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人要自强★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1 人要自强★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2.5.1 人要自强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202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知识与技能理解青春的内涵与价值,认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如四象限法、番茄工作法),能制定个人青春规划。学会用数学统计(如时间分配表)分析时间利用效率,用文字表达青春感悟。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剧表演、时间统计、小组合作等活动,体验青春的责任与意义。
- 经历 “反思 — 规划 — 实践 — 反馈” 的完整流程,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责任感。
- 理解青春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的关系,激发奋斗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春的价值认知,时间管理的实践方法。难点:将珍惜青春转化为持续行动,平衡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青春倒计时(8 分钟)活动 1:生命沙漏
展示沙漏并提问:
“如果青春只有 3000 天(约 8 年),你会如何分配时间?”
(引导学生用数学计算感知青春短暂性)活动 2:青春故事分享
播放纪录片片段《无奋斗不青春》(含科学家、运动员、志愿者的青春奉献事迹),提问:
“这些人物的青春有何共同点?对你有何启发?”2. 探究新知:解码青春价值(15 分钟)活动 1:青春关键词
分组讨论并列出 “青春” 相关词汇(如梦想、奋斗、责任、友谊),用思维导图归纳核心价值。活动 2:青春方程式
数学建模:\(\text{青春价值} = \text{时间利用率} \times \text{目标达成度} \times \text{社会贡献度}\)引导学生用代数思维理解青春的量化与质性关系。活动 3:青春转折点
案例分析:
“小华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小莉坚持每天阅读 1 小时并参与公益。5 年后两人会有何不同?”
(通过角色扮演呈现不同选择的人生轨迹)3. 实践行动:绘制青春蓝图(20 分钟)活动 1:时间诊断师学生填写《一周时间分配表》,用饼图统计睡眠、学习、娱乐、运动等时间占比。小组互评:“哪些时间被高效利用?哪些存在浪费?”活动 2:四象限法规划
学习时间管理工具:象限重要性紧急性示例一高高考试复习二高低长期兴趣培养三低高临时通知的会议四低低无意义刷手机
学生制定《青春每日计划表》,优先完成第二象限任务。活动 3:青春承诺书
撰写个人青春宣言(例):
“我承诺每天用 1 小时提升自我,每月参与 1 次志愿服务,让青春不留遗憾!”4. 升华拓展:青春与责任(12 分钟)活动 1:青春辩论赛
辩题:“青春应更注重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责任?”正反方陈述观点,教师总结:二者相辅相成,青春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与贡献社会的统一。活动 2:青春能量站
心理健康辅导:压力管理技巧(深呼吸、运动放松)。目标分解法:将 “考上理想高中” 分解为每月、每周小目标。5. 课堂总结:青春誓言(5 分钟)学生分享:我的青春规划中最期待的三件事。我将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让青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道德修养:
践行爱国奉献、勤劳善良、自强自律的道德要求,发掘自身的力量,奋发进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关注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为国家发展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健全人格: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1.视频导入:《少年强则国强》
2.人物故事导入:
学习名人故事,感悟自强精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要自强”。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她一边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边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霍金: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轮椅上五十多年,他却身残志不残,专注于科学研究,为人美作出了巨大贡献。
3.情境导入:生活观察
分享你所知道的自立自强的故事并谈谈你对“踮一踮脚尖,我们也能成为他们”的理解。
小李怀揣着梦想走进大学校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课余时间他摆地摊、打零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无论生活多艰苦,他从未停止对知识的追求,始终以学业为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每天待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一天能够记录几十页、上百组数据,直到实验室管理员来锁门,他才急匆匆地收拾东西回宿舍。多年过去,他通过持续奋斗,不断提升自己,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奋力解决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像小李这样自立自强的榜样还有很多,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森斗,敢作敢为,善作善成。这些榜样鼓励着我们每个人:踮一踮脚尖,我们也能成为他们。
自强的作用。
自强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价值。
自强的内涵
自强的作用
难点
重点
活动一:图片观察
观察上述图片,你会产生什么情感共鸣?
