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下·东阳期中)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A.长时间使用电脑B.躺在沙发上看书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腈【答案】C【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用眼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B.长时间使用电脑、躺在沙发上看书都是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容易导致近视,故AB错误;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状体舒张,可以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故C正确。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容易导致病菌感染,故D错误。故选C。2.(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太阳底下感觉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肤的( )A.冷热觉 B.嗅觉 C.触觉 D.痛觉【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皮肤和某些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因此,春天到了,我们在太阳底下感觉暖融融的,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故选A。3.(2024七下·东阳期中)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 )A.①—卵巢 B.②—输卵管 C.③—子宫 D.④—阴道【答案】A【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等。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解答】“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2024七下·东阳期中)下列对“看不见的光”利用中,利用到紫外光的是( )A.用遥控器调电视节目 B.测温枪测温C.验钞机验钞 D.响尾蛇捕猎【答案】C【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解析】【分析】光由红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解答】A.用遥控器调电视节目是利用红外线,故A错误;B.测温枪测温是利用红外线,故B错误;C.验钞机验钞是利用紫外线,故C正确;D.响尾蛇捕猎是利用红外线,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4七下·东阳期中)四月是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其中一类宣传是展览野生鸟类影像作品,这次野生鸟类影像作品中展示了东方白鹤,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下列关于东方白鹤胚胎发育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D.无性生殖【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鸟类生殖方式的知识判断。【解答】东方白鹤属于鸟类,生殖方式为卵生,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2024七下·东阳期中)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下列现象与日晷中的日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D.日食形成【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的图片,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与日晷的工作原理对照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日晷中的日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景物在水面呈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日食的形成是月亮挡住太阳的光线,在地球形成的暗影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符合题意。故选D。7.(2024七下·东阳期中)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反射角等于60°C.折射角大于60° D.折射角等于0°【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6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60°,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2024七下·东阳期中)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具有普遍性,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播花粉,下列不是与之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花朵颜色鲜艳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气味 D.花粉小而轻【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风媒花是借风力完成传粉的花,其花小,不鲜艳,花被退化或不存在;无香气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数量较多,外壁光滑。而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气味,或有蜜腺。 风媒花是借风力完成传粉的花,其花小,不鲜艳,花被退化或不存在;无香气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数量较多,外壁光滑.而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气味,或有蜜腺.【解答】 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播花粉,主要的特点是:A花朵颜色鲜艳 、 B能分泌花蜜 、 C有芳香的气味;风媒花是依靠风力传播划分,特点是D花粉小而轻;故答案为:D.9.(2024七下·东阳期中)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灯光是白色,桌面是绿色 B.灯光和桌面都是绿色C.灯光是绿色,桌面是白色 D.灯光是蓝色,桌面是黄色【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颜色【解析】【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白光照到绿色桌面时被反射,则桌面显示绿色,故A不合题意;B.桌面反射灯泡发出的绿色,因此显示绿色,故B不合题意;C.白色桌面反射灯泡的绿光,显示绿色,故C不合题意;D.黄色桌面只反射黄光,不能反射绿光,因此显示黑色,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七下·东阳期中)很多微生物细菌真菌对我们生活都是有益的,如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结合而成的滋补品,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霉菌都是有害的B.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C.乳酸杆菌是单细胞生物D.木耳长在树上,可以用种子繁殖【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菌和霉菌的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故A错误;B.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故B错误;C.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故C正确;D.木耳真菌,用孢子繁殖,故D错误。故选C。11.(2024七下·东阳期中)小潘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潜望镜中是两块平面镜,它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不改变成像的性质,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A.12.(2024七下·东阳期中) 关于豌豆种子的萌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豌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B.只要外界条件合适,种子就能萌发C.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多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豌豆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解答】A.豌豆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B.如果胚被损坏,即使外界条件合适,种子也不会萌发,故B错误;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减少,故C错误;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就是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D。13.(2024七下·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物体速度的变化规律,然后与图片信息对照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小球的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一直增大,故A不合题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符合题意;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故C不合题意;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速度一也直增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B。14.(2024七下·东阳期中)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1)楼房静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2)楼房静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解答】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故选D15.(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1,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而图中v=12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而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16.(2024七下·东阳期中)每年春天,各个公园的樱花盛开,美不胜收。(1)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 更好发育。(2)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由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 花(填“粉色”或“红色”)。