温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表:温度(℃) 20 40 60 80 100结果 15 min后 14 min内 1 min内 1 min内 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完全凝固 完全凝固 完全凝固 仍未有凝固迹象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新鲜姜汁中才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不含该酶B.20 ℃和 100 ℃时,15 min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相同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70 ℃是姜汁中酶的最适温度例2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表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少量二氧化锰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 气泡 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③号和④号试管B.实验结果还可以用卫生香的复燃情况进行判断C.各组实验不能体现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④号和⑤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二、酶相关曲线的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酶专一性的曲线分析(1)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增加明显加快。(2)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未加酶的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3.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分析(1)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2)当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4.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分析在有足够底物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5.温度和pH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例3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pH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②和③例4 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酶的最适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2.(2024·绍兴高一期末)为研究pH对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将标号为1~4的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分别放在pH为5.0、6.0、7.0、8.0的淀粉酶溶液(绿豆中提取)中浸泡1 min,然后将小圆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如图),置于37 ℃恒温箱半小时后。将碘-碘化钾溶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一段时间后显示,1~4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清晰区的面积越大,该pH下酶的活性越高B.该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0C.淀粉酶只有在细胞外才能发挥催化作用D.若延长观察时间,清晰区面积最大的依然是3号周围3.(2024·嘉兴高一期末)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如表。组别 pH CaCl2 温度(℃) 降解率(%)① 9 + 90 38② 9 + 70 88③ 9 - 70 0④ 7 + 70 58⑤ 5 + 40 30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水解底物为Ⅰ型胶原蛋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也能水解其他蛋白质B.该酶的催化活性与CaCl2无关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D.在pH为8、温度为70 ℃条件下,降解率可能大于58%4.(2024·杭州高一期中)同一种类的碱蓬在远离海边的地区生长的呈绿色,在海滨盐碱地生长时呈紫红色,其紫红色与细胞中含有的水溶性甜菜素有关。酪氨酸酶是甜菜素合成的关键酶,下列表示有关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甜菜素积累在细胞液中,可提高其吸水能力B.把碱蓬移到酸性的沼泽地时,其体内的酪氨酸酶含量将增加C.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5的条件下进行D.根据实验数据可知,Na2S2O3和Cu2+分别是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5.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2中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C.若图2中的实线表示MnO2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图3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6.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甲为蔗糖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乙是唾液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代表酶分子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2)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限制d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为了探究重金属镉(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含Cd2+的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请将其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及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分组并加入反应底物 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向A1、B1试管中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置于①______℃水浴锅中保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向A2、B2试管中各加入1 mL唾液淀粉酶溶液;再向A2、B2试管中分别加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与上一步骤相同的水浴锅中保温将酶与底物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催化反应 将A组2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同时将B组2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置于相同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检测实验结果 取出试管,加入④________________,置于⑤____________ ℃的热水浴中加热2~3 min,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分析 若A组中红黄色较浅,则说明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具有促进作用答案精析例1 C [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也含有该酶,只是该酶的活性比较低或完全失活,A错误;20 ℃时,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遭到破坏,100 ℃时,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因此,20 ℃和100 ℃时,15 min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不相同,B错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保证反应起始就是在预设的温度下进行的,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酶的最适温度,60 ℃和80 ℃时酶的活性较高,应缩小温度范围,继续进行实验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错误。]例2 B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②号和③号试管,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A错误;③号和④号试管对照可体现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C错误;⑤号试管加入的是生土豆块和稀盐酸,与③号试管对照,⑤号试管几乎无气泡产生,③号试管产生大量气泡,所以③号和⑤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错误。]例3 C [分析图甲可知,a是底物、b是酶、c是产物,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造成曲线①②③差别的因素有很多,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pH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B正确;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据图乙可知,曲线①②③中的酶促反应速率依次下降,由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是钟形曲线,故无法判断这3条曲线所处温度的高低,C错误;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②和③,D正确。 ]例4 C [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中结果只能显示30 ℃比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由图4可知,该酶为麦芽糖酶,B正确;图4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图3实验结果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正确。]