活动二:人物分析
小娟生活在山村,父母靠养蚕、养猪和种田为生,一家人过着拮据的乡村生活。虽然生活窘迫,但是小娟却不畏艰难,每天步行30多里路,赶到学校,坐在并不宽敞明亮的教室,专心致志地盯着黑板,生怕漏掉每一个生字和老师鼓励的眼神,尽管生活清贫,但她学习的劲头始终不减。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小娟考入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贴补家用,还积极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小楷生活在大城市,父亲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收入很高。
活动二:人物分析
在家里,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小楷的所有事情都由别人为自己打理,没有零花钱了就向父母要,然后很快挥霍一空。小楷觉得反正父母能够养活自己,自己学习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从来不愿意学习,虽然上下学车接车送,但是他一有机会就逃学。最终,小楷早早辍学,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和父母也经常发生矛盾,他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
(1)小娟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家境优越的小楷又是如何做的?
(2)为什么小娟和小楷会有不同的结果?
自强的内涵。
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活动三:人物分析
材料一:张雨霏是中国游泳界的杰出代表,以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坛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张雨霏自幼练习游泳,小小的年纪便在游泳池边度过了无数个日子。她对游泳的热爱逐渐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她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里约奥运会前,她意识到自己与国外选手的差距,决定改变技术,从零开始,历经艰难岁月,终获涅槃重生。
活动三:人物分析
《感动中国》颁奖辞
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
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
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
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
探索运动的极限,
收割青春的金牌,
冠军是胜者,
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张雨霏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历经艰难岁月,终获涅槃重生,靠的是什么?
活动三:人物分析
张雨霏是如何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张雨霏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无数次的艰苦训练、挫折与困难都考验着她的意志。但她从不放弃,始终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这种精神支撑着她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让她在泳坛逐渐崭露头角。终于,在努力下,她成功地站在了奥运赛场
上,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经历状态起伏和外界压力,张雨霏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她在多项大赛中,斩获众多奖牌。
张雨霏的成功不仅给中国体育事业带来了荣誉,更激发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梦想。她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成为无数年轻人追求目标的动力源泉。
活动三:人物分析
结合张雨霏的事迹,请你分析个人自强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作为一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赛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她在各种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成为中国游泳队的佼佼者。
张雨霏回忆巴黎奥运会时感叹道:“当时觉得自己身后是十四亿中国人民。”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更体现了她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责任与担当。她知道,自己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期望。因此,她在比赛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为的就是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自强的作用。【重点】
(1)对个人:
①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能够“克己”“自胜”,主动
发掘自身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
展的机会。
②自强,使人奋发向上。自强的人,有钡而不舍的坚毅品格,积极
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对社会、国家:自强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命运
和国家的未来。【难点】
填导图·构体系
1星题 基础巩固
1. 从下面《留言条》中可知,儿子需要培养( )
A
A. 自立自强能力 B. 平等待人态度
C. 自尊自爱品质 D. 理解尊重意识
2. 某班准备以“吾辈自强,不负青春”为主题
设计一期板报,下列与该主题一致的有( )
B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此前没有飞行经验,
选拔过程中的各种航天生理功能测试对她而言都是挑战。她
第一次坐离心机时,短短几十秒,6个G的负荷,王浩泽感觉
呼吸困难,肺部像撕裂了一样,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启
示我们要( )
B
①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②勇敢尝试,避免挫折 ③战胜困难,
自强不息 ④无视挑战,顺其自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萧凯恩,幼时因眼癌摘除眼球。不
服输的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学会了
弹钢琴,成为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视障人士。这
启示我们( )
D
A. 身处逆境必定成就美好未来
B. 经历挫折就能获得成功
C. 要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D. 要塑造自强不息的品格
5. [2024·天津中考]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去反
思。做好青春选择,过好青春生活,需要( )
C
①明辨是非,行己有耻 ②自傲自负,敢于尝试 ③安于现状,
随遇而安 ④自立自强,努力拼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自傲自负”“安于现状”“随遇而安”都是错误的表现,
②③排除;①④正确。故选C。
6. 从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到为建设社会主义迎难
而上;从争做改革开放先锋,再到传承红色基因、奋斗新征程,一
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历史充分证明了
( )
C
①自强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②青年自强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④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有相同的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人要
自强
自强的内涵
自强的作用
对个人:使人自主自立;使人奋发向上
对社会、国家: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1.实践性作业:收集自强人物的事例,分析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强取得成功的。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