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金属的化学性质--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做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2 金属的化学性质--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做课件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8.2.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八单元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及条件。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含义,能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金属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经历 “提出问题 — 设计实验 — 归纳结论” 的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树立合理使用金属资源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置换反应的微观实质与判断。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动画)、实验视频(钠与水反应)。学具:实验材料:镁条、锌粒、铁丝、铜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砂纸、试管、镊子。实验记录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填空练习。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 分钟)生活案例:
展示 “铁生锈”“铝锅耐腐蚀”“真金不怕火炼” 图片,提问:
“为什么不同金属的‘命运’不同?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关系?”揭示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 从反应规律到实际应用。2. 探究新知(30 分钟)活动一:金属与氧气反应回顾旧知:
镁条燃烧、铁丝加热、铜片变黑的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归纳规律:活泼金属(如 Mg、Al)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铁、铜在加热时反应,金高温下也不反应。结论:金属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越容易。活动二:金属与酸反应分组实验:
向镁、锌、铁、铜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金属现象(气泡速率)反应方程式镁剧烈(最快)\(\text{Mg} + 2\text{HCl} = \text{MgCl}_2 + \text{H}_2↑\)锌较快\(\text{Zn} + 2\text{HCl} = \text{ZnCl}_2 + \text{H}_2↑\)铁缓慢\(\text{Fe} + 2\text{HCl} = \text{FeCl}_2 + \text{H}_2↑\)铜无现象不反应归纳规律:氢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氢后金属不能。反应剧烈程度:\(\text{Mg} > \text{Zn} > \text{Fe}\)。活动三: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演示实验: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现象:铁丝表面变红,溶液变浅绿)。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现象:铜表面变黑,溶液变蓝)。化学方程式:\(\text{Fe} + \text{CuSO}_4 = \text{FeSO}_4 + \text{Cu}\)\(\text{Cu} + 2\text{AgNO}_3 = \text{Cu(NO}_3\text{)}_2 + 2\text{Ag}\)归纳规律:活泼金属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不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text{Fe} > \text{Cu} > \text{Ag}\)。活动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展示完整顺序表(K→Au),讲解: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前金换后金(盐溶液反应条件:盐可溶,前金≠K、Ca、Na)。3. 巩固练习(10 分钟)基础题: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方程式:铝与稀硫酸 → \(2\text{Al} + 3\text{H}_2\text{SO}_4 = \text{Al}_2(\text{SO}_4\text{)}_3 + 3\text{H}_2↑\)铜与氯化银 → 不反应(氯化银难溶)拓展题:
设计实验验证 Zn、Fe、Cu 的活动性顺序(提供药品:锌粒、铁丝、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4. 课堂小结(5 分钟)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规律、活动性顺序应用。教师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判断反应的 “钥匙”,需结合条件灵活运用。5.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习题,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为什么铝制品耐腐蚀?设计实验探究:镁、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写出步骤、现象、结论)。查阅资料: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思考是否符合常规规律。五、板书设计plaintext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Mg > Al > Fe > Cu > Au
二、金属与酸反应
H前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如Mg、Zn、Fe)
三、金属与盐反应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如Fe→Cu,Cu→Ag)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直观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但对 “盐溶液反应条件” 需强化练习。可增加 “废液处理” 环保问题讨论,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注意事项:
实验时强调酸液安全操作,钠与水反应需教师演示(因反应剧烈)。结合 “湿法炼铜” 等历史案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诉我。分享设计金属与氧气、酸、盐反应的课堂导入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含实验)推荐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范文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通过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西汉时期刘安撰写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就是湿法炼铜。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铝与硫酸铜
铜与硝酸银
铜与硫酸铝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u + 2AgNO3 Cu(NO3)2 + 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和硫酸铝不反应。
铝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铜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铜不能从硫酸铝溶液中置换出铝。
Al、Cu、Ag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Cu>Ag。
实验分析:
我们是金属2的化合物
我是金属1
金属2
酸根
金属1
金属2
金属1
酸根
我把金属2赶走了,因为我比它的活动性更强
典例1 下列溶液中不能与锌反应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氯化镁溶液
D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许多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如金属活动性:Zn > Fe,Cu > Ag。
(2)判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如Fe + 2HCl FeCl2 + H2↑,而Cu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一般指盐酸或稀硫酸
(3)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但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水,否则不反应,如Fe和AgCl(不溶于水)不反应。
1.为什么要用不活泼的金属制造货币?
