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导航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导航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导航课
自信
自强
自强
自信
自尊
第一站:民法典星球
第二站:警戒陨石带
环节一
研读教材,全面感知
一、研读教材,全面感知
任务一:朗读单元导语,勾画核心概念
1.朗读教材第75页单元导语,用红笔勾画法律的含义、作用和法治的要求;
2.绘制三个核心概念的关系图。
法律的含义
法治的要求
法律的作用
任务二:精读课题引言,明确学习方向
1.解读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引言(第76页蓝色字),勾画学习要求;
2.解读第十课《走近民法典》引言(第83页蓝色字),勾画学习要求;
3.解读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引言(第93页蓝色字),勾画学习要求。
环节二
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任务三:泛读单元内容,勾画关键词句
泛读第76页到第102页正文内容,用铅笔勾画本单元核心观点,圈出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问题导读 具体位置(标页码、序号)
1.法律的本质。 P76
2.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
3.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4.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完善法律体系做些什么?
6.我国法律有何作用?
7.法律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8.法律是如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
9.法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
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
要求:
1.写下问题关键词,标出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页码是多少?
2.在通读单元内容时,你觉得哪一个内容很难理解?请标记。
3.结合生活现象和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疑惑?请将你的困惑写在教材旁边。
第十课《走近民法典》
问题导读 具体位置(标页码、序号)
1.民法典的内涵、地位、作用。
2.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3.民法典确定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4.人身权的含义、作用。
5.人身权的种类。
6.如何保护人身权?
7.财产权的内涵。
8.保护财产权的作用。
9.财产权的类型。
10.订立合同的意义。
11.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12.继承的方式。
要求:
1.写下问题关键词,标出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页码是多少?
2.在通读单元内容时,你觉得哪一个内容很难理解?请标记。
3.结合生活现象和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疑惑?请将你的困惑写在教材旁边。
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
问题导读 具体位置(标页码、序号)
1.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P76
2.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3.刑法的地位。
4.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5.怎样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青少年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要求:
1.写下问题关键词,标出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页码是多少?
2.在通读单元内容时,你觉得哪一个内容很难理解?请标记。
3.结合生活现象和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疑惑?请将你的困惑写在教材旁边。
任务四:细读单元内容,补充单元目录
浏览第四单元内容,找出本单元每一框涉及到的问题,并在课本目录页中框题的旁边补充框题下的问题,并标注页码范围。
环节三
生生互动,互助答疑
任务四:组内合作交流,互相解决疑惑
要求:1.组内分享个人疑惑;
2.组内互相答疑解惑;
3.提炼共同困惑。
环节四
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高空抛物、坠物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做出责任认定。这说明( )
①高空抛物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属于犯罪行为
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③高空抛物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④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 用意是鼓励公民( )
A.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B.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C.遇到侵害能够正当防卫
D.依法制裁违法犯罪分子
B
4.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权的是( )
①李某借同学的课外书拒不归还
②张某强行向低年级同学收取“保护费”
③王某将李某家丢失的牛牵回家据为己有
④某私营企业主经营所得税后收入4万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5.近年来,我国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青少年应该( )
①学习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②学会保护知识产权,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健全制度,建立高标准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④加强执法,必须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6.某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由同学扮演小法官审判案件。下列案件中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 )
①朱某拒不归还拾得的手表,被失主告上法庭
②买卖双方签订了合同,卖方收款后只发放一半货物
③李某恶意拨打火警电话,向有关部门谎报险情
④为向陈某追索债务,债主将其绑架,向家属索要欠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7.下图给我们的警示(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