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专题02 物质的微观结构【考点清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专题02 物质的微观结构【考点清单】(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清单
专题02 物质的微观结构
【思维点拨】
【考点直达】
清单1 走进微观世界
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蔗糖是由大量 构成的;水是由大量 构成的
2.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
3.观察分子:用现代较先进的可放大几百万倍的 ,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实验:水和酒精混合
(1)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 了
(2)原因: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 。
2.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混合
(1)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将 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于100mL)。
(2)原因:这是由于小颗粒的芝麻进入大颗粒黄豆之间的 。
3.实验:空气压缩实验
(1)现象: 难以被压缩, 容易被压缩。
(2)结论: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分子间的空隙 。
3.分子之间有 ,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最 ,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 。物体的 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
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1.气体扩散实验
(1)现象:装空气的瓶内颜色渐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内颜色渐淡,最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2)结论:气体能够
2.红墨水扩散实验
(1)现象:红墨水在两杯水中都变红,但不同的是热水比冷水变红更 。
(2)结论:液体能够 ,液体扩散的快慢与 有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 。
3.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4.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且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约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 。
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铅块粘合实验
现象:重物不会掉落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
2.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相距几个分子大小时,主要表现为 ;当分子间距接近到大约一个分子大小时,分子之间主要表现为 ;当分子间相距很远(超过10个分子大小的距离)时,分子间就基本没有相互作用了。
学以致用
1.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夏天,柳絮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2.以分子运动的观点看,水蒸发的实质如图所示。“●”表示水分子,“→”表示分子运动的方向,且越长表示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当水温升高时,下列选项中,可以正确表示水分子变化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
4.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乙图所示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丙图所示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D.丁图所示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清单2 建构分子模型
考点一 模型与符号
1.模型: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 或 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或一个 ,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2.符号:用符号能 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 不同和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考点二 分子模型
1.物质可以直接由 构成,如水由 构成,有些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
2. 分子由 构成,有些分子由 构成,如氢分子和氧分子;大多数分子由 构成,如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考点三 水分子的构成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 变成其他分子。
2.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现象:水的颜色、状态为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有高低不同,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气体检验:用 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发生 ;用 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3)实验表明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和
②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为
(5)实验结论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学以致用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需要体现原有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下列各图所示对象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
B.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地球仪
C.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D.用激光笔照射烟尘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已知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3.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4.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 H2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早期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认为,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图a)。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德霍夫提出了甲烷中碳的四个价键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氢在四个顶点(图b)。如果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氯原子替代,据此你认为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这样的二氯代甲烷结构各有几种(  )
A.1,1 B.2,2 C.1,2 D.2,1
清单3 建构原子模型
考点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 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汤姆生 模型( 模型):汤姆生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 ,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 卢瑟福原子模型( 模型):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极薄的金属箔做了著名 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且原子核的体积很 质量很
考点二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 和绕核作高速运动的 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 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 电荷,中子 。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3)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 ,电性 ,因而原子呈 。即: 。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又叫作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 。
(3)原子中, 。
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三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2. 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项目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得出与性质 实验测出的,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比较得出的,是相对质量
单位 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
3.相对原子质量=质
考点四 离子
1.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荷的微粒称为
2. 离子的分类
(1) 阳离子:原子 电子得到带 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如钠离子、铵根离子。
(2) 阴离子:原子 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3. 氯化钠的形成
学以致用
1.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目前宽带接入的一种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来,光纤通讯由于镱元素得到迅速发展。已知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相对原子质量为173。则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0 B.103 C.173 D.243
2.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4.氦合氢离子(HeH+)是宇宙演化的重要标记之一,被科学家称为“宇宙最强酸”。下列关于He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2个电子 D.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5.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清单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考点一 认识元素概念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考点二 同位素