跟踪训练1.C [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首先要进行实验试剂的预保温,使试剂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然后加入缓冲液,先加入底物再加入酶,然后保温并计时,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2.C [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后,在培养基滴入碘-碘化钾溶液会出现清晰区,清晰区的面积越大,该pH下酶的活性越高,A正确;由于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所以该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0,B正确;只要条件合适,酶在细胞外或者细胞内都可以发挥作用,C错误。]3.D [酶具有专一性,因此蛋白酶TSS只能催化Ⅰ型胶原蛋白水解,不能催化其他蛋白质水解,A错误;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B错误;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 ℃,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C错误;pH为9、温度为70 ℃时降解率为88%,pH为7、温度为70 ℃时降解率为58%,因此在pH为8、温度为70 ℃条件下,降解率可能大于58%,D正确。]4.A [甜菜素是水溶性的,且和碱蓬的颜色有关,据此推测其可积累在细胞液中,能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从而有利于吸水,A正确;同一种类的碱蓬在海滨盐碱地生长时呈紫红色,紫红色与水溶性甜菜素有关,酪氨酸酶是甜菜素合成的关键酶,因此在碱性地区生长时,酪氨酸酶含量将增加,把碱蓬移到酸性的沼泽地时,呈绿色,酪氨酸酶含量不会增加,B错误;由题图可知,当pH约为6.6时,酪氨酸酶的活性最高,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6.6且适宜温度下进行,C错误;由b组结果分析可知,加入Na2S2O3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由此推测其为酪氨酸酶的抑制剂,由c组结果分析可知,Cu2+浓度较低时,可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而当Cu2+浓度较高时,可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故不能简单地说Cu2+是酪氨酸酶的激活剂,D错误。]5.D [在酶量增加一倍时,最大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可以用图1中虚线表示,A正确;图2虚线表示反应速率增加而快速达到平衡,可以表示酶浓度增加或换用了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B、C正确;图3可以表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量逐渐增加,导致反应速率越来越慢,D错误。]6.(1)① (2)pH 温度和pH 相同 (3)①37 ②设置对照实验 ③一定量含Cd2+的溶液、等量蒸馏水 ④等量本尼迪特试剂 ⑤80~100 ⑥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解析 (2)据图乙分析可知,与b点相比,限制d点(两者的温度相同)反应速率的因素是pH,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pH;理论上,不同pH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故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相同。(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d2+,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检测指标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的情况(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或红黄色的深浅)。据实验材料分析可知,实验组中应加入含Cd2+的溶液,对照组中应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结果分析:若A组中红黄色较浅,说明A试管中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较少,Cd2+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反之则Cd2+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升高。(共42张PPT)微专题二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一、关于酶的实验设计1.酶高效性的实验设计思路(1)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2)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说明: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3.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实验原理:2H2O2 2H2O+O2。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酶活性。(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实验原理: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速率。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可以判断酶活性。②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与1′、2与2′、3与3′,并分别进行以下操作。试管编号 1 1′ 2 2′ 3 3′实 验 步 骤 一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淀粉酶溶液 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二 在冰水中水浴5 min 在60 ℃温水中水浴5 min 在沸水中水浴5 min 三 1与1′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 2与2′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 3与3′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 实验 步骤 四 在冰水中水浴数分钟 在60 ℃温水中水浴数分钟 在沸水中水浴数分钟五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碘化钾溶液,摇匀,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呈蓝色 无蓝色出现 呈蓝色结论 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 例1 姜撞奶是广东的一道特色甜品,某同学想探究制作姜撞奶的最适温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表:温度(℃) 20 40 60 80 100结果 15 min后 14 min内 1 min内 1 min内 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完全凝固 完全凝固 完全凝固 仍未有凝固迹象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只有新鲜姜汁中才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不含该酶B.20 ℃和 100 ℃时,15 min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相同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70 ℃是姜汁中酶的最适温度√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也含有该酶,只是该酶的活性比较低或完全失活,A错误;20 ℃时,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遭到破坏,100 ℃时,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因此,20 ℃和100 ℃时,15 min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不相同,B错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保证反应起始就是在预设的温度下进行的,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酶的最适温度,60 ℃和80 ℃时酶的活性较高,应缩小温度范围,继续进行实验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错误。例2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表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少量二氧化锰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③号和④号试管B.实验结果还可以用卫生香的复燃情况进行判断C.各组实验不能体现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④号和⑤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②号和③号试管,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A错误;③号和④号试管对照可体现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C错误;⑤号试管加入的是生土豆块和稀盐酸,与③号试管对照,⑤号试管几乎无气泡产生,③号试管产生大量气泡,所以③号和⑤号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错误。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少量二氧化锰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二、酶相关曲线的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酶专一性的曲线分析(1)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增加明显加快。(2)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未加酶的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3.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分析(1)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2)当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4.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分析在有足够底物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5.温度和pH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例3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pH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②和③√分析图甲可知,a是底物、b是酶、c是产物,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造成曲线①②③差别的因素有很多,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pH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B正确;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据图乙可知,曲线①②③中的酶促反应速率依次下降,由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是钟形曲线,故无法判断这3条曲线所处温度的高低,C错误;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②和③,D正确。