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耳接受外界声波刺激后,形成听觉的部位在(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大脑
2.(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气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固体
3.(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使用耳机时要遵循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该原则主要在于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1年我国首例胎羊体外培育成功,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如图甲)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大生物袋能给羊幼体提供母体外发育的场所,乙图中与其功能相同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1年我国首例胎羊体外培育成功,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如图甲)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羊幼体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甲中P2管运输的物质是(  )
A.氧气和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C.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D.氧气和其他废物
6.(2024七下·温州期中)男女在青春期表现出的除生殖器官外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以下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乳房变大 B.盆骨变宽 C.头发变长 D.音调变高
7.(2024七下·温州期中)柯尔鸭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宠物,大多数一年只产8-12枚卵。柯尔鸭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方式为(  )
A.体内受精 卵生 B.体外受精 卵生
C.体内受精 胎生 D.体外受精 胎生
8.(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如图甲是大麦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特点中与大麦依靠风力传粉无关的是(  )
A.柱头呈羽毛状 B.花粉干轻
C.雌蕊子房膨大 D.花粉多
9.(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平时食用的大麦是指种子,大麦花中将来有可能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
A.子房 B.胚珠 C.受精卵 D.胚
10.(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如图乙是大麦种子的结构图,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玻璃板应和白纸垂直
C.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小实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像距-物距”的图像,下列符合科学规律的是(  )
A. B.
C. D.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筷子向上弯折
B.墙上映出手影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水中“倒影”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图中的小孔和蜡烛的位置固定后,将光屏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已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如图,则夏天观察时该物体的位置(液面变化忽略不计)(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下移动 D.向上移动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茶山杨梅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水果,有时在杨梅果实上会看见白色的小虫子,这是果蝇幼虫。
(1)杨梅和果蝇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
(2)果蝇幼虫的生长周期与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3)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也会在杨梅果实中大量繁殖,细菌繁殖的方式是   。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10日龙湾马拉松在温州奥体中心鸣枪开跑。如图是参赛选手小实参加欢乐跑比赛的部分配速信息。图中的“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
(1)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
(2)根据下图判断小实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请说明判断依据。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黑籽南瓜因种子外种皮为黑色而得名。相比其他栽培南瓜,黑籽南瓜植株的根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1)黑籽南瓜可用种子繁殖,该生殖方式属于   。
(2)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农业上可通过嫁接将黄瓜苗作为接穗接到黑籽南瓜茎上,以达到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目的。除增强抗病能力外,请再例举嫁接的一个优点   。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几年“OK镜”成为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一种方式。近视患者夜间睡眠时佩戴OK镜后,白天取下不用戴近视眼镜就能看清远处事物。OK镜的使用过程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   。
(2)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近视率升高,OK镜佩戴人数也不断增加,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佩戴OK镜的是   。(可多选)
A.OK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
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
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
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
E、OK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
20.(2024七下·温州期中)一位潜水爱好者在约20米的海洋里,他的手指不小心被一条小海鳗咬伤流血。此时,他看到流出的血液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科学家发现,人的血液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有少量绿光。太阳光进入海水不同深度后剩余的色光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潜水者在海底看到绿色的血液作出解释。
21.(2024七下·温州期中)汽车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性是汽车行驶中十分重要的话题。
(1)如图甲,“平视显示系统”可将一些行车信息直接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视野前方(如图乙),高速行驶时司机不必低头看仪表,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为了使挡风玻璃上的像更清晰,可在挡风玻璃内侧贴一层膜。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来推测该膜的作用是   。
(2)车内适宜的光照度对行车安全也很重要。为了得到适宜的车内光照度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该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丙。据图丙可知车内适宜的光照度值为   Lx。
(3)不同的天气,汽车的限速不同(如图丁)。货运车辆在雨天通过一段20千米的高速公路,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请写出计算过程)
2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1 30 15
2 35 14
3 20 20
4 16 27
5 12 ?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实验中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在凸透镜右侧放一张黑纸,将透镜遮住一半,请预测蜡烛的像是否存在,并说明理由   ;
(3)实验中小实忘记记录第5组的像距,下列数据有可能的是   。
A.60  B.25  C.18  D.9