1.定义:原子核内的 相同、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 。
2. 表示方法:为了区分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常用原子符号(如)表示,其中X表示 ,Z表示 ,A表示 。例如氢有氕()、氘()、氚()三种 。
考点三 元素分布
1.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地壳主要由 、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2. 人体中的元素:人体中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3. 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 组成的单一物质,如氧气、铜、氦气等。
(2)化合物:由 组成的单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4. 元素的分类
(1) 元素:汉字常用“钅”为部首(汞和金除外),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2) 素:用“气”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气态(如氮气—N );用“氵”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液态(如溴—Br );用“石”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固态,除碘(I )是双原子分子外,其余一般由单原子构成。其中,氦、氖、氩属于 元素。
考点四 元素符号
1. 元素符号的写法:用该元素拉丁文的 (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符号,以示区别,即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如Ne(氖)和Na(钠)、Cu(铜)和Ca(钙)等。
2.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硫 32
碳 12 氯 35.5
氮 14 钾 39
氧 16 钙 40
钠 23 铁 56
铝 27 铜 63.5
硅 28 银 108
磷 31 碘 127
3.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 宏观上: 。
(2) 微观上: 。
(3) 如果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则该元素符号还 。
4. 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1)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标明离子所带 和 ,数字在 ,正、负号在 。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 ”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 、Mg 、Al 等;阴离子Cl 、SO 等。
(2)多个离子的表示;在 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多个离子。如两个镁离子(2Mg )等。
(3)常用离子符号及意义: 。(如Mg 表示 ,也表示一 )
考点五 探索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所包含的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一个横行表示一个 ,一共7个周期,除了第一周期,每个周期都以金属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族:一个纵列表示一个 ,一共18个纵列,16个族,其中8、9、19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以致用
1.马鞍森林山公园、美林谷有丰富的负氧离子(O2-),其被称为“大气维生素”.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
A.含氧原子个数 B.电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据报道铅(Pb)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符号“Pb”不能表示(  )
A.铅元素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3.根据下表的信息,判断下列微粒中是离子的是(  )
序号 质子 中子 电子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26 30 26
④ 14 16 14
A.① B.② C.③ D.④
4.镥单质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是稀土元素中最硬最致密的物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镥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5.0
C.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1
D.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4
5.2022年9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经碳-14测定该遗址建于东晋时期。碳-14是碳-12的一种同位素,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4和碳-12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
B.碳-14和碳-12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碳-14的中子数是6
D.碳-14和碳-12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
清单5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考点一 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 。
2.化学式的意义
(1)宏观:①表示 ;②表示 。
(2)微观:①表示 ;②表示 。
3. 化学式的写法
分类 写法 实例
单质的化学式 稀有气体和金属 由 直接构成,它们的化学式可直接用 来表示 氦气 铁
固态非金属 由于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化学式也直接用 来表示(磷除外) 碳 、硅 硫 磷
非金属气体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气体,要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氮气 氢气 氧气 臭氧 氯气
化合物的化学式 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氧元素符号写在 水 氯化氢 硫化氢 [甲烷 、氨气 等除外]
氢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氢元素符号写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铝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 氯化钠 氯化镁 硫化钠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名称,一般从 向 读作“ ”。有时要读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但“1”一般不读出,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某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同且在这一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则“1”要读出。如CO读作“一氧化碳”。
考点二 化合价
1.含义: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 ,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表示的方法:化合价有正价与负价之分,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带“+”或“-”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把“+”“-”号写在 ,数字写在 。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名称 符号 常见化合价 名称 符号 常见化合价
钾 K 氢 H
钠 Na 碳 C
银 Ag 氮 N
钙 Ca 氧 O
铝 Al 硫 S
铁 Fe 氯 Cl
铜 Cu 碘 I
4.化合价的规律
(1) 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
① 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 价,氧元素通常显 价。
②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价。
③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或氢元素化合时常显 价,与氧元素化合时常显 价。
④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显相同的化合价,如CaO、CaCO3中的钙元素均显 价;而有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O、Fe2O3中铁元素分别显 价和 价;有些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显 价和 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5.带电原子团
原子团 离子符号 电荷 化合价
氢氧根 -1
硝酸根 -1
铵根 +1
硫酸根 -2
碳酸根 -2
考点三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考点四 相对分子质量
1.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 。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 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确定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 计算。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如求Am Bn 中 A、B 元素的质量比:
A、B 元素的质量比 =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 )
学以致用
1.下列关于“CO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分子组成
2.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氯酸钾KCl B.碘单质I2
C.氧化铁FeO D.铵根离子NH2+
3.一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RO3n-+F2+2OH-= RO4-+2F-+H2O,由此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4.现代社会较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84:7:32
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7%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克
5.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3Y2 C.X2Y7 D.X3Y7
【一站到底】
1.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空气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B.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分子不断运动
C.CO可以作为燃料,CO2可以用作灭火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水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隙