例4 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酶的最适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中结果只能显示30 ℃比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由图4可知,该酶为麦芽糖酶,B正确;图4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图3实验结果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正确。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123456123456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首先要进行实验试剂的预保温,使试剂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然后加入缓冲液,先加入底物再加入酶,然后保温并计时,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1234562.(2024·绍兴高一期末)为研究pH对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将标号为1~4的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分别放在pH为5.0、6.0、7.0、8.0的淀粉酶溶液(绿豆中提取)中浸泡1 min,然后将小圆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如图),置于37 ℃恒温箱半小时后。将碘-碘化钾溶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一段时间后显示,1~4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晰区的面积越大,该pH下酶的活性越高B.该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0C.淀粉酶只有在细胞外才能发挥催化作用D.若延长观察时间,清晰区面积最大的依然是3号周围√123456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后,在培养基滴入碘-碘化钾溶液会出现清晰区,清晰区的面积越大,该pH下酶的活性越高,A正确;由于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所以该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0,B正确;只要条件合适,酶在细胞外或者细胞内都可以发挥作用,C错误。1234563.(2024·嘉兴高一期末)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如表。组别 pH CaCl2 温度(℃) 降解率(%)① 9 + 90 38② 9 + 70 88③ 9 - 70 0④ 7 + 70 58⑤ 5 + 40 30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水解底物为Ⅰ型胶原蛋白。123456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酶也能水解其他蛋白质B.该酶的催化活性与CaCl2无关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D.在pH为8、温度为70 ℃条件下,降解率可能大于58%√123456酶具有专一性,因此蛋白酶TSS只能催化Ⅰ型胶原蛋白水解,不能催化其他蛋白质水解,A错误;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B错误;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 ℃,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C错误;pH为9、温度为70 ℃时降解率为88%,pH为7、温度为70 ℃时降解率为58%,因此在pH为8、温度为70 ℃条件下,降解率可能大于58%,D正确。1234564.(2024·杭州高一期中)同一种类的碱蓬在远离海边的地区生长的呈绿色,在海滨盐碱地生长时呈紫红色,其紫红色与细胞中含有的水溶性甜菜素有关。酪氨酸酶是甜菜素合成的关键酶,下列表示有关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123456A.甜菜素积累在细胞液中,可提高其吸水能力B.把碱蓬移到酸性的沼泽地时,其体内的酪氨酸酶含量将增加C.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5的条件下进行D.根据实验数据可知,Na2S2O3和Cu2+分别是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甜菜素是水溶性的,且和碱蓬的颜色有关,据此推测其可积累在细胞液中,能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从而有利于吸水,A正确;同一种类的碱蓬在海滨盐碱地生长时呈紫红色,紫红色与水溶性甜菜素有关,酪氨酸酶是甜菜素合成的关键酶,因此在碱性地区生长时,酪氨酸酶含量将增加,把碱蓬移到酸性的沼泽地时,呈绿色,酪氨酸酶含量不会增加,B错误;123456由题图可知,当pH约为6.6时,酪氨酸酶的活性最高,进行b、c两组实验时,应在pH约为6.6且适宜温度下进行,C错误;由b组结果分析可知,加入Na2S2O3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由此推测其为酪氨酸酶的抑制剂,由c组结果分析可知,Cu2+浓度较低时,可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而当Cu2+浓度较高时,可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故不能简单地说Cu2+是酪氨酸酶的激活剂,D错误。1234561234565.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2中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C.若图2中的实线表示MnO2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图3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123456在酶量增加一倍时,最大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可以用图1中虚线表示,A正确;图2虚线表示反应速率增加而快速达到平衡,可以表示酶浓度增加或换用了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B、C正确;图3可以表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量逐渐增加,导致反应速率越来越慢,D错误。1234566.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甲为蔗糖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乙是唾液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代表酶分子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123456(2)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限制d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pH温度和pH相同123456据图乙分析可知,与b点相比,限制d点(两者的温度相同)反应速率的因素是pH,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pH;理论上,不同pH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故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相同。123456(3)为了探究重金属镉(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含Cd2+的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请将其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及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分组并加入反应底物 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向A1、B1试管中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置于①______℃水浴锅中保温37实验步骤及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②______________ 先向A2、B2试管中各加入1 mL唾液淀粉酶溶液;再向A2、B2试管中分别加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与上一步骤相同的水浴锅中保温将酶与底物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催化反应 将A组2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同时将B组2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置于相同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123456设置对照实验一定量含Cd2+的溶液、等量蒸馏水123456实验步骤及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检测实验结果 取出试管,加入④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⑤_________ ℃的热水浴中加热2~3 min,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分析 若A组中红黄色较浅,则说明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具有促进作用等量本尼迪特试剂80~100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123456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d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d2+,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检测指标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的情况(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或红黄色的深浅)。据实验材料分析可知,实验组中应加入含Cd2+的溶液,对照组中应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结果分析:若A组中红黄色较浅,说明A试管中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较少,Cd2+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反之则Cd2+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docx 第三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