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1.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墨烟B. 搅拌墨烟C. 捶打磨条D. 翻晾墨条【答案】A【解答】解:A、烧制墨烟,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搅拌墨烟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捶打磨条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翻晾墨条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2.下列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D【解答】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吸热的是②④,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1731克土壤。研究所获得一定量的月壤样品,并进行研究。下列过程会引起质量变化的是( )A.将样品高温灼烧B.将样品粉碎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答案】A【解答】解:A、将样品高温灼烧,样品的质量会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B、将样品粉碎,样品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样品的温度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样品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降到2℃的过程中( )A.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B.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C.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D.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答案】B【解答】解:由图示可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到4℃后又逐渐增大,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所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选:B。5.(2025 鹿城区校级一模)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D.减少油的体积【答案】A【解答】解: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故选:A。6.(2024 浙江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答案】A【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A。7.(2024 浙江模拟)2024年开年伊始,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答案】C【解答】解: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故选:C。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B. 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答】解:A.冰中加盐形成了混合物,降低了冰的熔点,故A错误;B.冰是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加盐后,混合物的熔点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更低的罐底会凝华为小冰晶;如果不加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水蒸气遇到罐底会液化为小水珠而不是白霜,故D正确;故选:D。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有:①“汗”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内一面;②“汗”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⑦B. ①③⑤⑧C. ①④⑤⑧D. ②④⑥⑧【答案】A【解答】解: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是室内水蒸气遇到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所以①正确;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是室内水蒸气遇到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所以②错误;③“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所以③错误;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所以④正确;⑤“汗”是液态水,所以⑤正确;⑥“汗”是小水滴,所以⑥错误;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所以⑦正确;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所以⑧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④⑤⑦。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0.以下为小科粗略测定空气密度的几个步骤,下列对实验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②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④如图所示,将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⑤最后根据ρ=计算空气的密度A. ②④③①⑤B. ①④②③⑤C. ①④③②⑤D. ③②④①⑤【答案】C【解答】解:由分析可得,实验过程排序: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④将如图所示的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如图);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②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⑤最后根据ρ=计算空气的密度。故选:C。11.(2025春 浙江月考)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以坚固、熔点高而被广泛应用。制造某大飞机需用密度为7.8×103kg/m3超高强度钢130吨,若用一种密度为3kg/m3“气凝胶”代替钢材制造同样的一架飞机,则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答案】A【解答】解:用超强度钢和气凝胶制作的飞机的体积相同V钢=V气凝胶,即=,m气凝胶==3kg/m3=50kg=0.05t故选:A。12.(2024秋 余姚市期末)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答案】A【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甲=V乙=V丙时,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①从图象可知,当乙的质量为30g时,它的质量是30cm3,则乙的密度:ρ乙===1g/cm3=ρ水-------②由①②可知ρ丙<ρ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2024秋 余姚市期末)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g cm-3) 物质 密度/(g cm-3)蜂蜜 1.4 冰 0.9酒精 0.8 铝 2.7水银 13.6 铜 8.9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答案】C【解答】解:A、从图表中可以看到水银(液体)的密度16.3g cm-3大于铝(固体)的密度2.7g cm-3铜(固体)的密度8.9g cm-3等,所以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该选项错误。B、题中未给出蜂蜜和酒精混合后的密度情况,无法得出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 cm-3,该选项错误。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 cm-3,该选项正确。D、根据ρ=虽然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但不知道铝和铜的体积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该选项错误。故选:C。14.(2024秋 余姚市期中)手撕钢学名为不锈钢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轻易撕开,厚度只有A4纸的四分之一(ρ手撕钢>ρ纸),可广泛用于国防科技、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各个领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撕钢受热膨胀后,质量将会随之变大B.