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22 重点突破练(三)[分值:100分]第1~4题,每题6分;第5~10题,每题7分,共66分。题组一 酶的相关实验及曲线分析1.关于酶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将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别调到设定值后再将相应pH下的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进行实验,再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C.探究酶的专一性,用α 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再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D.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pH=2时设置温度梯度,再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3小题。我国茶叶制作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绿茶是将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俗称“杀青”)后,再进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保持绿色。与绿茶相比,红茶制作不需要经过杀青,制作工序是新鲜茶叶→脱水→揉捻→发酵→干燥,在发酵时细胞中的茶多酚和单宁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呈现红褐色制得红茶。2.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杀青会使多酚氧化酶中的肽键断裂而失活B.细胞中的茶多酚、单宁和多酚氧化酶可能都在茶叶细胞的液泡内C.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不具有专一性3.为了研究温度对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的影响进行实验(底物量充足),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1时,80 ℃条件下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幅度比40 ℃大B.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酶的形状不发生改变C.40 ℃条件下,t1~t3期间,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60 ℃条件下,t1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时强题组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差成正比B.如果X是K+,当氧分压继续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可能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转运,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易化扩散5.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一种载体蛋白不能同时运输两种物质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排出氨基酸的方式相同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Na+的方式为易化扩散D.物质的浓度不能作为判断运输方式的依据6.(2023·杭州高一期中)如图为变形虫吞噬食物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消化酶的分泌过程与图中过程类似B.变形虫也能通过该方式吞噬小分子物质C.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该过程有细胞膜的断裂和融合,不需要消耗能量题组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7.(2023·台州高一期中)将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各种细胞器且不含细胞溶胶)。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试管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向甲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检测到CO2的产生B.向乙试管中滴入适量丙酮酸溶液,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C.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溶液变蓝的时间越短,说明CO2的产生速率越快D.若改为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能使重铬酸钾发生变色的是乙和丙8.(2024·金华高一期中)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纵坐标所测气体为O2B.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有机物C.图1中B点的限制性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强度D.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只有c、d9.如图所示为小麦一个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③的产生过程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过程D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D.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中10.(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一联考)为研究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密闭小室内的CO2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将实验装置放置于室温一段时间后,测量小室中的气体释放量,改变光源距离,重复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源距离为b和d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B.光源距离为c时,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光源距离小于c和大于c时释放的气体不同D.光源距离小于a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强度11.(18分)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如图所示的几种方式,图中A、B物质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________;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________。(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________。(4)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在图________(填图中标号)中有表示,该物质在转运过程中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12.(16分)(2022·浙江1月选考,27)不同光质及其组合会影响植物代谢过程。以某高等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其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该高等植物叶片在持续红光照射条件下,用不同单色光处理(30 s/次),实验结果如图2,图中“蓝光+绿光”表示先蓝光后绿光处理,“蓝光+绿光+蓝光”表示先蓝光再绿光后蓝光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____________方法分离。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可用于碳反应中____________的还原。(2)据图1分析,相对于红光,蓝光照射下胞间CO2浓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孔主要由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收水分,气孔开放,反之关闭。由图2可知,绿光对蓝光刺激引起的气孔开放具有阻止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被________光逆转。由图1、图2可知蓝光可刺激气孔开放,其机理是蓝光可使保卫细胞光合产物增多,也可以促进K+、Cl-的吸收等,最终导致保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吸水,气孔开放。(3)生产上选用____________LED灯或滤光性薄膜获得不同光质环境,用于某些药用植物的栽培。红光和蓝光以合理比例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合理的光照次序照射,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答案精析1.B2.C [杀青是指将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该过程中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肽键并未断裂,A错误;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细胞溶胶中,B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具有专一性,D错误。]3. D [在t1时,80 ℃条件下产物的量不再增加,说明酶已失活,A错误;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会与底物结合,会使酶的形状发生改变,B错误;40 ℃条件下,t1~t3期间,产物的量等比例增加,说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底物量充足时,60 ℃条件下,t1时产物的量增加速度比t2时快,说明t1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时强,D正确。]4.D [如果X是K+,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转运,当氧分压继续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原因可能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扩散进出细胞,D错误。]