23.(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查阅资料发现,青稞耐寒的特性在种子萌发时就有体现。为了探究低温对青稞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实进行如下实验,选取500颗饱满的青稞种子分成5组,均匀放入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盒内,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在第7天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绘制实验结果如图甲。
表乙:温度对不同种子萌发率影响
温度 4℃ 10℃ 15℃ 20℃ 25℃
藜麦 4% 6% 8% 9% 22%
青稞 74% 78% 86% 92% 96%
水稻 0% 0% 0% 68% 78%
(1)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   。
(2)根据图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情况不同,如表乙所示。结合表乙分析西藏居民以青稞为主食的原因。   。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小实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他的实践记录单如表,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记录单
查阅资料 面团中的酵母菌发酵时将面团中的糖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而糖的质量减少。
菌种选择 酵母菌属于①   (填“原核”或“真核”)细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小实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将相同表皮面积的葡萄和番茄上的酵母菌分别与等量糖混合,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根据②   我判断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强,因此我选择用它来发面。
实践探索 为了制作松软度好的面包,我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面粉和水,一组加入一定量的葡萄表皮上的酵母和葡萄糖,另一组只加入等量葡萄表皮上的酵母,不加葡萄糖,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分别记录2组面团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结果如图乙所示。 实验2:利用面粉、酵母、水制成5个面团。将面团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时间后测得实验结果如表。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本实验中应控制相同的量有③   。(例举两点)
组别12345温度/℃2030405060面团的体积+++++++++++++
(“+”表示面团的体积,“+”号越多表示体积越大)
应用 我想利用天然酵母获得松软度更高的面包,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能够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耳郭能收集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成振动,三块听小骨能够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形成听觉。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解答】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这是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这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气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分贝是响度的单位,响度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解答】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由资料可知,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主要在于控制声音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雌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运输磁性激素,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据题干表述“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大生物袋能给羊幼体提供母体外发育的场所”可知,大生物袋相当于雌性的子宫。因此,乙图中与其功能相同的结构是③子宫。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呼吸系统在胎儿期不工作。
(2)图二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解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的血液通过胶管(P1)送到体外,经过物质交换后含有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再通过胶带(P2)送回羊羔体内,羊胚胎通过管道和母体相连所以管道模拟的是脐带。根据胶带内液体流动方向可以判断出图甲中P2管运输的物质是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7.【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和两栖类,其它动物都是体内受精。
【解答】柯尔鸭属于鸟类。鸟类有雌鸟和雄鸟之分,生殖季节,雌雄鸟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雌鸟产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受精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可见柯尔鸭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胚乳,②是果皮和种皮,③是胚芽,④是胚轴。异花传粉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
【解答】花的花粉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大麦花是风媒花,花粉多而且轻,柱头呈羽毛状,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风力传粉,但是雌蕊子房膨大与传粉无关,C错误,AB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朵花只有一枚雌蕊,有多枚雄蕊,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解答】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如图:
可见大麦花中将来有可能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胚珠。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胚乳、②种皮(果皮)、③胚芽、④胚轴。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解答】大麦种子由②种皮、胚、①胚乳,胚包括③胚芽、④胚轴、胚根、子叶,①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②种皮具有保护作用,③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④胚轴发育成连接根的茎的部位。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解答】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故实验时玻璃板应和白纸垂直,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与像分别位于平面镜两侧,从物体一侧才能观察到像的位置,故C不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始终等于物距,据此分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距始终等于物距,由图可知,A图符合科学规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实像。【解答】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筷子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倒立的实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
【解答】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光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即屏上蜡烛的像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将发生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同理,鱼看到人的像也在人位置的上方。【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夏天温度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会变大,即空气中的角大,所以观察到该物体的位置会比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浅,即向上移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受精卵;蛹;分裂生殖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可知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是否存在蛹期。
