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3.5.1根本政治制度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202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介绍人大代表的权利,如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权利的行使方式。 讲解人大代表的义务,如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等。组织学生讨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如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一些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十一课时:基本政治制度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我国多民族地区的特色图片,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活动的照片,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些政治制度?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以人民政协的工作为例,介绍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分析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介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和自治机关的职权。通过展示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就,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介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以某村村民自治的案例为例,讲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产生、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 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出一些与基本政治制度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二课时:国家权力机关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国徽的图片,提问学生: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与我国的国家机构有什么联系?在我国,哪些机关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国家权力机关。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讲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如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定过程和重大事项决策案例进行分析。 以某省人民代表大会为例,介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作用,强调它们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重要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深入分析立法权,介绍法律制定的程序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通过具体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案例,让学生理解立法权的重要性。 讲解决定权,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如何通过行使决定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城市建设规划、财政预算批准等案例为例,让学生感受决定权的实际运用。 介绍任免权,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如何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以地方政府换届选举为例,讲解任免权的行使过程。 分析监督权,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方式和作用。通过监督案例,让学生了解监督权在保障国家机关依法履职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强调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一些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判断人民代表大会在案例中行使了哪些职权。 第十三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国家主席出席重要外交活动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国家主席在履行什么职责?国家主席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讲解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产生方式,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介绍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条件和任期规定。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国家主席的职权 介绍国家主席的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通过具体法律的公布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一职权的行使方式。 讲解任免权,说明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国家工作人员。 介绍外事权,以国家主席出访、接受外国使节等外交活动为例,分析外事权的内容和作用。 讲解荣典权,通过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荣典权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出一些与国家主席职权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四课时:国家行政机关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图片,如交警执法、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市场等,提问学生:这些部门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国家行政机关。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组成 讲解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强调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介绍我国行政机关的组成,包括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以国务院的机构设置为例,介绍行政机关的层级和职能划分。 行政机关的职权 分析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面的管理职权。通过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案例,让学生了解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 讲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强调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分析行政机关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案例为例,让学生感受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一些与行政机关职权和依法行政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第十五课时:国家监察机关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监察委员会查处腐败案件的新闻报道,提问学生:视频中的监察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国家监察机关。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组成 讲解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强调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介绍我国监察委员会的组成,包括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分析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强调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委员会的职权 介绍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职责,说明其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讲解调查职责,通过具体案件的调查过程,让学生了解监察委员会如何对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 分析处置职责,包括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等。 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配合与制约 组织学生讨论:监察机关在工作中如何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分析这种配合与制约机制对保障监察权正确行使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监察机关的相关知识,强调监察机关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出一些与监察机关职权和工作机制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六课时:国家司法机关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法院和检察院的标志,提问学生: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国家机关?它们在司法活动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国家司法机关。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人民法院 讲解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分类,强调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介绍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分析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即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和作用。 强调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障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 介绍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分类,强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讲解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分析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如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等。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内容和作用。 强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一些与司法机关职权和工作原则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判断司法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点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二)讲授新课(25 分钟)互逆命题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命题真假的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互逆定理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三)例题讲解(15 分钟)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如果 a = 0,那么 ab = 0。(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分析:(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已知:在△ABC 中,∠B = ∠C。求证:AB = AC。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在△ABD 和△ACD 中,∠B = ∠C,∠BAD = ∠CAD,AD = AD(公共边),所以△ABD≌△ACD(AAS)。所以 AB = AC。(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如果 x = 2,那么 x = 4。(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对顶角相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五)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六)布置作业(5 分钟)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政治认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法治观念:明确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懂得如何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1.