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3.1.3质量和密度(3)课件(23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3.1.3质量和密度(3)课件(23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1.3 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
1.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解析】
A、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同种物质,不同物体,密度可能相同。此选项错误;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此选项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此选项错误。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质量一定,体积变大,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4.关于水的密度ρ=1g/cm3的科学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B.1cm3的水的密度是1g
C.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D.1cm3的水的质量是1g/cm3
【答案】C
【解答】解:水的密度为1g/cm3,意义是体积是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5.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质量减小,不会改变食用油的密度。
6.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关于每一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质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密度仍为ρ
C.质量和密度都与原来相同
D.质量仍为m,密度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答案】B
【解析】金属的质量为m,将其分成三等份,每一等份的质量为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即m1m;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与温度、状态,将金属块分为三等份,物质的种类没变,所以每小块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仍然为ρ。
7.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8.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在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答案】A
【解析】
A、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乒乓球无论形状如何变化,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乒乓球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球内气体体积也随着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发生变化,由ρ知,球内气体密度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9.“蓝烟”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密度很小。
10.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答案】C
【解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m杯+m液=m杯+ρ液V液,根据图乙的信息可知:当V液=20cm3时,总质量m=40g,当V液=80cm3时,总质量m=100g,
所以,40g=m杯+ρ液×20cm3 ①
100g=m杯+ρ液×80cm3 ②
联立①②解得:ρ液=1g/cm3,m杯=20g,故AB错误,C正确;
80cm3该液体的质量:m'=ρ液×V'=1g/cm3×80cm3=80g,故D错误。
1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小宇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不变。
【解析】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瓶矿泉水如果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
1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铁的密度    。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    ,体积    ,密度    。
(4)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
【答案】(1)不变;(2)不变;(3)减小;不变;减小;(4)不变;减小;增大。
【解析】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质量、体积减半,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剩余汽油的密度不变。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变化的是形状,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铁的密度不变。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减小,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密度减小。
(4)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水的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增大。
13.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天平;(2)20克;(3)换用其他液体多次重复实验;(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某同学发现,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大,其质量也相应增大。他猜测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为此,他选用某种金属若干块,进行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关数据如下表。(密度)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金属块一 27.0 10.0 2.7
金属块二 54.0 20.0 2.7
金属块三 81.0 a b
(1)若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为30mL,加入“金属块三”后,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为     mL。则下表中a、b的数值分别为     、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等/不相等)。该同学是否验证了他的猜想?    (是,否)。
(3)对照下表的数据,判断他所选用的金属为     。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g/cm3) 2.7 7.9 8.9 10.5
【答案】(1)60.0;30.0;2.7;(2)相等;是;(3)金。
【解析】
(1)由图可知加入“金属块三”后的读数为60mL,该金属的体积v=60mL﹣30mL=30mL=30cm3,ρ2.7g/cm3;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该同学验证了他的猜想。
(3)由两个表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4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1.3 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学生版)
1.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2.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4.关于水的密度ρ=1g/cm3的科学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B.1cm3的水的密度是1g
C.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D.1cm3的水的质量是1g/cm3
5.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6.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关于每一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质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密度仍为ρ
C.质量和密度都与原来相同
D.质量仍为m,密度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7.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8.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在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9.“蓝烟”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10.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1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小宇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铁的密度    。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    ,体积    ,密度    。
(4)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
13.某同学发现,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大,其质量也相应增大。他猜测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为此,他选用某种金属若干块,进行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关数据如下表。(密度)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金属块一 27.0 10.0 2.7
金属块二 54.0 20.0 2.7
金属块三 81.0 a b
(1)若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为30mL,加入“金属块三”后,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为     mL。则下表中a、b的数值分别为     、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等/不相等)。该同学是否验证了他的猜想?    (是,否)。
(3)对照下表的数据,判断他所选用的金属为     。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g/cm3) 2.7 7.9 8.9 10.5
14.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
)(共23张PPT)
第1节 质量和密度
(第3课时)
——密度
/ 让教学更有效
【复习】
1.物体质量大小取决于
2.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测量步骤是?