【答案】(1)侧芽(2)红色【知识点】芽的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处生长,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数。(2)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解答】(1)为了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侧芽更好发育。(2)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是使用红色樱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红色花。(1)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处生长,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数。所以为了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侧芽更好发育。(2)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是使用红色樱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红色花。17.(2024七下·东阳期中)(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应 ,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2)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①太阳 ②月亮 ③萤火虫 ④点燃的蜡烛 ⑤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答案】张大嘴巴;①③④⑤【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1)当发生巨大的声响时,要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才能保证鼓膜不被震破;(2)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2)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则属于光源的是①③④⑤。18.(2024七下·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答案】变小;介质【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钟罩实验中,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9.(2024七下·东阳期中)(1)根据你的观察,我们每天煮成米饭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 部分。(2)上图大豆种子示意图中,标号 所示的结构为其萌发提供了营养。【答案】(1)胚乳(2)④【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养料的结构,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解答】(1)我们每天煮成米饭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2)大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1)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养料的结构,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20.(2024七下·东阳期中)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 ,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 。【答案】C;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答】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C,我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21.(2024七下·东阳期中)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果农一般都采用上图中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属于 繁殖,这种培育方式的优点是 。【答案】营养;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营养繁殖的方法包括分离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营养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遗传性状、比种子繁殖成苗快、选材容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果农一般都采用上图中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属于营养繁殖,这种培育方式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22.(2024七下·东阳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下,由图像可知:(1)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是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答案】(1)甲、乙(2)向后运动【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提取信息,根据分别计算三者的速度,最后比较大小即可;(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作图可知,甲的速度大小v甲=4m/s;乙的速度;丙的速度为;则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综上所述,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1)甲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乙图像是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丙的图像也是s-t图像,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由于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23.(2024七下·东阳期中)下面是某科学实验小组进行的几组光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E、F在同一平面上,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所示,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E,并用另一张卡片F覆盖在E上,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F,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符合要求的是 。(填字母)【答案】(1)靠近(2)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入射角的变化,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反射角的变化,进而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改变;(2)探究小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小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大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靠近ON。(2)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靠近ON。(2)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2024七下·东阳期中)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如果人眼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再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应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答案】前方;凹【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晶状体过度弯曲,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则光线的交点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此时需要发散光线,让交点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因此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5.(2024七下·东阳期中)双休日,小明和小伙伴到西湖游玩。小明突然叫起来:哇!怎么回事啊,鱼咋在云中游呢?同伴“小博士”告诉他这“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还拿出刚买来的玩具激光枪要准备打鱼,小博士告诉他,你应对准 (填“看到的鱼”“看到的鱼上方”或“看到的鱼下方”)开枪才能打中鱼。【答案】折射;看到的鱼【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鱼在水中,它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位置变浅的鱼的虚像。(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用激光正对鱼照射,如果把鱼照亮,说明激光沿原光路反方向射回去,所以小明想用激光枪打鱼,他应将激光枪瞄准看到的鱼的位置。26.(2024七下·东阳期中)入春以来,降雨量少,农民播种在土壤中的种子迟迟没有出苗。近期,由于降雨量的增加,旱情得到缓解,农民及时进行补种,以确保今年的粮食产量不受影响。为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设置对照组,放在合适环境中培养。②连续六天,每天定时观察甲、乙、丙三组种子萌发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数据如表:时间 分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甲组种子的发芽数 0 0 0 0 0 0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3 32 45 49 49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2 33 44 46 48③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1)如果想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一问题,应选择甲与 两组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2)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乙组种子 (填“适合”或“不适合”)播种。(3)如果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实验组丁,请写出这组实验条件设计: 。【答案】(1)乙(2)适合(3)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发芽率的定义计算,然后确定是否适宜播种;(3)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气时,其它条件都相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水分这个因素,故选甲和乙;(2)根据题意可知,乙组种子50颗,发芽45可知,则第5天的发芽率是:49/50×100%=98%,发芽率超过90%,适合播种。