知识导入请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上面的思维导图进行解读。2.视频导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3.新闻导入2024年9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人大代表的职权及履职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难点重点活动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由来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截止2023年末2024年初,我国常住人口140967万人。这么多的人口,如果都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不太现实吧,那么应该如何保障14亿人民当家作主呢?14亿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活动二:人民如何当家作主(1)在我国,国家权力的归属主体是谁?他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人大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产生的?(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4)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活动三:讨论探究材料一:《什么是人大代表》活动三:讨论探究结合上述视频和漫画,请你分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有什么义务?材料二:有人形象地将人大代表的工作比喻为一个“聪”字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1)职权:①审议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②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提出议案。④质询权:提出质询案。(2)义务:①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②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活动四:材料分析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这些变化,对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何意义?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归侨代表42名;连任代表797名,占代表总数的26.77%。与十三届相比,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6.69%,提高了0.9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0%,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降低了1.38个百分点。活动五:探究与分享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修改完善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修改过程中,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修订草案曾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期间,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4年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1)材料一显示了我国建设中的哪一优势 根据材料归纳其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2)材料二中是如何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 (3)概括上述材料和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材料一: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材料二:从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时的全民大讨论,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时的人们纷纷建言献策;从各种形式的基层群众自治,到普通百姓对人大立法、监督等方面工作的深度参与……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始终充满生机活力。(1)材料一显示了我国建设中的哪一优势 并据材料归纳其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优势。作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3)概括上述材料和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2)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推进各项事业。(2)材料二中是如何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 1星题 基础巩固1. [2024·北京模拟]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建立、巩固和完善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好制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后,小林设计了下面的图表。其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DA. ①公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B. ①人民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①公民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①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3.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下列关于人大代表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CA. 人大代表甲就某部法律草案提出自己的意见,行使提案权B. 人大代表乙审议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行使决定权C. 人大代表丙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行使审议权D. 人大代表丁就市长人选投出宝贵一票,行使任免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大代表丙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行使审议权,这是对人民负责,依法履行职责的体现,C正确;人大代表甲就某部法律草案提出自己的意见,行使了审议权,A错误;人大代表乙审议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行使了审议权,B错误;任免权不是人大代表的职权,D错误。故选C。4. 跨越千山万水,心系天下苍生,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带到两会,打通“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让“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由此可见 ( )B①我国致力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人大代表积极行使自己的表决权③我国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④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紧扣国计民生,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精心打磨后形成议案和建议,使群众“金点子”变成了代表“好建议”。这说明( )A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大代表要努力为人民服务③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④人民群众要受人大代表监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2024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 )A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星题 进阶提升7.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题提出下列观点,其中符合主题的有( )A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8. [2024·河南中考] 70年来,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参会的人大代表同样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工厂车间、来自科研院所、来自边关军营……流逝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C①人民群众有政治协商的权利 ②人大代表的来源具有广泛性③人大代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参会的人大代表来自不同领域,这表明人大代表的来源具有广泛性,人大代表来自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这说明人大代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②③正确;政治协商是政协的职能,不是人民群众的权利,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故选C。9. [高阶思维·逻辑推导]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安居乐业。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某市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该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合法程序是( )①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予以落实②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改造议案③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改造议案④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程进展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④→②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合法的程序应该是先由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改造议案,然后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改造议案,再由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予以落实,最后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程进展,即③→②→①→④顺序正确。故选C。10. 人大代表,首先要能“代”,就是代表人民,为人民办事;其次要善于“表”,就是要能充分表达选民的意愿、呼声。这表明人大代表必须( )B①努力服务人民,听取人民群众心声②坚持依法执政,合理行使行政权力③认真提出提案,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建言认真履职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 “闪烁的霓虹灯让夜晚色彩斑斓,但是那些光线照到我家里,严重影响家人的休息。”小雨向同学抱怨,很多同学也有同感。“可是,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向哪儿反映呢 ”一名同学说出了他的困惑。“我们可以向人大代表建议。”班长小聂的话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几位同学准备向人大代表反映光污染现象以及提出建议,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若派你向人大代表汇报调研情况,请你准备一份汇报提纲。(4分,两点即可)示例:光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光污染的危害;解决光污染问题的相关建议。(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如何向身边的人大代表提建议?请献出你的智慧。(4分)示例:给人大代表打电话;到人大代表开设的微博留言;前往人大代表联络处;去人大代表之家联系人大代表。(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3)假如人大代表听取了你的汇报之后,准备首先向有关行政部门咨询相关情况,再进一步调研形成议案提交给当地人大,请你说说在此过程中人大代表行使了哪项职权。(2分)提案权。(2分)(4)就当地光污染问题,你准备向人大代表提出哪些建议 (4分)示例:①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光污染治理。②规范夜晚使用灯光的地点、时间、亮度。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布局灯光设施,节约资源,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④实行精细化管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地位人大代表的履职要求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基本内容人大代表的职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1.实践性作业: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水污染”治理方案,交给当地人大代表。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