一、复习旧知,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引入】
鉴别金属:桌上放着三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请同学们想办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3种金属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那么,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块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量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识,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 3.1-2中,研究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质量/g 体积/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g·cm-3
质量
体积
2.7 1
16.2 6
21.6 8
2.7
2.7
2.7
大小不同的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探索活动】
探究实践
2.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在一条线上。
3.根据表 3.1-2中的数据以及所作的图像,可以发现铝块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定量关系。
2 4 6 8
30
25
20
15
10
5
·
·
·
铝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如果把铝块换成铜块、铁块或者木块,它的质量跟体积的定量关系会跟铝块一样吗
铜块、铁块或者木块,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8.9g/cm3
质量
体积
铜块:
=7.9g/cm3
质量
体积
铁块:
=0.5g/cm3
质量
体积
木块:
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个性质。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m
V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为:
1克/厘米3
= 千克/米3
1000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 kg/m 。有时也用克/厘米 ,符号是g/cm 。这两个密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在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各种物质都有各自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稀疏
密度小
致密
密度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一种比颜色和气味要隐蔽些的特性,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正如各种物质有各自的颜色和气味一样,各种物质也都有各自的密度。
阅读课本常见物质的密度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②固体的密度一般较大,气体密度一般较小;
③4℃时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④冰和水的密度不同;说明状态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改变了;
3、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密度不同。如冰和水。
1、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发生了变化
4、纯水、冰、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密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记住铜、铁、水、水银的密度值
需要注意的问题: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
(2)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等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 纯水密度为 1.0×103kg /m3,试说出它的含义。
1米3的纯水,质量是1.0×103千克
2. 生活中常有人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①相同体积时,铁比棉花质量大。
②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科学研究中,往往用相关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科学概念,这就是比值定义。例如,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同的比值定义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表示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比值定义
方法与技能
例题 某同学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 31.6 g,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 25 mL增大为 29 mL。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解:汤匙的质量 m = 31.6 g, 体积 V = 29 cm3-25 cm3= 4cm3。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汤匙的密度为:
ρ= m/V
=31.6 g/4 cm3
=7.9 g/cm3= 7.9×103kg/m3
查密度表可知,汤匙的密度与铜的密度相同。
答:这把汤匙可能是用铜制成的。
把一瓶乳酸菌饮料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几小时后,乳酸菌饮料瓶的瓶盖的变化如图所示。试推断乳酸菌饮料在冷冻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解释。
水结冰,质量不变;
ρ水>ρ冰;
相同质量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V水 V冰;
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放入冷冻室前 放入冷冻室几小时后
乳酸菌饮料瓶冷冻前后发生的变化
变化:体积变大。
解释:
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同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就是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容易被冰胀破,冬天寒冷地区水管易被冻裂的原因。
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岩石缝隙和岩层之间总会有一定量的水聚集,当温度下降,水结成冰后体积发生膨胀,会造成岩石的开裂;而当温度升高时,岩石缝隙和岩层之间的冰又会熔化。水的这种冻融作用会使岩石逐渐开裂、崩解。
极大和极小的密度
在表3.1-3所列的各种物质中,金的密度最大,是水的密度的19.3倍。但它远远没有到物质密度的巅峰。宇宙中有一种白矮星,其密度达到109~1012kg/m3 ,而中子星的密度则高达1017~1018kg/m3,是水的密度的千万亿倍。中子星上小核桃那大的物质,必须用几万吨级的轮船才能运载。
科学阅读
在0℃、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9kg/m3,约为水的密度的万分之一,但这远远不是密度的最低值。在不同的条件下,气体密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实验室获得的高真空环境中物质的密度可低至10-15~10-14kg/m3,而在宇宙中星际间的物质密度仅为10-27kg/m3。这是目前已知的物质密度的最低值。
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
1.各种物质也都有各自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2.密度的公式为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m
V
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都是相同的
B.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C. 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质量与物质体积的比值
D. 千克/米3和克/厘米3都是密度的单位
A
2.正方体铁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将这铁块改铸成高为2h的长方体,则它的密度将( )
A.变小 B. 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B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
B、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物质的密度跟物质质量、体积无关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
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
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
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C
5.有一只金戒指体积为0.24cm3 ,用天平称质量为4.2g,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 )
解:ρ= m/V
= 4.2 g/0.24cm3
≈ 17.5 g/cm3= 17.5×103kg/m3
17.5x103kg/ m3< 19.3x103 kg/ m3
计算可知实际密度小于纯金的,故这只戒指不是纯金制成的。
第1节 质量和密度(第3课时)
密度的定义: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鉴别物质。
密度
【板书设计】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质量和密度(第3课时)教学设计
——密度
【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2.计算物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意义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
5.能根据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思路】
有鉴别金属三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引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密度的概念,结合密度表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通过例题,学习用公式计算物体密度。通过乳酸菌饮料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体积变大的经验理解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复习】
1.物体质量大小取决于
2.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测量步骤是?
