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事迹,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积极的影响,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责任意识:知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学习内容(P68-72)
1.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做自强不息的人的重要性和要求是什么?
3.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
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
视频赏析
导入新课
最美好人
思考:观看视频,请你谈谈他们都具有什么品质?
他们身上都具有乐于奉献、扶危济困、敬畏生命的精神品质,都在传递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聚焦“榜样”
-----向学习榜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任务一:做自强不息的人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宽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思考:从于敏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这种美德呢?
①自强不息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1.自强不息的原因和要求 P69
笔记区
原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任务二:做敬业乐群的人
思考:
1.上述人物中身上具有什么精神?
2.兢兢业业的工作者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农民在田里忙碌
教师在认真授课
科技者在做研究
消防队救灾
他们身上具有艰苦耐劳、爱岗敬业、认真踏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用劳动阐释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②敬业乐群
2.敬业乐群的要求和意义 P70
笔记区
要求: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意义: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任务三:做扶危济困的人
独臂女孩为盲人铺彩虹路
3月6日(报道),浙江丽水。浙江独臂女孩方寸心因为一次偶然的帮忙,发现盲道上总停着车,影响盲人出行。于是她想到了用画笔和颜料为盲人铺一条“彩虹之路”,从一开始一个人画,到后来一群人一起画。大家用行动,真正做到“用看得见的颜色,画看不见的方便浙江丽水的“彩虹之路”是一次充满爱意的尝试,它像束光,照亮了视障者前行的道路,也映射出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盲人的世界需要被“看见”,这条七彩斑斓的盲道的尽头,应当是通问视障群体能够自由生活的开始。
思考: 独臂女孩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品质呢?
③扶危济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相关链接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3.扶危济困的做法、体现和意义 P70
笔记区
做法: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体现:
“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意义:
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任务四:做见义勇为的人
英勇无畏好少年
1月2日16时43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在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6)班郭庆同学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下楼,这一举动被媒体报道后,获得网友们点赞转发。为了表彰郭庆在地震中勇敢无畏的行为,1月6日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对郭庆进行表彰,包括授予郭庆”卓越银外人"的荣誉称号;给予郭庆同学9000元的奖励;减免郭庆同学接下来在银外就读的所有学费;给予郭庆同学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等。
思考: 郭庆同学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品质呢?
④见义勇为
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4.见义勇为的要求 P70
笔记区
①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任务四:做孝老爱亲的人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夏天的时候,他用扇子把父亲的床铺扇凉,让父亲能够睡得舒服;冬天的时候,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再让父亲睡进去。
⑤孝老爱亲
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思考: 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亲敬长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
孝亲敬老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实践。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5.孝老爱亲的要求 P70
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②"老吾老以及会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69-71
(1)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3)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4)做见义勇为的人。
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笔记区
主席寄语: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课堂小结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做孝老爱亲的人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扶危济困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课堂训练
1. 第七届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昭通举行。他们扎根企业、扎根车间、扎根一线、坚如磐石,身上闪耀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身上体现了( )
A.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可贵品质
B.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自尊自傲、热爱生活的价值追求
A
课堂训练
2.“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这一讲话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享受生活,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②孝老爱亲,弘扬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③承担责任,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④赞美父母,认同父母,在人生大事上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训练
3.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孝敬双亲长辈是父母的责任,与我无关
B.在中国传统节日时,才与双亲长辈联系
C.百善孝为先,要做孝老爱亲的人
D.只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亲人
C
课堂训练
4.一辆小轿车撞上路边绿化带后侧翻,驾驶室受挤压变形,司机被困。紧急时刻,三名背着书包的少年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将司机安全救出。三名少年的行为展现出他们( )
A.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高尚品德
B.先人后己、不计得失的良好品质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D.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