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质量评价作业[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 Cl—35.5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B.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C.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2.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有关专家经多方求证得知,非吸烟者吸“二手烟”比直接吸烟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原因之一是( B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3.Cl-与Cl相比,不相同的是( D )A.质子数 B.元素种类C.中子数 D.电子总数4.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乙的化学式是O2C.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D.丙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5.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 gB.X属于非金属元素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D.X元素的符号为Al6.下列对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2K+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B.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C.Ca(OH)2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粒子中有2个氢氧根离子D.Cu2+中“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7.下列对相应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C )选项 A. B.实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成像图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红色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选项 C. D.实验 现象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解释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之间有空隙8.下列关于酒精(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酒精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5∶1C.酒精属于化合物D.酒精分子中质子总数不等于电子总数9.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 )A.6∶9∶8 B.12∶8∶9C.2∶3∶6 D.1∶3∶410.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C.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1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通过该实验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B.α粒子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C.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是一种模型D.该实验证明原子核与α粒子相比质量很小12.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实验中,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A )A.铅柱黏合 B.酒精与水混合C.气体扩散 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13.图甲为某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中的原子与甲互为同位素的是( B )A. B. C. D.14.有一碳酸氢铵(NH4HCO3)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经检测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 B )A.92% B.79%C.33.6% D.85.5%15.水杨酸苯酯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杨酸苯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D )①该物质的1个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②该物质是化合物 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 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 g ⑤该物质由碳、氢、氧3个元素组成 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A.①③ B.②⑥C.③⑥ D.④⑤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6分)16.(7分)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水、硫酸、铜、氯化钠、碳。(均填化学式)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Cu、C__。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H2、H2O、H2SO4__。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NaCl__。(2)用化学用语填空。①2个锌离子:__2Zn2+__。②3个氮分子:__3N2__。③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Cl3__。④5个氧原子__5O__。17.(6分)(1)下图所示的几种物质中,表示单一物质的是__ACD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C__,表示单质的是__CD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A__。(均填字母)A. B. C. D.(2)有甲、乙、丙三种元素,甲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和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Al2O3__;丙的常见离子符号为__H+__。18.(3分)N(NO2)3是科学家已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2∶3__(填最简整数比)。(2)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152__。(3)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C__(填字母)。A.N(NO2)3 B.N2O3 C.N2O519.(7分)(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①物质B的化学式为__Cl2__;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1__。②ClO2读作__二氧化氯__,所属物质类别是__化合物__(填“单质”或“化合物”)。③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__。(2)下面是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氦__(填名称)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①②__(填序号)。20.(3分)三星堆文化体现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考古人员使用碳 14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新发现的文物距今约3 000年。(1)碳 14与碳 12互为__同位素__原子,二者属于同种__元素__(填“元素”或“原子”)。(2)大气中的氮 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 14。氮 14与碳 14的本质区别为__核内质子数__不同。21.(4分)(1)在一种M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则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__+5__。(2)已知某元素R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H4,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12__,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__。(3)相同质量的CO与C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11∶7__。22.(6分)下图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回答下列问题。(1)12号元素属于__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是__Mg2+__(填离子符号)。(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16__,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6__,其最低负化合价的粒子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H2S__。(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__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__(写一条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23.(6分)地震灾区急需药品、消毒剂和简易房板材等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丙沙星(化学式:C17H18FN3O3)是一种抗生素,由__5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331__;一个环丙沙星分子由__42__个原子构成。(2)灾后可用ClO2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4__价。(3)灾后搭建板房的材料叫铝塑板,它是以高压聚乙烯为基材,加入大量的含有氢氧化铝和适量其他成分的物质,经多步工艺制成。该材料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__Al(OH)3__(填化学式)。24.(6分)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会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会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分子是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碘蒸气和碘酒中均存在碘分子,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__。25.(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粒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1)提出猜想和假设:①可能是铜离子引起的显色。②可能是__硫酸根离子__引起的显色。③可能是水分子引起的显色。(2)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第③个猜想不需要实验就可以排除,理由是__水是无色的__。同学们观察到Na2SO4、K2SO4溶液是无色的,这说明引起CuSO4溶液显蓝色的粒子符号是__Cu2+__。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26.(8分)莽草酸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八角茴香的重要成分。请你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1)莽草酸属于__化合物__(填“单质”或“化合物”);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42∶5∶40__。(2)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48.3%__(精确到0.1%)。(3)174克莽草酸中含有__84__克碳元素。27.(8分)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暴利,会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对食用者的健康有很大损害。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CH2O)水溶液。在医学上,常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生物标本,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甲醛的三种元素,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__质子数不同__。(2)从甲醛的化学式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__(至少写出两点)。(3)100 g 36%的甲醛(CH2O)溶液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14.4 g(计算过程略)28.(9分)铝是食品污染源之一,明矾[KAl(SO4)2·12H2O]曾是一种常用膨化剂,现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已知每人每日对铝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1)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A__(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C.铝合金 D.明矾(2)明矾[KAl(SO4)2·12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K)∶m(Al)∶m(S)∶m(O)∶m(H)=__39∶27∶64∶320∶24__;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5.7%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 g某食品(1 kg该食品中加入明矾2 g),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解:100 g该食品中铝的质量为 ×100 g×5.7%=0.011 4 g,因为0.011 4 g>0.004 g,所以超过了安全摄入量。答:其摄入的铝的量超过了安全摄入量。29.(9分)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图甲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序号中,代表非金属元素的是__②__。(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性质通常有规律地变化。图乙显示了第ⅠA族元素所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根据图像,描述第ⅠA族元素所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变化情况:__第ⅠA族元素自上而下,所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__。