将手撕钢拿到空间站,质量变小C.与同质量的纸相比,手撕钢的体积更大D.一卷手撕钢用去一半,密度将保持不变【答案】D【解答】解:AB、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状态、温度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手撕钢受热膨胀后,拿到空间站,质量不变,故AB错误;C、同质量的纸相比,手撕钢的密度较大,故体积较小,故C错误;D、一卷手撕钢用去一半,质量减小,状态不变,故密度将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15.(2024春 宁海县校级期中)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C.图乙:此时水的沸点为98℃D.图乙:t=4min时,水停止吸热【答案】C【解答】解:A、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故B错误;C、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故C正确;D、图乙:t=4min时,水没有停止吸热,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C。16.将一处于室温下的铁块投入一大桶温度恰为熔点的铁水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铁块有一部分熔化B. 铁块的温度升高C. 一定有少量的铁水凝固D. 它们最后的温度仍是铁的熔点【答案】A【解答】解:A、铁块温度有可能会达到熔点,但达到熔点后与铁水温度相同,无法再持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故A不可能出现;B、铁水温度高于铁块温度,铁块会从铁水中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B可能出现;C、铁水温度高于铁块温度,铁水会传递给铁块热量,直到二者温度相同,因此会有少量铁水凝固放热,故可能出现;D、当铁块和铁水最终温度相同后,有可能仍旧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那么此时温度仍旧是铁的熔点,故D可能出现。故选:A。17.(2024春 宁海县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同学,若将图丙的水继续加热2分钟,则水温将是( )A.96℃ B.98℃ C.99℃ D.100℃【答案】B【解答】解:甲图水的初温是94℃,加热2分钟之后,乙图中水的水温是96℃,水泡从下到上越来越小,说明水还没有沸腾。再加热2分钟,如图丙,水泡从下到上越来越大,说明水已经沸腾,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之后再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温保持在98℃。故选:B。18.小科用天平测量一铁球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他把铁球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天平右盘上放5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然后将游码拨回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虽然小科的操作方法中有误,但还是可以测出铁球的质量。铁球的质量为( )A. 60.4gB. 60.2gC. 59.6gD. 59.8g【答案】D【解答】解:据甲图可知,此时天平平衡了,且游码对应标尺上的示数是0.6g;所以对于乙图来说,若天平平衡时标尺上示数仍是0.6g时,天平上左盘上的铁球的质量就是右盘上所有砝码的质量;但是该题中,标尺上的示数是0.4g,比甲图中的示数少了0.2g,故此时铁球的质量应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减去0.2g,故铁球的质量是:60g-0.2g=59.8g。故选:D。19.(2024春 嘉善县期末)如图所示四种不同的密封方式,方形容器和小试管中均装有水,对方形容器进行加热至沸腾,则在方形容器中水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也能沸腾的是( )A. B. C. D.【答案】D【解答】解:A、方形容器和小试管沸点相同,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故A不符合题意;B、方形容器和小试管沸点相同,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故B不符合题意;C、小试管沸点高,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故C不符合题意;D、小试管沸点低,小试管中水能沸腾,故D正确;故选:D。20.(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a、b两个小球分别由、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C.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答案】B【解答】解:ABC、由ρ=可得,甲、乙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实心,故A错误;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材料的体积为2V,b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b空=Vb-Vb实=4V-2V=2V,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Vb空:Vb实=2V:2V=1:1,故C错误;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则两球总质量分别为:a的质量为m=3V×4g/cm3=12g/cm3V;b的总质量m'=2V×5g/cm3+2V×1g/cm3=12g/cm3V,两球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根据=3:2,可设a球材料的体积为3V′,则b球材料的体积为2V′,则两球的实际体积之比为:;整理可得:Vb空=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1分)21.如图所示现象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②;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灯泡发光,磁铁吸引铁粉,都没有新物质生成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木炭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①②;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2.2024年5月,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时,叶光富身穿航天服的质量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航天员利用太空冰箱将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则冰的质量是 ______kg,将这块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块的密度会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不变;0.09;不变。【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因此出舱时,王亚平身穿航天服的质量不变;航天员利用太空冰箱将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不变,则冰的质量是90g=0.09kg;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因此将这块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块的密度不变。故答案为:不变;0.09;不变。23.(2024秋 诸暨市校级月考)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1)如图A、B、C所示是小科同学点燃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填写字母)。(2)为了研究酒精灯火焰温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D),1~2秒后取出,他通过观察 判断出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不同。(3)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 处温度升高最快。【答案】(1)B;(2)小木棒各部分颜色变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3)外焰;【解答】解:(1)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等点燃另一个酒精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图中B错误,故答案为:B;(2)小明通过观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颜色变化)判断出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不同,故答案为:小木棒各部分颜色变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3)通过(2)中的现象可推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外焰处温度升高最快,故答案为:外焰;24.