(3)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杨梅和果蝇都属于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2)果蝇的生长发育与家蚕相似,家蚕生长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生长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果蝇比蝗虫多了蛹期。
(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17.【答案】运动;由得,CD段所用时间最短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2)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解答】(1)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由图可知,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同,由v=s/t得,CD段所用时间最短,所以小实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
18.【答案】(1)有性生殖
(2)没有授粉
(3)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形成种子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可知是有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
(2)授粉、受精后才能形成受精卵,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
(3)无性生殖的优势: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解答】(1)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黑籽南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因此,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授粉。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
(1)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黑籽南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因此,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授粉。
(3)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
19.【答案】(1)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B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像变清晰则需要发散光线。
(2)支持OK镜,即认为利大于弊,对于矫正近视有利。【解答】(1)解读题图可知,OK镜能够改变角膜的弧度。由此可知,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选项中,“A.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E.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的观点都是反对佩戴OK镜的;“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的观点是支持佩戴OK镜的。
故答案为:BC。
(1)解读题图可知,OK镜能够改变角膜的弧度。由此可知,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选项中,“A.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E.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的观点都是反对佩戴OK镜的;“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的观点是支持佩戴OK镜的。
故选BC。
20.【答案】由图可知,在20米深的海洋中只能透过靛蓝绿,当靛蓝绿光照在红色的血液上时,靛光和蓝光被血液吸收,只反射绿光,所以看到的是绿色的血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
21.【答案】增加了玻璃的透光性,挡风玻璃所成像更清晰;6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薄膜使玻璃的透光性变强,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像更清晰。
(2)由图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该乘积即为最适宜的光照度值。
(3)由图丁可知,雨天限速,利用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时间。【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贴膜之后,挡风玻璃所成像更清晰,这是因为贴上膜后,增加了玻璃的透光性。
(2)由题意可知,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由图可知
即该车内光照强度为60Lx。
(3)如图丁,货运车辆在雨天,限速80km/h,通过一段20千米的高速公路,至少需要的时间
22.【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存在,理由:根据题意可知,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里的虚像在左边,所以在凸透镜右侧放一张黑纸,将透镜遮住一半,此时对凸透镜成的像没有影响,像是存在的。;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光的直线传播以及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可知,将三者的中心固定在同一高度,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遮挡凸透镜的一半,光线经凸透镜的另一半仍能成像。
(3)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两个焦距,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当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据题意可知,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所以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数据表可知,第3组数据刚好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2f=20cm
f=10cm
第5组数据的物距是12,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那么像在2倍焦距以外,即像距在20cm以外,结合前面的数据,不可能达到60cm,所以下列数据有可能的是25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答案】(1)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青稞的种子能够在较低温度环境下萌发,其他作物的种子则极少萌发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
(2)根据图像对实验目的进行解答,即为实验结论。
(3)由表中数据可知,青稞在低温环境中的萌发率仍然很高,而水稻和藜麦在低温条件下萌发率很低,所以最容易在青藏高原种植的是青稞,因此青稞被当作西藏居民的主食。【解答】(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直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根据图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率存在差异。在较低温度下,如4℃~10℃,种子的萌发率普遍较低;而在较高温度下,如20℃~25℃,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分析表乙的数据可知,青稞在较低温度下(如4℃和10℃)的萌发率仍然较高,显示出很好的耐寒性,而其他作物的种子则很少萌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之间,青稞作为一种耐寒作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成为西藏居民的主食。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直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根据图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率存在差异。在较低温度下,如4℃~10℃,种子的萌发率普遍较低;而在较高温度下,如20℃~25℃,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分析表乙的数据可知,青稞在较低温度下(如4℃和10℃)的萌发率仍然较高,显示出很好的耐寒性,而其他作物的种子则很少萌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之间,青稞作为一种耐寒作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成为西藏居民的主食。
24.【答案】真核;剩余糖的质量;面粉、酵母粉、水;加糖或温度控制在40℃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菌与人的关系
