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嘉兴期中)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复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图是氦-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o”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根据图片分析判断。
【解答】氦-3和氦-4属于同一种元素,则二者的质子数相同。根据图片可知,两种原子都存在2个●,则●表示质子,那么○表示中子。
故选B。
2.(2024八下·嘉兴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⑤代表五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同周期 B.①和④同族
C.③和⑤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④和⑤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D.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为同一周期,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
BC.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为同一族,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和②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属于同周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纵行,属于同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③和⑤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纵行,属于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④和⑤位于同周期,其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CO2>N2>H2
B.氯元素的化合价:HClO>Cl2>HCl
C.地壳中元素含量:Si>Fe>Al
D.海水中元素含量:O>H>Cl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B.根据氯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比较即可;
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知识判断;
D.根据海水中元素含量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H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为:CO2>N2>H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2为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三种物质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为:HClO>Cl2>HCl,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关系为:Si> Al > Fe,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水中元素含量:O>H>Cl,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下端连着一个条形磁铁,条形磁铁的下端为N极。条形磁铁下方有一电磁铁。闭合开关后( )
A.电磁铁左侧小磁针的N极向上偏转
B.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弹簧的长度会变短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弹簧长度会变长
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
【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B.根据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确定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进而判断弹簧长度变化;
C.根据变阻器的电阻变化确定电流变化,进而判断电磁铁磁场强弱变化,最终判断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D.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N极向下偏转,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条形磁铁受到向上的排斥力。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排斥力减小,弹簧的长度会变长,故B不符合题意;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排斥力变大,弹簧长度会变短,故C不符合题意;
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会改变,因此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所做的贡献相符的一项是( )
A.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B.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含有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C.汤姆生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D.薛定谔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的模的平方,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含有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薛定谔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薛定谔方程式,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八下·嘉兴期中)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的医学技术。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对题目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A.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磁体具有吸铁性,铁被磁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说明磁能生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上述说明中,并没有涉及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小磁针被铁棒吸引,说明铁棒本身具有磁性
B.图2中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3中条形磁铁静止时端总是指向北,说明端是条形磁铁的南极。
D.图4中铁钉B吸引大头针比A多,说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答案】B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片,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题目描述对照即可。
【解答】A.即使铁棒没有磁性,小磁针也会吸引铁棒,不能确定铁棒是否具有磁性,故A错误;
B.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方,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北极,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电路中只有线圈的匝数不同,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故D错误,
故选B。
8.(2024八下·嘉兴期中)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时,接上电源后,发现电动机不转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轴与轴之间摩擦过大 B.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C.线圈静止在平衡位置 D.电刷没有接触换向器
【答案】B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电动机不转动,可能是受到的电磁力太小,也可能是受到的摩擦太大,或者在平衡位置受到的电磁力相互抵消,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轴与轴之间摩擦过大,当摩擦力大于电磁力时,电动机不会启动,故A不合题意;
B.电池正负极接反了,那么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会变化,只会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会影响是否转动,故B符合题意;
C.线圈静止在平衡位置时,线圈两侧受到电磁力相互抵消,此时电动机不会转动,故C不合题意;
D.电刷没有接触换向器,那么电动机会转动一会,然后才会逐渐停止下来,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D中都只有一种分子,则都属于纯净物;C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下·嘉兴期中)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不能由原子构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关系式,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然后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A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错误;
C.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C错误;
D.汞就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11.(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
A.足球烯
B.电路图
C.质量体积关系图
D.有毒标志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足球烯分子的模型,电路图和质量体积关系图,都属于模型,故A、B、C不合题意;
剧毒品标示图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4八下·嘉兴期中)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
C.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3)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 根据化学式 C27H37N3O7S 可知,达芦那韦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一个达芦那韦分子包括的原子个数:27+37+3+7+1=75,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324:37,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4八下·嘉兴期中)小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水温变化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源、热敏电阻、电磁铁、定值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在线圈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一铁块。实验时把热敏电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到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