某同学使用量程为0~200g的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实验中所用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该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2)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盘中加上36.20g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mg的砝码,则天平指针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答案】(1)32.4;(2)36.24。【解答】解:(1)图中砝码总质量为30克,游码示数是2.4克,故该物体的质量是32.4克;(2)当右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说明物体的质量稍大于36.20克;在右盘再加上100毫克=0.1g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右端偏1.5格;即0.1克的质量使指针偏2.5格,则改变1小格的质量为=0.04克,当右盘中砝码质量为36.20克时,指针偏左1小格,若在右盘中再加40毫克的砝码时,指针将会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天平将平衡,因此物体的质量为36.20克+0.04克=36.24克。故答案为:(1)32.4;(2)36.24。25.物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1。(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铸铁技术,图2是某环境下铸造铁器过程中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①铁是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该环境下,铁的熔点是____________℃。②整个过程,铁的物质分子(原子)间距是如何变化的? (填“ABC”“ABCBA”或“ABA”)。(2)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水吸热汽化后其分子排列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小明阅读了关于水循环的材料,做出如图3的示意图,则括号中的物态变化是①为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晶体;1538;②ABA;(2)C;凝华;凝固。【解答】解:(1)①由图可知,铁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铁是晶体,由图2可知,铁的熔点是1538℃;②铸造铁器过程中铁经过了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从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即ABA;(2)海水吸热汽化后成为气态,其分子排列是图中的C;由图3可知,①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②小水滴变为小冰珠,是凝固现象。故答案为:(1)①晶体;1538;②ABA;(2)C;凝华;凝固。26.如图为西藏冻土区中的“热棒”,里面灌有液态氨,上端有散热片,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变成气态,上升到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随后气态氨又变成液态氨,下沉到底部,如此往复循环,保持冻土不受夏季高温而熔化。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热棒”能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液态氨具有沸点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特性。这种特性属于物质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下列关于热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B.冻土中的水在凝固过程温度降低C.使用它能给路基降温【答案】(1) ②(2) 低;物理(3) C【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根据题意,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变成气态(①过程是汽化 ),气态氨上升到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后又变成液态氨(②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 ),所以图中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在夏季外界温度较高时,液态氨能受热变成气态,说明液态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沸腾,即液态氨具有沸点低的特性。物质的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3)A 选项: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实现的,而不是压缩体积,故 A 错误。B 选项:水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冻土中的水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故 B 错误。C 选项:“热棒” 通过液态氨的汽化吸热、气态氨的液化放热,将热量从下端传至上端散发到空气中,能给路基降温,防止冻土熔化,故 C 正确。27.氧气瓶内存有一定质量的氧气,当给病人输氧气的过程中,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某瓶氧气的密度是6kg/m3,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2g,游码的示数为3.3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答案】变小;变小;3;28.7g【解析】质量变化:给病人输氧过程中,瓶内氧气被消耗,根据质量的定义,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化:氧气瓶容积不变,即氧气的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质量m变小,体积V不变,所以密度ρ变小。具体数值计算:设氧气瓶容积为V,原来氧气密度ρ=6kg/m3,原来氧气质量m=ρV=6V。供氧用去一半,剩余氧气质量m ′ =m=3V,体积仍为V,则剩余氧气密度ρ ′ = =3kg/m3 。正常使用天平时,m物=m砝+m游(m物表示物体质量,m砝表示砝码质量,m游表示游码示数 )。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时,m砝= m物+m游,所以物体实际质量m物= m砝- m游。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34分,每小题2分)28.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他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液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体积(cm3 ) 5 8 15 20质量(g) 6 9.6 18 22? (1)小科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中“?”处应填入____________。(2)分析可知,颜色为____________的液体与其他三杯液体不同。(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找出该液体。【答案】密度;绿色;比较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解答】解:(1)已知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可计算出其密度,根据同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相等,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一般不相等,可以判断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的液体;所以表格(a)处应填密度;(2)根据表格数据分别计算液体的密度,红色液体的密度:ρ红==1.2g/cm3;黄色液体的密度:ρ黄==1.2g/cm3;蓝色液体的密度:ρ蓝==1.2g/cm3绿色液体的密度:ρ绿==1.1g/cm3四种颜色的液体密度只有绿色液体密度与其它液体密度不同,所以绿色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3)还可以比较四种颜色液体在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故答案为:密度;绿色;比较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29.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烧杯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① 水 300 20 30 12② 水 150 20 30 6③ 煤油 ______ 20 30 6④ 煤油 300 20 40 12(1)水和煤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______来反映的。