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思考:国家举办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举办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法
汉字
皮影戏
象棋
中药
太极
戏曲
瓷器
火锅
思考:请你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重要性、重要内容以及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观看视频,思考:
1.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文化?
2.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魅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建筑;剪纸、绘画、音乐、中医等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等文化典籍;美食、服饰、传统节日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3.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你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探究与分享
【笔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形成、重要性、重要内容、做法?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形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性: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b.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重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传统美德;
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②用它来滋养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24 部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一、政治认同: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在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二、责任意识:理解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知道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其启迪和影响,学会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50-53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2025年1月28日晚,央视春晚如期拉开帷幕,李子柒作为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了当晚的一大亮点。她身着融合了13项非遗技艺的华服,包括成都漆艺、潍坊风筝、扬州绒花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她的出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惊艳的视觉享受,更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你还知道哪些非遗文化?
想一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
打铁花
扎染
剪纸
“打铁花”不仅象征着富贵吉祥,更承载了农民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剪纸来自民间,一纸一剪刀,真实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P50
笔记区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名言欣赏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苟 日 新,日 日 新,又 日 新。
——《礼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蕴含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蕴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P51-53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总体归纳





它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你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二十四节气
雨水
清明
大暑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雨水时节降水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和春播)
(气温回升,适宜播种瓜豆等作物)
(水稻需及时灌溉)
这些谚语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至今对传统农业仍有参考价值,现代种植技术亦可结合气象数据灵活运用。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4.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相关链接
“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焦裕禄调研兰考
为治兰考“三害”(风沙、盐碱、内涝),他徒步走访全县,追洪水、探流沙,掌握一手资料,制定科学治理方案。其“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务实精神,成为党员干部楷模。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
司马光耗时19年编纂此书,对史料反复考证,废稿堆满两屋。他用圆木作枕,警醒自己早起治学,终成300万字巨著。
思考探究:这些事例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品质?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探究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袁隆平是我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考:请你谈谈你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解。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袁隆平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 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 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
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相关链接
“革故鼎新”源于《周易》的《革卦》与《鼎卦》。 【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未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探究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商鞅变法
改革开放
活动探究五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再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思考探究: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体现了孔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即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水的“尽头”也在延伸,发散状灌溉系统继续蔓延拓展。目前,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成为地跨岷江、沱江、涪江3个流域,引蓄结合、配套完善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体系。
灌溉范围不断扩展的同时,灌区功能也发展成兼具防洪减灾和保障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多目标综合服务,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8县1076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为四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优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思考:谈谈你对都江堰提供的综合性服务的理解?
都江堰功能的完善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 ·氾论训》,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用以说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①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笔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P51-53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堂小结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作用
解读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密码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特点
深邃博大、历久弥新
内容
【课堂训练】
1.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 )
A. 人类应不断征服自然,以科技手段改造环境,使其完全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B. 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平衡与统一。
C.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随意利用自然资源,无需考虑生态平衡。
D. 自然界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人类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自然状态。
B
2.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A
【课堂训练】
3.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是( )
A. 小明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盲目照搬学霸的学习安排,期望短时间内成绩大幅提升。
B. 某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不进行市场调研,仅凭主观想象决定产品功能和样式,就投入大量资金生产。
C.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D. 小李在找工作时,只看重高薪和大公司,对自身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置之不理,频繁投递不适合自己的岗位。
C
【课堂训练】
4.一部春秋时期的《道德经》,寥寥五千字,其精神世界却浩瀚无穷。它全面论述了老子的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道德经》经典名句,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用以阐述治国理政、大国外交智慧。时至今日,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全球学术界都引发着广泛关注和共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①应该全面继承老子的道家思想,用道家思想指导人生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影响深远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④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