1 / 1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耳接受外界声波刺激后,形成听觉的部位在(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大脑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能够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耳郭能收集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成振动,三块听小骨能够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形成听觉。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气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固体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解答】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这是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这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气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使用耳机时要遵循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该原则主要在于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分贝是响度的单位,响度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解答】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由资料可知,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主要在于控制声音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1年我国首例胎羊体外培育成功,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如图甲)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大生物袋能给羊幼体提供母体外发育的场所,乙图中与其功能相同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雌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运输磁性激素,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据题干表述“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大生物袋能给羊幼体提供母体外发育的场所”可知,大生物袋相当于雌性的子宫。因此,乙图中与其功能相同的结构是③子宫。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1年我国首例胎羊体外培育成功,早产羊幼体被置于一个大生物袋(如图甲)中,其中充满人工羊水。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4周后健康出生。羊幼体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甲中P2管运输的物质是(  )
A.氧气和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C.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D.氧气和其他废物
【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呼吸系统在胎儿期不工作。
(2)图二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解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的血液通过胶管(P1)送到体外,经过物质交换后含有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再通过胶带(P2)送回羊羔体内,羊胚胎通过管道和母体相连所以管道模拟的是脐带。根据胶带内液体流动方向可以判断出图甲中P2管运输的物质是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温州期中)男女在青春期表现出的除生殖器官外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以下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乳房变大 B.盆骨变宽 C.头发变长 D.音调变高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7.(2024七下·温州期中)柯尔鸭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宠物,大多数一年只产8-12枚卵。柯尔鸭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方式为(  )
A.体内受精 卵生 B.体外受精 卵生
C.体内受精 胎生 D.体外受精 胎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和两栖类,其它动物都是体内受精。
【解答】柯尔鸭属于鸟类。鸟类有雌鸟和雄鸟之分,生殖季节,雌雄鸟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雌鸟产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受精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可见柯尔鸭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如图甲是大麦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特点中与大麦依靠风力传粉无关的是(  )
A.柱头呈羽毛状 B.花粉干轻
C.雌蕊子房膨大 D.花粉多
【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胚乳,②是果皮和种皮,③是胚芽,④是胚轴。异花传粉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
【解答】花的花粉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大麦花是风媒花,花粉多而且轻,柱头呈羽毛状,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风力传粉,但是雌蕊子房膨大与传粉无关,C错误,ABD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平时食用的大麦是指种子,大麦花中将来有可能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
A.子房 B.胚珠 C.受精卵 D.胚
【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朵花只有一枚雌蕊,有多枚雄蕊,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解答】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如图:
可见大麦花中将来有可能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胚珠。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下·温州期中)大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燃料、啤酒及医药的原料。如图乙是大麦种子的结构图,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胚乳、②种皮(果皮)、③胚芽、④胚轴。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解答】大麦种子由②种皮、胚、①胚乳,胚包括③胚芽、④胚轴、胚根、子叶,①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②种皮具有保护作用,③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④胚轴发育成连接根的茎的部位。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玻璃板应和白纸垂直
C.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解答】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故实验时玻璃板应和白纸垂直,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与像分别位于平面镜两侧,从物体一侧才能观察到像的位置,故C不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小实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像距-物距”的图像,下列符合科学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始终等于物距,据此分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距始终等于物距,由图可知,A图符合科学规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筷子向上弯折
B.墙上映出手影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水中“倒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实像。【解答】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筷子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图中的小孔和蜡烛的位置固定后,将光屏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倒立的实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