(2)分析比较 ______(填序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3)若要研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请将实验③补充完整。(4)分析可得: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和 ______有关。【答案】(1)加热时间;(2)①②;(3)300;(4)升高的温度。【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研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要控制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种类相同,故分析比较①②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3)若要研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故比较①③实验,补充的数据为300;(4)比较③④实验数据可知,在物质种类和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升高的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越多,故得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有关。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①②;(3)300;(4)升高的温度。30.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由图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______℃。(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主要是 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3)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______(选填字母)。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答案】(1)99;(2)水蒸气;(3)BC。【解答】解:(1)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9℃;(2)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说法正确,故B正确;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正确,故C正确。故选:BC。故答案为:(1)99;(2)水蒸气;(3)BC。31.(2023秋 嵊州市期末)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②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答案】(1)液体表面积;(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解答】解:(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和丙;(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②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故答案为:(1)液体表面积;(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32.(2023秋 余姚市期末)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答案】( 1 ) 20;31.4;(2)B;(3)A;b。【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药液的体积:V=20mL=20cm3=2×10-5m3;如图乙知:剩余药液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g+5g+3.6g=28.6g;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m=60g-28.6g=31.4g。(2)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故选B。(3)①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故选A;②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b图所示状态时,药液的质量略小于砝码的质量,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故答案为:( 1 ) 20;31.4;(2)B;(3)A;b。四.计算题(共2大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33.(2024秋 慈溪市期中)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艺术品球,用天平测得球的质量是594g,体积为300cm3.请你帮助完成下列问题:(已知: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1)判断此球是否为实心的。(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cm3?(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2.7g/cm3,由ρ=得:V实心==220cm3<300cm3,因为V实心<V球,所以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球-V实心=300cm3-220cm3=80cm3.(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体积:V水=V空心=80cm3,由ρ=得: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总质量:m总=m水+m球=80g+594g=674g,答:(1)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80cm3;(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674g。34.(2024 宁波模拟)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小明根据水箱的结构自制了圆柱形薄壁水箱模型。如图甲所示为该模型的示意图,A为注水口,B为出水口,C为溢水口(当水箱中的水面达到溢水口则水会从溢水口溢出)。小明对该模型进行了探究,他先关闭出水口,从注水口匀速向空模型中注入水,通过停表记录时间为t,每隔2min暂停注入并用天平测量模型与水的总质量为m。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m-t图像。已知溢水口距模型底部的距离为hc=20cm,模型的底面积为S=200cm2,注水速度为v=50mL/min,ρ水=1g/cm3。忽略各水口体积等次要因素。(1)求模型的质量m0;(2)当模型中的水面达到溢水口后,停止注水,小明将图丙所示底面积为SM=100cm2,高为hM的圆柱形金属块M放入模型中(金属块M沉底),溢出水后,测得总质量为m1=6200g,取出金属块M后,再次测得总质量为m2=3500g(不计取出金属块M的过程中所粘水的质量)。求金属块M的密度ρM。(3)在(2)题中当金属M沉底且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时,停止注水,通过放水开关B放出水。求当放出2.4kg水时,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答案】(1)模型的质量m0=500g;(2)金属块M的密度ρM为2.7g/cm3;(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为6cm。【解答】解:(1)由注水速度v=50mL/min,则2min注水的体积为V水1=vt=50mL/min×2min=100mL=100cm3,结合密度公式ρ=可得:2min注水的质量m水1=ρ水V水1=1g/cm3×100cm3=100g;又由图乙可知,2min末的总质量为600g,所以模型的质量m0=600g-100g=500g;(2)已知模型的底面积和高度可得,模型的总体积V=Shc=200cm2×20cm=4000cm3;模型注满水后,将金属块放入模型中,溢出水后的总质量m1为剩余水的质量+模型的质量+金属块的质量;取走M后测得质量m2为剩余水的质量+模型的质量,则金属块的质量mM=m1-m2=6200g-3500g=2700g;又由m2=3500g=m剩余水+m0,则m剩余水=m2-m0=3500g-500g=3000g;结合密度公式可知,剩余水的体积V剩余水==3000cm3;金属块放入到注满水的模型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V-V剩余水=4000cm3-3000cm3=1000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金属块的体积VM=1000cm3;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M==2.7g/cm3;(3)由(2)可知,金属块的体积和底面积可得金属块的高度hM==10cm;m剩余水=3000g,排出2.4kg水后剩下水的质量m剩=3kg-2.4kg=0.6kg=600g,结合密度公式可知,最后剩下水的体积V剩=600cm3;又模型的底面积S=200cm2,金属块的底面积SM=100cm2,则模型剩余空间的底面积S剩=S-SM=200cm2-100cm2=100cm2;所以剩余水的深度h==6cm<10cm,说明求解合理。