2.一些科学用语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列对用语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
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
3.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目前宽带接入的一种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来,光纤通讯由于镱元素得到迅速发展。已知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相对原子质量为173。则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0 B.103 C.173 D.243
4.华为公司以硅为原料制作出了首颗“纯国产”麒麟芯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含硅的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的是(  )
A.SiCl4 B.SiO2 C.Na2SiO3 D.Si
5.如图为小温制作的原子模型,两个圆圈上的小球模拟电子,中心的7个小球构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氮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上
D.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电子构成
6.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7.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可能是(  )
A.NaCl B.BaCl2 C.Al(NO3)3 D.Na2SO4
8.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硫原子的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9.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根据电解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理论上电解水时,a、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但是某次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合,则下列对此采取的进一步实验方法可取的有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认为是实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D.大胆假设,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2)图乙是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图,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请将模型图补充完整并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画出。(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10.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血红蛋白中。如图为某品牌乳酸亚铁糖浆说明书。
试剂名称 乳酸亚铁糖浆
成分 本品每10mL含乳酸亚铁0.156g。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3H5O3)2Fe其式量为234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三次。
(1)乳酸亚铁由 种元素组成。
(2)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服用该药物一天可补充铁元素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清单
专题02 物质的微观结构
【思维点拨】
【考点直达】
清单1 走进微观世界
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观察分子:用现代较先进的可放大几百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实验:水和酒精混合
(1)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2)原因: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2.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混合
(1)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将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于100mL)。
(2)原因:这是由于小颗粒的芝麻进入大颗粒黄豆之间的空隙。
3.实验:空气压缩实验
(1)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2)结论: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3.分子之间有空隙,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小,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
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1.气体扩散实验
(1)现象:装空气的瓶内颜色渐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内颜色渐淡,最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2)结论:气体能够扩散
2.红墨水扩散实验
(1)现象:红墨水在两杯水中都变红,但不同的是热水比冷水变红更快。
(2)结论:液体能够扩散,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
3.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4.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约剧烈,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铅块粘合实验
现象:重物不会掉落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相距几个分子大小时,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接近到大约一个分子大小时,分子之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相距很远(超过10个分子大小的距离)时,分子间就基本没有相互作用了。
学以致用
1.(2023秋 鹿城区期末)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夏天,柳絮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A、夏天比冬天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水分蒸发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故A正确;
B、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正确;
C、柳絮不是分子,柳絮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正确。
故选:C。
2.(2023秋 绍兴期末)以分子运动的观点看,水蒸发的实质如图所示。“●”表示水分子,“→”表示分子运动的方向,且越长表示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当水温升高时,下列选项中,可以正确表示水分子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分子运动速度变大,但是分子不会变化,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分子运动的速度应该变大,但是B中的分子运动速度没有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大,故B错误;
C、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速度变大,故C正确;
D、分子运动的速度应该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3.(2024秋 金东区期末)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
【答案】A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打开活塞后,右侧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逐渐变红,说明氨气从左侧的瓶中运动到了右侧的瓶中,这一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A。
4.(2023秋 镇海区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乙图所示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丙图所示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D.丁图所示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B
【解答】解:A.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A错误;
B.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红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重物而不分开,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清单2 建构分子模型
考点一 模型与符号
1.模型: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或一个公式,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2.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考点二 分子模型
1.物质可以直接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2. 分子由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氢分子和氧分子;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考点三 水分子的构成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2.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现象:水的颜色、状态为无色透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有高低不同,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2)气体检验: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发生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3)实验表明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②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为2:1
(5)实验结论
①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以致用
1.(2024秋 金东区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需要体现原有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下列各图所示对象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
B.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地球仪
C.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D.用激光笔照射烟尘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D
