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点突破练(四)[分值:100分]第1~10题,每题5分;第11~12题,每题6分,共62分。题组一 细胞周期1.(2024·绍兴稽山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M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G1期合成DNA复制时所需的蛋白质C.S期进行DNA的复制D.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时会形成环沟2.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只完成了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为17.3 h3.科学家把细胞周期划分为G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和M期(分裂期)。如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单位:h)。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使细胞处于同一时期(即细胞周期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 G1 S G2 M时长(h) 9 6 2.5 1.5A.所有具备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S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也随之加倍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 h才能到达G1/S交界处D.加入氨基蝶呤后,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再分裂题组二 细胞的有丝分裂4.(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一联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质(体)反复转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过程发生了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乙过程中着丝粒分裂需纺锤丝的牵引作用C.一个细胞周期中,先发生甲过程再发生乙过程D.甲、乙过程反复,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的稳定性5.(2024·嘉兴高一月考)如图为某昆虫(2n=4)的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处的一个细胞中有2个中心体B.bc段所处的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1∶2D.ef段在细胞赤道面的位置会出现环沟6.如图为某动物细胞(2n=6)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正在发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的过程B.图乙和图丙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核DNA数也相等C.图丁细胞内有了两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D.图戊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7.(2024·湖州高一期末)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a~e 代表不同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a→aB.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 bC.图中各阶段的染色单体数目始终与核DNA 数目相等D.动物细胞和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和 d8.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核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题组三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9.(2024·丽水高一期末)研究发现直肠癌与多个基因突变积累有关,其中A 基因突变可导致直肠上皮细胞过量增殖。直肠癌细胞容易转移至肝、肺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 基因是抑癌基因,则其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B.直肠癌细胞易转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膜上粘连蛋白较少C.直肠上皮细胞癌变后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能力均减弱D.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多致癌因子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10.(2024·台州高一期末)人体中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状况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心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寿命 1~2天 很长 很长 120天 5~7天能否分裂 能 不能 能 不能 大多数不能A.细胞寿命越短,分裂能力越强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增加C.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其功能相适应D.衰老的小肠上皮细胞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变小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题。植物通气组织是薄壁组织中一些气室及围绕气室的细胞的集合,主要包括裂生型和溶生型2类。裂生型通气组织中细胞间的空腔,是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与邻近细胞分离的结果;溶生型通气组织中细胞间的空腔则源于一些活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和溶解。11.下列关于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种类通常不变B.该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通常不变C.该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通常不变D.该过程中细胞的分裂能力通常不变12.下列案例中涉及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溶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中活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的是( )A.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巴消失B.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固定时间和位置消失C.单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D.10%盐酸处理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13.(20分)(2024·舟山高一期末)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良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6)进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其优点有________。a.洋葱易生根b.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c.分裂间期细胞比例高(2)剪取洋葱根尖,经解离、________、染色及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解离是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根尖,目的是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从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大量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细胞,但未找到分裂期细胞,据此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一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中的部分图像,图二为细胞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一中①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②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为________。图二发生 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EF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一处于③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对应图二的________段。(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每空3分,共18分)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细胞不断增殖,人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中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导致细胞_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坏死”)的发生。(2)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一类益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将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的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的癌细胞,进而检测LTA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根据实验操作应遵循的原则,上述实验中应该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用LTA浓度为40 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LTA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对癌细胞的作用效果越强。答案精析1.D [M期是指分裂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A正确;G1期为S期DNA复制进行物质准备,即合成DNA复制时所需的蛋白质,B正确;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时不会形成环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才会形成环沟,D错误。]2.B [de阶段和bc阶段都表示分裂间期,此时期发生了DNA的复制,该时期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B正确;cd阶段表示分裂期,在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的细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错误。]3.C [只有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S期 DNA复制后,核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加入后处于S期的细胞不再分裂,处于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D错误。]4.B [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B错误。]