(3)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时,除了空气外,丁组的其他条件都要与乙组相同,所以丁组的条件为: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1)甲与乙以水分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乙组种子第5天的发芽率是:49/50×100%=98%,发芽率超过90%,适合播种。(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如果需要“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则需要设置一组以空气为变量的探究实验,所以除了空气外,丁组的其他条件都要与乙组相同,所以丁组的条件为: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27.(2024七下·东阳期中)小明同学按图中甲所示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小明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 4物距u/cm 4.2 5.0 6.8 10.0像距v/cm 3.7 4.5 6.3 9.5(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3)小明站在A侧实验,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操作可知:平面镜所成蜡烛的像的性质是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小明发现平面镜成像中: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请分析小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答案】(1)便于找到/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玻璃板是半透明的分析;(2)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测量工具;(3)重合,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关键是确定像是哪个反射面形成的,进而测量正确的像距即可。【解答】(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根据表格可知,探究过程中需要得到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距离。(3)根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大小相等。(4)实验中像距始终比物距小于0.5cm,该距离为玻璃板的厚度,应测量PA'的距离,而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1)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2)探究过程中需要得到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距离。(3)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大小相等。(4)实验中像距始终比物距小于0.5cm,该距离为玻璃板的厚度,应测量PA'的距离,而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28.(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 ;(2)用此透镜进行图乙所示实验,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放在20cm处,移动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质是 ;(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下”或“不”)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答案】10.0厘米;倒立缩小的实像;上;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光心到焦点的距离;(2)根据乙图确定此时的物距,然后与焦距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3)①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②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1)根据甲图知道,凸透镜对准50cm处,光屏对准6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的物距u=50.0cm-20.0cm=30.0cm,即u>2f,此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①蜡烛越烧变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②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对于成像的性质没有影响,只会因为会聚光线减小,导致成像的亮度下降,故C正确。故选C。29.(2024七下·东阳期中)近年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市进行。小东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小东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A不饮酒 B饮一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第一次 24.5 32.2 48.7第二次 25.5 34.2 ①第三次 25.1 35.0 51.3说明:表中测量值为小东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1)测量并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___________。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2)请帮小东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 。(3)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4)小东还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答案】(1)C(2)53.0(3)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4)实验人数/测量次数/饮酒量(合理即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30.(2024七下·东阳期中)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东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2.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3)小科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科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答案】(1)3(2)不能,长度、直径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3)将金属管悬挂起来,轻推使其摆动(但不敲击);若有听到声音,则说明声音由于摆动产生,反之则不是【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频率最小的管子,它对应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3)将金属管悬挂起来后,推动使其摆动,如果此时发声,那么猜想正确;否则,猜想错误。【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频率最小的是3号管子,则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而探究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时,要控制长度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题目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不能得出对应结论。(3)①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②判断方法: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1)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3号管子的频率最低,则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3)[1]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2]判断方法: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31.(2024七下·东阳期中)(1)如图甲所示,S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O是一条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请画出SO的反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3)完成图丙光路图。【答案】(1)(2)(3)【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3)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作图。【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 则入射角为90°-50°=40°。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的反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2)首先通过A点作垂直镜面的虚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右侧画出对应的像点A'。同理,找到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过托途径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由于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以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如下图(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3)图丙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32.(2024七下·东阳期中)早晨有一束阳光从空气斜射到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的 夹 角 为83° 。(1)折射角的大小为 ,若随着太阳的升起,当入射角减小 10°时,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2)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 8km,则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37°;50°;500s【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画出光路图,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即可;(2)根据公式计算太眼光到地球的时间。【解答】(1)根据题意,作图如下:,已知,所以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减小10°,此时入射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等于50°;(2) 根据题意可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33.