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整理与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 整理与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整理与提升
一、体系构建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二、真题导向
考向一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1.(2023·浙江6月选考,12)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某实验小组设计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纯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
B.操作Ⅱ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
C.操作Ⅲ缓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
D.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涤晶体
2.(2022·山东,9改编)已知苯胺(,液体,—NH2呈碱性)、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B.由①、③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
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
D.①、②、③均为两相混合体系
3.(2023·新课标卷,28)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    (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    ;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    ,简述判断理由        。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    。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的方法除去(填字母)。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
考向二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2023· 北京,11A改编)
B.已知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2023·山东,12A)
C.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2023·辽宁,8C)
D.在光照下,螺吡喃发生开、闭环转换而变色,过程为,则开、闭环螺吡喃互为同分异构体(2023·辽宁,6B)
5.(2023·全国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如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       ,而后将已称重的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       。依次点燃煤气灯       ,进行实验。
(2)O2的作用有       。CuO的作用是       (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       、       (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       。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       。取下c和d管称重。
(5)若样品CxHyOz为0.023 6 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       。
考向三 有机反应机理
6.(2022·浙江1月选考,24)某课题组设计一种固定CO2的方法,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原料中的原子100%转化为产物
B.该过程在化合物X和I-催化下完成
C.该过程仅涉及加成反应
D.若原料用,则产物为
7.(2022·辽宁,10)利用有机分子模拟生物体内“醛缩酶”催化Diels Alder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荣获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某Diels Alder反应催化机理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为加成反应 B.Ⅰ和Ⅴ互为同系物
C.Ⅵ是反应的催化剂 D.化合物X为H2O
8.(2021·山东,14)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Ⅱ 、 Ⅲ 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答案精析
二、
1.B
2.C [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将微溶于水的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分液得到水相Ⅰ和有机相Ⅰ;向水相Ⅰ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胺盐酸盐转化为苯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①;向有机相Ⅰ中加入水,洗涤除去混有的盐酸,分液得到废液和有机相Ⅱ,向有机相Ⅱ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得到甲苯粗品②和水相Ⅱ;向水相Ⅱ中加入盐酸,将苯甲酸钠转化为苯甲酸,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品③。苯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3.(1)油 (2)球形冷凝管 a (3)防暴沸 (4)FeCl2 可行 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5)氯化铁水解 (6)a (7)b
解析 (1)该实验需要加热使冰乙酸沸腾,冰乙酸的沸点超过了100 ℃,应选择油浴加热。(3)步骤②中,若沸腾时加入安息香,会引起暴沸,所以需要待沸腾平息后加入。(4)FeCl3为氧化剂,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5)氯化铁易水解,所以步骤①~③中,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氯化铁水解。(6)根据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的溶解特征,安息香溶于热水,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热水洗涤粗品除去安息香。(7)2.0 g安息香(C14H12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 4 mol,理论上可产生二苯乙二酮(C14H10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 4 mol,质量约为1.98 g,产率为×100%≈80.8%,最接近80%。
4.C [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A正确;由图示有机物X、Y的结构简式可知,X含有碳碳双键和醚键,Y含有碳碳双键和羰基,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的吸收峰,故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B正确;由结构简式知,其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C错误;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19H19NO,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5.(1)通入一定量的O2 装置气密性 b、a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氧化有机物,将生成的CO2和H2O完全赶入U形管中 CO+CuOCu+CO2 (3)A C 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熄灭a处煤气灯,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熄灭b处煤气灯,冷却至室温,停止通O2 (5)C4H6O4
解析 (1)实验前,应先通入一定量的O2排尽石英管中的空气,保证没有其他产物生成,而后将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随后先点燃b处煤气灯后点燃a处煤气灯,保证当a处发生反应时产生的CO能被CuO氧化生成CO2。(2)有机物氧化不充分时会生成CO,而CuO可将CO氧化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3)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别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装有无水CaCl2,d管装有碱石灰,二者不可调换,因为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最后分子式的确定。(5)n(H)==0.001 2 mol;n(C)==0.000 8 mol;n(O)=
=0.000 8 mol;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0.000 8∶0.001 2∶0.000 8=2∶3∶2;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则其化学式为C4H6O4。
6.C 7.B
8.B [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 Ⅰ 和反应 Ⅳ 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 Ⅰ 、 Ⅳ ,故A错误;反应 Ⅰ 为加成反应,而为快速平衡,反应 Ⅱ 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确;反应Ⅲ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在COH,故C错误;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和CH3O-的总能量与和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共43张PPT)
整理与提升
专题1 
<<<
内容索引
一、体系构建
二、真题导向
体系构建
>
<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体系构建
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
人类赖以生存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有机功能材料
环境保护
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返回
>
<

真题导向
考向一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1.(2023·浙江6月选考,12)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某实验小组设计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纯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
算加水量
B.操作Ⅱ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
C.操作Ⅲ缓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
D.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涤晶体
二、真题导向

