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质量评价作业[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2.下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D )A.生物 B.冰川C.流水 D.风力3.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D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树没有树皮,不能生存的原因是( A )A.韧皮部有筛管,其运输有机物B.韧皮部有筛管,其运输水和无机盐C.韧皮部有导管,其运输有机物D.木质部有筛管,其运输有机物5.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D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6.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土壤生物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7.小敏同学为探究植物体内有机物输送方向,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a、b为树皮的上、下环割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b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下向上输送B.a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输送C.b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的筛管从上往下输送D.枝条末端长出许多不定根,说明有机物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8.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相比( B )A.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B.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C.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D.大小无法确定9.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B.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10.右图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②是根尖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B.①是根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主要部位C.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D.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11.下列有关植物茎中导管的位置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位于韧皮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B.位于木质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位于韧皮部,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D.位于木质部,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12.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 D )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B.防止有机质流失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13.在下图所示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部位主要在根尖的是( B ) A. B. C. D.14.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下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B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15.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C )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38分)16.(8分)下图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__③__(填序号)有很强的支持力。(2)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序号__①__的内侧的__韧皮__部。(3)④的结构名称是__髓__。17.(7分)分析下列措施的科学依据和意义。(1)栽植好的小树,不要用手去摇晃它,以免损伤__根毛和幼根__,而影响__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__。(2)生长期的小麦、玉米要经常划锄松土,增强土壤的__透气__性,以利于根的__呼吸__作用,使之向深处生长,向四周扩展。(3)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以解除__根的呼吸作用__被抑制的状态。18.(6分)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的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__⑤__(填序号),此部位中的__导管__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__上方__(填“上方”或“下方”)形成枝瘤。19.(6分)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为培养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__氮__(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现象。(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①__根毛__区。小明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较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液的浓度__大于__(填“大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20.(7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在乙地的__西南__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__自北向南__。(2)图中B点的海拔是__600__米,山顶A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_200__米而小于__400__米。(3)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__甲地适合建自来水厂。理由:甲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清洁污染少,若建化工厂则会污染下游城镇水源__。21.(4分)水稻是杭州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__A__(填字母)。 A. B. C. D.(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③__(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22.(8分)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两只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装有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有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往装有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650_mL__,往装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750_mL__。(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完全浸没时加入的水量不同?__土壤中有空气__。(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20%__。(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给根提供足够的空气(氧气)进行呼吸作用__。23.(6分)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的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__A__(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100%__(用相关字母表示)。24.(9分)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她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所示的3种方法处理。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③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木质部染红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无明显现象(1)把枝条削成平整斜面的目的是__增大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__。(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的导管中是自下而上输送的__。(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__用石蜡分别密封切口的相应位置__。25.(9分)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容器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__植被__。(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__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__(写2项)。(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__A、B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分别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__。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26.(10分)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下面为某山区等高线与隧道线路示意图(单位:米),该地山体以岩石为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为隧道两端洞口,如何估算图中隧道AB的实际长度?不限材料,写出测算步骤。答:将一根棉线与图中隧道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点间的长度;将所测长度除以地图比例尺即为隧道实际长度。(2)长隧道通风差,需在山体中挖井来增强隧道通风。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应选择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挖井,并说明选址的理由。答:选择丙处。理由:该处位于隧道正上方,与隧道海拔相差小,向下挖井的工程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或选择乙处。