(2024七下·东阳期中)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运动的;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西;静止(2)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则隧道的长度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行驶时间。【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①②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否则,它是运动的;(2)根据s=vt计算列车行驶的路程,根据“隧道长度=行驶距离+车长”计算即可;(3)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路程等于隧道长和车长之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即可。【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以列车为参照物时,隧道与列车之间在向西是方向上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隧道是向西做匀速运动。②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1)[1]以在匀速向前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隧道是向西做匀速运动。[2]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相对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2)由于v=72km/h=20m/s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加上车身长即为隧道长度(3)列车长150m,它以72km/h(合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1150m长的隧道,由知道,行驶时间34.(2024七下·东阳期中)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A.幼虫需要光线 B.幼虫需要氧气C.幼虫要寻找食物 D.以上都是(2)小明和小林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同学 烧杯 水量mL 幼虫/只 光线 温度/℃小明 甲 400 20 光照 28乙 400 20 黑暗 28小林 甲 400 40 光照 20乙 400 20 光照 28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的变量是 。 小明同学选择了 20 只幼 虫而不是 1 只幼虫的原因是 。(3)小林同学想验证温度是否影响幼虫浮在水面的情况,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做什么改进? 。【答案】(1)D(2)光线;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水面下和水面上环境的不同,光线存在不同,氧气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不同的因素都是可能的,可以确定选项。(2)在设置对照实验时,研究的因素一般控制不同,而使其他的因素相同。根据实验设计中不同的因素来确定研究的变量。生物实验时个体差异较大,个体自身因素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个样本来避免这个问题。(3)要研究温度这个因素时,需要控制温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解答】(1)由于水面和水下存在多个因素不同,这些不同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幼虫的行为。水面下和水面上环境的不同,光线存在不同,氧气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所以都可能,D选项正确。(2)表格中小明实验控制了光线不同,而使其余的都相同,所以小明实验的变量是光线。小明同学选择了20只幼虫而不是1只幼虫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要研究温度这个因素时,需要控制温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小林实验设计中温度不同,幼虫的数量也不同,所以应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故答案为:(1)D;(2)光线;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35.(2024七下·东阳期中)“双向镜”也称作单面透视玻璃,构造上是在普通玻璃上涂上一层薄膜,这种玻璃可把投射来的光线大部分反射回去,且玻璃前后两面对光线产生的效果相同。下图为小明和小白两位同学在某培训室体验了一回双向镜的实际效果,中间为涂有薄膜的玻璃。请结合所学的光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如图所示的效果。【答案】因为小明同学在光线充足的房间,光线经玻璃和薄膜反射后较多进入自己的眼睛,所以会看到自己的像。同时部分光线折射透过玻璃进入小白的眼睛,小白能看到小明。小白同学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光线通过折射透过玻璃非常少,所以小明看不到小白【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对面的物体发出的光能够透过玻璃射入观察者眼中,才能看到玻璃里面的物体。如果屋内玻璃上反射的光线强度远远大于外面透过的光线强度,那么只能看到自己的像,不能看到外面的像,据此分析解答。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下·东阳期中)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A.长时间使用电脑B.躺在沙发上看书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腈2.(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太阳底下感觉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肤的( )A.冷热觉 B.嗅觉 C.触觉 D.痛觉3.(2024七下·东阳期中)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 )A.①—卵巢 B.②—输卵管 C.③—子宫 D.④—阴道4.(2024七下·东阳期中)下列对“看不见的光”利用中,利用到紫外光的是( )A.用遥控器调电视节目 B.测温枪测温C.验钞机验钞 D.响尾蛇捕猎5.(2024七下·东阳期中)四月是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其中一类宣传是展览野生鸟类影像作品,这次野生鸟类影像作品中展示了东方白鹤,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下列关于东方白鹤胚胎发育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D.无性生殖6.(2024七下·东阳期中)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下列现象与日晷中的日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D.日食形成7.(2024七下·东阳期中)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反射角等于60°C.折射角大于60° D.折射角等于0°8.(2024七下·东阳期中)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具有普遍性,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播花粉,下列不是与之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花朵颜色鲜艳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气味 D.花粉小而轻9.(2024七下·东阳期中)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灯光是白色,桌面是绿色 B.灯光和桌面都是绿色C.灯光是绿色,桌面是白色 D.灯光是蓝色,桌面是黄色10.(2024七下·东阳期中)很多微生物细菌真菌对我们生活都是有益的,如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结合而成的滋补品,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霉菌都是有害的B.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C.乳酸杆菌是单细胞生物D.木耳长在树上,可以用种子繁殖11.(2024七下·东阳期中)小潘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12.(2024七下·东阳期中) 关于豌豆种子的萌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豌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B.只要外界条件合适,种子就能萌发C.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多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3.(2024七下·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4.(2024七下·东阳期中)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15.(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16.(2024七下·东阳期中)每年春天,各个公园的樱花盛开,美不胜收。(1)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 更好发育。(2)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由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 花(填“粉色”或“红色”)。17.(2024七下·东阳期中)(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应 ,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2)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①太阳 ②月亮 ③萤火虫 ④点燃的蜡烛 ⑤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18.(2024七下·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19.(2024七下·东阳期中)(1)根据你的观察,我们每天煮成米饭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 部分。(2)上图大豆种子示意图中,标号 所示的结构为其萌发提供了营养。20.(2024七下·东阳期中)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 ,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 。21.(2024七下·东阳期中)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果农一般都采用上图中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属于 繁殖,这种培育方式的优点是 。22.(2024七下·东阳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下,由图像可知:(1)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是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3.