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评(扫描版,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评(扫描版,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提升卷(01):2024-2025 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
评(人教鄂教版)
考试分数: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
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1.小科观察到操场上的红旗飘向东北,则此时刮的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北风五
2.下面几个透明容器中,最适合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
A. B. C.
3.下列关于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指风的强度
B.风力越大,破坏性越强
C.风力最强等级是 13 级
4.在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
A.春光明媚 B.烈日炎炎 C.大雪纷飞
5.下列动物中,和蚕不属于同一类动物的是( )。
A.蜘蛛 B.蝴蝶 C.蜻蜓
6.适合蚕生活的环境是 ( )。
A.40℃的孵化器中 B.强烈的光照下 C.25℃左右通风环境中
7.蚕吐丝结茧的顺序是(  )。
A.从外向内 B.从头到尾 C.从内向外
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8.下列关于蚕的生长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刚孵出的蚁蚕不需要吃东西 B.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
C.蚕吐丝前身体变得透明,四处爬行,脑袋来回摆动。
9.植物的形态是与它们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们的作用不匹配的
是( )。
A.莲的叶柄中有孔眼——让水分能快速的流通
B.仙人掌的叶是细长的刺——减少蒸发
C.猴面包树的茎是粗厚的——贮存水分
10.动物要冬眠的原因是 ( )
A.应对季节变化的不利环境
B.动物没有事情做
C.动物太累了
11.榕树、红树枝叶茂盛,是为了适应( ),可以大量的蒸发水分。
A.高山寒冷的气候 B.干旱的沙漠气候 C.雨水充足的热带气候
12.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 ),这样使它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A.根茎 B.叶 C.通气组织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3.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况。根据天空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 )、( )
和( )。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 ),也就是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我们可以用( )个方
位来描述风向。
15.气候是指经过( )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 )情况。
16.蚕蛾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头上有一
对触角。
17.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种桑、( )、缫丝、织绸了。2000 多年前,西汉的张
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后,逐步形成了-条沟通东西方的商贸通道,其中,( )
是中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品。这条商贸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8.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 );它们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
生长、发育和( )。
19.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 )、( )和繁殖。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
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营养,不能( )。
20.蚕的一生要经历( )、幼虫、( )、( )四个阶段,这些
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做( )。和蚕一样经历变态发育
的动物还有( )。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21.气候总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却具有一定的规律。( )
22.风不仅有方向,还有速度,即风速,风速一般以米/秒为单位。( )
23.给蚕吃的桑叶表面不能带有水,否则蚕可能会生病。( )
24.我们可以用手将刚孵出的蚁蚕抹到养蚕盒里进行观察。( )
25.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
26.燕子和麻雀都属于候鸟,冬天会飞到南方去过冬。( )
四、连线题。(共 8 分)
27.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请连线。
钟乳石 生物 水
珊瑚 树
珊瑚虫 恐龙化石
太阳 非生物 机器人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28.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哪些?(最少说四种)
29.仙人掌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什么样的形态特点?
30.像蚕蛾这样的昆虫的身体特征有哪些?
31.举例说说什么叫变态发育。
32.举出三种你知道的气象灾害,并说一说它们通常多发于什么季节?
