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202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民主的含义与发展历程,明确不同历史时期民主的特点,重点理解我国新型民主的内涵、特点与优势。 列举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说明这些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升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案例、数据以及对比不同国家的民主模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归纳和比较鉴别的能力,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民主。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我国新型民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新型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把握我国新型民主具有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认识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理解我国新型民主的独特优势,以及与西方民主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将对民主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增强民主意识。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引入丰富的案例,如村民自治、社区民主协商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我国新型民主的实践,理解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比较分析法:对比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分析其在选举制度、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认清我国新型民主的优势。 讨论探究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民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情境体验法:创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的流程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系列与民主相关的图片,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现场、村民委员会选举、社区民主议事会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思考图片所反映的主题。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 “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民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民主的存在?”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对民主的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二)新课讲授(20 分钟) 民主的足音 民主的含义与起源:讲解民主的词源和基本含义,介绍民主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起源和演变,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民主的形式和特点。 中国民主的探索历程:回顾中国近代以来为追求民主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新型的民主 本质与特点:重点讲解我国新型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列举人民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实例,阐述我国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制度保障:介绍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四大政治制度,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这些制度如何从不同层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例如,通过讲述人民代表大会的运作流程,让学生了解人民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话题设置:给出讨论话题 “我国新型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何不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围绕话题,从选举制度、决策机制、民主参与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收集资料,分析对比,形成小组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质疑,通过交流互动,深化学生对我国新型民主优势的认识。 (四)情境体验(10 分钟) 情境创设:模拟社区民主议事会的场景,设置一个社区公共事务议题,如 “社区公园的改造方案”,让学生分别扮演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等角色,按照民主议事的流程,开展讨论和决策。 体验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在模拟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参与民主实践。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的发展历程、我国新型民主的特点和制度保障,以及民主实践的体验。 要点强调:再次强调我国新型民主的本质和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关注民主建设,参与民主生活。 (六)课堂练习(5 分钟) 题目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如 “我国新型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我国的一项民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学生作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讲解反馈: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七)布置作业(5 分钟)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主题为 “我身边的民主”,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或观察到的民主现象,以及对我国新型民主的认识和感受,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一次社区民主活动,如社区志愿者招募、环境整治意见征集等,并记录活动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数据等教学素材,如民主发展历程的动画视频、我国民主制度运行的案例视频等。 收集与民主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案例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 准备模拟情境所需的道具和资料,如社区议事会的标识牌、议题资料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小组讨论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习目录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同学们,我们班的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是班主任指定的还是同学们民主推选的?你们更喜欢用哪种方式产生班干部?为什么?同学们投票选举产生推选。更喜欢由同学们投票选举产生。民主选举调动了全班学生参加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委能得到大家的信赖和支持,这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1.情景导入结合视频思考,我国每年召开两会有什么意义?2.视频导入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民主。3.漫画导入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法治保障的原因。实现新型民主的做法。难点重点活动一:认识民主的内涵大部分同学都支持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大家想想:民主选举班干部要注意些什么?首先,根据不同职位制订班干部职责,拟订不同职位班干部的推荐条件,成立班干部民主选举委员会。其次,制订班干部候选人产生办法:可以自愿报名,也可以同学推荐,还可以由班主任推荐,候选人需填写报名表;由班干部民主选举委员会根据职务与报名表自述、候选人平时的表现确定候选人。再次,候选人陈述参选理由。最后,制订班干部选举产生办法:实行一人一票;参加投票的人数要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投票结果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活动一:认识民主的内涵从班干部民主选举的过程看,你心目中的民主是怎样的?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大多数人当家作主,人民平等自由地生活,公平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活动一:认识民主的内涵中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 总统共和制日本 君主立宪制德国 议会共和制结合图片思考:为什么不同国家会选择不同的民主制度?民主的内涵。①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②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③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活动二:探究新型民主之路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教材P30—32,一同回顾中国人民探索民主价值的历程。思考如下问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有什么不同?(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价值进行了哪些探索?(3) 其他阶级为什么会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1. 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的不同民本思想是以民为本,把人民大众作为统治的根本,以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要作为统治阶级制定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现代民主思想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840年以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现在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未实现还权于民2. 