(2024七下·东阳期中)下面是某科学实验小组进行的几组光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E、F在同一平面上,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所示,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E,并用另一张卡片F覆盖在E上,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F,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符合要求的是 。(填字母)24.(2024七下·东阳期中)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如果人眼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再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应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25.(2024七下·东阳期中)双休日,小明和小伙伴到西湖游玩。小明突然叫起来:哇!怎么回事啊,鱼咋在云中游呢?同伴“小博士”告诉他这“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还拿出刚买来的玩具激光枪要准备打鱼,小博士告诉他,你应对准 (填“看到的鱼”“看到的鱼上方”或“看到的鱼下方”)开枪才能打中鱼。26.(2024七下·东阳期中)入春以来,降雨量少,农民播种在土壤中的种子迟迟没有出苗。近期,由于降雨量的增加,旱情得到缓解,农民及时进行补种,以确保今年的粮食产量不受影响。为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设置对照组,放在合适环境中培养。②连续六天,每天定时观察甲、乙、丙三组种子萌发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数据如表:时间 分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甲组种子的发芽数 0 0 0 0 0 0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3 32 45 49 49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2 33 44 46 48③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1)如果想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一问题,应选择甲与 两组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2)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乙组种子 (填“适合”或“不适合”)播种。(3)如果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实验组丁,请写出这组实验条件设计: 。27.(2024七下·东阳期中)小明同学按图中甲所示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小明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 4物距u/cm 4.2 5.0 6.8 10.0像距v/cm 3.7 4.5 6.3 9.5(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3)小明站在A侧实验,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操作可知:平面镜所成蜡烛的像的性质是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小明发现平面镜成像中: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请分析小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28.(2024七下·东阳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 ;(2)用此透镜进行图乙所示实验,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放在20cm处,移动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质是 ;(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下”或“不”)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29.(2024七下·东阳期中)近年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市进行。小东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小东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A不饮酒 B饮一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第一次 24.5 32.2 48.7第二次 25.5 34.2 ①第三次 25.1 35.0 51.3说明:表中测量值为小东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1)测量并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___________。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2)请帮小东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 。(3)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4)小东还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30.(2024七下·东阳期中)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东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2.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3)小科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科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31.(2024七下·东阳期中)(1)如图甲所示,S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O是一条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请画出SO的反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3)完成图丙光路图。32.(2024七下·东阳期中)早晨有一束阳光从空气斜射到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的 夹 角 为83° 。(1)折射角的大小为 ,若随着太阳的升起,当入射角减小 10°时,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2)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 8km,则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多少? 33.(2024七下·东阳期中)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运动的;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34.(2024七下·东阳期中)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A.幼虫需要光线 B.幼虫需要氧气C.幼虫要寻找食物 D.以上都是(2)小明和小林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同学 烧杯 水量mL 幼虫/只 光线 温度/℃小明 甲 400 20 光照 28乙 400 20 黑暗 28小林 甲 400 40 光照 20乙 400 20 光照 28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的变量是 。 小明同学选择了 20 只幼 虫而不是 1 只幼虫的原因是 。(3)小林同学想验证温度是否影响幼虫浮在水面的情况,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做什么改进? 。35.(2024七下·东阳期中)“双向镜”也称作单面透视玻璃,构造上是在普通玻璃上涂上一层薄膜,这种玻璃可把投射来的光线大部分反射回去,且玻璃前后两面对光线产生的效果相同。下图为小明和小白两位同学在某培训室体验了一回双向镜的实际效果,中间为涂有薄膜的玻璃。请结合所学的光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如图所示的效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用眼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B.长时间使用电脑、躺在沙发上看书都是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容易导致近视,故AB错误;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状体舒张,可以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故C正确。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容易导致病菌感染,故D错误。故选C。2.【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皮肤和某些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因此,春天到了,我们在太阳底下感觉暖融融的,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故选A。3.【答案】A【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等。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解答】“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答案】C【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解析】【分析】光由红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解答】A.用遥控器调电视节目是利用红外线,故A错误;B.测温枪测温是利用红外线,故B错误;C.验钞机验钞是利用紫外线,故C正确;D.响尾蛇捕猎是利用红外线,故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鸟类生殖方式的知识判断。【解答】东方白鹤属于鸟类,生殖方式为卵生,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的图片,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与日晷的工作原理对照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日晷中的日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景物在水面呈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日食的形成是月亮挡住太阳的光线,在地球形成的暗影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6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60°,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风媒花是借风力完成传粉的花,其花小,不鲜艳,花被退化或不存在;无香气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数量较多,外壁光滑。