B.到时间内水温升高
C.到时间内电压表示数最小
D.到时间内电路中电流变大
【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根据图乙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据此可判断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然后可知电压的变化,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判断水温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A.t1到t2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增大,那么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故A错误;
B.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可知,t1到t2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时,水温升高,故B正确;
C.到时间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大,则电磁铁的磁场最强,此时电流最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最大,故C错误;
D.由图像知道,到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4.(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让线圈动起来”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在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如果降低电源电压,线圈的转速将变快
D.改变电源正负极,线圈转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D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分析实验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B.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C.线圈的转动速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D.线圈的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这个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如果降低电源电压,则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线圈的受力变小,那么线圈转速变慢,故C错误;
D.只对调电源正负极,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故线圈受到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故线圈转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5.(2024八下·嘉兴期中)现有Cu、Cu+、Cu2+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化学性质 C.核外电子数 D.物理性质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离子和原子的转化关系判断;
BD.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铜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Cu+,失去2个电子形成Cu2+,三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但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正确,C错误;
BD.因为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也不相同,故B、D错误。
故选A。
16.(2024八下·嘉兴期中)、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所在位置没有磁场
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都相同
D.Q点的小磁针静止后极指向右边
【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根据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即可。
【解答】A.磁体的周围每一个位置都存在磁场,即P点有磁场,故A错误;
B.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即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故B错误;
C.磁感线为曲线时,各点的磁场方向不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Q点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Q点放置小磁针静止后,由于小磁针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所以N极指向右边,故D正确。
故选D。
17.(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测电笔测试灯头的两根电线C,D,发现这两处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再用测电笔测试火线A和零线B时,氖管在测火线A时能发光,在测零线B时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灯L短路
C.电线AC段某处断路 D.电线BD段某处断路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测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结合题目描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火线A时氖管能发光,说明火线没有发生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 如果灯泡被短路,那么整个电路发生电路,此时电路过大会把保险丝烧断,故B不合题意;
C. 如果A、 C处有断路,则火线端口,用氖管测D点时不会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 当用测电笔测B时不发光,说明B处没有与D处相连通,所以有BD段某处断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4八下·嘉兴期中)安全教育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用用电常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图甲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B.图乙使用绝缘皮破损的电线
C.图丙开关和电灯的连接
D.图丁发生触电事故时要立刻断开电源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根据P=UI可知,此时同插座的电流太大,会造成火灾,故A不符题意;
B.导线破损后,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电灯时,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断开电源),然后进行相应的救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4八下·嘉兴期中)把普通钢棒磁化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强力磁铁来磁化。钢棒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每个原子都有N、S极,相当于一个磁性很弱的“小磁铁”。未被磁化前,钢棒内“小磁铁”的排列杂乱无章,此时钢棒对外不显磁性。用一个强力条形磁铁按图中的箭头方向滑动,钢棒就被磁化,磁化后各个“小磁铁”按图所示同向排列,钢棒具有磁性,相当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磁化后(乙图)的钢棒左端是S极
B.被磁化前(甲图)的钢棒右端是N极
C.若把小磁针放在左图中的A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N)一定向外
D.若把小磁针放在右图中的B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右端是北极(N)
【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磁化后所有的小磁铁都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进而判断磁极方向;
BC.根据小磁铁的指向混乱无章分析;
D.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钢棒被磁化后每个原子都按左N右S排列,所以被磁化后的钢棒左端是N极,故A错误;
B.未被磁化前,甲钢棒中的小磁铁的指向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对外不显磁性,故B错误;
C.左图钢棒对外不显磁性,故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N)指向无法确定,故C错误;
D.由乙可知,被磁化后的钢棒左端是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若把小磁针放在图乙中的B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右端是北极(N),故D正确。
故选D。
20.(2024八下·嘉兴期中)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21.(2024八下·嘉兴期中)
(1)如图一所示的家庭电路,在两虚线框中需连入了电灯和开关,则方框 中为开关;
(2)图二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能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 发光。(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1)乙
(2)不会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中开关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中间地”的规律解答。
【解答】(1)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而乙在甲和火线之间,因此甲是电灯,乙是开关。
(2)根据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图中C孔是接地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而不能使得试电笔发氖管光。
(1)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因而甲是电灯,乙是开关。
(2)试电笔可以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接触火线氖管才会发光,根据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图中C孔是接地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而不能使得试电笔发氖管光。
22.(2024八下·嘉兴期中)小明去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当他站在电梯上时电梯运动又快了起来.小明根据网络搜索的如图所示电路(R是一个压敏电阻)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变 ,衔铁与触点 (选填“1”或“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 .
