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从《论语》中撒贝宁读出了什么?
仁以为己任,修己安人的人生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原则。
《论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2024 统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道法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讲课人:李老师 时间:2025-04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政治认同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能够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促进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塑造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3、中华人文精神的四大内容及
相应内涵、作用
自主学习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1.中华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听习近平讲述文化传承发展之道
姬昌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人文:在古代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也泛指人事,即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或状态。中国古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都基于“人”提出,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间万物,思考人与万物的关系,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释义: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P59
(1)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摘抄)
(3)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摘抄)
下列同学的发言,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人文精神?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处世方法
教化思想
美学追求
生活理念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P59-61★
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俭约自守
中和泰和
名人故事
说一说: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中你有何感悟?
君子和而不同。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差异,并且保留一个尊重的态度,这才是正确的。让世界变得丰富的是我们的差异,所以,当看到他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品茗经典-探究蕴含的人文精神
管鲍之交:性格各异,但能相互理解和尊重
负荆请罪:蔺廉坚持两人相争,就不能共生
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发现问题
笔记区
笔记整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
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古人在作诗赞扬梅兰竹菊时,实则是想歌颂什么?
其所象征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精神
除了诗歌,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相似作用的文艺作品?
绘画
书法
典籍著作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人文精神?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
傲:百折不挠
幽:孤芳自赏
坚:清雅淡泊
淡:冷艳清贞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①内涵
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②作用
探究与分享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
《千里江山图》蕴含着什么样的中华人文精神?
(3)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2.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探究与分享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
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探究与分享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贴年画时,鲜艳色彩、生动形象是“形”,福禄寿喜等寓意为“神”;舞龙舞狮里,矫健动作、灵动姿态为“形”,传递的祈福迎祥之情为“神”,二者皆融入对新年的期盼,尽显独特审美。
探究与分享
体现
作用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从“诗词赏析“、文化遗产中悟生活理念
中和泰和,与自然和谐统一
悯农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
经典赏析
想一想:这些经典名言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表现
意义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知识理解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P59
1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P60
2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
念等诸多方面。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P60
3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P61
4
本课小结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这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这一思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②传统文化都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③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④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2.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 )
①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表明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 ③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体现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助于坚守做人品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3.下面漫画《拒绝浪费》中一家人奉行的生活理念是( )

①俭约自守 ②享乐主义
③消费主义 ④中和泰和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