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2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5.2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202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知识与技能理解青春的内涵与价值,认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如四象限法、番茄工作法),能制定个人青春规划。学会用数学统计(如时间分配表)分析时间利用效率,用文字表达青春感悟。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剧表演、时间统计、小组合作等活动,体验青春的责任与意义。
- 经历 “反思 — 规划 — 实践 — 反馈” 的完整流程,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责任感。
- 理解青春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的关系,激发奋斗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春的价值认知,时间管理的实践方法。难点:将珍惜青春转化为持续行动,平衡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青春倒计时(8 分钟)活动 1:生命沙漏
展示沙漏并提问:
“如果青春只有 3000 天(约 8 年),你会如何分配时间?”
(引导学生用数学计算感知青春短暂性)活动 2:青春故事分享
播放纪录片片段《无奋斗不青春》(含科学家、运动员、志愿者的青春奉献事迹),提问:
“这些人物的青春有何共同点?对你有何启发?”2. 探究新知:解码青春价值(15 分钟)活动 1:青春关键词
分组讨论并列出 “青春” 相关词汇(如梦想、奋斗、责任、友谊),用思维导图归纳核心价值。活动 2:青春方程式
数学建模:\(\text{青春价值} = \text{时间利用率} \times \text{目标达成度} \times \text{社会贡献度}\)引导学生用代数思维理解青春的量化与质性关系。活动 3:青春转折点
案例分析:
“小华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小莉坚持每天阅读 1 小时并参与公益。5 年后两人会有何不同?”
(通过角色扮演呈现不同选择的人生轨迹)3. 实践行动:绘制青春蓝图(20 分钟)活动 1:时间诊断师学生填写《一周时间分配表》,用饼图统计睡眠、学习、娱乐、运动等时间占比。小组互评:“哪些时间被高效利用?哪些存在浪费?”活动 2:四象限法规划
学习时间管理工具:象限重要性紧急性示例一高高考试复习二高低长期兴趣培养三低高临时通知的会议四低低无意义刷手机
学生制定《青春每日计划表》,优先完成第二象限任务。活动 3:青春承诺书
撰写个人青春宣言(例):
“我承诺每天用 1 小时提升自我,每月参与 1 次志愿服务,让青春不留遗憾!”4. 升华拓展:青春与责任(12 分钟)活动 1:青春辩论赛
辩题:“青春应更注重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责任?”正反方陈述观点,教师总结:二者相辅相成,青春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与贡献社会的统一。活动 2:青春能量站
心理健康辅导:压力管理技巧(深呼吸、运动放松)。目标分解法:将 “考上理想高中” 分解为每月、每周小目标。5. 课堂总结:青春誓言(5 分钟)学生分享:我的青春规划中最期待的三件事。我将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让青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政治认同:
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远大理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责任意识:
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做到对他人负责,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人物故事导入:于敏
于敏是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为中国核武器研究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他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两年后转入物理系,专注于理论物理研究,学习成绩名列榜首。
他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起关键作用,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推动了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他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与杨立铭教授合著了中国第一本原子核理论专著。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被誉为具有极高天赋和爱国情怀的科学家,其事迹体现了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名言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行有道,四时成序,天下万物,流布成形,年年岁岁,无有差错,故《周易》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天道刚强劲健,与此相应,君子处世为人,也应该效仿天道,力求进步,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个性品质。
3.英雄模范事迹导入:生活观察
(1)你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的事迹?
(2)结合英雄模范的事迹,说说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多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自强不息、百折不晓、英勇奋斗的英雄模范,既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
●精神之光,永不媳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奋斗不息,以身许国。—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
●面向屠刀,视死如归。—陈延年
●勤奋工作,踏实劳动。—许振超
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原因
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难点
重点
活动一:人物分析
宋濂幼时酷爱读书,但因家贫无计,只能向藏书人家借阅书籍,逐字抄下。为了保证按时还书,数九寒天手指都冻僵了,他仍坚持抄书。为了得到名师指点,宋濂常常冒着凛冽寒风,蹚着数尺深的大雪,翻越一座座大山,寻师求教。见到老师后,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在求学这条路上,宋濂可谓拼尽了全力,终从寒门书生成长为一代大儒。
1970年11月15日,年仅47岁的“铁人”王进喜因身患胃癌医治无效去世。他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
活动一:人物分析
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伴随着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液,成为最鲜亮的底色,时至今日,仍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
阅读上述材料,你能否从中探寻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文化密码?
