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析1.细胞周期中细胞结构及物质数量变化(1)细胞周期中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细胞结构 变化规律纺锤体 形成―→消失 (前期) (末期)核膜、核仁 消失―→重建 (前期) (末期)中心体 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 (间期) (前期) (末期) (2)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数量的变化规律(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c为例)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 色 体 形态 变化行为 变化 复制形成染色单体 螺旋成染色体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着丝粒分裂 解螺旋成染色质数目 2n 2n 2n 4n 4n→2n核DNA数 2c→4c 4c 4c 4c 4c→2c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0 0(3)在细胞周期中有关细胞器的作用时期及生理作用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核糖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但主要是分裂间期 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 植物 末期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2.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1)a→b、l→m、p→q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2)g→h、n→o、r→s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3)染色单体数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3.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1)曲线模型图中ef(BC)段表示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2)曲线解读①当有染色单体(G2期、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②当无染色单体(后期、末期)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1。例1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中某些物质的相关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都可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B.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C.乙中的I→J、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D.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例2 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在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二、判断有丝分裂相关图像的方法1.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图像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而无中心体结构,一般为高等植物细胞图;图像画成圆形或图像中有中心体结构而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一般为动物细胞图。(2)图像中既出现中心体,又出现细胞板结构,一般是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图。2.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判断(1)根据染色体(质)的形态判断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识图特征 以染色质丝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丝(2)根据柱状图判断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②根据数量关系判断各时期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例3 (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例4 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1.(2024·嘉兴海宁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下列行为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核糖体增生和环沟形成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C.染色单体形成和着丝粒分裂D.中心体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2.(2024·嘉兴当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粒、4条染色体B.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DNA相同的子细胞C.图乙所示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8、8、8D.图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3.(2024·宁波余姚中学高一期中)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三个时间段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B.图b可表示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图c一定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那么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着丝粒的分裂4.如图甲是植物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乙含有8条染色单体B.图乙所示细胞对应图甲中DE段C.图甲中实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D.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所示时期5.图甲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该细胞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2)图甲细胞的前一个时期对应图丙中的________(填字母),该时期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细胞的后一个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该时期会出现新的____________,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3)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中B→A的过程对应图乙的______段。答案精析例1 D [甲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乙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丙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丁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错误;乙中I→J变化的原因是子细胞的形成,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粒的分裂,C错误。]例2 C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在末期消失,因此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所以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在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并不始终保持一致,D错误。]例3 C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A错误;图丙与图丁存在b为0的时期,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核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或者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形成的子细胞,D错误。]例4 C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合成的时期,该时期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错误;图甲中的②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d段为DNA复制后,着丝粒未分裂前,包含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C正确;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0.5变为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中的②为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跟踪训练1.B [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分裂间期,环沟的形成发生在末期,A错误;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正确;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错误;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错误。]2.B [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复制、均分,所以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而染色体是核 DNA 的载体,因此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 DNA 相同的子细胞,B正确;图乙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为0,C 错误;图丙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上,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 错误。]3.D [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核DNA分子,细胞质内还有DNA分子存在,A错误;图b时期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是该生物体细胞的2倍,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B错误;图c时期细胞内,核DNA分子和染色单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2n,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错误;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则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是着丝粒分裂导致的,D正确。]4.B [图乙所示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DE段,A错误,B正确;图甲中实线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C错误;核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B段所示时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段所示时期,D错误。]5.(1)有丝分裂后 de (2)B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核膜和核仁 (3)DNA(或染色体)复制 cd解析 (1)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因此图甲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2)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前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图丙中B处于细胞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因此图甲细胞的前一个时期对应图丙中的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图甲所示时期的后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对动物细胞来说,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该时期会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3)图乙中,ab段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由1个变成2个,是由DNA分子复制造成的;图丙中B表示细胞分裂G2期、前期、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A的过程表示着丝粒分裂,图乙中表示着丝粒分裂的是cd段。(共36张PPT)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微专题五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析1.