【答案】强;2;快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中有两个电路,左侧为压敏电压与电磁铁串联,右侧为电机控制电路,当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R2与电机串联,当衔铁与触点2接触时,电阻断路,电机中电压增大。
【解答】读图可知,压敏电阻R在控制电路中,当人站上电梯,阻值减小时,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触点与1断开,与2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电动机原本与电阻R1串联,此时电阻R1被断路,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增大,转速就会变快。
23.(2024八下·嘉兴期中)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
【答案】元素;26;同位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2)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1)这里的“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指的是元素;
(2)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根据“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6;
(3)氦-3和氦-4为同一种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4.(2024八下·嘉兴期中)用符号和数字表示:
(1)碳酸钾 ;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氧化钠 ;
(5)1个铁离子 ;
(6)5个氩原子 ;
【答案】(1)K2CO3
(2)3SO2
(3)3
(4)Na2O
(5)Fe3+
(6)5Ar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物中化合物代数和为零推测化合物的化学式;
(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
(3)(5)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
(6)原子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钾的化学式写为K2CO3;
(2)根据题意可知,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则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SO2,故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3SO2。
(3)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故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3。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2O,故填Na2O。
(5)1个铁离子低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
(6) 氩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即Ar,在前面写数字5表示原子个数,即5个氩原子写作5Ar。
(1)碳酸钾由钾元素与碳酸根组成,其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钾的化学式写为K2CO3,故填K2CO3。
(2)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则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S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3SO2。
(3)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故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3。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2O,故填Na2O。
(5)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铁离子低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
(6)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氩原子的符号为Ar,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5个氩原子的符号写为5Ar。
25.(2024八下·嘉兴期中)写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
(1)Mg2+
(2)H2O
【答案】(1)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
【解答】(1)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则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填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则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填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6.(2024八下·嘉兴期中)根据化学式,列式并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Mg(OH)2
(2)CuSO4·5H2O
【答案】(1)58
(2)25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根据化学式Mg(OH)2可知,氢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24+(1+16)×2=58;
(2)根据CuSO4·5H2O可知,五水硫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1×2+16)×5=250。
(1)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1+16)×2=58,故填58。
(2)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1×2+16)×5=250,故填250。
27.(2024八下·嘉兴期中)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 。
【答案】32;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2.5%,且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解答】解:(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4÷12.5%=32;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32×50%÷16=1
28.(2024八下·嘉兴期中)由元素R和氢元素、氧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为H2RO4,则R的化合价为 ;如果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6;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在化学式 H2RO4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得到:1×2+y+16×4=98,解得:y=32。
29.(2024八下·嘉兴期中)若1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n kg,1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1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式比较,从而计算1个氧原子的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计算出硫原子的质量,最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二氧化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SO2和SO3可知,1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nkg,1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m kg,
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m n)kg,
根据化学式SO2可知,1个硫原子的质量=nkg 2(m n)kg=(3n 2m)kg,
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30.(2024八下·嘉兴期中)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2SO4,、Na2S和Na2SO3三种物质,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34.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观察化学式可知,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之比相同,然后计算出二者的元素质量之比,最后根据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数目为2:1,
则化合物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23×2):32=23:16,
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x:24%=23:16,
解得:x=34.5%。
31.(2024八下·嘉兴期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请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答案】(1)原子核
(2)D
(3)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的原子核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
(2)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即可;
(3)根据正负电荷数量相同时相互抵消的知识解答。