答:(1)模型的质量m0=500g;(2)金属块M的密度ρM为2.7g/cm3;(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为6c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满分30 分,每小题1.5 分)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1 A 2 D 3 A 4 B 5 A6 A 7 C 8 D 9 A 10 C11 A 12 A 13 C 14 D 15 C16 A 17 B 18 D 19 D 20 B二.填空题(共7 小题,满分24分,每空1 分)21.①②;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2.不变;0.09;不变23.(1)B;(2)小木棒各部分颜色变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3)外焰24.(1)32.4;(2)36.2425.(1)①晶体;1538;②ABA;(2)C;凝华;凝固26.(1) ②;(2) 低;物理;(3) C27.变小;变小;3;28.7g三.实验探究题(共5 大题,满分34分,每小题2 分)28.密度;绿色;比较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29.(1)加热时间;(2)①②;(3)300;(4)升高的温度30.(1)99;(2)水蒸气;(3)BC31.(1)液体表面积;(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32.(1)20;31.4;(2)B;(3)A;b四.计算题(共2 大题,满分12分,每小题2 分)33. 解:(1)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2.7g/cm3,由ρ=得:V实心==220cm3<300cm3,因为V实心<V球,所以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球-V实心=300cm3-220cm3=80cm3.(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体积:V水=V空心=80cm3,由ρ=得: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总质量:m总=m水+m球=80g+594g=674g,答:(1)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80cm3;(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674g。34. 解:(1)由注水速度v=50mL/min,则2min注水的体积为V水1=vt=50mL/min×2min=100mL=100cm3,结合密度公式ρ=可得:2min注水的质量m水1=ρ水V水1=1g/cm3×100cm3=100g;又由图乙可知,2min末的总质量为600g,所以模型的质量m0=600g-100g=500g;(2)已知模型的底面积和高度可得,模型的总体积V=Shc=200cm2×20cm=4000cm3;模型注满水后,将金属块放入模型中,溢出水后的总质量m1为剩余水的质量+模型的质量+金属块的质量;取走M后测得质量m2为剩余水的质量+模型的质量,则金属块的质量mM=m1-m2=6200g-3500g=2700g;又由m2=3500g=m剩余水+m0,则m剩余水=m2-m0=3500g-500g=3000g;结合密度公式可知,剩余水的体积V剩余水==3000cm3;金属块放入到注满水的模型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V-V剩余水=4000cm3-3000cm3=1000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金属块的体积VM=1000cm3;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M==2.7g/cm3;(3)由(2)可知,金属块的体积和底面积可得金属块的高度hM==10cm;m剩余水=3000g,排出2.4kg水后剩下水的质量m剩=3kg-2.4kg=0.6kg=600g,结合密度公式可知,最后剩下水的体积V剩=600cm3;又模型的底面积S=200cm2,金属块的底面积SM=100cm2,则模型剩余空间的底面积S剩=S-SM=200cm2-100cm2=100cm2;所以剩余水的深度h==6cm<10cm,说明求解合理。答:(1)模型的质量m0=500g;(2)金属块M的密度ρM为2.7g/cm3;(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为6c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1.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墨烟 B. 搅拌墨烟C. 捶打磨条 D. 翻晾墨条2.下列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1731克土壤。研究所获得一定量的月壤样品,并进行研究。下列过程会引起质量变化的是( )A.将样品高温灼烧B.将样品粉碎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4.如图所示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降到2℃的过程中( )A.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B.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C.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D.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5.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D.减少油的体积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7.2024年开年伊始,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B. 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有:①“汗”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内一面;②“汗”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⑤⑧ C. ①④⑤⑧ D. ②④⑥⑧10.以下为小科粗略测定空气密度的几个步骤,下列对实验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②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④如图所示,将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⑤最后根据ρ=计算空气的密度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②④①⑤11.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以坚固、熔点高而被广泛应用。制造某大飞机需用密度为7.8×103kg/m3超高强度钢130吨,若用一种密度为3kg/m3“气凝胶”代替钢材制造同样的一架飞机,则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1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13.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g cm-3) 物质 密度/(g cm-3)蜂蜜 1.4 冰 0.9酒精 0.8 铝 2.7水银 13.6 铜 8.9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14.手撕钢学名为不锈钢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轻易撕开,厚度只有A4纸的四分之一(ρ手撕钢>ρ纸),可广泛用于国防科技、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各个领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撕钢受热膨胀后,质量将会随之变大B.将手撕钢拿到空间站,质量变小C.与同质量的纸相比,手撕钢的体积更大D.一卷手撕钢用去一半,密度将保持不变15.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C.图乙:此时水的沸点为98℃D.图乙:t=4min时,水停止吸热16.将一处于室温下的铁块投入一大桶温度恰为熔点的铁水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铁块有一部分熔化B. 铁块的温度升高C. 一定有少量的铁水凝固D. 它们最后的温度仍是铁的熔点17.如图是某同学,若将图丙的水继续加热2分钟,则水温将是( )A.96℃ B.98℃ C.99℃ D.100℃18.小科用天平测量一铁球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他把铁球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天平右盘上放5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然后将游码拨回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虽然小科的操作方法中有误,但还是可以测出铁球的质量。铁球的质量为( )A. 60.4g B. 60.2g C. 59.6g D. 59.8g19.如图所示四种不同的密封方式,方形容器和小试管中均装有水,对方形容器进行加热至沸腾,则在方形容器中水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也能沸腾的是( )A. B. C. D.20.a、b两个小球分别由、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C.