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预习导航0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02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各指什么?此荣辱观念有何作用 03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有何作用?预习导航阅读课本P65-6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04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有何作用?0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何意 此种担当意识有何作用?06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基础过关01基础过关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0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P65蓝字基础过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各指什么?此荣辱观念有何作用 03基础过关廉,指廉洁奉公。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作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明确了道德标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有何作用?04基础过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有何作用?05基础过关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何意 此种担当意识有何作用?06基础过关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情境感悟北宋时期,范仲淹在任官期间,始终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兴亡。他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政治、减轻民众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等。即使在被贬黜和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仍然不忘忧国忧民,坚持兴农办学、改善民生。他在《登岳阳楼》一文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思考:范仲淹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思考:这是哪一历史典故?体现的是哪一中华传统美德?墨悲丝染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思考:这是哪一历史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一传统美德?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思考:这则故事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孝悌之道孝思考:“曾子避席”讲的是怎样的传统美德?礼礼义廉耻总结运用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是中华传优秀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思维导图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包括(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是中华民族唯一的精神支柱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练习2.山东好人孙焕文用孝心温暖孤寡老人、用诚心帮扶困难家庭、用恒心投身志愿服务。他的事迹启迪我们( )A.寻求社会认可,赢得社会地位B.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才有价值C.弘扬传统美德,追求个人荣誉D.以遵守道德为荣,做到孝悌忠信课堂练习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D:孙焕文用孝心温暖孤寡老人体现了“孝悌”,用诚心帮扶困难家庭、用恒心投身志愿服务体现了“忠信”,他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传统美德,以遵守道德为荣,做到了孝悌忠信,故D说法正确;A:孙焕文的行为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爱,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表现,而不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可、赢得社会地位,故A说法错误;B: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每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只有伟大才才有价值,故B说法错误;C:孙焕文弘扬传统美德是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荣誉,这种说法歪曲了他的行为动机,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2024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动情地谈到雷锋精神,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传承雷锋精神,我们要( )①崇德向善,向有美德的榜样学习②兼济天下,勇担社会责任③心怀善意,满足他人所有要求④厚植家国情怀,竭力报效祖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练习4.有学者说,中华文化本质上就是“家”的文化。在“家”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文件中也体现了“孝”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这说明( )A.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孝亲敬长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C.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要从现在开始,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D.孝亲敬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孝亲敬长的正确认识。ABD:从题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的是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文件中也体现了“孝”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体现了孝亲敬长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A、B说法片面,D说法正确;C:体现的是孝亲敬长的做法,C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5.下列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关联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全部内容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D.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于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C:依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A: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联,故A说法错误;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故B说法错误;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外在表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A.中华人文精神B.中华传统美德C.核心思想理念D.自尊自信自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ABCD: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华人文精、核心思想理念、自尊自信自强无关,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7.2025年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定为法定假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春节日益“全球化”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②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③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度互动,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④“春节”所蕴含的“和谐”“团圆”等理念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①③④: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春节日益“全球化”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同时体现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度互动,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另外还表明“春节”所蕴含的“和谐”“团圆”等理念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文化具在丰富性和多样性,最优秀文化的说法错误,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8.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难题,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叔子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②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④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②③:叔子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体现出他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带领团队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难题,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②③说法正确;①④:说法与人物事迹不符,①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