而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气味,或有蜜腺。 风媒花是借风力完成传粉的花,其花小,不鲜艳,花被退化或不存在;无香气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数量较多,外壁光滑.而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气味,或有蜜腺.【解答】 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播花粉,主要的特点是:A花朵颜色鲜艳 、 B能分泌花蜜 、 C有芳香的气味;风媒花是依靠风力传播划分,特点是D花粉小而轻;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颜色【解析】【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白光照到绿色桌面时被反射,则桌面显示绿色,故A不合题意;B.桌面反射灯泡发出的绿色,因此显示绿色,故B不合题意;C.白色桌面反射灯泡的绿光,显示绿色,故C不合题意;D.黄色桌面只反射黄光,不能反射绿光,因此显示黑色,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菌和霉菌的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故A错误;B.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故B错误;C.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故C正确;D.木耳真菌,用孢子繁殖,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潜望镜中是两块平面镜,它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不改变成像的性质,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A.12.【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豌豆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解答】A.豌豆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B.如果胚被损坏,即使外界条件合适,种子也不会萌发,故B错误;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减少,故C错误;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就是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D。13.【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物体速度的变化规律,然后与图片信息对照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小球的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一直增大,故A不合题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符合题意;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故C不合题意;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速度一也直增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B。14.【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1)楼房静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2)楼房静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解答】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故选D15.【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1,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而图中v=12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而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16.【答案】(1)侧芽(2)红色【知识点】芽的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处生长,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数。(2)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解答】(1)为了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侧芽更好发育。(2)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是使用红色樱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红色花。(1)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处生长,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增加分枝数。所以为了使樱花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侧芽更好发育。(2)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嫁接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是使用红色樱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是红色花。17.【答案】张大嘴巴;①③④⑤【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1)当发生巨大的声响时,要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才能保证鼓膜不被震破;(2)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2)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则属于光源的是①③④⑤。18.【答案】变小;介质【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钟罩实验中,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9.【答案】(1)胚乳(2)④【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养料的结构,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解答】(1)我们每天煮成米饭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2)大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1)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养料的结构,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20.【答案】C;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答】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C,我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21.【答案】营养;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营养繁殖的方法包括分离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营养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遗传性状、比种子繁殖成苗快、选材容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果农一般都采用上图中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属于营养繁殖,这种培育方式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22.【答案】(1)甲、乙(2)向后运动【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提取信息,根据分别计算三者的速度,最后比较大小即可;(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作图可知,甲的速度大小v甲=4m/s;乙的速度;丙的速度为;则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综上所述,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1)甲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乙图像是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丙的图像也是s-t图像,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由于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23.【答案】(1)靠近(2)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入射角的变化,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反射角的变化,进而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改变;(2)探究小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小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大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靠近ON。(2)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将入射光线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靠近ON。(2)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答案】前方;凹【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晶状体过度弯曲,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则光线的交点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此时需要发散光线,让交点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因此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5.【答案】折射;看到的鱼【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鱼在水中,它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位置变浅的鱼的虚像。(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用激光正对鱼照射,如果把鱼照亮,说明激光沿原光路反方向射回去,所以小明想用激光枪打鱼,他应将激光枪瞄准看到的鱼的位置。26.【答案】(1)乙(2)适合(3)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发芽率的定义计算,然后确定是否适宜播种;(3)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气时,其它条件都相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水分这个因素,故选甲和乙;(2)根据题意可知,乙组种子50颗,发芽45可知,则第5天的发芽率是:49/50×100%=98%,发芽率超过90%,适合播种。