【解答】(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A.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表明少数α粒子遇到了质量较大的东西,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受到斥力作用,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只能够说明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不产生影响,不能说明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填D。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2)A、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表明少数α粒子遇到了质量较大的东西,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受到斥力作用,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只能够说明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不产生影响,不能说明电子带负电,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填D。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填: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2.(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开关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
(1)本实验中,如果 ,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
(2)闭合开关后,假设导线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 感应电流(选填“有”或“无”)。
【答案】(1)指针发生偏转
(2)有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灵敏电流计用来检测微小电流的产生,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的改变;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1)本实验中,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
(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则相当于磁体不动,导体左右水平移动。由于磁感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因此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有感应电流产生。
(1)本实验中,闭合开关,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由于磁感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因此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有感应电流产生。
33.(2024八下·嘉兴期中)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绝缘细线将电磁铁M悬挂在铁架台上,并保持它与软铁块P的距离不变。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S,按图组装实验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用已调零的电子测力计测出软铁块P对测力计的压力F0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子测力计的示数F,并将I、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进行两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F0/N 0.9 0.9 0.9
I/A 0.34 0.40 0.44
F/N 0.84 0.82 0.81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来判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2)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下端的磁极为 (选填“N”或“S”)极;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软铁块P对测力计的压力
(2)S
(3)线圈中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压力越小,则电子测力计读数越小;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电磁铁从磁场强弱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通过电子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
(2)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右边,大拇指指向上端,则通电螺线管上端为N极,电磁铁下端为S极。
(3)由表中1、2、3数据可以知道,电流I越大, 电子测力计F示数越小,则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越小,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实验通过电子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电子测力计读数越小,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压力越小,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 表示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电磁铁下端为S极。
(3)由表中1、2、3数据可以知道,电流I越大, 电子测力计F示数越小,则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越小,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4.(2024八下·嘉兴期中)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将二氧化碳还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转化为高纯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图所示是1、2两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 ;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答案】(1)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改变即可;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则微观解释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1)由题文可知,两步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故填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故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35.(2024八下·嘉兴期中)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为 。
(2)蛋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C:H= 。
(3)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2;60:11;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答: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
(2)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蛋氨酸的化学式 C5H11O2NS 可知,蛋氨酸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11:2;
(2)根据蛋氨酸的化学式 C5H11O2NS 可知,蛋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C:H=(12×5):(1×11)=60:11。
36.(2024八下·嘉兴期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黄酮素含量非常高,为5.55%,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化学式为C15H10Ox),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请回答:
(1)黄酮素的化学式中x为 。
(2)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3)200克艾草,其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为 克。
【答案】(1)2
(2)18:1
(3)0.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得到:12×15+1×10+16×x=222,解得:则x=2;
(2)根据化学式 C15H10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
(3)200克艾草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200克×5.55%××100%=0.5克。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即12×15+1×10+16×x=222,则x=2,故填2。
(2)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故填18:1。
(3)200克艾草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200克×5.55%××100%=0.5克,故填0.5。
37.(2024八下·嘉兴期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蓄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源的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温度的控制上,当某组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图甲是小明设计的模拟控温装置示意图,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P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当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中的电流Ⅰ大于或等于25mA时,衔铁被吸合,热敏电阻置于温度监测区域,其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
(1)图甲中应将b端与 端相连;
(2)若设置电池温度为60℃时启动制冷系统,则滑动变阻器阻值应为多少 ?