六、综合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33.仔细观察下列动物,分析它们的身体结构,回答问题。
试卷第 3 页,共 4 页
(1) 鲫鱼和青蛙的身体结构不同,但它们都可以在水中游泳,但游泳的动力并不相同,其
中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
(2)蜥蜴和蝗虫体表的覆盖物不同,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蝗虫体表有外骨骼,但是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3)青蛙和麻雀都用肺呼吸,且均有辅助肺呼吸的结构,分别是 和 。
(4)麻雀可以自由飞行,其主要飞行器官是 ;而蚯蚓则需要通过 的配合来
完成蠕动动作。
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1.B
【详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扬的方向相反,操场上红旗飘向东北
方,东北和西南相对,所以这时吹的是西南风。故选 B。
2.B
【详解】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
高度值就是降水量。若碰到雨天可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应该选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
器,分析选项可知,B 适合用来做雨量器。
3.C
【详解】A.风力指风的强度,正确;
B.风力越大,破坏性越强,正确;
C.风力最强等级是 13 级,错误;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 0-12 级,风力最强等级是 12 级。
4.B
【详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
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当太阳光直射
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湖北省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烈日炎炎,
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5.A
【详解】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符合昆虫的特
征,属于昆虫,蝴蝶、蜻蜓都是昆虫。蜘蛛是蛛形纲,不是昆虫。
故选:A
6.C
【详解】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养蚕时
要格外注意温度。适合蚕生活的环境是 25℃左右通风环境中。
7.C
【详解】蚕有个吐丝口,吐出的液体遇到了空气就变成了蚕丝。蚕吐丝结茧的顺序是从内向
外。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8.A
【详解】刚孵出的蚁蚕要吃桑叶,A 错误;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称为眠,B 正确;
蚕吐丝前身体变得透明,四处爬行,脑袋来回摆动,C 正确。
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9.A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植物都
会适应生存的环境。莲的叶柄中有孔眼莲的叶柄中孔眼的作用是帮助运输氧气,故选 A。
10.A
【详解】动物的冬眠是为了避免不利环境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当环境中出现温度不适或者缺
乏食物等情况时动物就会出现冬眠。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
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动物没有事情做和动物太
累了都不是动物冬眠的原因。故选 A。
11.C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
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由于各地水分、气
温等生长环境的不同,植物也深化出了形态各异的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榕树、红树枝叶茂
盛,是为了适应雨水充足的热带气候,可以大量的蒸发水分。
12.C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
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水生植物一般具有
发达的通气组织,这样使它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13. 少云 多云 阴天
【详解】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天空云量为 1/10—3/10 的时候叫做少云,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4. 方向 八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
向,我们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如果风向标指向南边,这时候吹的南风,风是从南方
吹向北方。
15. 多年观察 平均气象
【详解】气候是指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情况。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
气候却具有一定的规律。
16. 头 胸 腹 三
【详解】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蚕蛾的一生
历经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发育阶段,蚕蛾是昆虫。
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17. 养蚕 丝绸
【详解】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
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2000 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后,
逐步形成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商贸通道,其中,丝绸是中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品。这条商贸通
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8. 生物 繁殖
【详解】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
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生物体能够生长、能够发育、具有应激性、能繁殖、具有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9. 生长 发育 繁殖
【详解】自然界中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岩石、土壤等。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
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岩石、土壤等没有生
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
20. 卵 蛹 成虫 变态发育 蝴蝶(或青蛙,答案不唯一)
【详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
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
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例如,蝴蝶。
21.×
【详解】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律性。而天气是
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变化多端且难以预测。题目中的描述与实际情况相反。
22.√
【详解】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来表示。因此,
风速不仅有方向,还有速度。
23.√
【详解】为防止蚕宝宝患病,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桑叶,不能直接喂给蚕吃,而应在室温中
放置二三十分钟,并擦掉桑叶上的水后,再给蚕吃,小蚕不能吃带有露水的桑叶,否则蚕可
能会生病。
24.×
【详解】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让它挪地方,应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
羽毛轻轻帮它。
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25.√
【详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以维持其生命活动。通过获取营养,
生物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这是生物体维持种族延续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方式。
26.×
【详解】燕子属于候鸟,冬天会飞到南方过冬;而麻雀是留鸟,一年四季都留在原地,不会
迁徙。
27.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
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生物:珊瑚虫、树。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
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非生物:钟乳石、珊瑚 、太阳、
水、恐龙化石、机器人。
28.答:迁徙、冬眠、换毛、储藏食物、洄游等。
【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
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过冬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储藏食物、洄游
等行为。
29.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环境中,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
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适应沙漠环境。
【详解】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环境中,通过观察可知,仙人掌的根、茎、叶的特点是,仙人掌
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
分维持生存。
30.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触角和足也分节。
【分析】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 150 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
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 100 多万种,约占 80%。
【详解】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眼、
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一般卵生。
31.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
样的生长变化叫做变态发育。
【详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
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做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种形态。
32.台风、洪涝灾害、干旱;夏季。
【详解】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
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
伤亡人数。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
涝灾害等,它们通常多发于夏季,我国北方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它们通常多发于夏季。
33.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皮肤 气囊 翼
肌肉和刚毛
【详解】 (1)鲫鱼和青蛙的身体结构不同,但它们都可以在水中游泳,鲫鱼游泳的动力来
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2)蜥蜴和蝗虫体表的覆盖物不同,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它们
的共同作用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青蛙和麻雀都用肺呼吸,且均有辅助肺呼吸的结构。青蛙用皮肤辅助呼吸,麻雀用气
囊辅助呼吸。
(4)麻雀可以自由飞行,其主要飞行器官是翼,蚯蚓需要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来完成蠕
动。
答案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