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习巩固(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①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思考:岳飞的故事为什么千古传诵?点拨:因为岳飞具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自幼便立下报国志向。岳母为了激励他,还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失地,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最终却遭到了奸臣秦桧的陷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故事千古传诵,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导入新课:“精忠报国”的故事自学导航(P65-68)0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用)?0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体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满,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负荆请罪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大局(国家利益)为重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闻鸡起舞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程门立雪热爱学习,尊师重道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虽然历尽艰辛,但他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苏武牧羊精忠报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思考: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有何作用?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探究与分享思考: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点拨:“梨子虽然无主,但我的心不能无主。”意在说明我们要懂得礼义廉耻,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标准。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01材料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核心德育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 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 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材料二: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我们要懂得礼义廉耻,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标准。思考:1、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2、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说说你的认识。请你为同学们答疑解惑①许衡说的内心的主人指的是什么呢?“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和“四知拒金” 共同表达了何种意思呢?“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做有原则、有底线的人,自省慎独。”③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有哪些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③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02思考:1、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这给我们什么启示?3、我们为什么要营造和传承这种美德 材料三: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附近,模仿葬礼游戏,孟母担心影响其成长,决定搬家。他们随后搬到集市旁,孟子又模仿商贩行为,孟母再次搬家。最终,孟母将家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对此感到满意并定居下来。人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 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墨悲丝染的典故从典故中读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分议题二:看行动,探究美德内涵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晏子春秋·杂上》名言赏析探究与分享思考:这些名言名句讲述了什么道理?点拨:要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教学目标阅读感悟点拨:(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思考:为什么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小组大比拼请收集关于爱国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有的同学认为:我是一名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等我长大之后再爱国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中学生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心怀祖国,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保守国家秘密,不泄露国家机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环节二:学习典故,解读美德内涵感受家国责任,谈谈有何作用?①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②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环节二:学习典故,解读美德内涵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体现)?(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思维导图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地位、作用(为什么)内涵(是什么)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④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课堂训练1.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伦理、规范、行为等的综合。中华传统美德(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④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课堂训练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经典名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故事或名句与所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匹配正确的是( )①孔融让梨---见贤思齐②岳母刺字---精忠报国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担当意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崇德向善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C课堂训练3.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伦理、规范、行为等的综合。中华传统美德(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④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