我国民主价值的探索历程:3.其他阶级为什么会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从中国民主价值的探索历程来看,其他阶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还权于民。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新型民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活动三:法治保障新型民主材料: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1954年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1982年,我国通过了现行宪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现行宪法经过五次修正,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需要法治保障。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活动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小组合作,结合视频内容,谈谈新型的民主是如何体现的。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2)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实现方式: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4)意义: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活动五:实现新型民主的方法结合活动四的视频,运用教材有关知识,请大家小组合作回答:实现新型民主的形式和制度是什么?形式:①选举民主(直接选举、间接选举)。②协商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制度: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真实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A.它的具体国情B.当政者的意图C.当前的国际形势D.民主先贤的追求A234567891011121312.小华和同学在探寻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的活动中搜集到以下资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3456789101112131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在中国社会中确立B.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C.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D.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答案:D234567891011121313.[2024·福建中考]为满足一名盲人代表的阅读需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首次设立盲文翻译小组,付出大量精力,制作了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细微之处(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B.说明了公民通过不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C.彰显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D.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234567891011121314.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 977名,以下是部分代表数据:这鲜明地反映了( )A.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B.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C.我国公民能更便利地参与政治生活D.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得到充分保障B23456789101112131界别 少数民族代表 妇女代表 一线工人、农民代表 专业技术人员代表 党政领导干部代表人数 442名 790名 497名 634名 969名占比 14.85% 26.54% 16.69% 21.30% 32.55%5.通过搭建“全天候”的代表联系群众平台、“接地气”的国家机关基层联系平台、“沾泥土”的民主议事平台,各级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基层民主落点更细、效果更实。这反映出全过程人民民主( )A.全靠人大代表来践行B.只需发展基层民主C.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D.体现人民的全部意志C234567891011121316.全国各地政府的“网络问政直通车”,畅通民意渠道,让百姓多上网少上访,多将问题解决在当地,多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由此可见( )A.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B.网络问政是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根本途径C.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多D.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D234567891011121317.[2025·漳州月考]在“人民民主”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下列信息。能够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真谛的有( )①某社区召开居民专题议事会,破解违建难题,促进共治共享②全国政协会议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广泛凝聚共识③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完成了换届选举④某市全面启动了机关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34567891011121318.下列哪幅图的场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56789101112131D9. (跨学科·历史)一度贫弱的大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下面民主进程路径正确的是( )①“百日维新”不可能实现国富民强 ②人民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③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④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得以真正确立A.①→②→③ B.①→④→③C.②→③→④ D.②→④→③23456789101112131D23456789101112131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人民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得以真正确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正确路径是②→④→③;①未涉及人民民主。故选D。10.2025年两会期间,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列子日提出的“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得到多位代表响应,来自中建五局的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关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保障的建议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国务院工作人员现场记录并回应代表意见,财政部对市政管养工人待遇问题当场反馈。这体现了(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民意通过制度渠道转化为政策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345678910111213111.[2025年1月重庆渝中期末]2024年是党中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10周年。截至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 300多个。2015年至202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就183件次法律草案征求联系点意见27 880多条,其中有3 200多条被立法研究吸纳。由此可见,基层立法联系点( )①彰显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是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根本途径②承载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③赋予了公民更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④生动诠释了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56789101112131D12.[2025·芜湖模拟]【推进现代化 践行人民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话题,甲、乙两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23456789101112131请你对两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观点正确,乙同学观点片面。(1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3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2分)234567891011121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法治保障的原因民主的内涵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实现新型民主的做法我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程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属性本质特征人民民主的真谛特点、实现方式、意义党的领导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制度保障1..实践性作业:请你进行调查、访谈,了解你们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过哪些民主活动(选举、听 证会),下节课课上进行分享。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