【解答】解:A.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这是一种模型法,通过用橡皮泥这种具体的材料来构建植物细胞的模型,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等特征,属于模型。
B.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地球仪,也是模型法,利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出地球的模型,便于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纬度等相关知识,属于模型。
C.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是用带箭头的直线这种简单直观的符号来表示光的传播这一抽象的物理现象,属于模型。
D.用激光笔照射烟尘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这是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光在烟尘中传播,从而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不属于模型。
故选:D。
2.(2025 洞头区模拟)已知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水分子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则表示水分子的模型是D。
故选:D。
3.(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C
【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2024秋 杭州校级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 H2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
【答案】B
【解答】解:在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由此可知,表示的分别是氧分子和氢分子,所以
A、图中的数目较少,表示的是O2,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元素、氧元素,不能说明水里含有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D错误。
故选:B。
5.(2023秋 绍兴期末)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早期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认为,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图a)。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德霍夫提出了甲烷中碳的四个价键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氢在四个顶点(图b)。如果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氯原子替代,据此你认为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这样的二氯代甲烷结构各有几种(  )
A.1,1 B.2,2 C.1,2 D.2,1
【答案】D
【解答】解: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二氯代甲烷中的两个氯原子可能分别处于对角线的两个顶点,互不相邻,还可能在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因此有两种结构;如果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氢原子都与另外三个氢原子相邻,把其中两个氢原子替代成氯原子后,不管两个氯原子处在什么位置,它们都相邻,此时二氯代甲烷的结构有一种;
故选:D。
清单3 建构原子模型
考点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汤姆生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生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 卢瑟福原子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极薄的金属箔做了著名 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且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考点二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3)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即: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又叫作核电荷数,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3)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三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
2. 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项目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得出与性质 实验测出的,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比较得出的,是相对质量
单位 kg 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四 离子
1.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荷的微粒称为离子。
2. 离子的分类
(1)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得到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如钠离子、铵根离子。
(2)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3. 氯化钠的形成
学以致用
1.(2025 东阳市模拟)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目前宽带接入的一种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来,光纤通讯由于镱元素得到迅速发展。已知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相对原子质量为173。则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0 B.103 C.173 D.243
【答案】A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故其核外电子数为70。
故选:A。
2.(2024春 嘉兴期末)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答案】B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从行星模型无法反映出来,故B符合题意;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答案】D
【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C、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故选:D。
4.(2025 上城区校级模拟)氦合氢离子(HeH+)是宇宙演化的重要标记之一,被科学家称为“宇宙最强酸”。下列关于He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2个电子 D.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答案】C
【解答】解:A、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故选项A说法错误。
B、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故选项B说法错误。
C、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氦合氢离子(HeH+)被科学家称为“宇宙最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5.(2024春 洞头区期中)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答案】C
【解答】解:
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解得x=,
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解得y=。
故选:C。
清单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考点一 认识元素概念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考点二 同位素
1.定义: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 表示方法:为了区分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常用原子符号(如)表示,其中X表示原子种类,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例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
考点三 元素分布
1.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2. 人体中的元素:人体中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3. 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一物质,如氧气、铜、氦气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单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4. 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汉字常用“钅”为部首(汞和金除外),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2)非金属元素:用“气”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气态(如氮气—N );用“氵”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液态(如溴—Br );用“石”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固态,除碘(I )是双原子分子外,其余一般由单原子构成。其中,氦、氖、氩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考点四 元素符号
1. 元素符号的写法: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符号,以示区别,即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Ne(氖)和Na(钠)、Cu(铜)和Ca(钙)等。
2.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氢 H 1 硫 S 32
碳 C 12 氯 Cl 35.5
氮 N 14 钾 K 39
氧 O 16 钙 Ca 40
钠 Na 23 铁 Fe 56
铝 Al 27 铜 Cu 63.5
硅 Si 28 银 Ag 108
磷 P 31 碘 I 127
3.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 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2) 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 如果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则该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4. 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1)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目和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 、Mg 、Al 等;阴离子Cl 、SO 等。