(3)若要提高启动温度,RP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怎么调节 ?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c;170Ω;增大滑动变阻器RP接入电路的阻值;见解析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衔铁向下移动,此时制冷系统启动分析;
(2)根据乙图确定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RP=R-Rt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流大小相等,则此时总电阻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当控制电路电流达到25mA时衔铁被吸合,此时衔铁接通c所在的电路,根据制冷系统工作可知,应将b端与c端相连。
(2)由图乙知道,当温度为60℃时,Rt的阻值为70Ω,
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RP=R-Rt=240Ω-70Ω=170Ω。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流大小相等,则此时总电阻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随温度t的升高而变小,所以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值,即Rt的阻值必须变大。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嘉兴期中)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复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图是氦-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o”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2.(2024八下·嘉兴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⑤代表五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同周期 B.①和④同族
C.③和⑤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④和⑤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3.(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CO2>N2>H2
B.氯元素的化合价:HClO>Cl2>HCl
C.地壳中元素含量:Si>Fe>Al
D.海水中元素含量:O>H>Cl
4.(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下端连着一个条形磁铁,条形磁铁的下端为N极。条形磁铁下方有一电磁铁。闭合开关后( )
A.电磁铁左侧小磁针的N极向上偏转
B.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弹簧的长度会变短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弹簧长度会变长
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
5.(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所做的贡献相符的一项是( )
A.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B.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含有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C.汤姆生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D.薛定谔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的模的平方,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6.(2024八下·嘉兴期中)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的医学技术。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7.(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小磁针被铁棒吸引,说明铁棒本身具有磁性
B.图2中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3中条形磁铁静止时端总是指向北,说明端是条形磁铁的南极。
D.图4中铁钉B吸引大头针比A多,说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8.(2024八下·嘉兴期中)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时,接上电源后,发现电动机不转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轴与轴之间摩擦过大 B.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C.线圈静止在平衡位置 D.电刷没有接触换向器
9.(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下·嘉兴期中)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不能由原子构成
11.(2024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
A.足球烯
B.电路图
C.质量体积关系图
D.有毒标志
12.(2024八下·嘉兴期中)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
C.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13.(2024八下·嘉兴期中)小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水温变化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源、热敏电阻、电磁铁、定值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在线圈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一铁块。实验时把热敏电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到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
B.到时间内水温升高
C.到时间内电压表示数最小
D.到时间内电路中电流变大
14.(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让线圈动起来”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在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如果降低电源电压,线圈的转速将变快
D.改变电源正负极,线圈转动方向将改变
15.(2024八下·嘉兴期中)现有Cu、Cu+、Cu2+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化学性质 C.核外电子数 D.物理性质
16.(2024八下·嘉兴期中)、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所在位置没有磁场
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都相同
D.Q点的小磁针静止后极指向右边
17.(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测电笔测试灯头的两根电线C,D,发现这两处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再用测电笔测试火线A和零线B时,氖管在测火线A时能发光,在测零线B时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灯L短路
C.电线AC段某处断路 D.电线BD段某处断路
18.(2024八下·嘉兴期中)安全教育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用用电常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图甲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B.图乙使用绝缘皮破损的电线
C.图丙开关和电灯的连接
D.图丁发生触电事故时要立刻断开电源
19.(2024八下·嘉兴期中)把普通钢棒磁化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强力磁铁来磁化。钢棒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每个原子都有N、S极,相当于一个磁性很弱的“小磁铁”。未被磁化前,钢棒内“小磁铁”的排列杂乱无章,此时钢棒对外不显磁性。用一个强力条形磁铁按图中的箭头方向滑动,钢棒就被磁化,磁化后各个“小磁铁”按图所示同向排列,钢棒具有磁性,相当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磁化后(乙图)的钢棒左端是S极
B.被磁化前(甲图)的钢棒右端是N极
C.若把小磁针放在左图中的A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N)一定向外
D.若把小磁针放在右图中的B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右端是北极(N)
20.(2024八下·嘉兴期中)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21.(2024八下·嘉兴期中)
(1)如图一所示的家庭电路,在两虚线框中需连入了电灯和开关,则方框 中为开关;
(2)图二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能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 发光。(选填“会”或“不会”)
22.(2024八下·嘉兴期中)小明去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当他站在电梯上时电梯运动又快了起来.小明根据网络搜索的如图所示电路(R是一个压敏电阻)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变 ,衔铁与触点 (选填“1”或“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 .