【解答】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光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即屏上蜡烛的像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已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如图,则夏天观察时该物体的位置(液面变化忽略不计)(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下移动 D.向上移动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将发生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同理,鱼看到人的像也在人位置的上方。【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夏天温度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会变大,即空气中的角大,所以观察到该物体的位置会比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浅,即向上移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茶山杨梅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水果,有时在杨梅果实上会看见白色的小虫子,这是果蝇幼虫。
(1)杨梅和果蝇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
(2)果蝇幼虫的生长周期与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3)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也会在杨梅果实中大量繁殖,细菌繁殖的方式是   。
【答案】受精卵;蛹;分裂生殖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可知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是否存在蛹期。
(3)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杨梅和果蝇都属于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2)果蝇的生长发育与家蚕相似,家蚕生长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生长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果蝇比蝗虫多了蛹期。
(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2024年3月10日龙湾马拉松在温州奥体中心鸣枪开跑。如图是参赛选手小实参加欢乐跑比赛的部分配速信息。图中的“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
(1)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
(2)根据下图判断小实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请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运动;由得,CD段所用时间最短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2)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解答】(1)在比赛过程中,以小实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由图可知,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同,由v=s/t得,CD段所用时间最短,所以小实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黑籽南瓜因种子外种皮为黑色而得名。相比其他栽培南瓜,黑籽南瓜植株的根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1)黑籽南瓜可用种子繁殖,该生殖方式属于   。
(2)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农业上可通过嫁接将黄瓜苗作为接穗接到黑籽南瓜茎上,以达到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目的。除增强抗病能力外,请再例举嫁接的一个优点   。
【答案】(1)有性生殖
(2)没有授粉
(3)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形成种子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可知是有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
(2)授粉、受精后才能形成受精卵,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
(3)无性生殖的优势: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解答】(1)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黑籽南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因此,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授粉。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
(1)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黑籽南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因此,有些南瓜花开花后,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授粉。
(3)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几年“OK镜”成为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一种方式。近视患者夜间睡眠时佩戴OK镜后,白天取下不用戴近视眼镜就能看清远处事物。OK镜的使用过程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   。
(2)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近视率升高,OK镜佩戴人数也不断增加,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佩戴OK镜的是   。(可多选)
A.OK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
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
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
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
E、OK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
【答案】(1)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B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聚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像变清晰则需要发散光线。
(2)支持OK镜,即认为利大于弊,对于矫正近视有利。【解答】(1)解读题图可知,OK镜能够改变角膜的弧度。由此可知,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选项中,“A.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E.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的观点都是反对佩戴OK镜的;“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的观点是支持佩戴OK镜的。
故答案为:BC。
(1)解读题图可知,OK镜能够改变角膜的弧度。由此可知,OK镜能矫正近视的原因是:近视眼由于角膜曲率(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夜间佩戴OK镜后,角膜被塑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
(2)选项中,“A.镜直接接触并压迫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损伤、D.佩戴OK镜改善视力是短时的,停止佩戴几天视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状态、E.镜价格昂贵,一般几千到一两万,1-2年需要更换1次”的观点都是反对佩戴OK镜的;“B.OK镜只需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裸眼视力、C.有研究表明OK镜能减缓眼球的变形速度,有效延缓近视”的观点是支持佩戴OK镜的。
故选BC。
20.(2024七下·温州期中)一位潜水爱好者在约20米的海洋里,他的手指不小心被一条小海鳗咬伤流血。此时,他看到流出的血液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科学家发现,人的血液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有少量绿光。太阳光进入海水不同深度后剩余的色光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潜水者在海底看到绿色的血液作出解释。
【答案】由图可知,在20米深的海洋中只能透过靛蓝绿,当靛蓝绿光照在红色的血液上时,靛光和蓝光被血液吸收,只反射绿光,所以看到的是绿色的血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
21.(2024七下·温州期中)汽车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性是汽车行驶中十分重要的话题。