细胞周期中细胞结构及物质数量变化(1)细胞周期中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细胞结构 变化规律纺锤体 形成―→消失(前期) (末期)核膜、核仁 消失―→重建(前期) (末期)中心体 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间期) (前期) (末期) (2)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数量的变化规律(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c为例)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 色 体 形态变化 行为变化 复制形成染色单体 螺旋成染色体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着丝粒分裂 解螺旋成染色质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数目 2n 2n 2n 4n 4n→2n核DNA数 2c→4c 4c 4c 4c 4c→2c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0 0(3)在细胞周期中有关细胞器的作用时期及生理作用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核糖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但主要是分裂间期 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 植物 末期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2.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1)a→b、l→m、p→q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2)g→h、n→o、r→s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3)染色单体数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3.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1)曲线模型图中ef(BC)段表示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2)曲线解读①当有染色单体(G2期、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②当无染色单体(后期、末期)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1。例1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中某些物质的相关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都可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B.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C.乙中的I→J、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D.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甲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乙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丙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丁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错误;乙中I→J变化的原因是子细胞的形成,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粒的分裂,C错误。例2 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在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在末期消失,因此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所以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在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并不始终保持一致,D错误。二、判断有丝分裂相关图像的方法1.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图像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而无中心体结构,一般为高等植物细胞图;图像画成圆形或图像中有中心体结构而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一般为动物细胞图。(2)图像中既出现中心体,又出现细胞板结构,一般是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图。2.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判断(1)根据染色体(质)的形态判断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识图特征 以染色质丝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丝(2)根据柱状图判断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②根据数量关系判断各时期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例3 (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A错误;图丙与图丁存在b为0的时期,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核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或者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形成的子细胞,D错误。例4 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合成的时期,该时期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错误;图甲中的②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d段为DNA复制后,着丝粒未分裂前,包含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C正确;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0.5变为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中的②为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1.(2024·嘉兴海宁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下列行为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核糖体增生和环沟形成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C.染色单体形成和着丝粒分裂D.中心体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12345612345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分裂间期,环沟的形成发生在末期,A错误;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正确;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错误;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错误。123452.(2024·嘉兴当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粒、4条染色体B.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DNA相同的子细胞C.图乙所示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8、8、8D.图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12345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复制、均分,所以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而染色体是核DNA的载体,因此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DNA相同的子细胞,B正确;12345图乙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为0,C错误;图丙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上,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123453.(2024·宁波余姚中学高一期中)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三个时间段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B.图b可表示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图c一定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那么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着丝粒的分裂12345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核DNA分子,细胞质内还有DNA分子存在,A错误;图b时期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是该生物体细胞的2倍,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B错误;12345图c时期细胞内,核DNA分子和染色单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2n,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错误;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则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是着丝粒分裂导致的,D正确。123454.如图甲是植物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乙含有8条染色单体B.图乙所示细胞对应图甲中DE段C.图甲中实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D.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所示时期√图乙所示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DE段,A错误,B正确;图甲中实线表示核DNA的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C错误;核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B段所示时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段所示时期,D错误。12345123455.图甲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该细胞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回答下列问题:12345(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_段。有丝分裂后de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因此图甲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12345(2)图甲细胞的前一个时期对应图丙中的_____(填字母),该时期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细胞的后一个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该时期会出现新的____________,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B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核膜和核仁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前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图丙中B处于细胞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因此图甲细胞的前一个时期对应图丙中的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图甲所示时期的后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对动物细胞来说,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该时期会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1234512345(3)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丙中B→A的过程对应图乙的_____段。cdDNA(或染色体)复制图乙中,ab段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由1个变成2个,是由DNA分子复制造成的;图丙中B表示细胞分裂G2期、前期、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A的过程表示着丝粒分裂,图乙中表示着丝粒分裂的是cd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微专题五 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docx 第四章 微专题五 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