(3)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写出化合价为+1的氮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N2O__。第2章 质量评价作业[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 Cl—35.5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B.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C.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2.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有关专家经多方求证得知,非吸烟者吸“二手烟”比直接吸烟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原因之一是(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3.Cl-与Cl相比,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元素种类C.中子数 D.电子总数4.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乙的化学式是O2C.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D.丙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5.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 gB.X属于非金属元素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D.X元素的符号为Al6.下列对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K+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B.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C.Ca(OH)2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粒子中有2个氢氧根离子D.Cu2+中“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7.下列对相应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实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成像图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红色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选项 C. D.实验 现象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解释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之间有空隙8.下列关于酒精(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酒精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5∶1C.酒精属于化合物D.酒精分子中质子总数不等于电子总数9.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6∶9∶8 B.12∶8∶9C.2∶3∶6 D.1∶3∶410.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C.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1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该实验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B.α粒子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C.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是一种模型D.该实验证明原子核与α粒子相比质量很小12.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实验中,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A.铅柱黏合 B.酒精与水混合C.气体扩散 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13.图甲为某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中的原子与甲互为同位素的是( )A. B. C. D.14.有一碳酸氢铵(NH4HCO3)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经检测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 )A.92% B.79%C.33.6% D.85.5%15.水杨酸苯酯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杨酸苯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该物质的1个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②该物质是化合物 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 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 g ⑤该物质由碳、氢、氧3个元素组成 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A.①③ B.②⑥C.③⑥ D.④⑤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6分)16.(7分)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水、硫酸、铜、氯化钠、碳。(均填化学式)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 __。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 __。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 __。(2)用化学用语填空。①2个锌离子:__ __。②3个氮分子:__ __。③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 __。④5个氧原子__ __。17.(6分)(1)下图所示的几种物质中,表示单一物质的是__ 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 __,表示单质的是__ 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 __。(均填字母)A. B. C. D.(2)有甲、乙、丙三种元素,甲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和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 __;丙的常见离子符号为__ __。18.(3分)N(NO2)3是科学家已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 __(填最简整数比)。(2)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 __。(3)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 __(填字母)。A.N(NO2)3 B.N2O3 C.N2O519.(7分)(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①物质B的化学式为__ __;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②ClO2读作__ __,所属物质类别是__ __(填“单质”或“化合物”)。③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 __。(2)下面是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 __(填名称)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 __(填序号)。20.(3分)三星堆文化体现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考古人员使用碳 14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新发现的文物距今约3 000年。(1)碳 14与碳 12互为__ __原子,二者属于同种__ __(填“元素”或“原子”)。(2)大气中的氮 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 14。氮 14与碳 14的本质区别为__ __不同。21.(4分)(1)在一种M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则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2)已知某元素R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H4,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 __,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 __。(3)相同质量的CO与C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 __。22.(6分)下图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回答下列问题。(1)12号元素属于__ 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是__ __(填离子符号)。(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 __,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 __,其最低负化合价的粒子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_。(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__ __(写一条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23.(6分)地震灾区急需药品、消毒剂和简易房板材等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丙沙星(化学式:C17H18FN3O3)是一种抗生素,由__ 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 __;一个环丙沙星分子由__ __个原子构成。(2)灾后可用ClO2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价。(3)灾后搭建板房的材料叫铝塑板,它是以高压聚乙烯为基材,加入大量的含有氢氧化铝和适量其他成分的物质,经多步工艺制成。该材料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__ __(填化学式)。24.(6分)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 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 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 __。25.(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粒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1)提出猜想和假设:①可能是铜离子引起的显色。②可能是__ __引起的显色。③可能是水分子引起的显色。(2)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第③个猜想不需要实验就可以排除,理由是__ __。同学们观察到Na2SO4、K2SO4溶液是无色的,这说明引起CuSO4溶液显蓝色的粒子符号是__ __。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26.(8分)莽草酸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八角茴香的重要成分。请你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1)莽草酸属于__ __(填“单质”或“化合物”);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 __。(2)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 __(精确到0.1%)。(3)174克莽草酸中含有__ __克碳元素。27.(8分)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暴利,会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对食用者的健康有很大损害。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CH2O)水溶液。在医学上,常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生物标本,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甲醛的三种元素,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__ __。(2)从甲醛的化学式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 __(至少写出两点)。(3)100 g 36%的甲醛(CH2O)溶液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8.(9分)铝是食品污染源之一,明矾[KAl(SO4)2·12H2O]曾是一种常用膨化剂,现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已知每人每日对铝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1)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 __(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C.铝合金 D.明矾(2)明矾[KAl(SO4)2·12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K)∶m(Al)∶m(S)∶m(O)∶m(H)=__ __;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 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 g某食品(1 kg该食品中加入明矾2 g),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29.(9分)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图甲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序号中,代表非金属元素的是__ __。(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性质通常有规律地变化。图乙显示了第ⅠA族元素所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根据图像,描述第ⅠA族元素所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变化情况:__ __。(3)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写出化合价为+1的氮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 质量评价作业 - 学生版.docx 第2章 质量评价作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