5.A [图示a处细胞中含有1个中心体,A错误;bc段正在进行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该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错误;cd段已完成DNA复制,形成了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之比为1∶2,C正确;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在赤道面的位置会出现环沟,D正确。]6.A7.B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图示a、b、c、d属于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e→e,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因此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b,B正确;DNA复制前和着丝粒断裂后,细胞内不存在染色单体,但存在核DNA,C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前期a形成纺锤体的方式和末期d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D错误。]8.D [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分裂间期,核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A正确;分裂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C正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9.C [直肠上皮细胞癌变后,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能力均加强,C错误。]10.C 11.A12.D [溶生型通气组织中活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巴消失、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固定时间和位置消失、单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都属于细胞凋亡,A、B、C不符合题意;10%盐酸处理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是酸性物质杀死细胞,属于细胞坏死,D符合题意。]13.(1)ab (2)漂洗 细胞容易分开 所观察的区域不是分生区 (3)32 1∶2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着丝粒分裂 FG (4)保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解析 (1)洋葱易生根,且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因此常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另外一般选择分裂期细胞比例高的生物材料观察有丝分裂。(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便于压片时压成单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为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由于视野中观察到了大量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细胞,说明所观察到的区域不是分生区。(3)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6,图一中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为1∶2。图二发生 BC段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存在染色单体,EF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例由1∶2变成1∶1,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一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二中的FG段。(4)细胞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的复制实质上是DNA的复制,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4.(1)衰老 (2)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较高 (3)①一组对照实验(或一组培养液中不添加LTA的对照实验) 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癌细胞的增殖 一定范围(20~100 μg/mL)内,LTA浓度越高解析 (1)依题意可知,在正常情况下,端粒酶活性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引起端粒逐渐缩短,最终导致细胞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的发生。(共38张PPT)重点突破练(四)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题组一 细胞周期1.(2024·绍兴稽山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M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G1期合成DNA复制时所需的蛋白质C.S期进行DNA的复制D.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时会形成环沟√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M期是指分裂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A正确;G1期为S期DNA复制进行物质准备,即合成DNA复制时所需的蛋白质,B正确;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时不会形成环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才会形成环沟,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只完成了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为17.3 h√1234567891011121314de阶段和bc阶段都表示分裂间期,此时期发生了DNA的复制,该时期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B正确;cd阶段表示分裂期,在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的细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科学家把细胞周期划分为G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和M期(分裂期)。如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单位:h)。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使细胞处于同一时期(即细胞周期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具备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S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也随之加倍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 h才能到达G1/S交界处D.加入氨基蝶呤后,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再分裂√细胞周期 G1 S G2 M时长(h) 9 6 2.5 1.51234567891011121314只有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S期 DNA复制后,核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加入后处于S期的细胞不再分裂,处于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D错误。细胞周期 G1 S G2 M时长(h) 9 6 2.5 1.5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B错误。题组二 细胞的有丝分裂4.(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一联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质(体)反复转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过程发生了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乙过程中着丝粒分裂需纺锤丝的牵引作用C.一个细胞周期中,先发生甲过程再发生乙过程D.甲、乙过程反复,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的稳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5.(2024·嘉兴高一月考)如图为某昆虫(2n=4)的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处的一个细胞中有2个中心体B.bc段所处的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1∶2D.ef段在细胞赤道面的位置会出现环沟√1234567891011121314图示a处细胞中含有1个中心体,A错误;bc段正在进行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该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错误;cd段已完成DNA复制,形成了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之比为1∶2,C正确;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在赤道面的位置会出现环沟,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6.如图为某动物细胞(2n=6)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正在发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的过程B.图乙和图丙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核DNA数也相等C.图丁细胞内有了两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D.图戊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图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前期,A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图丙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两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均与体细胞相同,核DNA数均为体细胞的两倍,B正确;图丁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内形成了两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图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2024·湖州高一期末)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a~e代表不同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a→aB.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bC.图中各阶段的染色单体数目始终与核DNA数目相等D.动物细胞和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和d√1234567891011121314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图示a、b、c、d属于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e→e,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因此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b,B正确;DNA复制前和着丝粒断裂后,细胞内不存在染色单体,但存在核DNA,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前期a形成纺锤体的方式和末期d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8.