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评价(五) 密度的测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评价(五) 密度的测量(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项评价(五) 密度的测量
1.在“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中:
(1)小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水平平衡,他应该向 左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小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30.4 g。矿石放入前、后量筒内液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 3.04×103 kg/m3。如果先测量矿石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矿石直接测量其质量,所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丽发现自己只有天平,没有量筒,经过思考,她想到了测量矿石体积的办法。她找来一个溢水杯和一个小烧杯(如图丙所示),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1。
②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为m2。
③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矿石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盛溢出的水。
④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矿石的密度ρ石= ρ水 (用所测量和ρ水表示)。
2.同学们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托盘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体积为10 cm3、15 cm3、20 cm3的水,依次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其中一个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测得的注射器的质量为11 g)
实验次序 水的体积/cm3 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g 水的总质量/g
1 10 21 10
2 15 26 15
3 20 31 20
(1)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可以用手直接取放砝码
B.被称量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右盘
C.加砝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使用天平前,先将横梁调平衡,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对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密度。
(3)受此实验启发,小金回家继续测量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 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B (填字母)。
A.         B.
②等水完全结冰后,小金从冰箱中取出注射器,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结成的冰),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30 mL。小金测得的冰的密度为 0.9 g/cm3。
3.小阳和小萍想测量1元硬币的密度,但身边只有托盘天平和烧杯,没有量筒。她们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20枚同款1元硬币放在调好的天平上,称出总质量为120 g。
②用天平称出小烧杯的质量为53 g,并将大烧杯倾斜放置装满水,如图乙所示。
③将20枚硬币轻轻放入装满水的大烧杯中,并用小烧杯接溢出的水。
④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
(1)在图丁中,测得的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为 67.8 g 。
(2)实验测得1元硬币的密度为 8.1 g/cm3。(结果精确到0.1,水的密度为1 g/cm3)
(3)小阳发现有些硬币有磨损,请你判断是否会影响其密度的测量值,并说明理由: 不影响,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硬币磨损后,质量和体积均减小,材料不变,密度是不变的 。
4.下面是小金同学设计的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实验过程。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是 78.4 g。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体积V1=20 mL的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其示数V2= 30 mL。
(4)这种金属的密度ρ= (用m、V1、V2表示)。
(5)若做实验时,先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金属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专项评价(五) 密度的测量
1.在“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中:
(1)小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水平平衡,他应该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小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矿石放入前、后量筒内液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 kg/m3。如果先测量矿石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矿石直接测量其质量,所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丽发现自己只有天平,没有量筒,经过思考,她想到了测量矿石体积的办法。她找来一个溢水杯和一个小烧杯(如图丙所示),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1。
②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为m2。
③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矿石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盛溢出的水。
④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矿石的密度ρ石= (用所测量和ρ水表示)。
2.同学们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托盘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体积为10 cm3、15 cm3、20 cm3的水,依次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其中一个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测得的注射器的质量为11 g)
实验次序 水的体积/cm3 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g 水的总质量/g
1 10 21 10
2 15 26 15
3 20 31 20
(1)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以用手直接取放砝码
B.被称量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右盘
C.加砝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使用天平前,先将横梁调平衡,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对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 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密度。
(3)受此实验启发,小金回家继续测量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 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填字母)。
A.         B.
②等水完全结冰后,小金从冰箱中取出注射器,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结成的冰),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mL。小金测得的冰的密度为 g/cm3。
3.小阳和小萍想测量1元硬币的密度,但身边只有托盘天平和烧杯,没有量筒。她们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20枚同款1元硬币放在调好的天平上,称出总质量为120 g。
②用天平称出小烧杯的质量为53 g,并将大烧杯倾斜放置装满水,如图乙所示。
③将20枚硬币轻轻放入装满水的大烧杯中,并用小烧杯接溢出的水。
④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
(1)在图丁中,测得的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为 。
(2)实验测得1元硬币的密度为 g/cm3。(结果精确到0.1,水的密度为1 g/cm3)
(3)小阳发现有些硬币有磨损,请你判断是否会影响其密度的测量值,并说明理由: 。
4.下面是小金同学设计的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实验过程。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是 g。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体积V1=20 mL的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其示数V2= mL。
(4)这种金属的密度ρ= (用m、V1、V2表示)。
(5)若做实验时,先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金属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