5.C 6.B 7.B8.D [由图1中5~7时气体浓度减小,7时以后气体浓度增加,可推测所测气体为O2,A正确;由图1中F点O2浓度大于A点O2浓度可知,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有机物,B正确;图1中B点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17时)光强度减弱,C正确;处于图1中的B点时蔬菜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体内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D错误。]9.A [分析题图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B为碳反应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D为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①是氧气,物质②是NADP+,物质③包含ADP和Pi,物质④是五碳糖。光反应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水解是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错误;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内,碳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10.C [图甲装置液滴的移动检测的是整个植株气体的释放量,当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距离为b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气体是氧气,d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两点时光合速率不相等,呼吸速率不变,A错误,C正确;当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相当一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当光源与密闭小室的距离小于a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强度,D错误。]11.(1)蛋白质(载体蛋白) ATP(腺苷三磷酸) (2)被动转运 ② 扩散 (3)③ 主动转运 (4)①③ 会解析 (1)物质A是膜中的载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中,有助于物质跨膜运输;B是ATP,可以水解释放能量,有助于物质转运。(2)①需要载体蛋白,为易化扩散,②为扩散,两者合称为被动转运;氧气出入细胞的方式为扩散,是图中的②。(3)③(主动转运)是细胞内物质运输最主要的方式,可以根据细胞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由图中①③中的载体蛋白体现;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对其进行运输。12.(1)层析 三碳酸 (2)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多 蓝 溶质浓度升高 (3)不同颜色 光强度 光照时间(共37张PPT)重点突破练(三)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题组一 酶的相关实验及曲线分析1.关于酶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将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别调到设定值后再将相应pH下的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进行实验,再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C.探究酶的专一性,用α-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再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D.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pH=2时设置温度梯度,再用双缩脲试剂检测√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故不能选择淀粉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由于碘-碘化钾溶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故探究酶的专一性时,用α-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应该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C错误;由于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时,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错误。123456789101112(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3小题。我国茶叶制作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绿茶是将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俗称“杀青”)后,再进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保持绿色。与绿茶相比,红茶制作不需要经过杀青,制作工序是新鲜茶叶→脱水→揉捻→发酵→干燥,在发酵时细胞中的茶多酚和单宁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呈现红褐色制得红茶。1234567891011122.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杀青会使多酚氧化酶中的肽键断裂而失活B.细胞中的茶多酚、单宁和多酚氧化酶可能都在茶叶细胞的液泡内C.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不具有专一性√123456789101112杀青是指将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该过程中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肽键并未断裂,A错误;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细胞溶胶中,B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单宁的氧化,具有专一性,D错误。1234567891011123.为了研究温度对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的影响进行实验(底物量充足),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1时,80 ℃条件下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幅度比40 ℃大B.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酶的形状不发生改变C.40 ℃条件下,t1~t3期间,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60 ℃条件下,t1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时强√123456789101112在t1时,80 ℃条件下产物的量不再增加,说明酶已失活,A错误;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中会与底物结合,会使酶的形状发生改变,B错误;40 ℃条件下,t1~t3期间,产物的量等比例增加,说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123456789101112底物量充足时,60 ℃条件下,t1时产物的量增加速度比t2时快,说明t1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时强,D正确。123456789101112题组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差成正比B.如果X是K+,当氧分压继续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可能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转运,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易化扩散√123456789101112如果X是K+,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转运,当氧分压继续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原因可能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扩散进出细胞,D错误。1234567891011125.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一种载体蛋白不能同时运输两种物质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排出氨基酸的方式相同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Na+的方式为易化扩散D.物质的浓度不能作为判断运输方式的依据√123456789101112一种载体蛋白能同时运输两种物质,如题图中的载体蛋白可以将氨基酸和Na+同时运进细胞,该过程中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消耗的是Na+的梯度势能,即Na+驱动了氨基酸的运输,A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转运,排出氨基酸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易化扩散,B错误;123456789101112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Na+需要载体蛋白且顺浓度梯度进行,为易化扩散,C正确;物质的浓度能作为判断运输方式的依据,如物质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则为被动转运,D错误。1234567891011126.(2023·杭州高一期中)如图为变形虫吞噬食物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消化酶的分泌过程与图中过程类似B.变形虫也能通过该方式吞噬小分子物质C.