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间期,核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1234567891011121314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分裂间期,核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A正确;分裂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C正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题组三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9.(2024·丽水高一期末)研究发现直肠癌与多个基因突变积累有关,其中A 基因突变可导致直肠上皮细胞过量增殖。直肠癌细胞容易转移至肝、肺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 基因是抑癌基因,则其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B.直肠癌细胞易转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膜上粘连蛋白较少C.直肠上皮细胞癌变后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能力均减弱D.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多致癌因子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直肠上皮细胞癌变后,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能力均加强,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2024·台州高一期末)人体中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状况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心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寿命 1~2天 很长 很长 120天 5~7天能否分裂 能 不能 能 不能 大多数不能A.细胞寿命越短,分裂能力越强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增加C.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其功能相适应D.衰老的小肠上皮细胞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变小√1234567891011121314由表格信息可知,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分裂能力强,例如,白细胞寿命不长,但大多数不能分裂,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的种类增多,但细胞的数目不变,B错误;衰老的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加深,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碎裂、溶解,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题。植物通气组织是薄壁组织中一些气室及围绕气室的细胞的集合,主要包括裂生型和溶生型2类。裂生型通气组织中细胞间的空腔,是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与邻近细胞分离的结果;溶生型通气组织中细胞间的空腔则源于一些活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和溶解。11.下列关于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种类通常不变B.该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通常不变C.该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通常不变D.该过程中细胞的分裂能力通常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但遗传物质通常不变,A正确;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涉及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蛋白质种类会有所改变,B错误;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涉及细胞分化,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C错误;裂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涉及细胞分化,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低甚至不分裂,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下列案例中涉及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溶生型通气组织形成过程中活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的是A.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巴消失B.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固定时间和位置消失C.单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D.10%盐酸处理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1234567891011121314溶生型通气组织中活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巴消失、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固定时间和位置消失、单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都属于细胞凋亡,A、B、C不符合题意;10%盐酸处理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是酸性物质杀死细胞,属于细胞坏死,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3.(2024·舟山高一期末)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良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进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其优点有_____。a.洋葱易生根b.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c.分裂间期细胞比例高ab1234567891011121314洋葱易生根,且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因此常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另外一般选择分裂期细胞比例高的生物材料观察有丝分裂。1234567891011121314(2)剪取洋葱根尖,经解离、________、染色及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解离是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根尖,目的是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从而使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大量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细胞,但未找到分裂期细胞,据此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洗细胞容易分开所观察的区域不是分生区123456789101112131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便于压片时压成单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为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由于视野中观察到了大量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细胞,说明所观察到的区域不是分生区。1234567891011121314(3)图一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中的部分图像,图二为细胞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一中①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②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为_______。图二发生 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F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图一处于③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对应图二的_____段。321∶2DNA复制(染色体复制)着丝粒分裂FG1234567891011121314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6,图一中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为1∶2。1234567891011121314图二发生 BC段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存在染色单体,EF 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例由1∶2变成1∶1,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一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二中的FG段。1234567891011121314(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的复制实质上是DNA的复制,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4.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细胞不断增殖,人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中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导致细胞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坏死”)的发生。1234567891011121314衰老1234567891011121314依题意可知,在正常情况下,端粒酶活性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引起端粒逐渐缩短,最终导致细胞停止分裂。由此推断,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的发生。(2)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一类益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将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的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的癌细胞,进而检测LTA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较高①根据实验操作应遵循的原则,上述实验中应该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用LTA浓度为40 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LTA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抑制______________。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癌细胞的作用效果越强。一组对照实验(或一组培养液中不添加LTA的对照实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癌细胞的增殖一定范围(20~100 μg/mL)内,LTA浓度越高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重点突破练(四).docx 第四章 重点突破练(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