(3)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时,除了空气外,丁组的其他条件都要与乙组相同,所以丁组的条件为: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1)甲与乙以水分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乙组种子第5天的发芽率是:49/50×100%=98%,发芽率超过90%,适合播种。(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如果需要“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则需要设置一组以空气为变量的探究实验,所以除了空气外,丁组的其他条件都要与乙组相同,所以丁组的条件为:50粒大豆种子、加适量水、有光、密封(隔绝空气)。27.【答案】(1)便于找到/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玻璃板是半透明的分析;(2)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测量工具;(3)重合,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关键是确定像是哪个反射面形成的,进而测量正确的像距即可。【解答】(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根据表格可知,探究过程中需要得到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距离。(3)根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大小相等。(4)实验中像距始终比物距小于0.5cm,该距离为玻璃板的厚度,应测量PA'的距离,而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1)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2)探究过程中需要得到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距离。(3)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大小相等。(4)实验中像距始终比物距小于0.5cm,该距离为玻璃板的厚度,应测量PA'的距离,而错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28.【答案】10.0厘米;倒立缩小的实像;上;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光心到焦点的距离;(2)根据乙图确定此时的物距,然后与焦距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3)①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②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1)根据甲图知道,凸透镜对准50cm处,光屏对准6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的物距u=50.0cm-20.0cm=30.0cm,即u>2f,此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①蜡烛越烧变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②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对于成像的性质没有影响,只会因为会聚光线减小,导致成像的亮度下降,故C正确。故选C。29.【答案】(1)C(2)53.0(3)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4)实验人数/测量次数/饮酒量(合理即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30.【答案】(1)3(2)不能,长度、直径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3)将金属管悬挂起来,轻推使其摆动(但不敲击);若有听到声音,则说明声音由于摆动产生,反之则不是【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频率最小的管子,它对应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3)将金属管悬挂起来后,推动使其摆动,如果此时发声,那么猜想正确;否则,猜想错误。【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频率最小的是3号管子,则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而探究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时,要控制长度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题目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不能得出对应结论。(3)①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②判断方法: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1)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3号管子的频率最低,则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3)[1]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2]判断方法: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31.【答案】(1)(2)(3)【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3)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作图。【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 则入射角为90°-50°=40°。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的反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2)首先通过A点作垂直镜面的虚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右侧画出对应的像点A'。同理,找到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过托途径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由于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以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如下图(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3)图丙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32.【答案】37°;50°;500s【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画出光路图,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即可;(2)根据公式计算太眼光到地球的时间。【解答】(1)根据题意,作图如下:,已知,所以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减小10°,此时入射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等于50°;(2) 根据题意可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的时间是:。33.【答案】(1)西;静止(2)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则隧道的长度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行驶时间。【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①②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否则,它是运动的;(2)根据s=vt计算列车行驶的路程,根据“隧道长度=行驶距离+车长”计算即可;(3)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路程等于隧道长和车长之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即可。【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以列车为参照物时,隧道与列车之间在向西是方向上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隧道是向西做匀速运动。②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1)[1]以在匀速向前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隧道是向西做匀速运动。[2]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相对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2)由于v=72km/h=20m/s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加上车身长即为隧道长度(3)列车长150m,它以72km/h(合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1150m长的隧道,由知道,行驶时间34.【答案】(1)D(2)光线;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水面下和水面上环境的不同,光线存在不同,氧气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不同的因素都是可能的,可以确定选项。(2)在设置对照实验时,研究的因素一般控制不同,而使其他的因素相同。根据实验设计中不同的因素来确定研究的变量。生物实验时个体差异较大,个体自身因素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个样本来避免这个问题。(3)要研究温度这个因素时,需要控制温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解答】(1)由于水面和水下存在多个因素不同,这些不同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幼虫的行为。水面下和水面上环境的不同,光线存在不同,氧气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所以都可能,D选项正确。(2)表格中小明实验控制了光线不同,而使其余的都相同,所以小明实验的变量是光线。小明同学选择了20只幼虫而不是1只幼虫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要研究温度这个因素时,需要控制温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小林实验设计中温度不同,幼虫的数量也不同,所以应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故答案为:(1)D;(2)光线;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35.【答案】因为小明同学在光线充足的房间,光线经玻璃和薄膜反射后较多进入自己的眼睛,所以会看到自己的像。同时部分光线折射透过玻璃进入小白的眼睛,小白能看到小明。小白同学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光线通过折射透过玻璃非常少,所以小明看不到小白【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对面的物体发出的光能够透过玻璃射入观察者眼中,才能看到玻璃里面的物体。如果屋内玻璃上反射的光线强度远远大于外面透过的光线强度,那么只能看到自己的像,不能看到外面的像,据此分析解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