23.(2024八下·嘉兴期中)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
24.(2024八下·嘉兴期中)用符号和数字表示:
(1)碳酸钾 ;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氧化钠 ;
(5)1个铁离子 ;
(6)5个氩原子 ;
25.(2024八下·嘉兴期中)写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
(1)Mg2+
(2)H2O
26.(2024八下·嘉兴期中)根据化学式,列式并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Mg(OH)2
(2)CuSO4·5H2O
27.(2024八下·嘉兴期中)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 。
28.(2024八下·嘉兴期中)由元素R和氢元素、氧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为H2RO4,则R的化合价为 ;如果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9.(2024八下·嘉兴期中)若1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n kg,1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1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0.(2024八下·嘉兴期中)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2SO4,、Na2S和Na2SO3三种物质,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1.(2024八下·嘉兴期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请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32.(2024八下·嘉兴期中)如图是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开关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
(1)本实验中,如果 ,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
(2)闭合开关后,假设导线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 感应电流(选填“有”或“无”)。
33.(2024八下·嘉兴期中)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绝缘细线将电磁铁M悬挂在铁架台上,并保持它与软铁块P的距离不变。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S,按图组装实验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用已调零的电子测力计测出软铁块P对测力计的压力F0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子测力计的示数F,并将I、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进行两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F0/N 0.9 0.9 0.9
I/A 0.34 0.40 0.44
F/N 0.84 0.82 0.81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来判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2)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下端的磁极为 (选填“N”或“S”)极;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4.(2024八下·嘉兴期中)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将二氧化碳还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转化为高纯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图所示是1、2两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 ;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5.(2024八下·嘉兴期中)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为 。
(2)蛋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C:H= 。
(3)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36.(2024八下·嘉兴期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黄酮素含量非常高,为5.55%,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化学式为C15H10Ox),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请回答:
(1)黄酮素的化学式中x为 。
(2)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3)200克艾草,其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为 克。
37.(2024八下·嘉兴期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蓄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源的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温度的控制上,当某组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图甲是小明设计的模拟控温装置示意图,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P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当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中的电流Ⅰ大于或等于25mA时,衔铁被吸合,热敏电阻置于温度监测区域,其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
(1)图甲中应将b端与 端相连;
(2)若设置电池温度为60℃时启动制冷系统,则滑动变阻器阻值应为多少 ?
(3)若要提高启动温度,RP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怎么调节 ?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根据图片分析判断。
【解答】氦-3和氦-4属于同一种元素,则二者的质子数相同。根据图片可知,两种原子都存在2个●,则●表示质子,那么○表示中子。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D.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为同一周期,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
BC.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为同一族,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和②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属于同周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纵行,属于同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③和⑤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纵行,属于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④和⑤位于同周期,其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B.根据氯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比较即可;
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知识判断;
D.根据海水中元素含量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H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为:CO2>N2>H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2为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三种物质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为:HClO>Cl2>HCl,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关系为:Si> Al > Fe,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水中元素含量:O>H>Cl,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B.根据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确定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进而判断弹簧长度变化;
C.根据变阻器的电阻变化确定电流变化,进而判断电磁铁磁场强弱变化,最终判断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D.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N极向下偏转,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条形磁铁受到向上的排斥力。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排斥力减小,弹簧的长度会变长,故B不符合题意;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排斥力变大,弹簧长度会变短,故C不符合题意;
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会改变,因此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含有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薛定谔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薛定谔方程式,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对题目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A.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磁体具有吸铁性,铁被磁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说明磁能生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上述说明中,并没有涉及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片,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题目描述对照即可。
【解答】A.即使铁棒没有磁性,小磁针也会吸引铁棒,不能确定铁棒是否具有磁性,故A错误;
B.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方,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北极,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电路中只有线圈的匝数不同,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电动机不转动,可能是受到的电磁力太小,也可能是受到的摩擦太大,或者在平衡位置受到的电磁力相互抵消,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轴与轴之间摩擦过大,当摩擦力大于电磁力时,电动机不会启动,故A不合题意;
B.电池正负极接反了,那么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会变化,只会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会影响是否转动,故B符合题意;
C.线圈静止在平衡位置时,线圈两侧受到电磁力相互抵消,此时电动机不会转动,故C不合题意;