【引入学习任务】
鉴别金属:桌上放着三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请同学们想办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那么,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一)植物的基本组织
【探索活动】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块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量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识,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 3.1-2中,研究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2.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在一条线上。
3.根据表 3.1-2中的数据以及所作的图像,可以发现铝块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定量关系。
数据处理:
【结论】: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铝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思考与讨论】
如果把铝块换成铜块、铁块或者木块,它的质量跟体积的定量关系会跟铝块一样吗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物质不同,其比值一也也不同。
在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归纳总结】:
有时质量m的单位用克(g),体积V的单位用厘米3(cm3),密度的单位用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归纳总结】:各种物质也都有各自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一种比颜色和气味要隐蔽些的特性,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探索活动】:阅读密度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参考:
①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②固体的密度一般较大,气体密度一般较小;
③常见物质中金的密度很大;氢气的密度很小;
④冰和水的密度不同;说明状态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改变了;
⑤4℃时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⑥某些物质的密度与大气压有关;
⑦……。
【思考与讨论】
1. 纯水密度为 1.0×103kg /m3,试说出它的含义。
参考:1米3的纯水,质量是1.0×103千克
2. 生活中常有人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参考:①相同体积时,铁比棉花质量大。②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方法与技能】
比值定义
科学研究中,往往用相关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科学概念,这就是比值定义。例如,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表示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例题】 某同学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g,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 mL增大为29 mL。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解: 汤匙的质量m=31.6g, 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汤匙的密度为:
查密度表可知,汤匙的密度与钢或铁的密度相同。
答:这把汤匙可能是用钢或铁制成的。
【思考与讨论】
把一瓶乳酸菌饮料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几小时后,乳酸菌饮料瓶的瓶盖的变化如图 3.1 -13所示。试推断乳酸菌饮料在冷冻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解释。
参考:
这是因为乳酸菌饮料中含有水分,当这些水分在冷冻室内被冷却并结成冰时,其体积会增大。
由于水变成冰后的密度变小,而质量保持不变,因此根据公式 ρ=m/V,冰的体积会大于水的体积。这种体积的增加会导致瓶内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瓶盖鼓起来。
【归纳总结】:水结冰,体积变大:
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同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就是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容易被冰胀破,冬天寒冷地区水管易被冻裂的原因。
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岩石缝隙和岩层之间总会有一定量的水聚集,当温度下降,水结成冰后体积发生膨胀,会造成岩石的开裂;而当温度升高时,岩石缝隙和岩层之间的冰又会熔化。水的这种冻融作用会使岩石逐渐开裂、崩解。
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
(一)基础知识:
1.各种物质也都有各自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紧密程度。
2.密度的公式为:
密度
(二)课堂跟踪:
例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都是相同的
B.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C. 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质量与物质体积的比值
D. 千克/米3和克/厘米3都是密度的单位
【答案】A
例2:正方体铁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将这铁块改铸成高为2h的长方体,则它的密度将( )
A.变小 B. 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答案】B
例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
B、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物质的密度跟物质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D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答案】C
例5:有一只金戒指体积为0.24cm3 ,用天平称质量为4.2g,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 )
【答案】17.5x103kg/ m3 不是纯金制成的
【板书设计】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