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素养·专题突破三 质量和密度测定的误差分析【例1】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A.测量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B.测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刻度线处C.装有物体的盘上粘有一小块泥(调平时就有,未发现)D.测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例2】 测某品牌芒果汁密度的步骤如下:(1)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2)在烧杯中装适量芒果汁,测出烧杯和芒果汁的总质量为m′。(3)将烧杯中的芒果汁倒入量筒中,测出芒果汁的体积。用该方法测得的芒果汁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正确”)。【变式】 小丹同学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猕猴桃汁的密度,以下是她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猕猴桃汁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猕猴桃汁的体积V。d.将猕猴桃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猕猴桃汁的密度ρ=②实验的正确步骤是bdca③步骤b是多余的④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猕猴桃汁残留,所以小丹测得的密度偏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1.用天平称出某个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出后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下列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无法判断哪种方法更好2.利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直至天平平衡。(2)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是 。(3)若上述实验中所用10 g的砝码有磨损,则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填“大”或“小”)。(4)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准确称取5 g食盐,于是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进行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下一步正确的操作是。3.食用油是炸油条的重要原料。小明和小刚从某油条加工点拿到他们使用的食用油样本,决定通过测定食用油的密度来确定其种类。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小明的方案 小刚的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①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②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③测出装过食用油的烧杯的质量m1你认为按 (填“小明”或“小刚”)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会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将 (填“偏大”或“偏小”)。4.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台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无砝码)、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两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③将烧杯内的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甲所示)。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甲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金块的质量为 g,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合金块的密度为 kg/m3。(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大”或“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微素养·专题突破三 质量和密度测定的误差分析【例1】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B )A.测量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B.测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刻度线处C.装有物体的盘上粘有一小块泥(调平时就有,未发现)D.测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例2】 测某品牌芒果汁密度的步骤如下:(1)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2)在烧杯中装适量芒果汁,测出烧杯和芒果汁的总质量为m′。(3)将烧杯中的芒果汁倒入量筒中,测出芒果汁的体积。用该方法测得的芒果汁密度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正确”)。【变式】 小丹同学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猕猴桃汁的密度,以下是她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猕猴桃汁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猕猴桃汁的体积V。d.将猕猴桃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①猕猴桃汁的密度ρ=②实验的正确步骤是bdca③步骤b是多余的④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猕猴桃汁残留,所以小丹测得的密度偏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1.用天平称出某个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出后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下列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B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无法判断哪种方法更好2.利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直至天平平衡。(2)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是 62.4 g 。(3)若上述实验中所用10 g的砝码有磨损,则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大 (填“大”或“小”)。(4)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准确称取5 g食盐,于是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进行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下一步正确的操作是减少称量物(或将左盘中的食盐取出一些直至天平平衡) 。3.食用油是炸油条的重要原料。小明和小刚从某油条加工点拿到他们使用的食用油样本,决定通过测定食用油的密度来确定其种类。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小明的方案 小刚的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①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②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③测出装过食用油的烧杯的质量m1你认为按 小刚 (填“小明”或“小刚”)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会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将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4.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台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无砝码)、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两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③将烧杯内的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甲所示)。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甲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金块的质量为 60 g,合金块的体积为 20 cm3,合金块的密度为 3×103 kg/m3。(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比真实值 小 (填“大”或“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时没有完全倒尽,导致质量的测量值偏小,则所测密度值比真实值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素养?专题突破三 质量和密度测定的误差分析 - 学生版.docx 微素养?专题突破三 质量和密度测定的误差分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