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1分)21.如图所示现象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024年5月,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时,叶光富身穿航天服的质量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航天员利用太空冰箱将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则冰的质量是 ______kg,将这块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块的密度会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1)如图A、B、C所示是小科同学点燃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填写字母)。(2)为了研究酒精灯火焰温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D),1~2秒后取出,他通过观察 判断出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不同。(3)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 处温度升高最快。24.某同学使用量程为0~200g的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实验中所用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该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2)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盘中加上36.20g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mg的砝码,则天平指针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25.物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1。(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铸铁技术,图2是某环境下铸造铁器过程中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①铁是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该环境下,铁的熔点是____________℃。②整个过程,铁的物质分子(原子)间距是如何变化的? (填“ABC”“ABCBA”或“ABA”)。(2)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水吸热汽化后其分子排列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小明阅读了关于水循环的材料,做出如图3的示意图,则括号中的物态变化是①为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26.如图为西藏冻土区中的“热棒”,里面灌有液态氨,上端有散热片,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变成气态,上升到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随后气态氨又变成液态氨,下沉到底部,如此往复循环,保持冻土不受夏季高温而熔化。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热棒”能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液态氨具有沸点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特性。这种特性属于物质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下列关于热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B.冻土中的水在凝固过程温度降低C.使用它能给路基降温27.氧气瓶内存有一定质量的氧气,当给病人输氧气的过程中,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某瓶氧气的密度是6kg/m3,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2g,游码的示数为3.3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34分,每小题2分)28.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他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液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体积(cm3 ) 5 8 15 20质量(g) 6 9.6 18 22? (1)小科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中“?”处应填入____________。(2)分析可知,颜色为____________的液体与其他三杯液体不同。(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找出该液体。29.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烧杯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① 水 300 20 30 12② 水 150 20 30 6③ 煤油 ______ 20 30 6④ 煤油 300 20 40 12(1)水和煤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______来反映的。(2)分析比较 ______(填序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3)若要研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请将实验③补充完整。(4)分析可得: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和 ______有关。30.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由图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______℃。(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主要是 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3)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______(选填字母)。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31.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②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32.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四.计算题(共2大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3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艺术品球,用天平测得球的质量是594g,体积为300cm3.请你帮助完成下列问题:(已知: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1)判断此球是否为实心的。(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cm3?(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多少?34.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小明根据水箱的结构自制了圆柱形薄壁水箱模型。如图甲所示为该模型的示意图,A为注水口,B为出水口,C为溢水口(当水箱中的水面达到溢水口则水会从溢水口溢出)。小明对该模型进行了探究,他先关闭出水口,从注水口匀速向空模型中注入水,通过停表记录时间为t,每隔2min暂停注入并用天平测量模型与水的总质量为m。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m-t图像。已知溢水口距模型底部的距离为hc=20cm,模型的底面积为S=200cm2,注水速度为v=50mL/min,ρ水=1g/cm3。忽略各水口体积等次要因素。(1)求模型的质量m0;(2)当模型中的水面达到溢水口后,停止注水,小明将图丙所示底面积为SM=100cm2,高为hM的圆柱形金属块M放入模型中(金属块M沉底),溢出水后,测得总质量为m1=6200g,取出金属块M后,再次测得总质量为m2=3500g(不计取出金属块M的过程中所粘水的质量)。求金属块M的密度ρM。(3)在(2)题中当金属M沉底且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时,停止注水,通过放水开关B放出水。求当放出2.4kg水时,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docx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全解全析).docx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