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评价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评价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评价作业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下面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A.褶皱山   B.冰斗谷
C.溶洞  D.三角洲平原
3.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A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依据图①~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
B.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的
D.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C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6.如图所示,在甲试管中装水,在乙试管中装酒精,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已知酒精的沸点是7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7.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母亲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A )
A.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B.受精卵→胎儿→胚胎→婴儿
C.卵细胞→胚胎→胎儿→婴儿
D.婴儿→受精卵→胎儿→胚胎
8.右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B )
A.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8]雄蕊和[9]雌蕊
B.[7]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
C.[7]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
D.[5]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9.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③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④图1中3是孕育胎儿和受精的场所
⑤试管婴儿属于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⑥图2中甲表示女性身高增长速度变化曲线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⑥
10.如图所示,炮雾车在各城区得到广泛应用。炮雾车中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炮雾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进去的是液体,喷出来的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C.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D.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
11.右面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四个小组分别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进行攀登活动时,可能会看到河流的线路是( C )
A.甲线路 B.乙线路
C.丙线路 D.丁线路
12.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托盘中有50 g、20 g、5 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他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A )
A.73.0 g B.77.0 g
C.77.2 g D.72.5 g
13.小明同学从学习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不同种单质,如O2、O3;C60、C90;N2、N5。根据这种现象,他们推测:①同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以上推测正确的有(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KMnO4、KClO3、H2O2中都含有氧气
C.KMnO4、K2MnO4、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5.为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某种无机盐X,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其中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 D )
A.将蒸馏水和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作对照
B.将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C.将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D.将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33分)
16.(9分)有些植物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有些植物的子房内有两个或多个胚珠。右图为两种不同植物的子房剖面图,其柱头上各落有同种植物的4个花粉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论是单胚珠植物还是多胚珠植物,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__受精卵__开始的。
(2)如果A、B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能萌发出花粉管并抵达子房内,则在图__A__所示的子房内,有些精子得不到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图__B__所示的子房出现瘪粒的可能性较大。为防止瘪粒现象,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__人工授粉__的办法,以提高结实率。
(3)番茄的每个果实里常见有多粒种子,说明番茄的子房类似图__B__。
(4)剖开成熟的西瓜,有时会看到几粒白子,这是因为__有些胚珠未受精__。
(5)塘栖枇杷名满天下,口味各具特色,其中有两个不同品种的枇杷:软条白沙和平头大红袍,现将软条白沙的花粉授到平头大红袍某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受精作用完成后,由该花发育成的枇杷果肉性状应为__平头大红袍__(填枇杷品种名称)品种的口味。
(6)若要让一棵枇杷树上既结出软条白沙品种的枇杷,又结出平头大红袍品种的枇杷,应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__嫁接__。
17.(8分)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B__(填字母)。
A.甲烷 B.金刚石
C.硫酸铜 D.氮气
(2)下面分别是几种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__分子之间的空隙__。
②图2表示的变化,宏观事实是__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__。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原子(或氢原子和氯原子)__。
18.(8分)下面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软流层位于A、B、C三个圈层中的__B__(填字母)层中。
(2)图中A层为__地壳__,其厚度很不均匀,__海洋__部分较薄,__大陆__部分较厚。
19.(8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②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④⑤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①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③⑥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20.(16分)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__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试管壁__。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B__(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__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 min时处于__液__态,熔点为__50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__慢__(填“快”或“慢”)。
21.(9分)山茶油是绿色食品,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山茶油的密度是衡量山茶油质量的标准之一。为测定某品牌的山茶油的密度,某兴趣小组按以下顺序进行了操作:
a.取一个小烧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120 g。
b.在此空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山茶油,并称出烧杯和山茶油的总质量为225 g。
c.将小烧杯中的山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得山茶油的体积为150 mL。
(1)由以上数据可得,此品牌山茶油的密度是__0.7×103__kg/m3。
(2)因为油的黏性较大,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会使测得的油的密度__偏大__(填“偏大”或“偏小”)。因此,必须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你的改进方法是__先测出山茶油和小烧杯的总质量,将山茶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小烧杯和残留的山茶油的总质量__。
22.(9分)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
(1)图甲实验中,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1和铁圈2的高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
A.不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放上烧杯后,调节铁圈1的高度
B.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不放烧杯,调节铁圈1的高度
C.不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不放烧杯,调节铁圈1的高度
D.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放上烧杯后,调节铁圈1的高度
(2)根据图甲实验的数据描绘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从水温为20 ℃时开始加热,则图甲所示的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可能为__ABC__(填字母,多选)。
A.28 ℃  B.58 ℃  C.78 ℃  D.98 ℃
(3)小明在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水的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如图丙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A中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水槽中;将另一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B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
A.A瓶内水温能达到100 ℃,且能沸腾,B瓶内水温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B.B瓶内水温能达到100 ℃,且能沸腾,A瓶内水温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C.A、B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都不沸腾
D.A、B瓶内水温都能达到100 ℃,但都不沸腾
23.(8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取如图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同一个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__有光__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__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木质部__。
(3)小晨要证明水和无机盐是从根部由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进行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的对应的实验现象:__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越浅__。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24.(9分)香椿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苷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苷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皂苷由__3__种元素组成。
(2)皂苷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9∶14∶1__。
