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5.16《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规划 《玩小球》课时教案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5.16《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规划 《玩小球》课时教案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规划+《玩小球》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物体的运动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主题,通过《谁在动》、《玩小球》和《赛小车》三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速度、加速度等运动概念。 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习内容: 了解并描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知道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理解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掌握简单的测量和记录物体运动数据的方法。 学业要求: 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能够利用速度的概念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 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通过三个递进式的学习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从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到通过玩小球活动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再到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具体影响,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在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现象。 科学探究: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 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态度。 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谁在动》:通过播放视频和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探究物体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 《玩小球》探究活动: 提供多种小球和运动器材,让学生自由玩耍,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 引导学生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小球的运动状态和过程。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小球运动形式的异同点。 《赛小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如斜面的倾斜度、小车的质量等)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具体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达成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物体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练习和测试成绩等,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理解、对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认识以及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6课《玩小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学生能够理解小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滚动、弹跳和碰撞等现象。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材质、形状和重量的小球在运动中的不同表现。
科学思维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培养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小球运动中的共性和差异。
科学探究
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工具(如计时器、测量尺等)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
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勇于质疑和验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探究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弹跳和碰撞现象。
2. 理解小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1. 设计实验方案,精确测量小球运动的相关数据。
2. 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小球运动中的复杂现象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教师手持一个小球,在讲台上进行滚动、弹跳和碰撞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小球的运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小球运动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小球的滚动实验 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材质、形状和重量的小球,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滚动实验。 2.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小球的滚动距离、速度和稳定性,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材质、形状和重量对小球滚动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二:小球的弹跳实验 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选择不同材质和重量的小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其弹跳高度和次数。 2. 测量记录:学生使用测量尺测量小球的弹跳高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材质和重量对小球弹跳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三:小球的碰撞实验 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选择不同材质和质量的小球,进行两两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2.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小球的碰撞过程,记录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材质和重量对小球碰撞结果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四:小球运动轨迹的描绘 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形状和重量的小球,在斜面上滚动,并用纸笔描绘其运动轨迹。 2. 比较分析:学生比较不同形状和重量小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形状和重量对小球运动轨迹的影响。 3.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归纳小球运动轨迹的描绘方法,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探究活动五:小球运动的计时比赛 1. 分组比赛:学生分组,选择相同形状和重量的小球,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滚动、弹跳和碰撞的计时比赛。 2. 记录成绩:学生记录每组比赛的成绩,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3. 分析原因:学生分析不同组成绩差异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法。 探究活动六:小球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球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中的小球运动现象。 2. 举例说明:学生举例说明小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玩具小球、运动器材等。 3. 拓展思考: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小球运动的原理来改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活动。 通过滚动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小球滚动现象的不同表现,并通过数据分析,理解材质、形状和重量对小球滚动的影响。 通过弹跳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小球弹跳现象的不同表现,并通过测量和分析,理解材质和重量对小球弹跳性能的影响。 通过碰撞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小球碰撞现象的不同表现,并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材质和重量对小球碰撞结果的影响。 通过描绘小球运动轨迹,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小球运动的方向和路径,并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形状和重量对小球运动轨迹的影响。 通过计时比赛,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球运动的速度和稳定性,并通过分析原因,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小球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生活应用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关于小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足球比赛中的射门技巧、篮球比赛中的投篮技巧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小球运动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 实践应用: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小球运动知识,改进或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活动。 通过生活应用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知识总结 1.回顾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应用案例。 2.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构建框架:学生尝试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通过知识总结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培养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小球在滚动过程中,其运动轨迹是( )。
答案:曲线或直线(根据实验条件而定)
2. 小球的弹跳性能与( )和( )有关。
答案:材质、重量
3. 在碰撞实验中,小球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与( )和( )有关。
答案:材质、重量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形状的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最稳定?( )
A. 圆形 B. 方形C. 三角形
答案:A
2. 下列哪种材质的小球弹跳性能最好?( )
A. 橡胶 B. 塑料 C. 木头
答案:A(根据实验情况而定)
3. 在碰撞实验中,两个相同重量的小球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A. 都变慢 B. 都变快 C. 一个变慢,一个变快
答案:A(根据动量守恒原理,两个相同重量的小球碰撞后,它们的总动量不变,但动能会损失,因此速度都会变慢)
(三)、简答题
1. 请描述一下你在滚动实验中观察到的小球滚动现象。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进行描述,如小球滚动时速度的变化、滚动距离的远近、滚动轨迹的稳定性等。
2. 请分析不同材质和重量对小球弹跳性能的影响。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橡胶材质的小球弹跳性能较好,因为其弹性好;重量大的小球弹跳高度较低,因为其受到的重力较大等。
3. 请举例说明小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举例,如足球比赛中的射门技巧、篮球比赛中的投篮技巧、乒乓球比赛中的发球技巧等。
五、板书设计
玩小球 一、小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 滚动 弹跳 碰撞 二、实验方法 : 滚动实验 弹跳实验 碰撞实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演示、分组实验和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小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同时,通过生活应用的学习活动,学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