(1)如图甲,“平视显示系统”可将一些行车信息直接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视野前方(如图乙),高速行驶时司机不必低头看仪表,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为了使挡风玻璃上的像更清晰,可在挡风玻璃内侧贴一层膜。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来推测该膜的作用是   。
(2)车内适宜的光照度对行车安全也很重要。为了得到适宜的车内光照度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该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丙。据图丙可知车内适宜的光照度值为   Lx。
(3)不同的天气,汽车的限速不同(如图丁)。货运车辆在雨天通过一段20千米的高速公路,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增加了玻璃的透光性,挡风玻璃所成像更清晰;6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薄膜使玻璃的透光性变强,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像更清晰。
(2)由图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该乘积即为最适宜的光照度值。
(3)由图丁可知,雨天限速,利用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时间。【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贴膜之后,挡风玻璃所成像更清晰,这是因为贴上膜后,增加了玻璃的透光性。
(2)由题意可知,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由图可知
即该车内光照强度为60Lx。
(3)如图丁,货运车辆在雨天,限速80km/h,通过一段20千米的高速公路,至少需要的时间
2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1 30 15
2 35 14
3 20 20
4 16 27
5 12 ?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实验中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在凸透镜右侧放一张黑纸,将透镜遮住一半,请预测蜡烛的像是否存在,并说明理由   ;
(3)实验中小实忘记记录第5组的像距,下列数据有可能的是   。
A.60  B.25  C.18  D.9
【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存在,理由:根据题意可知,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里的虚像在左边,所以在凸透镜右侧放一张黑纸,将透镜遮住一半,此时对凸透镜成的像没有影响,像是存在的。;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光的直线传播以及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可知,将三者的中心固定在同一高度,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遮挡凸透镜的一半,光线经凸透镜的另一半仍能成像。
(3)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两个焦距,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当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据题意可知,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所以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数据表可知,第3组数据刚好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2f=20cm
f=10cm
第5组数据的物距是12,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那么像在2倍焦距以外,即像距在20cm以外,结合前面的数据,不可能达到60cm,所以下列数据有可能的是25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实查阅资料发现,青稞耐寒的特性在种子萌发时就有体现。为了探究低温对青稞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实进行如下实验,选取500颗饱满的青稞种子分成5组,均匀放入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盒内,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在第7天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绘制实验结果如图甲。
表乙:温度对不同种子萌发率影响
温度 4℃ 10℃ 15℃ 20℃ 25℃
藜麦 4% 6% 8% 9% 22%
青稞 74% 78% 86% 92% 96%
水稻 0% 0% 0% 68% 78%
(1)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   。
(2)根据图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情况不同,如表乙所示。结合表乙分析西藏居民以青稞为主食的原因。   。
【答案】(1)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青稞的种子能够在较低温度环境下萌发,其他作物的种子则极少萌发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
(2)根据图像对实验目的进行解答,即为实验结论。
(3)由表中数据可知,青稞在低温环境中的萌发率仍然很高,而水稻和藜麦在低温条件下萌发率很低,所以最容易在青藏高原种植的是青稞,因此青稞被当作西藏居民的主食。【解答】(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直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根据图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率存在差异。在较低温度下,如4℃~10℃,种子的萌发率普遍较低;而在较高温度下,如20℃~25℃,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分析表乙的数据可知,青稞在较低温度下(如4℃和10℃)的萌发率仍然较高,显示出很好的耐寒性,而其他作物的种子则很少萌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之间,青稞作为一种耐寒作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成为西藏居民的主食。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直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层滤纸上加入少量水,该操作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2)根据图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率存在差异。在较低温度下,如4℃~10℃,种子的萌发率普遍较低;而在较高温度下,如20℃~25℃,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分析表乙的数据可知,青稞在较低温度下(如4℃和10℃)的萌发率仍然较高,显示出很好的耐寒性,而其他作物的种子则很少萌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温度在-4℃~11℃之间,青稞作为一种耐寒作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成为西藏居民的主食。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小实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他的实践记录单如表,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记录单
查阅资料 面团中的酵母菌发酵时将面团中的糖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而糖的质量减少。
菌种选择 酵母菌属于①   (填“原核”或“真核”)细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小实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将相同表皮面积的葡萄和番茄上的酵母菌分别与等量糖混合,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根据②   我判断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强,因此我选择用它来发面。
实践探索 为了制作松软度好的面包,我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面粉和水,一组加入一定量的葡萄表皮上的酵母和葡萄糖,另一组只加入等量葡萄表皮上的酵母,不加葡萄糖,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分别记录2组面团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结果如图乙所示。 实验2:利用面粉、酵母、水制成5个面团。将面团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时间后测得实验结果如表。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本实验中应控制相同的量有③   。(例举两点)
组别12345温度/℃2030405060面团的体积+++++++++++++
(“+”表示面团的体积,“+”号越多表示体积越大)
应用 我想利用天然酵母获得松软度更高的面包,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真核;剩余糖的质量;面粉、酵母粉、水;加糖或温度控制在40℃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菌与人的关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