(3)皂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414__。
25.(6分)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 g。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溢出一部分水,称得烧杯、水及金属球的总质量为900 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200 g。求这个金属球的密度。
解:溢出水的质量
m溢=m总-m剩=400 g-200 g=200 g,
金属球的体积
V=V溢===200 cm3,
金属球的质量
m=m′总-m剩=900 g-200 g=700 g,
金属球的密度ρ===3.5 g/cm3。
答:金属球的密度为3.5 g/cm3。期末复习评价作业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下面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褶皱山   B.冰斗谷
C.溶洞  D.三角洲平原
3.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依据图①~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
B.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的
D.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6.如图所示,在甲试管中装水,在乙试管中装酒精,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已知酒精的沸点是7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7.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母亲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
A.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B.受精卵→胎儿→胚胎→婴儿
C.卵细胞→胚胎→胎儿→婴儿
D.婴儿→受精卵→胎儿→胚胎
8.右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8]雄蕊和[9]雌蕊
B.[7]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
C.[7]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
D.[5]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9.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③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④图1中3是孕育胎儿和受精的场所
⑤试管婴儿属于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⑥图2中甲表示女性身高增长速度变化曲线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⑥
10.如图所示,炮雾车在各城区得到广泛应用。炮雾车中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炮雾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进去的是液体,喷出来的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C.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D.加进去的是水,喷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
11.右面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四个小组分别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进行攀登活动时,可能会看到河流的线路是(  )
A.甲线路 B.乙线路
C.丙线路 D.丁线路
12.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托盘中有50 g、20 g、5 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他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
A.73.0 g B.77.0 g
C.77.2 g D.72.5 g
13.小明同学从学习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不同种单质,如O2、O3;C60、C90;N2、N5。根据这种现象,他们推测:①同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以上推测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KMnO4、KClO3、H2O2中都含有氧气
C.KMnO4、K2MnO4、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5.为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某种无机盐X,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其中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  )
A.将蒸馏水和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作对照
B.将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C.将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D.将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33分)
16.(9分)有些植物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有些植物的子房内有两个或多个胚珠。右图为两种不同植物的子房剖面图,其柱头上各落有同种植物的4个花粉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论是单胚珠植物还是多胚珠植物,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__ __开始的。
(2)如果A、B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能萌发出花粉管并抵达子房内,则在图__ __所示的子房内,有些精子得不到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图__ __所示的子房出现瘪粒的可能性较大。为防止瘪粒现象,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__ __的办法,以提高结实率。
(3)番茄的每个果实里常见有多粒种子,说明番茄的子房类似图__ __。
(4)剖开成熟的西瓜,有时会看到几粒白子,这是因为__ __。
(5)塘栖枇杷名满天下,口味各具特色,其中有两个不同品种的枇杷:软条白沙和平头大红袍,现将软条白沙的花粉授到平头大红袍某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受精作用完成后,由该花发育成的枇杷果肉性状应为__ __(填枇杷品种名称)品种的口味。
(6)若要让一棵枇杷树上既结出软条白沙品种的枇杷,又结出平头大红袍品种的枇杷,应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__ __。
17.(8分)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 __(填字母)。
A.甲烷 B.金刚石
C.硫酸铜 D.氮气
(2)下面分别是几种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__ __。
②图2表示的变化,宏观事实是__ __。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 __。
18.(8分)下面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软流层位于A、B、C三个圈层中的__ __(填字母)层中。
(2)图中A层为__ __,其厚度很不均匀,__ __部分较薄,__ __部分较厚。
19.(8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 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 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 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20.(16分)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__ __。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 __(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__ __。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 min时处于__ __态,熔点为__ 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__ __(填“快”或“慢”)。
21.(9分)山茶油是绿色食品,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山茶油的密度是衡量山茶油质量的标准之一。为测定某品牌的山茶油的密度,某兴趣小组按以下顺序进行了操作:
a.取一个小烧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120 g。
b.在此空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山茶油,并称出烧杯和山茶油的总质量为225 g。
c.将小烧杯中的山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得山茶油的体积为150 mL。
(1)由以上数据可得,此品牌山茶油的密度是__ __kg/m3。
(2)因为油的黏性较大,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会使测得的油的密度__ __(填“偏大”或“偏小”)。因此,必须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你的改进方法是__ __。
22.(9分)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
(1)图甲实验中,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1和铁圈2的高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A.不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放上烧杯后,调节铁圈1的高度
B.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不放烧杯,调节铁圈1的高度
C.不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不放烧杯,调节铁圈1的高度
D.点燃酒精灯,调节铁圈2的高度;放上烧杯后,调节铁圈1的高度
(2)根据图甲实验的数据描绘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从水温为20 ℃时开始加热,则图甲所示的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可能为__ __(填字母,多选)。
A.28 ℃  B.58 ℃  C.78 ℃  D.98 ℃
(3)小明在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水的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如图丙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A中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水槽中;将另一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B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A.A瓶内水温能达到100 ℃,且能沸腾,B瓶内水温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B.B瓶内水温能达到100 ℃,且能沸腾,A瓶内水温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C.A、B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都不沸腾
D.A、B瓶内水温都能达到100 ℃,但都不沸腾
23.(8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取如图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同一个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__ __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__ __。
(3)小晨要证明水和无机盐是从根部由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进行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的对应的实验现象:__ __。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24.(9分)香椿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苷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苷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皂苷由__ __种元素组成。
(2)皂苷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 __。
(3)皂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 __。
25.(6分)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 g。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溢出一部分水,称得烧杯、水及金属球的总质量为900 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200 g。求这个金属球的密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