(2)多个离子的表示;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多个离子。如两个镁离子(2Mg )等。
(3)常用离子符号及意义:表示一种离子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Mg 表示一个镁离子,也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五 探索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所包含的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一共7个周期,除了第一周期,每个周期都以金属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族:一个纵列表示一个族,一共18个纵列,16个族,其中8、9、19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学以致用
1.(2024春 金华期中)马鞍森林山公园、美林谷有丰富的负氧离子(O2-),其被称为“大气维生素”.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
A.含氧原子个数 B.电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答案】B
【解答】解:A、一个O2-离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只是电子数改变,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不变,错误;
B、一个O2-离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故电子数增多,正确;
C、一个O2-离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只是电子数改变,核内质子数不变,错误;
D、一个O2-离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只是电子数改变,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不变,错误;
故选:B。
2.(2024春 吴兴区期中)据报道铅(Pb)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符号“Pb”不能表示(  )
A.铅元素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答案】D
【解答】解:Pb是一种金属元素。则:
A、Pb可以表示铅元素,说法正确;
B、Pb可以表示金属铅,说法正确;
C、Pb可以表示一个铅原子,说法正确;
D、Pb是由铅原子构成的,不存在铅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月考)根据下表的信息,判断下列微粒中是离子的是(  )
序号 质子 中子 电子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26 30 26
④ 14 16 14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答】解:A、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是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离子,故B符合题意;
C、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是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是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 嘉善县一模)镥单质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是稀土元素中最硬最致密的物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镥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5.0
C.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1
D.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4
【答案】D
【解答】解:A、镥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5.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2024春 洞头区期中)2022年9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经碳-14测定该遗址建于东晋时期。碳-14是碳-12的一种同位素,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4和碳-12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
B.碳-14和碳-12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碳-14的中子数是6
D.碳-14和碳-12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
【答案】A
【解答】解:A、碳-14和碳-12均为碳元素,其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选项说法正确;
B、碳-14和碳-12的质子数均为6,其原子的核外具有6个电子,主要区别是中子数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C、碳-14的中子数是14-6=8,选项说法错误;
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清单5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考点一 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或原子个数比。
3. 化学式的写法
分类 写法 实例
单质的化学式 稀有气体和金属 由原子直接构成,它们的化学式可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氦气 (He) 铁 (Fe)
固态非金属 由于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化学式也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磷除外) 碳(C)、硅(Si)、硫(S)、磷(P)
非金属气体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气体,要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氮气 (N ) 氢气 (H ) 氧气 (O ) 臭氧 (O ) 氯气 (Cl )
化合物的化学式 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水(H2O) 氯化氢(HCl) 硫化氢(H2S) [甲烷(CH4)、氨气(NH3)等除外]
氢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 ] 氢氧化铝 [Al(OH) ]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氯化钠 (NaCl) 氯化镁 (MgCl ) 硫化钠 (Na S)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要读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但“1”一般不读出,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某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同且在这一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则“1”要读出。如CO读作“一氧化碳”。
考点二 化合价
1.含义: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表示的方法:化合价有正价与负价之分,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带“+”或“-”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把“+”“-”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名称 符号 常见化合价 名称 符号 常见化合价
钾 K +1 氢 H +1
钠 Na +1 碳 C -4、+2、+4
银 Ag +1 氮 N -3、+5
钙 Ca +2 氧 O -2
铝 Al +3 硫 S -2、+4、+6
铁 Fe +2、+3 氯 Cl -1
铜 Cu +1、+2 碘 I -1
4.化合价的规律
(1) 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
① 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
③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或氢元素化合时常显负价,与氧元素化合时常显正价。
④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显相同的化合价,如CaO、CaCO3中的钙元素均显+2价;而有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O、Fe2O3中铁元素分别显+2价和+3价;有些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显-3价和+5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5.带电原子团
原子团 离子符号 电荷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1
硝酸根 NO -1 -1
铵根 NH +1 +1
硫酸根 SO -2 -2
碳酸根 CO -2 -2
考点三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考点四 相对分子质量
1.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 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确定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 计算。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如求Am Bn 中 A、B 元素的质量比:
A、B 元素的质量比 = (A 的相对原子质量 ×m):(B 的相对原子质量 ×n)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以致用
1.(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关于“CO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分子组成
【答案】D
【解答】解:A、“C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4秋 拱墅区校级月考)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氯酸钾KCl B.碘单质I2
C.氧化铁FeO D.铵根离子NH2+
【答案】B
【解答】解:A.氯酸钾中氯酸根显-1价,钾元素显+1价,表示为KClO3,故A错误;
B.碘单质表示为I2,故B正确;
C.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氧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化学式为Fe2O3,故C错误;
D.一个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D错误;
故选:B。
3.(2025春 象山县校级月考)一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RO3n-+F2+2OH-= RO4-+2F-+H2O,由此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答案】B
【解答】解: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电荷数相同可知,n+2=1+2,则n=1,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可以确定RO3的化合价为-1价。
设R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3=-1,则x=+5价。
故选:B。
4.(2024春 上虞区期末)现代社会较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84:7:32