活动二:习语近人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讲到:“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和要求?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原因。
(1)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
(2)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手握历史的接力棒,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活动三:人物分析
1932年,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11月,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开始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
上中学时,王永志品学兼优,立志要当一名农学家。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改变梦想,立志投身国防,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
1955年,王永志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和导弹设计专业。学成归国,王永志成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的一员,投身到了我国航天事业。
活动三:人物分析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王永志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有人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自强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根据王永志的事迹,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活动四:人物分析
(1)陆鸿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加倍努力,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童年时代,陆鸿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他虽然心里难过,但他一直很努力地读书。因为生病导致手指功能受损,他写字特别慢,每次考试常常来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终成功考入了一所承诺毕业后包分配的中专。
然而,毕业时现实却又开起了无情的玩笑,班上其他五十几个人都被用工单位接收了,唯独他因为残疾而被拒之门外。求职屡屡遭拒,父亲却在此时病情加重,他当时就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拼命努力,早日成为这个家的主心肾。没有手艺、没有本钱,他就选择先去跟亲戚学门手艺。无论学敲白铁皮、修自行车还是做开水房的小本经营,陆鸿都非常用心。他明白,自己是个残疾人,要比平常人更加努力拼搏,事业才可能成功。
活动四:人物分析
(2)陆鸿身残志坚,不断拼搏的事迹,对于我们培养自强精神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后来,陆鸿下定决心自主创业。经历了无数底层职业的摸爬滚打,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拓展到纸质影集生产,从6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拥有几十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但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几十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 400万。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为: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重点】
(1)树立远大理想。
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2)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①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
②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①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
②要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做事、身体力行。
③每一项事业,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填导图·构体系
1星题 基础巩固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诗句体现了( )
A
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
②中华儿女“国之强健路,吾辈当自强”的信念
③战士们浴血战场、奋勇杀敌的远大抱负
④战士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
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祖国梦想之中。对此活动主题认
识正确的有( )
B
①我们要有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②趁着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③青少年要乐于实践,敢于尝试,无所不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找到青春进取的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
春篇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某中学组织全校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一组组冲锋陷阵、强
攻横渡、爬冰卧雪的雕像令同学们激动不已,同学们纷纷立志要向
革命前辈学习,报效祖国。可见,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
C
①砥砺前行,磨砺锲而不舍的品格
②继承英雄遗志,以战争换取和平
③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④牢记历史,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在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
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
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
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
篇章。听党话,跟党走,中学生应 ( )
D
①发掘自身力量,确保事事成功
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
③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
④坚持苦干实干,磨砺坚强意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该效法天地永
远不停地前进。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离不开自强
不息的伟大精神。以下能体现自强不息的有( )
C
①悬梁刺股 ②师道尊严 ③卧薪尝胆 ④愚公移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
造。下列关于自强不息的精神说法正确的有( )
D
①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
②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③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
④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星题 进阶提升
7. [2024·扬州中考改编]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以文科
基础学习理工课程感到非常吃力,但他坚信人的潜力是无限
的。他通过虚心请教别人,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孜孜以求,
终于战胜了一个个事业上的“拦路虎”,为国出征太空。这启
示我们( )
B
①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成就 ②解决困难靠别人
③自强的人定能获得成功 ④要心怀爱国之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2024·福建中考改编]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少时的毛泽东
写给父亲的一首诗。下列选项与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吻合的
是( )
D
A. 坚定个人理想就能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B. 认真对待各门课程,为将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C. 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凡事都身体力行
D. 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相结合
9. 在岗位上值守、在街巷中奔忙、在工地上劳作……这些平
凡却不凡的身影,刻录下了奋斗中国的时代剪影。这启示我
们青少年( )
D
①可以尽情享受祖国发展成果,纵享青春乐趣
②要提前进入社会,勇毅前行,创造人生价值
③站在时代的潮头,接续奋斗,创造精彩人生
④应借青春力量自强不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做自强
不息的
中国人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原因
如何做自强不
息的中国人
树立远大理想
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1.实践性作业: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写一份“我的自强宣言”。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