理由:该处与隧道海拔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开采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27.(10分)自然界中的植物有时受到的一些伤害虽小却致命,有时受到的伤害看起来很可怕,但植物仍能够顽强地活着。(1)图甲:成都邛崃文君广场附近的人行道上,9棵绿化树木被人为恶意破坏,树干被环切了宽约2厘米的一整圈树皮。邛崃市农林专家预言:这些树木将难以成活。请你说出农林专家预言的科学依据。答:环切一整圈树皮,破坏了筛管,导致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树的根因得不到有机物而死亡。(2)图乙:饮马镇山阳村有棵千年的梨花树,心都空了,却开着一树繁茂的花,只靠树皮输送着营养,那种沧桑的感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看了特别令人震撼,真可谓一曲生命的赞歌!请你说出空心树仍能成活的原因。答:树虽然中空,但是导管和筛管没有被完全破坏,水分依然可以向上运输,有机物也可以向下运输,所以树仍能活着。第4章 质量评价作业[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2.下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生物 B.冰川C.流水 D.风力3.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树没有树皮,不能生存的原因是( )A.韧皮部有筛管,其运输有机物B.韧皮部有筛管,其运输水和无机盐C.韧皮部有导管,其运输有机物D.木质部有筛管,其运输有机物5.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6.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土壤生物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7.小敏同学为探究植物体内有机物输送方向,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a、b为树皮的上、下环割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下向上输送B.a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输送C.b处膨大,说明有机物经茎韧皮部的筛管从上往下输送D.枝条末端长出许多不定根,说明有机物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8.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相比( )A.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B.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C.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D.大小无法确定9.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B.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10.右图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根尖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B.①是根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主要部位C.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D.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11.下列有关植物茎中导管的位置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韧皮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B.位于木质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位于韧皮部,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D.位于木质部,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12.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 )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B.防止有机质流失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13.在下图所示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部位主要在根尖的是( ) A. B. C. D.14.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下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15.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38分)16.(8分)下图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__ __(填序号)有很强的支持力。(2)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序号__ __的内侧的__ __部。(3)④的结构名称是__ __。17.(7分)分析下列措施的科学依据和意义。(1)栽植好的小树,不要用手去摇晃它,以免损伤__ __,而影响__ __。(2)生长期的小麦、玉米要经常划锄松土,增强土壤的__ __性,以利于根的__ __作用,使之向深处生长,向四周扩展。(3)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以解除__ __被抑制的状态。18.(6分)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的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__ __(填序号),此部位中的__ __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__ __(填“上方”或“下方”)形成枝瘤。19.(6分)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为培养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__ __(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现象。(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①__ __区。小明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较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液的浓度__ __(填“大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20.(7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在乙地的__ __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__ __。(2)图中B点的海拔是__ __米,山顶A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_ __米而小于__ __米。(3)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__ __。21.(4分)水稻是杭州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__ __(填字母)。 A. B. C. D.(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 __(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22.(8分)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两只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装有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有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往装有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 _ __,往装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 _ __。(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完全浸没时加入的水量不同?__ __。(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 __。(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 __。23.(6分)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的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__ __(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 __(用相关字母表示)。24.(9分)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她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所示的3种方法处理。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③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木质部染红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无明显现象(1)把枝条削成平整斜面的目的是__ __。(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 __。(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__ __。25.(9分)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容器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__ __。(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__ __(写2项)。(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__ __。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26.(10分)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下面为某山区等高线与隧道线路示意图(单位:米),该地山体以岩石为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为隧道两端洞口,如何估算图中隧道AB的实际长度?不限材料,写出测算步骤。(2)长隧道通风差,需在山体中挖井来增强隧道通风。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应选择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挖井,并说明选址的理由。27.(10分)自然界中的植物有时受到的一些伤害虽小却致命,有时受到的伤害看起来很可怕,但植物仍能够顽强地活着。(1)图甲:成都邛崃文君广场附近的人行道上,9棵绿化树木被人为恶意破坏,树干被环切了宽约2厘米的一整圈树皮。邛崃市农林专家预言:这些树木将难以成活。请你说出农林专家预言的科学依据。(2)图乙:饮马镇山阳村有棵千年的梨花树,心都空了,却开着一树繁茂的花,只靠树皮输送着营养,那种沧桑的感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看了特别令人震撼,真可谓一曲生命的赞歌!请你说出空心树仍能成活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 质量评价作业 - 学生版.docx 第4章 质量评价作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