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该过程有细胞膜的断裂和融合,不需要消耗能量√123456789101112人体消化酶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图中变形虫吞噬食物的过程属于胞吞,两者并不相似,A错误;变形虫通过吞噬作用(胞吞)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能是一些小分子物质,B正确;123456789101112该过程属于胞吞,涉及膜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该过程属于胞吞,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入到细胞内,有细胞膜的断裂和融合,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题组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7.(2023·台州高一期中)将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各种细胞器且不含细胞溶胶)。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试管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向甲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检测到CO2的产生B.向乙试管中滴入适量丙酮酸溶液,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C.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溶液变蓝的时间越短,说明CO2的产生速率越快D.若改为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能使重铬酸钾发生变色的是乙和丙√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溶胶,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有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错误;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滴入一定量的丙酮酸可继续完成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B正确;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越短,说明CO2的产生速率越快,C错误;123456789101112在无氧条件下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能使重铬酸钾变色(检测酒精)的是甲和丙,D错误。1234567891011128.(2024·金华高一期中)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纵坐标所测气体为O2B.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有机物C.图1中B点的限制性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强度D.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只有c、d√123456789101112由图1中5~7时气体浓度减小,7时以后气体浓度增加,可推测所测气体为O2,A正确;由图1中F点O2浓度大于A点O2浓度可知,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有机物,B正确;图1中B点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17时)光强度减弱,C正确;123456789101112处于图1中的B点时蔬菜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体内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D错误。1234567891011129.如图所示为小麦一个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③的产生过程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过程D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D.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中√123456789101112分析题图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B为碳反应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D为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①是氧气,物质②是NADP+,物质③包含ADP和Pi,物质④是五碳糖。光反应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水解是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错误;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内,碳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0.(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一联考)为研究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密闭小室内的CO2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将实验装置放置于室温一段时间后,测量小室中的气体释放量,改变光源距离,重复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源距离为b和d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B.光源距离为c时,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光源距离小于c和大于c时释放的气体不同D.光源距离小于a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强度√123456789101112图甲装置液滴的移动检测的是整个植株气体的释放量,当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距离为b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气体是氧气,d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两点时光合速率不相等,呼吸速率不变,A错误,C正确;123456789101112当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相当一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当光源与密闭小室的距离小于a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强度,D错误。12345678910111211.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如图所示的几种方式,图中A、B物质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载体蛋白)ATP(腺苷三磷酸)物质A是膜中的载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中,有助于物质跨膜运输;B是ATP,可以水解释放能量,有助于物质转运。123456789101112(2)图中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____;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______。被动转运②①需要载体蛋白,为易化扩散,②为扩散,两者合称为被动转运;氧气出入细胞的方式为扩散,是图中的②。扩散123456789101112(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③③(主动转运)是细胞内物质运输最主要的方式,可以根据细胞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主动转运123456789101112(4)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在图______(填图中标号)中有表示,该物质在转运过程中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①③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由图中①③中的载体蛋白体现;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对其进行运输。会12345678910111212.(2022·浙江1月选考,27)不同光质及其组合会影响植物代谢过程。以某高等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其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该高等植物叶片在持续红光照射条件下,用不同单色光处理(30 s/次),实验结果如图2,图中“蓝光+绿光”表示先蓝光后绿光处理,“蓝光+绿光+蓝光”表示先蓝光再绿光后蓝光处理。123456789101112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______方法分离。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可用于碳反应中________的还原。层析三碳酸(2)据图1分析,相对于红光,蓝光照射下胞间CO2浓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孔主要由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收水分,气孔开放,反之关闭。由图2可知,绿光对蓝光刺激引起的气孔开放具有阻止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被___光逆转。由图1、图2可知蓝光可刺激气孔开放,其机理是蓝光可使保卫细胞光合产物增多,也可以促进K+、Cl-的吸收等,最终导致保卫细胞_____________,细胞吸水,气孔开放。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多蓝溶质浓度升高123456789101112(3)生产上选用_________LED灯或滤光性薄膜获得不同光质环境,用于某些药用植物的栽培。红光和蓝光以合理比例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合理的光照次序照射,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同颜色光强度光照时间123456789101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重点突破练(三).docx 第三章 重点突破练(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