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防止锈蚀
想一想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能否用锡壶装醋?
不能用锡壶装醋,因为锡能跟酸反应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某种金属是否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或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物质的性质
已有信息
实验
预测
验证
设计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试一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设计方案1:“两单夹一液”。
试剂:锌片、银片、CuSO4溶液。
操作:将锌片、银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判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固体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方法
设计方案2:“两液夹一单”。
试剂:ZnCl2溶液、AgNO3溶液、铜丝。
操作与判断:将铜丝分别放入ZnCl2、AgNO3溶液中,根据是否有金属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方案3:“两单一液和一酸”。
试剂:锌片、铜丝、AgNO3溶液、稀盐酸。
操作与判断:取锌片、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验证Zn和 Cu的活动性顺序;然后再将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顺序。
A.X>Y>Z B.Z>X>Y
C.X>Z>Y D.Y>X>Z
B
典例2 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加入稀硫酸中
XYZ
金属活动性:X、Z>H
X、Z表面有气泡生成
无变化
Y表面无气泡生成
金属活动性:H>Y
X
放入ZCln溶液中
金属活动性:Z>X
金属活动性:Z>X>Y
1. [2024 重庆]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金属化合物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A
【点拨】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①正确;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②错误;反应生成的金属化合物为硫酸亚铁,③错误;该反应有铜生成,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④正确。
返回
2. (1)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________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___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________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_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3CuSO4===Al2(SO4)3+3Cu
银白

Cu+2AgNO3===Cu(NO3)2+2Ag
【点规律】
描述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既要关注金属表面的变化,又要关注溶液颜色的变化。如:有铜生成,则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金属;FeSO4、FeCl2、Fe(NO3)2的溶液为浅绿色,CuSO4、CuCl2、Cu(NO3)2的溶液为蓝色,镁、铝、锌、银的盐溶液为无色。
返回
3. [2023 广西]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K B. Zn C. Cu D. Ag
A
【点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中钾的位置最靠前,活动性最强。
返回
4. 一般来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是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A. 铁 B. 铜 C. 钠 D. 锌
B
返回
5. [中考 黄石]向装有等量的同种盐酸的四支试管中,分别随机加入相同规格的Mg、Fe、Cu、Ag片,甲和丙中均有气泡产生,且丙更剧烈,乙和丁中无明显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中放置的是(  )
A. Mg  
B. Fe
C. Cu
D. Ag
B
【点拨】
向装有等量的同种盐酸的四支试管中,分别随机加入相同规格的Mg、Fe、Cu、Ag片,甲和丙中均有气泡产生,且丙中更剧烈,乙和丁中无明显现象,则丙中加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镁,甲中加入的是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铁;Cu、Ag不与稀盐酸反应,是放入乙和丁中的一种。
返回
6. 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应位置。
Mg
Fe
Ag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R为铁,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填“化合”“分解”或“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
置换
返回
7.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为Cu、Sn(锡)合金,现有铜、锡两种金属,为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 稀盐酸   B. CuSO4溶液
C. FeSO4溶液 D. SnSO4 溶液
C
【点拨】Cu、Sn均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铁>锡,铁>铜,但无法确定锡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项试剂不能选用。
返回
8. 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 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 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 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B
【点拨】
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不反应,没有锌析出,故选项A错误;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B正确;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R,溶液变浅绿色,故选项C错误;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故选项D错误。
返回
9. [中考 德州]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
【点拨】锰能置换出铁,则活动性锰大于铁,锰属于氢前金属,能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
返回
10. [2024 滨州]下列各组试剂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CuSO4溶液  Fe  Ag
B. FeSO4溶液  稀H2SO4  Cu Ag
C. AgNO3溶液  稀H2SO4  Fe Cu
D. AgNO3溶液  FeSO4溶液 Cu
B
【点拨】
Cu、Ag与FeSO4溶液、稀H2SO4均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项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返回
课堂小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判断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Cu + 2AgNO3 Cu(NO3)2 + 2Ag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