操作Ⅰ中,为减少能耗、减少苯甲酸的溶解损失,溶解所用水的量需加以控制,可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A正确;
操作Ⅱ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同时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未结晶析出,B不正确;
操作Ⅲ缓慢冷却结晶,可形成较大的苯甲酸晶体颗粒,同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在晶体颗粒内部,C正确;
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所以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涤晶体,既可去除晶体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又能减少溶解损失,D正确。
2.(2022·山东,9改编)已知苯胺( ,液体,—NH2呈碱性)、苯甲酸(固
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B.由①、③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
相同的操作方法
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
D.①、②、③均为两相混合体系

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将微溶于水的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分液得到
水相Ⅰ和有机相Ⅰ;向水相Ⅰ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胺盐酸盐转化为苯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①;
向有机相Ⅰ中加入水,洗涤除去混有的盐酸,分液得到废液和有机相Ⅱ,向有机相Ⅱ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
水的苯甲酸钠,分液得到甲苯粗品
②和水相Ⅱ;向水相Ⅱ中加入盐酸,将苯甲酸钠转化为苯甲酸,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品③。苯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3.(2023·新课标卷,28)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
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  (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该实验需要加热使冰乙酸沸腾,冰乙酸的沸点超过了100 ℃,应选择油浴加热。
(2)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球形冷凝管
a
防暴沸
步骤②中,若沸腾时加入安息香,会引起暴沸,所以需要待沸腾平息后加入。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   ;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   ,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2
可行
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FeCl3为氧化剂,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     。
氯化铁水解
氯化铁易水解,所以步骤①~③中,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氯化铁水解。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的方法除去(填字母)。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a
根据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的溶解特征,安息香溶于热水,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热水洗涤粗品除去安息香。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
b
2.0 g安息香(C14H12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 4 mol,理论上可产生二苯乙二酮(C14H10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 4 mol,质量约为1.98 g,产率为×100%≈80.8%,最接近80%。
考向二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2023· 北京,11A改编)
B.已知 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2023·山东,12A)
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2023·辽宁,8C)
D.在光照下,螺吡喃发生开、闭环转换而变色,过程为 ,则开、
闭环螺吡喃互为同分异构体(2023·辽宁,6B)

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A正确;
由图示有机物X、Y的结构简式可知,X含有碳碳双键和醚键,Y含有碳碳双键和羰基,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的吸收峰,故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B正确;
由结构简式知,其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C错误;
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19H19NO,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5.(2023·全国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如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
入石英管中,先       ,
而后将已称重的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      。依次点燃煤气灯   ,进行实验。
通入一定量的O2
装置气密性
b、a
实验前,应先通入一定量的
O2排尽石英管中的空气,保
证没有其他产物生成,而后
将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随后先点燃b处煤气灯后点燃a处煤气灯,保证当a处发生反应时产生的CO能被CuO氧化生成CO2。
(2)O2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CuO的作用是        (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氧化有机物,将生成的CO2和H2O完全赶入U形管中
CO+CuO Cu+CO2
有机物氧化不充分时会生成CO,而CuO可将CO氧化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  、  (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        。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A
C
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别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装有无水CaCl2,d管装有碱石灰,二者不可调换,因为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最后分子式的确定。
(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下c和d管称重。
熄灭a处煤气灯,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熄灭b处煤气灯,冷却至室温,停止通O2
(5)若样品CxHyOz为0.023 6 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    。
C4H6O4
n(H)==0.001 2 mol;n(C)==0.000 8 mol;
n(O)==0.000 8 mol;该有机物中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0.000 8∶0.001 2∶0.000 8
=2∶3∶2;质谱测得该有
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则其化学式为C4H6O4。
考向三 有机反应机理
6.(2022·浙江1月选考,24)某课题组设计一种固定CO2的方法,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原料中的原子100%转化为产物
B.该过程在化合物X和I-催化下完成
C.该过程仅涉及加成反应
D.若原料用 ,则产物为

通过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和 反应生成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反应原料中的原子100%转化为产物,A正确;
通过图示可知,X和I-在反应过程中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
在该循环过程的最后一步中形成五元环的时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C错误;
分析该反应流程可知,通过该历程可以把三元环转化为五元环,故若原料用 ,则产物为 ,D正确。
7.(2022·辽宁,10)利用有机分子模拟生物体内“醛缩酶”催化Diels Alder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荣获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某Diels Alder反应催化机理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为加成反应
B.Ⅰ和Ⅴ互为同系物
C.Ⅵ是反应的催化剂
D.化合物X为H2O

由催化机理可知,总反应为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A正确;
的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
由催化机理可知,反应消耗了Ⅵ又生成了Ⅵ,Ⅵ是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
Ⅰ+Ⅵ―→X+Ⅱ,由Ⅰ、Ⅵ、Ⅱ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H2O,D正确。
8.(2021·山东,14)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
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 +OH-
+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 、 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
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Ⅳ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Ⅰ 、Ⅳ ,故A错误;
反应Ⅰ为加成反应,而
为快速平衡,反应Ⅱ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
或 ,后者能生成
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确;
反应Ⅲ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 或
,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
在CH318OH,故C错误;
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 和
CH3O-的总能量与 和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