D.电刷没有接触换向器,那么电动机会转动一会,然后才会逐渐停止下来,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D中都只有一种分子,则都属于纯净物;C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关系式,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然后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A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错误;
C.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C错误;
D.汞就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足球烯分子的模型,电路图和质量体积关系图,都属于模型,故A、B、C不合题意;
剧毒品标示图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3)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 根据化学式 C27H37N3O7S 可知,达芦那韦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一个达芦那韦分子包括的原子个数:27+37+3+7+1=75,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达芦那韦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324:37,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根据图乙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据此可判断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然后可知电压的变化,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判断水温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A.t1到t2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增大,那么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故A错误;
B.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可知,t1到t2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时,水温升高,故B正确;
C.到时间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大,则电磁铁的磁场最强,此时电流最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最大,故C错误;
D.由图像知道,到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分析实验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B.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C.线圈的转动速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D.线圈的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这个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如果降低电源电压,则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线圈的受力变小,那么线圈转速变慢,故C错误;
D.只对调电源正负极,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故线圈受到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故线圈转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离子和原子的转化关系判断;
BD.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铜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Cu+,失去2个电子形成Cu2+,三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但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正确,C错误;
BD.因为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也不相同,故B、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根据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即可。
【解答】A.磁体的周围每一个位置都存在磁场,即P点有磁场,故A错误;
B.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即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故B错误;
C.磁感线为曲线时,各点的磁场方向不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Q点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Q点放置小磁针静止后,由于小磁针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所以N极指向右边,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测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结合题目描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火线A时氖管能发光,说明火线没有发生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 如果灯泡被短路,那么整个电路发生电路,此时电路过大会把保险丝烧断,故B不合题意;
C. 如果A、 C处有断路,则火线端口,用氖管测D点时不会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 当用测电笔测B时不发光,说明B处没有与D处相连通,所以有BD段某处断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根据P=UI可知,此时同插座的电流太大,会造成火灾,故A不符题意;
B.导线破损后,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电灯时,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断开电源),然后进行相应的救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磁化后所有的小磁铁都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进而判断磁极方向;
BC.根据小磁铁的指向混乱无章分析;
D.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钢棒被磁化后每个原子都按左N右S排列,所以被磁化后的钢棒左端是N极,故A错误;
B.未被磁化前,甲钢棒中的小磁铁的指向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对外不显磁性,故B错误;
C.左图钢棒对外不显磁性,故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N)指向无法确定,故C错误;
D.由乙可知,被磁化后的钢棒左端是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若把小磁针放在图乙中的B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右端是北极(N),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21.【答案】(1)乙
(2)不会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中开关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中间地”的规律解答。
【解答】(1)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而乙在甲和火线之间,因此甲是电灯,乙是开关。
(2)根据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图中C孔是接地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而不能使得试电笔发氖管光。
(1)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因而甲是电灯,乙是开关。
(2)试电笔可以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接触火线氖管才会发光,根据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图中C孔是接地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而不能使得试电笔发氖管光。
22.【答案】强;2;快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中有两个电路,左侧为压敏电压与电磁铁串联,右侧为电机控制电路,当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R2与电机串联,当衔铁与触点2接触时,电阻断路,电机中电压增大。
【解答】读图可知,压敏电阻R在控制电路中,当人站上电梯,阻值减小时,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触点与1断开,与2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电动机原本与电阻R1串联,此时电阻R1被断路,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增大,转速就会变快。
23.【答案】元素;26;同位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2)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1)这里的“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指的是元素;
(2)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根据“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6;
(3)氦-3和氦-4为同一种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4.【答案】(1)K2CO3
(2)3SO2
(3)3
(4)Na2O
(5)Fe3+
(6)5Ar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物中化合物代数和为零推测化合物的化学式;
(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
(3)(5)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
(6)原子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钾的化学式写为K2CO3;
(2)根据题意可知,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则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SO2,故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3SO2。
(3)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故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3。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2O,故填Na2O。
(5)1个铁离子低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
(6) 氩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即Ar,在前面写数字5表示原子个数,即5个氩原子写作5Ar。
(1)碳酸钾由钾元素与碳酸根组成,其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钾的化学式写为K2CO3,故填K2CO3。
(2)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则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S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3SO2。
(3)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故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3。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2O,故填Na2O。
(5)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铁离子低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