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7%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克
【答案】D
【解答】解:A、12×14+14×1+16n=246,n=4,所以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故A正确;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4):(14×1):(16×4)=84:7:32,故B正确;
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7%,故C正确;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3g×=84克,故D错误。
故选:D。
5.(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3Y2 C.X2Y7 D.X3Y7
【答案】A
【解答】解: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aYb,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M时,元素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M;
化合物XaYb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7M×a):(2M×b)=7a:2b,根据题意: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
7a:2b=7:3 解得a:b=2:3,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
故选:A。
【一站到底】
1.(2024秋 奉化区期末)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空气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B.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分子不断运动
C.CO可以作为燃料,CO2可以用作灭火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水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D
【解答】解:A、空气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C、CO可以作为燃料,CO2可以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隙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2024秋 宁波期末)一些科学用语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列对用语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
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
【答案】D
【解答】解:A、Cu可表示一个铜原子,不能表示铜分子,故选项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3O表示3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N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选项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H+表示4个氢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5 东阳市模拟)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目前宽带接入的一种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来,光纤通讯由于镱元素得到迅速发展。已知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相对原子质量为173。则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0 B.103 C.173 D.243
【答案】A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故其核外电子数为70。
故选:A。
4.(2024秋 宁波期末)华为公司以硅为原料制作出了首颗“纯国产”麒麟芯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含硅的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的是(  )
A.SiCl4 B.SiO2 C.Na2SiO3 D.Si
【答案】D
【解答】解:A.SiCl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错误;
B.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错误;
C.Na2Si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错误;
D.Si属于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正确;
故选:D。
5.(2025 鹿城区校级一模)如图为小温制作的原子模型,两个圆圈上的小球模拟电子,中心的7个小球构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氮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上
D.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电子构成
【答案】B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则核内有3个质子,因此该原子是锂原子,故A说法错误;
B、由原子结构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则核内有3个质子,那么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故B说法正确;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和4个中子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则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质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6.(2024秋 绍兴期末)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答案】B
【解答】解: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是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根据气体成分、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的元素组成。
故选:B。
7.(2024秋 浙江期末)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可能是(  )
A.NaCl B.BaCl2 C.Al(NO3)3 D.Na2SO4
【答案】B
【解答】解:A、NaCl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A不合题意;
B、BaCl2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B符合题意;
C、Al(NO3)3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3,故C不合题意;
D、Na2SO4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5春 浙江月考)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硫原子的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得,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m-n)kg×2=(3n-2m)kg,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的)即kg,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所以,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16+×3=。
故选:C。
9.(2024秋 椒江区期末)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根据电解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理论上电解水时,a、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但是某次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合,则下列对此采取的进一步实验方法可取的有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认为是实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D.大胆假设,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2)图乙是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图,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请将模型图补充完整并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画出。(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答案】(1)氢、氧两种元素;ABD;
(2)。
【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合时: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减少偶然误差,更准确地找出导致实验结果异常的因素,故该方法可取。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装置漏气会导致收集的气体量不准确,影响气体体积比,所以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合理的做法,故该方法可取。
C.直接认为是实验误差而忽略不计,这种做法不科学,不利于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准确探究实验的本质,故该方法不可取。D.大胆假设,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确实不同,这可能是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符的原因之一,故该方法可取。
故选:ABD。
(2)由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可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图乙中反应前有2个水分子,反应后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补充后的模型图如图:。
故答案为:
(1)氢、氧两种元素;ABD;
(2)。
10.(2024秋 海曙区期末)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血红蛋白中。如图为某品牌乳酸亚铁糖浆说明书。
试剂名称 乳酸亚铁糖浆
成分 本品每10mL含乳酸亚铁0.156g。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3H5O3)2Fe其式量为234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三次。
(1)乳酸亚铁由 种元素组成。
(2)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服用该药物一天可补充铁元素 g。
【答案】(1)四;
(2)9:7;
(3)0.112。
【解答】解:(1)乳酸亚铁是由铁、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2)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3×2):(56×1)=9:7。
(3)本品每10mL含乳酸亚铁0.156g,口服,一次10mL,一日三次,服用该药物一天可补充铁元素的质量为0.156g×3××100%=0.112g。
故答案为:
(1)四;
(2)9:7;
(3)0.1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