(6)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氩原子的符号为Ar,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5个氩原子的符号写为5Ar。
25.【答案】(1)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
【解答】(1)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则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填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则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填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6.【答案】(1)58
(2)25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根据化学式Mg(OH)2可知,氢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24+(1+16)×2=58;
(2)根据CuSO4·5H2O可知,五水硫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1×2+16)×5=250。
(1)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1+16)×2=58,故填58。
(2)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1×2+16)×5=250,故填250。
27.【答案】32;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2.5%,且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解答】解:(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4÷12.5%=32;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32×50%÷16=1
28.【答案】+6;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在化学式 H2RO4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得到:1×2+y+16×4=98,解得:y=32。
29.【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式比较,从而计算1个氧原子的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计算出硫原子的质量,最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二氧化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SO2和SO3可知,1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nkg,1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m kg,
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m n)kg,
根据化学式SO2可知,1个硫原子的质量=nkg 2(m n)kg=(3n 2m)kg,
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30.【答案】34.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观察化学式可知,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之比相同,然后计算出二者的元素质量之比,最后根据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数目为2:1,
则化合物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23×2):32=23:16,
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x:24%=23:16,
解得:x=34.5%。
31.【答案】(1)原子核
(2)D
(3)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的原子核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
(2)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即可;
(3)根据正负电荷数量相同时相互抵消的知识解答。
【解答】(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A.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表明少数α粒子遇到了质量较大的东西,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受到斥力作用,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只能够说明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不产生影响,不能说明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填D。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2)A、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表明少数α粒子遇到了质量较大的东西,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α粒子带正电荷,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受到斥力作用,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只能够说明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不产生影响,不能说明电子带负电,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填D。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填: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2.【答案】(1)指针发生偏转
(2)有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灵敏电流计用来检测微小电流的产生,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的改变;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1)本实验中,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
(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则相当于磁体不动,导体左右水平移动。由于磁感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因此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有感应电流产生。
(1)本实验中,闭合开关,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由于磁感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因此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有感应电流产生。
33.【答案】(1)软铁块P对测力计的压力
(2)S
(3)线圈中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压力越小,则电子测力计读数越小;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电磁铁从磁场强弱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通过电子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
(2)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右边,大拇指指向上端,则通电螺线管上端为N极,电磁铁下端为S极。
(3)由表中1、2、3数据可以知道,电流I越大, 电子测力计F示数越小,则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越小,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实验通过电子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电子测力计读数越小,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压力越小,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 表示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电磁铁下端为S极。
(3)由表中1、2、3数据可以知道,电流I越大, 电子测力计F示数越小,则电磁铁对软铁块的吸引力越大,软铁块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越小,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4.【答案】(1)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改变即可;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则微观解释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1)由题文可知,两步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故填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故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35.【答案】11:2;60:11;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答: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
(2)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蛋氨酸的化学式 C5H11O2NS 可知,蛋氨酸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11:2;
(2)根据蛋氨酸的化学式 C5H11O2NS 可知,蛋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C:H=(12×5):(1×11)=60:11。
36.【答案】(1)2
(2)18:1
(3)0.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得到:12×15+1×10+16×x=222,解得:则x=2;
(2)根据化学式 C15H10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
(3)200克艾草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200克×5.55%××100%=0.5克。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即12×15+1×10+16×x=222,则x=2,故填2。
(2)黄酮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故填18:1。
(3)200克艾草中的黄酮素含有的氢元素质量=200克×5.55%××100%=0.5克,故填0.5。
37.【答案】c;170Ω;增大滑动变阻器RP接入电路的阻值;见解析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衔铁向下移动,此时制冷系统启动分析;
(2)根据乙图确定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RP=R-Rt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流大小相等,则此时总电阻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当控制电路电流达到25mA时衔铁被吸合,此时衔铁接通c所在的电路,根据制冷系统工作可知,应将b端与c端相连。
(2)由图乙知道,当温度为60℃时,Rt的阻值为70Ω,
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RP=R-Rt=240Ω-70Ω=170Ω。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流大小相等,则此时总电阻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随温度t的升高而变小,所以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值,即Rt的阻值必须变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